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从丁旿手上接过拜帖看了看,居然是当代孔家家主孔嶷儿子、夏侯家主同时来访。

    他低头沉吟了一下,便起身亲自迎了出去。

    大门外,夏侯翎正站在台阶前等候、。

    说来也巧,他没想到竟跟孔家赶到了一块儿。

    不过这样也好,两家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很快便结成了同盟。

    不多时,府内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却见一雄武大汉走了出来。

    夏侯翎打眼一瞧,不由暗暗赞许,不愧是当前名震江东的第一猛将,果然仪表不凡。

    夏侯家门第不如孔家,面对刘裕也不敢过于拿大。

    夏侯翎见刘裕迎了出来,遂主动上前抱拳道:“刘州牧,幸会幸会。”

    “夏侯太守远道而来,裕有失远迎。”

    丁旿跟在刘裕身后,见其满面笑容,不由暗暗诧异,他已很久没见到刘裕如此热情。

    旁边孔嶷儿子孔抚见刘裕将他撇下,不由心中着急,急忙上前见礼。

    三人寒暄过后,在刘裕陪同下,一同进了走进了大门,来到府内大堂上。

    刘裕请孔抚、夏侯翎两人坐下,又让丁旿奉上茶水,这才开口问两人来意。

    夏侯翎不着痕迹地与孔抚对视了一眼,没有直接回答刘裕,反而岔开了话题。

    “听闻将军平定东南叛乱,因功升任侍中,真是可喜可贺!”

    “呵呵,多谢,多谢。”

    “将军一路北上,可曾听到什么传言没有?”

    “传言?具体指哪方面?”见两人不明言,刘裕也只好陪着打哈哈。

    “那个……将军一路北上,难得就没听说中原局势大变?”

    “中原?朝廷不是已让雍王都督中原,还能有什么大变?”

    “正是雍王入主中原,导致各地蠢蠢欲动。”

    “此言何意?”

    “如今雍王在中原大力推行均田制,不分青红皂白强掠世家土地,早已激起天怒人怨。”

    “若非迫于河西兵锋正盛,说不定中原早已烽烟四起。”

    “将军身为朝廷柱石,难得眼睁睁看着公卿世族罹难而袖手旁观么?”

    虽然夏侯翎、孔抚两人说得有些含蓄,但刘裕已将两人来意摸清。

    基本上与他猜测的一样,无非是想让他挑头反对雍王,帮他们两家保住家中田产。

    但说实话,刘裕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他隐隐也站在雍王一边。

    不过,有些话心中想想是一回事,说和做又是另一回事。

    眼下刘裕只关心,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刘裕略略沉吟了一下问:“土地对两家真的那么重要吗?”

    “那是自然!没了土地,世家等于离开水的鱼儿,早晚会衰落下去。”

    “而天下根基乃世家大族,若世家衰落,则华夏必然也衰败。”

    说到这儿,夏侯翎从怀中取出一叠纸,呈给了刘裕。

    “这是我夏侯家与孔家给将军的见面礼,请将军收下。”

    “如果将军能帮我两家保住家族田产,事后还有重礼相酬。”

    刘裕接过来一看,顿时被上面的数字惊呆了。

    要说刘裕已非吴下阿蒙,其已因功位列朝廷重臣,手下也管着数十万人,至于经手的财宝数也数不清。

    但被人送这么重的礼,却还是第一次。

    更何况夏侯翎、孔抚讲得很清楚,这只是见面礼而已,事后还有重礼。

    刘裕固然不贪财,但他也知道打仗、争天下都离不开钱财。

    虽然明知这钱拿得烫手,可他还是忍不住心动了。

    当下刘裕也不再含糊,直接道:“两位应该知道,雍王名震内外,天下莫可当!”

    “他又刚刚得到朝廷授权,整个中原都在其管辖下,包括鲁郡、谯郡。”

    “如果某要替两家出头,一旦惹来雍王报复,那在下可不一定受得住。”

    “因此你们要付出足够多代价才行。”

    面对刘裕趁火打劫,夏侯翎、孔抚虽然备感不满,却也不敢拂袖离开。

    两人想了一下道:“且容我们回去商议一下,过几天再来拜访将军。”

    “好吧!在下随时恭候两位大驾。”

    ……

    两家使者刚刚离去,魏咏之、谢晦闻讯后立即赶来见刘裕。

    刘裕遂把夏侯家、孔家前来求援一事悉数告之两位幕僚。

    魏咏之皱眉道:“主公,您不会真想答应两家要求吧?”

    “答应又如何?那个卫朔嚣张得很,正好借机给他个教训!”

    谢晦出身世家,对卫朔没啥好感,态度自然偏向世家。

    但刘裕一向精明,怎么可能会因一点儿钱财而冒然与河西交恶。

    他刚刚举动不过是与两家虚与委蛇罢了,甚至他还想着黑吃黑呢。

    故而他冷笑两声道:“如果夏侯、孔家愿意给咱们送钱花,裕自然没有理由往外推。”

    “难得主公打算白拿两家财富?”

    “嘿嘿!两家敢公然挑衅雍王,将来必然逃不了被抄家灭族。”

    “与其好处尽被雍王所得,为何我们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夏侯家且先不提,孔家传承数百年,家中财富多得数不胜数,只要咱们拿来一点,足以大大提升自身实力。”

    “可要是因此得罪雍王呢?”

    “若是咱们悄磨叽儿下手,自然会让雍王以为咱们心怀不轨,从而大为不满。”

    “但只要咱们向雍王坦诚布公,以雍王之心胸,必然会睁一眼闭一眼。”

    “如此说来这没本儿的买卖可做?”

