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高谈德又率军大举进攻百济,攻克阿利水以北数十座城,以及数百多个村落。

    甚至他还包围了百济国都慰礼城,兵临城下,致使百济阿莘王请降。

    高谈德在收执阿莘王弟弟和百济十名大臣作为人质后,凯旋回国。

    从此之后,高句丽正式夺回了朝鲜半岛的统治权。

    ……

    丸都城,高句丽王宫内,乐声齐作。

    坐在右首的北燕使节暗暗打量了一番高句丽王高谈德,想从对方脸上看出些端倪来。

    不过,这位高句丽国正专注地看宫女跳舞,脸上没有露出一丝异样来。

    这让北燕使节心里有些七上八下,不知能不能完成大王嘱托。

    自从慕容垂去世后,曾经霸武强兵,称霸河北、辽东的慕容鲜卑人已彻底衰落了。

    不说比不了老对头拓跋鲜卑,连当年属国高句丽也多有不如。

    只要一想到北燕夹在魏国与高句丽两大势力之间,北燕使节便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

    万一魏国与高句丽联合出兵伐燕,那对慕容鲜卑而言不啻于一场灭顶之灾。

    不要以为这不可能,不说魏燕之间有血海深仇,燕与高句丽之间也龌龊不断。

    想当年,慕容鲜卑强盛时,没少派兵掳掠高句丽,甚至还攻破过丸都王城。

    以前,燕国强大,倒也不担心高句丽报复。

    但眼下不同啦,哪怕不用魏国帮忙,光是凭高句丽一国便足以横扫北燕。

    曲终舞罢,高谈德挥了挥手,撤去了歌舞,叫上十来个上等宫女。

    “贵使瞧瞧,看看可有中意人选?”

    北燕使节见高句丽王还是用老规矩招待他,心中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他当即洒然一笑,随手指了两名妙龄宫女。

    这一幕落在高谈德眼中,让他愈发地轻视起燕国来。

    一国使臣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竟还想着个人享受,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前途?

    高谈德将嘴角轻蔑之意悄悄隐去,换上满面笑容。

    “贵使,不知阁下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一谈起正事,北燕使节忙振作起精神道:“我王闻国主南征百济大获全胜,特命外臣前来向国主贺喜。”

    “为此,我王特加封国主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王!”

    说完北燕使节眼巴巴看着高谈德,直到对方从容下跪接受封号,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这一次为了拉拢高句丽人,慕容会把原本只属于慕容家族子弟的封号都拿了出来。

    此时燕国国力已大不如前,不得不承认高句丽区域霸主地位。

    而今年高句丽虽然取得了南征大胜,但却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

    故高谈德虽已不再燕国放眼里,但眼下他还不能跟燕国闹翻,只好先接受封号。

    “这个……想必国主也知道,眼下索虏正大举入侵辽东,不知高句丽能不能出兵助大燕一臂之力?”

    高谈德犹豫道:“按说作为大燕属国,寡人有义务出兵助上国击退索虏。”

    “这是我高句丽的荣幸,本王也乐意之至。”

    “但特使当知,今年我高句丽刚跟南方百济大战一场。”

    “虽然侥幸击败了对方,但自身损失也非常大。”

    “鉴于此,寡人很可能无法给予上国实质性帮助。”

    “还请特使回去奏明燕王,莫怪寡人不恭之罪。”

    “如此说来国主不愿出兵助我大燕?”

    “特使此言差矣,非是不愿,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

    “高句丽国小民弱,又连年大战,哪还有粮草、兵力支援上国,寡人也很无奈啊。”

    “你……”

    看着脸上没有半点情绪流露的高谈德,北燕使臣刚想发火,却又一屁股坐了下去。

    临来前,慕容会曾再三交代,哪怕求不来高句丽援兵,也万万不能与对方起冲突。

    如今拓跋珪统领十万大军进犯辽东,已让燕国上下坐卧不宁。

    在河西远水不解近渴下,高句丽便是目前燕国唯一一根稻草。

    别看高句丽是燕属国,但两国实力已今非昔比。

    从高谈德即位以来,高句丽渐成为辽东第一大势力,而北燕却是一天不如一天。

    今有求于人,对于高句丽人傲慢,燕国使臣也只能强忍内心不满。

    高谈德早对北燕情况心知肚明,也清楚慕容会遣使目的。

    因此,他对拒绝燕国所请,一点也不担心。

    现在燕国已不足以威胁高句丽,甚至高句丽已有实力横扫对方。

    最终,北燕使节虽在高句丽受到了热情招待,却未求得一兵一卒援军。

第554章 穆之归来() 
p

    时间过得飞快,大军南征蜀地已过去大半月。

    南征军连战连捷,先是突袭栈道得手,再夺占南郑等地,彻底在汉中平原站稳脚跟。

    而南征顺利,顿让关中陷入兴奋与喜悦之中,到处是欢歌笑语。

    恰在此时,雍王府再添一男一女两个婴儿,更将这份兴奋劲儿推向更高。

    今年对很多人都是特殊的一年,对卫朔而言更是如此。

    不单单因为他已贵为王侯,踏上人臣巅峰。

    更因河西已灭亡后秦、入主关中,从此奠定了一统天下之根基。

    这天,雍王府内,卫朔正抱着一对刚出生不久儿女,左看右看个不停。

    两个孩子只相差不到一个时辰,男孩儿略大,女孩儿略小,分别由唐瑶、尹娥所出。

    卫朔嗅着俩孩子身上奶香味儿,咧开大嘴乐呵呵笑个不停。

    虽然他已有好几个孩子,但依然感到十分欢喜。

    正当卫朔想着该给孩子取什么名字时,却见侍女进来禀报,称侍卫康龙求见。

    卫朔不敢怠慢,将孩子交给奶妈照看,他则急忙出了内院,向外院走去。

    此时康龙正在角门处焦急的原地打转,一看到卫朔身影,顿时满脸喜色地迎了上来。

    “大王,刘枢密回来了。”

    “什么?道和回来了?在哪儿呢?”

