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孤也是这么想的。”
“体业,你马上以内阁名义行文蜀中,让买德将蜀中豪强迁来长安。”
“诺!臣遵命。”
“眼下新长安建成在即,加上咸阳、霸城、长安旧城等几座卫星城,急需人口填充。”
“把蜀中豪强迁来,既可稳定蜀地局势,又能繁荣长安,可谓一举两得。”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各地河西军轮番出动,将蜀中上百豪强世家、胡虏渠帅强迁长安。
等他们离开后,王买德立即派人收缴其部曲与田产。
与此同时,益州刺史董方、郡守冯跋等各级官吏抵达蜀地,开始着手推行均田制。
此后,川蜀渐渐稳定下来,并最终大治,成为河西稳定大后方之一。
第566章 又见高湖()
p
随着寒冬腊月来临,天气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冷。
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大部分百姓纷纷躲进家中,使得大街小巷变得格外安静。、
这天中午,十几名骑马之人从东门进入了长安城。
为首之人是个中年男子,此人身材挺拔,气质飘逸,正是渤海人高湖。
此次高湖南下长安,除了奉慕容会之令向河西求援外,也有为高家寻退路之意。
当初,后燕参合陂大败时,渤海高氏就面临着一次选择。
只不过当时河西还没拿下关中、也没在邺城打败魏国,高家对投靠河西不甚热情。
除了高湖一力坚持外,大部分高氏族人都决定再观望一下。
谁知这么一耽误,等渤海高氏想要做出选择时,天下形势已然大变。
拿下关中、蜀地之后,雍王基本上已在群雄逐鹿当中占据了主动权。
而原本看起来很有一番霸主气象的拓跋魏,则在邺城之败后,其上升势头开始大为变缓。
至于南朝大晋,其在淝水之战后都没能一统天下,以后更加不会有什么希望。
高家众人左思右想后,觉得还是投靠河西最为稳妥。
进城后,高湖一行人直奔雍王府。
当接到侍卫禀报时,卫朔正跟崔浩、宋繇、张湛等人商议西蜀豪强迁移事宜。
平定侯产德叛乱后,王买德坐在成都,开始大规模整顿蜀地。
他以益州都督(暂代)身份下令,将所有与叛逆有牵连的豪强渠帅全迁往长安。
于是乎,河西铁骑四处,冲进梓潼郡、蜀郡、广汉郡、巴郡等境内,开始大肆抓人。
大量蜀中世家、胡虏渠帅在河西逼迫下,不得不离开蜀地,前往长安。
这不是一两百人迁徙,而是涉及到数万人。
从十一月中开始,从蜀地前往长安的栈道上,满是络绎不绝地人流与马车。
这些全是各豪强渠帅及其家人,他们在河西铁骑押送下,举家迁往长安。
此情形对很多蜀中世家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当年蜀汉灭亡时,也曾发生过。
原西蜀尚书令马耽也在其中,按说马耽没有跟侯产德搅和在一起,不该被牵连。
甚至马家人也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想要找王买德申诉冤屈,却被马耽给阻止。
倒不是马耽不清楚自家被冤枉,而是他看得分明。
附逆不附逆不过是个由头,河西真正目的是要削弱豪强渠帅势力,以便于治理蜀地。
侯产德谋反一事不光让蜀中豪强渠帅失去了河西信任,也让河西人意识到这些人绝不会轻易服从河西管理。
若是不闻不问,终将留下一大隐患。
于是,才有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迁徙。
正因为明白其中缘由,马耽才会老老实实地踏上北上路途。
接下来,在短短不到半月里,益州诸地豪强世家、胡虏渠帅被索拿一空,全部被迁往长安。
除此之外,部分在侯产德作乱时上蹿下跳的四百余家豪强也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也正是那次大屠杀让蜀中豪强世家认清了事实,不得不按河西要求举家迁往长安。
听完宋繇、崔浩、刘穆之等汇报,卫朔点点头,对王买德表现十分满意。
王买德跟崔浩、宋繇、王镇恶不一样,他是地地道道的寒门子弟。
他才不会管什么世家不世家,只一心忠诚于卫朔。
只要有利于河西,只要雍王下令,他不介意大开杀戒,哪怕杀得都是世家豪强。
“蜀中豪强清理地差不多了,而董方、冯跋他们估计也到了成都。”
“只要把均田制顺利推行下去,蜀中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
“虽然这一次蜀中世家遭了殃,但谁让他们总是降了叛、叛了降?”
“为了把益州变成稳定后方,孤也不得不下狠手。”
“伯渊,上书朝廷的奏折写好了吗?”
崔浩赶紧从怀里拿出一卷书绢,恭敬地呈给卫朔道:“主公,臣已经写好了。”
卫朔接过来,展开大致扫了一眼道:“就这样吧,即刻派人送到建康。”
在这份给朝廷的表书中,卫朔要求朝廷将益州划归河西管辖。
虽然在这之前,河西已实质性将益州拿下,却还需要一个名分。
崔浩合上表书,沉声道:“主公,这份表书一旦到了建康,朝野上下怕是都将知道您有了独吞益梁之心,恐怕会带来不良影响。”
卫朔淡淡一笑,不以为然道:“有不好影响也没办法!”
“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河西野心勃勃。”
“但眼下朝廷哪里还顾得上理会咱们?”
“因此,我们要趁眼下机会难得,或打或拉,尽量扩大势力范围。”
“那南郡公那边怎么处理?”