    “不仅可做,且是一本万利。”

第592章 治流民帅() 
p

    哪怕有中原第一豪门荥阳郑氏全力配合,又有当代最厉害的政治人物压阵,甚至背后还有强大军力为保障。

    如此过了大半月,河西镇抚中原的战略也不过开了个好头,距最终掌控中原尚且甚远。

    中原局势之复杂,远远超乎了河西上下预料。

    中原不同于陇右、河西、朔方等偏僻之所,哪怕关陇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此地乃豪强世家最为集中之所,高门大族犹如天上繁星。

    随便一个郡、一个县,甚至连哪个不起眼的犄角里,也许都杵着家豪门大户。

    如今回想当初,卫朔之所以能在河西顺利立足,或许一大半功劳要记在胡虏君主头上。

    历史上,从刘渊、刘聪、刘耀,到石勒、石虎,再到慕容皝、苻坚,历代胡虏君主动不动就喜欢强迁世家豪强。

    前秦平灭后凉、统一西北时同样如此,当时陇右世家也被大肆迁往关中定居。

    以至于等卫朔入主后,强力推行均田制,根本没遇到多少阻力。

    但中原显然不一样,这里高门世家、地方豪强,互相勾连盘结,其势之大超乎想象。

    除此之外,中原还有一股其他地方没有或者说少见的势力,即流民帅。

    流民帅不同于世家豪族,虽然其中有不少流民帅出身于世家,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简单来说,世家豪族本身有名望,他们更倾向于搞政治斗争,对于武力没那么看重。

    武力只是世家用来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比如北府兵之于谢家、荆州军之于桓家。

    但流民帅不同,他们视武装为根本,离开了部曲、军队,他们将一文不值。

    甚至有不少流民帅为了保住军队不惜与朝廷闹翻,比如祖约、苏峻、郭默之乱。

    当然了,也有一些流民帅交出了军队,从而晋升为世家名士,比如郗鉴。

    中原乃南北冲突汇聚之所,百年来战乱不断,也因之诞生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流民帅。

    他们以坞堡为据点,屯兵聚民,成为一个个割据势力。

    不管是胡虏南下,还是晋军北伐,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只能采取招抚策略。

    ……

    时间过地飞快,匆匆间又过去了一月有余。

    期间,卫朔始终坐镇洛阳,协助崔浩整顿中原。

    而崔浩不愧是历史著名政治家,其安民抚境、吊孤归流,皆施政恰当。

    加上他又忠贞无私,执法不避权贵世家,使不法之徒无不望风惮之。

    三月中时,高湖、鲁宗之、胡深等官员奉命赶到洛阳。

    不提高湖、胡深两人,单说鲁宗之一人。

    此人乃雍州扶风郿县人,在原本历史上,他应于太元年间南下襄阳。

    而今却因卫朔意外崛起,鲁宗之不仅没有南下,反倒加入河西,成了能吏。

    另外,他儿子鲁轨也是武备学堂中风云人物,与赫连勃勃等人被誉为未来将星。

    高湖、鲁宗之、胡深等人到来,无疑减轻了崔浩肩上负担,也加快了土地清丈进度。

    到了四月份,除开谯沛鲁汝阴等数郡外。

    其余弘农、河南、荥阳等洛阳周边郡县已顺利完成土地清丈,并开始推行均田制。

    如此让饱经沧桑、历尽劫难的中原诸郡,终于渐渐焕发勃勃生机。

    当然了,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贼心不死的世家大族曾以“恢复古制”为借口,在中原数次掀起叛乱。

    甚至也曾一度造成中原各地群情汹涌、人心惶惶,形势险恶时,更是微妙之极。

    但幸好卫朔、崔浩应对及时,一有世家叛乱,即刻出兵平叛,绝不姑息。

    于是,在河西军强大攻势下,世家叛乱被逐一平息。

    除了一部分世家被俘枭首外,仍有大量世家子弟见形势不妙,再次仓惶南逃。

    而世家逃亡让清丈土地阻力顿减,等弘农、河南、陈留等地稳定后,河西开始在颍川、襄城、汝南、陈郡、济阴等郡清丈土地。

    土地清丈完成后,由于中原久经战火,各地人口凋零,卫朔遂下令裁并郡县。

    如此既防止机构重叠、臃肿,也方便更高效地治理地方。

    等这一切忙活完,差不多也到了四月下旬,卫朔总算能够松了口气。

    他将政务悉数委托给崔浩、高湖、鲁宗之,本人则带着侍卫开始出巡。

    卫朔时而行猎太行,时而巡访地方,时而宴请名士,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

    这天,卫朔像往常一样正要出去,不料却被崔浩堵在门口。

    不得已,他只好将崔浩迎入殿内,又让侍卫奉上茶水。

    “不知伯渊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回殿下,臣此行专为各地流民帅、坞主而来。”

    “唉!原本以为没了世家阻挠,土地也被清丈出来,接下来便可稳稳地推行均田制。”

    “难道不是么?”

    “我们都小觑了中原局势的复杂。”

    “哦?此话怎讲?”

    “殿下当知,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由此造成中原板荡。”

    “大量地方豪强聚集乡曲,结坞屯堡,以为自存之计。”

    “一时之间,中原各地坞壁林立,郡县州府反而不存在了。”

    “清丈田地不过让官府手上多了些土地,但想推行均田制,并在中原建立新秩序,则必须铲除各地坞堡。”

    “各地流民帅凭险据守,常年以抄掠为务,甚至以诈力相互攻击。”

    “绝大部分坞主、流民帅行事无度,他们聚户千家,众达数万,长期盘踞于地方上。”

    “若不把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