    “正在门外等候召见。”

    一听刘穆之归来,卫朔不由喜出望外。

    当下他撇下康龙,大步向府门外走去。

    刘穆之在外漂泊了一年多后,终于安全归来。

    站在雍王府前,刘穆之恍如隔世。

    当初他奉命南下筹粮,却怎么也没想到,会一下子离开河西如此之久,而今归来已是另一番天地。

    虽说未能助雍王收复关中,让他深感遗憾,但他并不后悔当初选择南下。

    因为这一年来,他也没白白浪费掉,不光在夷洲岛站稳脚跟,连水师业已初具规模。

    正当刘穆之胡思乱想时,忽然雍王府中门大开,还没看见人影,雍王声音已先传了出来。

    “道和,道和在哪儿?快让孤看看。”

    骤闻雍王关切话语,刘穆之眼圈一红,眼泪差点儿下来。

    他忙整整衣襟,举步上前。

    与此同时,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孩子,其中一人眼珠子乱转,透着一股机灵劲。

    “臣刘穆之拜见雍王。”

    “哎呀,道和安全归来,孤总算放下心来。”

    “河西能有今日之局面,道和功不可没!”

    “臣不敢居功,此皆有赖殿下虎威。”

    卫朔挽起刘穆之,刚要迈步向府内走去,忽然看到了那几个孩子。

    顿时,他脑门不由冒出一连串问号,这是闹哪一出?

    难得是刘穆之私生子?

    不能啊!这几个孩子最小的也有六七岁了,绝不会是刘穆之南下期间生的。

    再说,若真是刘穆之私生子,也该去刘府才对,跑到他府上算怎么一回事?

    “道和,这几位是?”

    “哎呀,瞧臣这脑子,忘了给主公介绍。”

    刘穆之拍拍脑门,指着身后五个孩子道:“他们都是江东豪族吴兴沈氏子弟。”

    “因其父沈穆夫不慎卷入天师道叛乱,被北府大将高素斩杀。”

    “他们因此受到朝廷通缉、宗族逼迫,不得不亡命天涯。”

    “臣见他们着实可怜,遂带他们来河西定居。”

    说着这儿,刘穆之又刻意压低声音,提醒道:“主公,你别小看他们年幼,但各个见识不凡。”

    “臣想着再过几年,他们都将是河西栋梁之才。”

    “不然臣也不会冒险带他们来见殿下。”

    “尤其那个沈林子,是五兄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

    “若培育得当,将来必成大器。”

    原来当初沈穆夫被杀后,其五个儿子沈渊子、沈云子、沈田子、沈林子、沈虔子在官兵追捕下,趁着局势混乱跑到吴郡找到了孙处,表示想投靠河西。

    孙处不敢决断,遂将几人偷偷送到建康,交给刘穆之处置。

    刘穆之考虑到吴兴沈氏乃江东望族,将来河西南下江东时必有用处。

    再加上沈家五兄弟各个见识不凡,他便做主留下了他们。

    而卫朔突闻眼前几个小屁孩儿,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沈氏兄弟,顿时惊呆了。

    正如刘穆之所言,他们弟兄五个当中,沈林子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

    此人少有大度,与众人出行,看到路上的遗宝不为所动。

    当初,他父亲沈穆夫投靠孙恩,全家人被逼得跑到山里躲避官军追捕。

    后来,被本族沈预告发,其祖父沈警以及五个叔叔被官军抓住杀了。

    他们几个弟兄成了漏网之鱼,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昼伏夜行,吃了不少苦头。

    最后,兄弟几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头,遂决定逃亡河西。

    沈家五兄弟上前拜见卫朔,而卫朔看他们个个年轻英俊,器宇不凡,顿生好感。

    卫朔故作不知地问:“不知你们姓甚名谁?”

    “回殿下,我等皆是朝廷罪人沈穆夫的儿子。”

    沈渊子没有隐瞒他们的身份,指着几个兄弟一一介绍给卫朔。

    卫朔沉思片刻,轻声问道:“你们为何不投靠别处,偏偏要投靠孤呢?”

    沈渊子嘴角露出一丝苦涩道:“因家父投贼,江东已无我兄弟立锥之地。”

    “唯殿下雄踞北地,独立成藩,不惧有官兵追捕。”

    “我等兄弟五人实在是无路可走,唯求托庇于殿下,以苟全性命于乱世。”

    说着沈渊子领着兄弟齐齐跪倒在地,向卫朔叩首。

    这时,刘穆之亦开口劝道:“殿下,如今江东局势动荡,是是非非谁能说得清楚。”

    “而他们几个尚且年幼,不该背负父辈所犯错误,不如且先收留他们。”

    “再者,这满天下恐怕也只有殿下有能力庇护他们,而不被牵连。”

    “嗯,道和所言甚是!大人犯错,怎能让孩子承担呢?”

    “至于牵连拖累……孤并不在乎。”

    卫朔笑着对沈渊子、沈林子等人道:“尔等且先在河西避避风头,等日后天下太平再回乡里也不迟。”

    “不过,孤看尔等年幼,不可不读书、明事理。”

    “这样吧,孤推荐你们去长安大学堂读书如何?”

    “多谢殿下收留之恩。”

    沈渊子等人被卫朔义举,感动地五体投地,恨不能将心挖出来给对方。

    不过,沈田子、沈林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