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本公也是这样想的。”

    “卫直元为人雄烈,心思一向难以捉摸。”

    “本公若不亲自探探他口风,心中着实难安。”

    “主公准备带谁去呢?”

    “唔”桓玄想了一下道:“荆州乃我等根基之地,断不容有丝毫闪失。”

    “本公离开后,荆州一切交由桓谦与卞长史两人负责,其余人等协同。”

    “至于带谁去长安这样吧让仲文与石康随我一同去长安,其余人等留守荆州。”

    “属下遵命。”殷仲文、桓石康起身应道。

    正当桓玄要宣布散会时,却见末尾一年轻人忽然起身拜倒在地。

    “臣参军事胡藩,愿随南郡公前往长安。”

    “嗯?”桓玄锐利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年轻人身上。

    胡藩不忙不忙道:“臣出身安定胡氏,自先人南渡以来,再也未能回归故里。”

    “然今年雍王顺利收复关中,臣闻之欣喜不已,日夜盼着能回家乡看一看。”

    “哪怕不回去居住,也该给先人扫扫墓,以尽后人之责。”

    “万望南郡公大发慈悲,以全臣下之孝道。”

    听了这一番解释,桓玄脸色才好看一些,当下他略一沉吟,便点点头答应了胡藩。

    然桓玄哪里晓得,这个胡藩明着是探访故里,实则想近距离接触一下卫朔。

    不得不说,桓玄手底下还有一些人才,比如卞范之、冯该、桓谦、胡藩等人。

    尤其眼前这个胡藩,更加了不得,为人通武善射,又足智多谋,可谓文武双全。

    但历史上胡藩命运太坎坷,他先投郗恢、殷仲堪,后又跟随桓玄,但都不得重用。

    直到后来被刘裕收为麾下,才开始大放光彩。

    其先后参与刘裕北伐南燕、南征卢循、征讨刘毅、征讨司马休之、北伐后秦等一系列战事。

    胡藩凭借着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

    当卫朔即将举行大婚时,刘裕却刚刚结束了一场厮杀。

    在河西水师协助下,刘裕率军在今海盐县一带登船,横渡杭州湾,一举奇袭余姚得手。

    拿下余姚后,刘裕等于在会稽郡东北站稳脚跟,对山阴产生重大威胁。

    当孙泰获知余姚失守,立马意识到他一直所仰仗的海上天险失去了作用。

    于是,他当机立断命长生军放弃浙江天险,退守会稽。

    如此一来,在浙北负责牵制叛军的谢琰部立即渡浙江南下,准备与刘裕合攻山阴。

    乍看起来,天师道叛军似已穷途末路,朝廷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但刘裕却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首先此次渡海奇袭计划虽然大功告成,但并未消灭天师道水师主力。

    故刘裕虽然占据了余姚,但时刻都担心被天师道水师抄了后路。

    其次,谢琰这个世家出身的北府旧将,并不待见刘裕,更对刘裕继任北府大帅不满。

    而将帅不合又是兵家大忌,如此为接下来大战蒙上一层阴影。

    在东南局势再次陷入焦灼之际,刘裕得知了卫朔大婚一事,同时决定派人北上贺喜。

    “此次我军能顺利打开局面,多亏了河西水师大力相助,裕以为正好借此次机会,向雍王表示谢意。”

    “不过,鉴于目前战事紧张,我不好离开亲往,不知诸位谁愿代某去一趟长安?”

    武将闻言纷纷保持沉默,毕竟他们要留下来协助刘裕打仗,不可能跑到长安去贺喜。

    除却武将外,其余几个幕僚相互看了看,一个相貌奇丑的男子主动站了起来。

    “在下不才,愿替主公前往长安。”

    “长道愿往真是再好不过啦!”刘裕拊掌赞道。

    这个相貌奇丑的男子名叫魏咏之,曾为荆州主簿,因相貌不佳遭桓玄鄙视。

    殷仲堪败亡后,他因与刘裕从小相识,便主动过来投奔。

    刘裕可不像桓玄那样注重外貌,立即对魏咏之委以重任,成为其心腹幕僚之一。

第532章 桓玄南来() 
p

    在一片纷纷扰扰当中,吐谷浑首领视罴儿子树洛干、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儿子车鹿会、康居、大宛等藩属使节陆陆续续抵达长安。

    与此同时,南郡公桓玄亦带着数名心腹进入关中。

    马车在宽阔又笔直的水泥路不断前行,桓玄透过车窗,望着道路两侧成片的麦田,仿佛来到了另一番天地。

    “卫直元果真不凡,收复关中距今不过才两三月,各地就已有了翻天覆地般大变。”

    “主公有所不知,如今河西独霸丝绸之路,每年光是对外贸易,便可白得百万贯暴利。”

    “像琉璃、棉布、炒茶、瓷器等这些畅销天下的奢侈品、日用品,全都出自河西。”

    “有了钱,想办什么事自然容易许多。”

    “就拿脚下这条从武关直达长安的直道来说,没钱怎么建得起来?”

    看着殷仲文满脸艳羡之色,桓玄眼底闪过一丝阴郁。

    别看桓玄与卫朔之间交情不薄,但涉及到天下霸权之争,攀什么交情都白扯。

    河西实力越是强大,桓玄心中越是忌惮,越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次他执意轻车北上,明着是向卫朔贺喜,实则想探探卫朔口风,最好能说服对方在荆扬之争中保持中立。

    殷仲文见桓玄脸上露出一丝忧虑,忙笑着安慰道:“主公也无需过于担忧,哪怕最终不能说服雍王保持中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为何?”

