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不早作准备,将来很有可能重蹈魏武赤壁之覆辙。
如此从未雨绸缪角度考虑,建基地于海外似乎很有必要了。
“其二,如今陆上丝绸之路已渐趋于饱和,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河西若想开拓新财路,须从海上想办法,即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卫朔起身来到海疆图前,他指着大晋东南海疆道:“诸位且看,在东南海疆之上,于江州晋安郡东南有一大岛,即道和所言之夷洲。”
“朔有意将海洋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从今天开始,先全力经营夷洲,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夷洲纳入河西。”
“第二步,有了夷洲为基地,再向南洋扩张,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除上述两大原因外,夷洲岛上还有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
“夷洲气候十分适合种植甘蔗,若是开发得当,河西又将多一特色商品。”
“另外,由于夷洲光照充足,当地水稻一年有三熟,足以成为河西又一产粮重地。”
“当然了,开发夷洲尚需面临许多困难,但我等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止步不前。”
“不是本都护说大话,以目前河西扩张速度,顶多再有一两年,必将扩张至海边。”
“如此海陆连为一体,又何须担心海外基地闹事?”
“主公这么一说,建海外基地倒也可行,只是河西没船、没人手,咋办?”
“人手可以委托道和从江东招募,至于船只暂时只能从天师道购买。”
“不过,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河西还要积极发展自己的造船事业。”
说到这儿,卫朔忽然想起一件事,看向宋繇问:“体业,前年我从江东招募来的船师都安排到哪儿了?”
“回主公,臣将他们全集中在灵洲造船作坊内,眼下已成为作坊内骨干。”
“看来朔得找个机会去灵洲看一看。”
“臣愿陪主公去灵洲一趟,话说臣离开朔州后还没回去过,正好顺便回去看看。”
推荐阅读玄疑大神作家暗修兰新书
第405章 再收人才()
p
搞定天师道后,刘穆之全身心投入到购粮与建作坊上。
在吴郡太守袁山松支持下,加工作坊很快被建成。
竣工当日,刘穆之陪着袁山松前来视察。
罐头加工作坊建在一座三进大院子内,周围环境不错,面积也够大。
司马休之在周边安排了一些人手,以保护作坊安全。
当刘穆之、袁山松下了马车,正好看到司马休之站在作坊门口。
“休之辛苦了!走,带府君进去瞧瞧。”刘穆之拍拍对方肩膀道。
在司马休之带领下,袁山松、司马休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一下作坊。
其实,作坊内也没什么可看的,不过是一座手工作坊罢了。
没有现代机械,只有几个操作间,分别用以屠宰、分装、密封等工序。
其中密封最重要,因为密封不好,会直接影响罐头保存时间长短。
很可惜,因缺乏必要技术与原料,古代密封效果不太好。
为了延长罐头保质时间,不得不将罐头鱼制成咸味儿,如此一来又需要大量食盐。
幸好吴郡靠海,煮盐十分方便(东晋并未实行食盐专卖,而是征税制)。
太守袁山松兴致勃勃地参观完整个作坊,给出了很高评价。
他认为有了作坊,附近百姓便多了一个谋生机会。
“道和此举功莫大焉,本官替本郡百姓谢谢你。”
“府君客气了,以后还需仰仗大人多多照顾。”
“好说,好说,你放心,有老夫在,谁也别想妨碍作坊生产。”
“多谢大人厚爱!”
一炷香后,太守袁山松告辞离去,而刘穆之则留下听取司马休之汇报。
“右司马,眼下人手不足,卑职担心有人探得作坊机密。”
“休之不用担心,罐头生产本也不算什么机密,被人窥去也无所谓。”
“啊?这是为何?”
刘穆之面色凝重道:“休之,你我来江东,目的在于筹粮,并保证罐头作坊顺利投产。”
“刚开始,本地世家肯定会十分好奇,想方设法也得弄清作坊中秘密。”
“若你我表现过于强势,必将引起本地世家豪强不满,日后恐将麻烦不断。”
“相反咱们先退一步,让他们摸清了作坊底细,去了好奇心,自然平安无事。”
“可……可如此一来,罐头生产不久曝光于众人面前?万一他们仿制咋办?”
“哈哈哈,他们要仿制就仿制去吧。”刘穆之毫不在意道。
“休之,我来问你,假若是你,你会买罐头鱼吃吗?”
“当然不会!”司马休之一口拒绝道。
罐头鱼已试生产了一批,司马休之早尝过其味道,说实话除了咸,谈不上美味。
再说三吴一带湖泊众多,又临近大海,什么新鲜鱼类吃不到,何苦吃罐头鱼。
“这不就结了!”
“说白了,罐头鱼是给庶民百姓填饱肚子的,世家子弟谁没事会吃什么咸罐头?”
“无利可图之下,世家即便弄到了罐头技术也不会用来生产。”
“好吧,即便世家昏了头,也私下建了个作坊,可那又能如何?”
“咱们这个作坊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筹集粮食,以应对天灾。”
“世家建不建作坊与河西有甚关系?”
