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裕出身贫苦农家,对商贾印象并不好。
在他眼里,商贾几乎是唯利是图的代名词。
可如今看到河西凭借商贸大赚特赚,让他一时间有些精神恍惚。
到了驿馆后,崔宏与刘裕拱手作别。
而刘裕等人因初来乍到,正处于兴奋状态,纷纷聚在房间内说着闲话。
“诸位,这一路走来,对河西观感如何?”
刘怀肃略一沉吟道:“回主公,河西果然实力雄厚。”
“若非遇见天灾等不可抗拒之力,集合朝廷与河西,足以扫平河北、幽燕。”
“只是……此次河西恰逢天灾,也不知能给予咱们多少支持。”刘裕目光中带着些许忧虑。
“你我需尽最大努力说服大都护,不然咱们还真不敢放手与胡虏一战。”
“另外,我准备回彭城后也效仿河西,尔等以为如何?”
“主公有心效仿河西,这是好事。”
“然河西推行的政策皆以削弱世家为要,如此政策怎能在江左境内推行?”
“万一给主公惹来祸患,岂非因小失大,还请主公慎重。”
“唉,真是可惜了这些好政策。”
“主公无需懊恼,咱们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学习一下河西长处。”
“虽然眼下暂时还不宜在治下推广,但卑职以为将来定有机会。”
“等日后主公掌握了朝廷大权,便可依自己心愿改造江东。”
……
在崔宏忙着接待刘裕等人时,卫朔也没闲着,他正带着人视察各大仓库。
从四月下旬始,便不断有粮食流入河西,到了五月底,罐头鱼也如期上市。
刚从仓库视察归来,恰好遇见崔宏向他汇报情况。
“刘裕他们都安排好了?”
“是的,臣已将他们安排到驿馆休息。”
“嗯,不错!”
卫朔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玄伯公,以你之见,刘裕此来有何贵干?”
“回主公,臣以为刘裕此来恐有两个目的,其一亲自考察河西虚实。”
“近年来河西连战连捷,又收复了大片土地,然外界对河西始终摸不清虚实。”
“而刘裕肯定也有这样的疑惑,故而才大张旗鼓西来,想来是要探探咱们底细。“
“另外嘛,臣以为他是求援来了。”
“求援?”卫朔嘴巴微张,脸上若有所思。
“嗯!”崔宏肯定地点点头。
“主公,朝廷既已决心北伐,作为江东新晋名将,加上刘裕又身处徐州前线,肯定躲不过去。”
“但是,细数朝廷历次北伐,有哪一次是好结果?”
“十二年前,当时前秦淝水之战大败,北方一片混乱,最后不也因朝堂不稳,最终导致北伐功亏一篑?”
“刘裕很聪明,看透了朝野上下本质,故而他不敢将身家性命寄托于朝廷。”
“玄伯之意是说,刘裕是想从河西寻得支持,以便将来万一朝廷北伐失败,他不至于一败涂地?”
“没错!”
“其实以臣之见,既然河西暂时无力介入河北纷争,不如扶持起刘裕,让其遏制北魏向河北扩张。”
“而刘裕根基在江东,他早晚会返回江东,他一旦撤离,好处不全落到河西手上?”
“哈哈哈,好一招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啊!”181
第408章 桓玄算计()
p
永嘉之乱爆发,晋室南迁,北方沦丧于胡人之手。
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有志之士却每每以北伐中原为己任。
整个东晋一朝,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组织、参与北伐。
不过,东晋虽曾屡屡兴师北伐,但却始终未能恢复中原、完成一统。
而北伐屡屡失败之直接原因,便是内部争权夺利所致。
当年,桓温北伐收复了洛阳,便虚声要求朝廷迁都,以达到控制朝廷目的。
而等朝廷顺势答应袭来,并授权让他经营洛阳,要解除他交广职务时。
他立马变了嘴脸,拒绝待在洛阳,只留下毛穆之两千人守洛阳,自行南撤。
再后来,桓温多次与殷浩争权,坐视前线失利,拥兵不救。
除此之外,北伐还是世家大族满足野心的最佳舞台。
大多数人都是打着北伐幌子,用以扩充个人势力。
但不管怎么说,北伐一直是南朝建功立业的载体,也是凝聚人心的旗帜。
凡有野心、志向的雄杰之士,无不想通过北伐建功立业、牟取利益。
因此,朝廷刚有北伐风声传出,顿时引来各方关注。
连南郡公桓玄也是蠢蠢欲动,因为他从中看到了桓氏再起机会。
……
南郡公府上,香烟袅袅,酒香扑鼻。
桓玄正与卞范之、殷仲文、皇甫敷、冯该、索元等一众心腹商议对策。
“诸位,朝廷将起兵北伐,本公也想介入,只是不知该从何入手。”
“南郡公,您万万不能参入此事!”