“桓玄?”
卫朔悠悠道:“孤认为只要河西不威胁到桓玄核心利益,不危及荆州、江州,不影响桓玄独霸江东,他就不会拿河西怎么着。”
众人议完益州诸事,卫朔正想让大家喝口茶放松一下,却见康龙闯了进来。
“大王,北燕使节高湖求见。”
“高湖?请他到偏殿等候,孤这就过去。”
卫朔得知高湖来访,不由若有所思起来。
想当初,后燕灭亡时,他以为高湖会顺势投靠河西或魏国。
殊料,最终高家竟去看辽东,投奔了慕容会。
他还曾为没得到高湖这个人才而感到可惜,不过高家去辽东倒也不算太意外。
毕竟高家已跟随慕容鲜卑上百年,从慕容廆时代始,渤海高氏便效力于慕容鲜卑。
高湖祖父兄数人都在前燕、后燕朝中任职,与慕容鲜卑有很深牵扯。
……
高湖被康龙迎入偏殿后,他便老老实实坐下来等着。
不多时,卫朔从外面进来,笑呵呵道:“大渊,好久不见,欢迎来长安做客!”
这时,高湖上前行礼道:“参见雍王!”
看重高湖风尘仆仆的样子,卫朔收起笑意,抱拳还礼道:“高大人一路辛苦啦。”
“有什么话,坐下再说。”
“殿下请!”
两人分宾主落座,卫朔又让侍卫重新奉上茶水。
“眼下辽东局势如何了?”卫朔开门见山道。
高湖黯然道:“形势不太乐观!”
“虽然辽西王成功把魏军挡在了临渝关下,但魏军仗着人多势众已从卢龙道进逼龙城。”
“如今柳城岌岌可危,一旦柳城丢失,龙城将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燕王本想请高句丽出兵相助,但高句丽不傻,不愿介入魏燕纷争,想要坐收渔利。”
“燕王实在是没办法,这才遣在下来长安,希望河西能给燕国点支持。”
“燕国具体需要什么支持?”卫朔凝眉问道。
“不知河西能不能出兵攻打盛乐?若是盛乐遇到威胁,想那拓跋珪定会退兵。”
卫朔直接摇了摇头道:“不不不,河西暂时不打算与魏国全面开战。”
高湖早料到雍王不会出兵盛乐,因此他也很快改口道:“那能不能派兵支援燕国?”
“派兵?燕国与河西之间陆路不通,若要派兵去辽东,唯有走海路乘船北上。”
“但河西水师不强,所以一次最多能派出五六千兵马。”
“可这点兵力相对于十万魏军而言,根本微不足道。”
“孤若是冒然应了贵国所请,便是拿河西将士性命当儿戏,我不能这么做。”
“那以燕王之意,怎样才能缓和辽东局势?”高湖无奈道。
卫朔瞅了高湖一眼,欲言又止。
就目前局势而言,北燕对河西已无任何简直,他根本不在乎北燕死活。
但他着实可惜高湖这个人才,实不忍对方殒命辽东或投靠拓跋珪。
只不过他还想招揽高湖,担心引起对方不快,这才犹豫着没有直接开口。
第567章 柳城陷落()
p
高湖见雍王半响无语,遂低低叹了口气道:“看来燕国真没救了。”
接下来他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倒不是高湖对燕国有多忠心,而是为燕国崩溃而唏嘘不已。
想当初,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兵进河北,气势如虹,几乎兵不血刃规复旧土。
可谁能想到,十年过后,强横一时的后燕帝国猝然崩塌。
速度之快超乎很多人预料,比前秦淝水战败还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大渊,你有没有想过离开辽东?”
让高湖撤离辽东,不过是卫朔一时兴起。
他可惜高湖这个人才,不愿对方像历史上那样投奔拓跋珪。
当然了,他也可以强留下高湖,或者杀了对方。
但若想收为己用,自然不能采取激烈手段。
“你觉得这样下去燕国还能撑多久?”
“眼下燕国地不到一州,人不过十几万,如何是魏与高句丽对手?”
“而河西又鞭长莫及,燕国灭亡之势已不可阻挡。”
“若是大渊继续滞留辽东,除了为燕国陪葬外,恐无其他出路。”
“不若您当机立断,率亲族子弟乘船南下,不知大渊意下如何?”
高湖默然,他很清楚燕国撑不了多久。
只要魏军拿下柳城,龙城必然不保。
卫朔拍了拍高湖肩膀,缓缓对他道:“大渊不妨好好考虑一下,只要你决定跟随孤,孤一定会热烈欢迎你。”
高湖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内心也确实希望辅佐雍王统一天下。
但高家人数众多,又跟燕国牵扯很深,想要直接脱离不太容易,他必须考虑周全。
高湖离开后,卫朔让人把刘穆之找来,询问水师北上接人是否可行。
刘穆之被卫朔天马行空的计划吓了一跳,震惊道:“主公,您真打算让水师北上接人?”
“是呀!道和不是说夷洲缺人,而眼下江东之乱已平,正好可以把辽东汉人迁过去。”
“可……可,怕是慕容会不同意吧?”
“他不同意又能怎样?眼下其已是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咱们?”
“大不了支援北燕一批军械,慕容会还能因为这个跟河西翻脸?!”
“让高湖带人从辽东撤离,等于从侧面削弱魏国。”
“虽然这不一定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但任何战略优势不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想当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