“右司马思虑周详,属下不及也!”司马休之心服口服道。
“呵呵,你还年轻,再多历练一下,将来必可牧守一方。”
“谢大人吉言。”
……
果如刘穆之所料,罐头作坊一建成,立马引来无数人窥视。
司马休之按刘穆之嘱咐,对各方探子一律视而不见。
当地世家很快搞清楚了作坊底细,又尝到了罐头鱼,顿时对作坊失去了兴趣。
几天后,作坊顺利恢复平静,且再无任何陌生人出没。
正当司马休之以为万事大吉时,忽然作坊周围又来了两个陌生人。
这两人与那些探子不一样,他们似乎对作坊十分感兴趣,接连逗留了数天也不离开。
司马休之不敢怠慢,他一边吩咐人暗中盯紧两人,一边急忙向刘穆之汇报。
看着匆匆而入的司马休之,刘穆之满脸疑惑地问:“休之,又发生了何事?”
“卑职最近发现作坊附近又来了两人,其中一人三十五六岁,另一个不到三十岁,行踪十分奇怪。”
“有何奇怪之处?”
“两人与之前那些世家探子不同,虽然对罐头技术不感兴趣,却围着作坊转了几天。”
“后来他俩还想雇工们打听薪资待遇,属下以为他们想找份活计。”
“殊料,过去许久,他们依旧围着作坊打转,却始终未曾前来应聘。”
“听其语气,年长者好像是会稽一带人士,而年幼者则是北地人。”
“两人举止看上去虽然不凡,但却不似世家子弟,倒像是寒门庶族出身。”
“属下担心有人搞破坏,特地安排人手盯着他们。”
“谁知他们除了到处瞎转外,倒也没看出有什么坏心思。”
“卑职一时摸不清对方底细,特来向右司马请教,对此该如何处置?”
闻言,刘穆之眼前一亮,从来人举止上嗅到了一丝熟悉味道。
若他没猜错,这两人肯定是怀才不遇的寒门子弟。
只因在江东投效无门,才不得不跑来试试运气。
自从前年大都护在江东走了一趟,又顺手拐走大批人才后,其爱才之名便传遍江东。
尤其并州大战后,刘穆之、司马休之、蒯恩、檀道济等先后扬名天下,更是吸引了不少江东寒门子弟前往河西效力。
“呵呵,有意思,有意思。”
看着只顾沉思的刘穆之,司马休之不由着急道:“右司马,那两人怎么处置?”
“不用管他们,反正作坊内也无不可示人之事。”
……
司马休之口中之怪人,正是孙处与傅隆。
与刘穆之想得差不多,他俩一个出身寒门,一个乃没落士族子弟。
孙处乃会稽永兴人,颇懂兵法,又习水战,历史上曾率水师远击卢循,大败之。
傅隆出身北地豪门傅氏,只因父祖辈早亡,又无近属,家境业已没落。
历史上虽说两人很有才华,却因出身问题,直到四十岁才出仕。
孙处与傅隆在江东一直郁郁不得志,听说了大都护爱才之名,早有了投奔河西念头。
恰在此时,刘穆之奉命南下江东购买粮食。
两人私下一琢磨,不打算直接去投奔河西,想先跟着刘穆之立些功劳。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前往沪渎垒,恰巧又在途中相遇、相识,最终结伴而行。
来到沪渎垒,两人先考察一番罐头作坊,等考察地差不多了,他俩才去拜访刘穆之。
两位人才主动来投,让刘穆之喜出望外,亲自降阶相迎。
今罐头作坊已走上正规,他已将注意力转向营建海外基地上,正值人手不足。
而孙处与傅隆到来,大大缓解了人才短缺难题。
特别是孙处,更是刘穆之一直渴求的水师人才。
“我等冒昧来访,还请右司马见谅。”
“哎呀呀,两位主动来投,真是让穆之不胜欢喜!”
“两位且先留在江东助某一臂之力,等日后回到姑臧,我当亲自向大都护为两位请功。”
“多谢右司马。”孙处、傅隆躬身道。
“哈哈哈,两位客气了!来,我给两位介绍一下。”
说着刘穆之指着司马休之道:“这位乃谯王幼子司马休之,眼下负责护卫职责。”
“季高(孙处字)先跟着休之熟悉一下情况,等下还有重要任务交给你完成。”
“伯祚(傅隆字),你留下协助在下管理作坊生产,以及处理一些文档。”
“属下遵命。”傅隆、孙处欣然领命。
第406章 兄弟争权()
p
冬去春来,时间很快到了五月份,后燕战备逐渐进入最后阶段。
同时,历经小半年休养,慕容垂身体已有所恢复。
虽然依旧不如以往,却已开始处理相关政务、军务。
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慕容垂真的老了,恐怕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率军远征。
而慕容垂本人也是心知肚明,在其计划中,拿下幽州之后,会将军权交给他人。
为了争夺大军统辖权,慕容宝与慕容麟明里暗里展开了激烈交锋。
鉴于大战在即,慕容垂决定结束两个儿子间争端,从而举国上下一致对外。
于是,在某日夜晚,慕容垂下诏将太子、赵王先后召入皇宫。
慕容麟接到传诏后不敢怠慢,坐上马车迅速抵达皇宫。
站在殿外,慕容麟先整理了一下衣冠,才信步走入殿内。
此时殿内,燕皇慕容垂正与太子慕容宝商议讨魏事宜。
再有一两个月,后燕将对北魏发起进攻。
这场大战事关后燕生死存亡,需要慎之又慎,仔细筹谋,全力准备。
由于慕容垂已在心中认定太子将是大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