“哦?仲文何出此言?”桓玄颇为不满道。
“当今桓氏深为天子忌惮,南郡公冒然自请北伐,不仅不会得到重用,反倒会让天子以为您别有用心。”
“更何况朝廷北伐屡屡失利,插手其中未必能落到什么好处。”
“以在下之见,不如置之不理,以静观其变。”
殷仲文所言,让原本兴奋的桓玄一下子冷静下来。
他想参与北伐,除了认为北伐有助于摆脱天子压制外,也有追慕父亲桓温之意。
别管桓温生前死后受过多少非议,但南朝上下谁也不能否认其功绩。
首先,是桓温北伐才一扫南朝羸弱印象。
又是桓温西征蜀地,为国家开疆拓土。
桓温东晋一朝名副其实的中兴名臣,即便这个中兴名臣‘臭名昭著’。
一想到父亲曾统帅十万大军北伐关中,桓玄除了仰慕外,只剩下满腔不甘。
卞范之身为桓玄首席谋主,既善于揣测桓玄心思,又足智多谋。
他轻捋颌下三缕长须,略一沉吟,拱拱手道:“主公,臣不赞同殷参军之意。”
“哦?不知敬祖有何高见?”桓玄急道。
“殷参军有一点说得极对,主公确实不宜公开介入北伐,以免引起天子忌惮。”
“而殷刺史乃天子心腹,又手握兵权,乃北伐之不二人选。”
“不如借机蛊惑殷仲堪北伐,而南郡公您则趁机夺下荆州大权。”
闻言,桓玄眼前一亮。他暗暗琢磨了一下,果然是好计策。
“只是殷刺史一向胆小怕事,该如何说服他出兵北伐呢?”
“呵呵,在下自有妙计!不过,此事还需麻烦一下殷参军。”
……
当日密议后,殷仲文领了桓玄密令,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兄长殷顗府上。
殷顗乃殷仲文亲哥哥,目前在堂弟殷仲堪手下任南蛮校尉一职,与杨佺期共掌荆州军事大权。
晚上,殷顗正准备休息,忽然接到门房禀报,称弟弟殷仲文来访。
按说亲弟弟来访,殷顗不说亲自出来迎接,也该欢欣鼓舞才是。
然此时殷顗却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恨不得让人将弟弟轰走。
倒不是殷顗与殷仲文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两人分属不同阵营,他不想节外生枝。
他弟弟殷仲文不仅是荆州土霸王桓玄心腹之一,还跟桓玄结着亲,乃桓玄亲姐夫。
殷顗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见上一见。
毕竟不管咋说,殷仲文都是他亲弟弟,总是避而不见,于礼不合。
“哎呀,小弟想见兄长一面真不容易啊。”
殷顗不理兄弟暗讽,直言道:“咳咳,不知兄弟深夜求见为兄,所为何事?”
“今日小弟来访,专为送一场富贵与兄长。”
“富贵?呵呵呵,免了。”
“在下素无大志,只想做个太平官吏,平日喝喝茶、谈谈玄,对荣华富贵没兴趣。”
殷顗自小见识不凡,只一听兄弟所言,便将其所谋猜了个七七八八。
肯定又是桓玄那边闹什么幺蛾子,让殷仲文过来‘蛊惑生事’。
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回殷顗都予以拒绝。
眼见兄长又要拒绝,殷仲文急忙道:“兄长莫急,且听小弟把话说完。”
“不知兄长近日可曾听说什么传闻?”
“什么传闻?”
“哎呀,我的兄长,您不会光顾着修道读书,连朝廷将北伐这样的大事都没听说?”
“听说了又能怎样?这是朝堂诸公与天子该操心的事,与你我何干?”
“兄长此言差矣,北伐虽不涉你我兄弟,但却跟殷刺史息息相关。”
“仲堪?不能吧,他虽高居荆州刺史,却跟河北相距甚远,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头上。”
“兄长有所不知,当下天子正跟相王争夺北伐主导权。”
“相王有意让谯王司马尚之担任大军统帅,而天子则属意王恭。”
“据说,双方为了此事正闹得不可开交……”
“你什么意思?难不成你想让殷刺史去争大军统帅一职?”
“这怎么可能?!别说相王不同意,恐怕连天子也不会答应。”
殷顗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家兄弟,撇撇嘴道:“呵呵,桓玄是不是觉得这样便能将仲堪骗走?那为兄劝你还是不要再白费口舌了。”
面对殷顗嘲笑,殷仲文不加理会,继续搅动三寸不烂之舌。
“小弟没打算让殷刺史去争河北那一路主将之职,而是想让他向天子建议,可以分设两路大军。”
“一路按原计划北伐河北,另一路则兵锋直指后秦。”
“如此一来,相王与天子各得一路,朝野分歧可立马得到解决。”
“分兵讨伐后秦?”
殷顗不由心中一动,他虽不赞同殷仲堪远赴河北,却对近在咫尺的后秦颇感兴趣。
说白来,还是北伐获利太吸引人。
一旦获得成功,不管是大军主将,还是从属将官,几乎都人人会升官发财。
除此之外,殷顗之所以心动,也跟目前后秦实力衰弱有极大关系。
甚至在他眼中,后秦比后燕还好对付(事实上也是如此)。
咦?不对!桓玄会有这么好心?难不成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想到这儿,殷顗刚刚涌上头的热血又回到了原点。
他直视殷仲文问:“桓玄派你来见为兄,肯定还有其他叮嘱,你先说来听听。”
嘿嘿!殷仲文嘿嘿一笑道:“兄长果然睿智,南郡公的确有所求。”
“南郡公觉得此次北伐对荆州上下是个机会,只要能抓住,大家都会跟着受益。”
“至此关键时刻,你我双方当摒弃前嫌,协同合作。”
“怎么个合作法?”
“南郡公愿意全力支持殷刺史北伐关中,以建功立业。”
“事成之后,殷刺史必须以北伐有功为由,向朝廷举荐南郡公为江州刺史。”
“江州刺史?”殷顗若有所思道。
假若桓玄真去了江州,别管天子有什么反应,起码他堂弟殷仲堪会举双手赞同。
毕竟桓玄一离开江陵,那殷仲堪面临的压力将大为减弱。
只是桓玄会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