    “因为目前河西也不具备插手江东的实力。”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如果吃得太快、太多,就会容易噎着、撑着。”

    “河西在短短数月内,雍王灭了后秦、赶走了慕容德、战败了拓跋珪,占了整个雍州和大半个司州。”

    “而这恰恰正如一个人吃饭吃撑了一样。”

    “眼下河西最需要什么?不是急着去扩张,而是停下来好好消化一下那些新地盘。”

    “不然,雍王为何不趁着邺城大捷直接挥兵河北?”

    “所以主公大可放轻松下来,不要让河西看出您有求于人,以免被人家窥破而狮子大开口。”

    桓玄沉默半晌,最后叹息一声道:“本公尽力而为吧。”

    ……

    皇宫内,新任尚书右仆射崔浩快步走到偏殿外,向守在外面的康龙问:“大王在吗?”

    “在!”康龙点点头道:“大王早有吩咐,让仆射来了直接进去。”

    崔浩微微颔首,信步走了进去。

    偏殿内,卫朔正跟宋繇、张湛等人商议婚礼细节。

    随着各方宾客陆续抵达,长安城内喜庆气氛日益浓厚。

    而凡事又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官府必须做好提前安排。

    正当众人讨论得兴起时,崔浩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参见大王。”

    “伯渊来了,请坐。”卫朔笑着请崔浩坐下,并吩咐侍卫上茶。

    “刚刚孤与体业、仲玄等人商议了一下婚事细节。”

    “哎呀!这才发现婚事好麻烦,真是让孤痛并快乐着。”

    “哈哈哈!”众人闻言一阵爆笑。

    待玩笑过后,崔浩向卫朔微微欠了欠身。

    “主公,臣刚刚接到急报,称桓玄已过武关,预计明日上午将抵达长安。”

    “桓玄南来说明荆州起事在即,不过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卫朔默默点头,崔浩说得极对,桓玄作乱对河西最为有利。

    惟其如此,河西才有机会去打益州、打中原主意。

    如今桓玄亲自北上,显然是要争取河西支持,最不济也得让河西保持中立。

    旁边张湛亦笑道:“殿下,这是好事啊!”

    卫朔负手在殿内来回踱步,他不仅要考虑自身,还要考虑正在东南平叛的刘裕。

    在他的影响下,刘裕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拥有的实力远比历史上强大的多。

    在殿内转了几圈,卫朔又一屁股坐下,看向崔浩问:“伯渊认为刘裕会有何反应?”

    崔浩捏着下巴笑道:“殿下有没有想过,刘裕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平定东南叛乱?”

    卫朔略一沉吟,似有所悟道:“难道不是因为天师道实力太强之故??”

    “这只是其一!”崔浩微微一笑道。

    “刘裕可不是暮年的刘牢之,其正值壮年,其精力、谋略乃至个人勇武都正在巅峰之态。”

    “他麾下新军也不是腐化堕落的北府旧兵,两者战斗力更不可同日而语。”

    “但如今将近一个多月过去了,刘裕除了奇袭余姚成功外,竟再无其他动静。”

    “当然了,这也可以说是天师孙泰过于狡猾,没有给刘裕丝毫可乘之机。”

    “然属下觉得,刘裕这样慢腾腾平叛的真正原因却并非如此,他好像在刻意等着什么。”

    “主公一向睿智,不知可能猜到刘裕在等什么?”

    殊料,不等卫朔开口,旁边宋繇便脱口而出道:“他也在等桓玄举兵。”

    ……

    翌日巳时,当桓玄看到卫朔亲出长安五里迎接他,顿使其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他亲热地上前拉着卫朔,唏嘘不已。

    “直元,别来无恙乎?”

    “时间过得可真快,当年江陵一别,眨眼之间已是四载过去。”

    “哈哈哈,南郡公却是风采依旧啊。”

    长安城外,卫、桓两人旁若无人般寒暄起来。

    忽然,桓玄凑到卫朔耳边,低语道:“直元,某这一次可是专为求援来了,你可莫要推辞啊。”

    卫朔不动声色道:“孤与南郡公相交莫逆,但有所求,尽管直言,我一定鼎力相助。”

    “哈哈哈,直元果然爽快!”说着桓玄转身一指殷仲文、桓石康、胡藩等人。

    “他们三位皆是荆州才俊,此次跟随本公一路北上,专为来见识见识直元风采。”

    殷仲文、桓石康、胡藩等人不敢怠慢,忙上前躬身施礼道:“在下等见过雍王殿下。”

    “站在中间那人是殷仲文,乃本公姐夫,目前在府上担任证议参军一职。”

    “殷参军右边那人乃本公堂兄桓石康,也是一员虎将。”

    “至于左边那个年轻人,名叫胡藩,乃本公府上参军。”

    “胡参军出身关陇世家安定胡氏,他这一次来长安是想顺便回故里扫墓,不知方便可否?”

    卫朔满面笑容,目光从殷仲文、桓石康、胡藩诸人面上一一扫过。

    尤其扫过胡藩时,眼中顿时放出炙热光芒,这位可是满腹韬略的大才。

    “哈哈哈,欢迎诸位到长安来。”

    “请胡参军放心,一切但凭个人喜好,来去自由。”

    卫朔爽朗一笑,大手一挥引着荆州诸人缓缓步入长安城。

    当天晚上,卫朔在皇宫设宴款待桓玄。

    整个宴席上只有桓玄、卫朔、殷仲文、崔宏等寥寥数人。

    双方宾主坐定,卫朔举起酒杯,笑道:“孤以薄酒一杯,聊表心意。”

    桓玄优雅地拿起酒杯,将酒水轻轻地喝入腹中,望着卫朔慨然道:“关中一战,可谓天下皆闻直元英名。”

    卫朔微笑不语,没有接桓玄的话,而是坦率地问:“说正事吧,不知此次南郡公亲来所为何事?”

    桓玄一怔,没想到卫朔这么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