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绝大部分坞主、流民帅行事无度,他们聚户千家,众达数万,长期盘踞于地方上。”
“若不把这些割据势力统统铲除,依然无法顺利推行均田制。”
“伯渊,中原饱经战乱,百姓渴慕安定,此乃大势所趋!”
“各坞主、流民帅若能顺应大势,孤可以允许你予以招抚。”
“但其若自持武力强盛,坚持不从,那就以武剿之!”
“虽说这些流民帅也不全是坏人,甚至多数人只是为了生存才结垒成坞。”
“但为日后计,并为确保顺利推行均田制,必须将各地坞堡一一铲除。”
“孤再提醒一句:行动时,需预防流民帅蛊惑百姓,以免酿成更大祸患。”
“殿下所言甚是!”
“这些流民帅、坞主在各地皆深有民望,如若不能以强力手段铲除。”
“臣担心,时间一长他们又会形成新的地方豪强。”
“等过个数十、上百年,恐怕又是一个豪强并起之局面。”
“具体伯渊准备怎么办?”
“殿下,今日所为不仅为眼前计,还要为将来考虑。”
“臣以为在铲除坞堡后,先将三长制、均田制认真贯彻下去,以统计户籍,以安百姓。”
“然后再广行新天师道,以宗教来约束乡里宗族世俗力量。”
“为加强官府基层影响力,臣建议征调厢军府兵退役士卒担任甲长、保长、里长。”
“好!孤这就行文枢密院,征募历年退役的厢军、府兵,争取让退役士卒遍及乡野。”
“殿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你说!”
“世家豪强已被镇压下去,除了伏法或大量南逃外,还有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原。”
“这些人虽已没甚威胁,但臣以为让其一直滞留当地终是不妥。”
“他们名望较高,甚至有时一两句话便搅得地方不宁。”
“是不是也像强迁蜀中世家一样,将他们迁离中原?”
“以迁徙分散之法来削弱世家影响力,以方便我们整顿中原。”
“嗯,迁还是要迁。”卫朔微微颔首道。
“不过,一味用强也不是个事,该安抚还是得安抚。”
“如今关中各地正大兴教育,急需各种教育人才。”
“世家名士虽然不善于理财治政,但总认识字吧?拿起教材教书肯定不成问题。”
“这样吧!”
“你即刻以孤之名义下聘书,征召部分世家名士去学堂任职。”
……
等些许政事谈完,卫朔又跟崔浩聊起徐州刘裕来。
“刘裕抵徐后,与徐州相邻的几个郡国开始蠢蠢欲动。”
“前些日子斥候来报,鲁郡孔家、谯郡夏侯氏不约而同拜访了刘裕。”
“刘裕跟两家谈了一个多时辰,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左右不过是与河西为敌罢了。”
“哼!痴心妄想罢了!”卫朔眼中寒光一闪,冷笑不已。
“殿下,夏侯氏倒也罢了,唯一可虑者反而是孔家。”
“若其与刘裕勾结,那对河西而言威胁实在是太大啦。”
“嗯,有理!继续派人盯紧他们,一发现异动即刻上报。”
“诺!”
第593章 法显西行()
p
“殿下,原白马寺高僧法显欲携四位同行,于五日后西行求法。”
四月下旬,卫朔正在处理政务,从侍卫康龙口中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此次中原整顿中,除了世家豪强外,就属佛教损失巨大。
不仅大量寺院田产被剥夺,连北方佛教中心白马寺也成了一片废墟。
法显心中苦闷可想而知,但佛门煽动民乱乃不争事实,佛门藏污纳垢也是他亲眼所见。
失望之余,法显决定西行求法,以为东土带来正宗佛法。
“嘿嘿,没想到法显还是走上了西行之路!”
卫朔放下纸笔,坐在那儿思索起来。
华夏民族虽然得天独厚,占据了东亚最富饶的一片土地,并由此开启了千年盛世。
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为了避免华夏走向原有命运,他觉得有必要开阔华夏民族视野。
更何况民族进步与发展,不能靠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必须对外展开交流。
卫朔来自现代,他的眼光要比当世任何人看得更远。
当众人只顾盯着脚下这片土地时,他的目光已跳出了狭小中土,越过浩瀚大洋、无边大陆投向了世界四方。
其中三个地方吸引了他最大注意,其一自然是西方罗马帝国。
作为当前世上仅存的两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华夏来说,罗马好比是一面镜子。
欧洲蛮人都能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基础上,诞生了文艺复兴,开启了现代文明,华夏为何不能更上一层楼?
除了西方罗马帝国之外,美洲大陆与澳洲也是未来开拓目标之一。
前往美洲主要是为了寻找高产作物,至于澳洲则将来华夏最重要的移民地。
卫朔不是没想过横渡太平洋、殖民民美洲,但以目前航海技术而言简直难于青天。
而澳洲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可即使如此,没有百十年估计也消化不了澳洲。
提起美洲,卫朔不禁又想起了现代网络上或文史界曾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
周武灭商时,淮夷将军攸侯喜带领殷商遗民东渡“天之浮桥”,来到美洲并成为了后来的印第安人,即“殷地安人”。
当然了,这不过是一些人自欺欺人罢了,其实印第安与殷商人之间毫无关系。
但这不妨碍卫朔用之推动海外冒险。
毕竟在华夏传统文化下,你很难让古人像大航海时代西方人那样为了钱去冒险。
可若是冠以寻找炎黄苗裔后代为名,想必定有不少人愿意尝试一下。
至于法显,卫朔忽然很想见见这位高僧,最好能说服对方将沿途地理、民情记录下来。
翌日一大早,法显受邀来到了太极殿上。
法显已六十岁了,能在这个年龄做出西行求法决定,可见他求取真经意志十分坚定。
今天把发现招来,卫朔已决定对其西行资助一二,以好方便他开口求人办事。
“听说大师要去天竺求取真经,可有此事?”
“阿弥陀佛,确实如此。”
“贫僧有感于佛门典籍残缺不全,想去天竺求取真经,以此来完善佛门清规戒律。”
卫朔不管法显去取什么真经,反正取来也没什么卵用,日后华夏必是新天师道天下。
不过,他非常希望法显在取经之余,给他带来中亚、南亚一带地理民情。
“大师可知如何才可以到达天竺?”
“不知!”
“额?!”
这一句话差点儿没把卫朔噎死,他凝眉看了法显一眼,却见其面上古波不惊。
如此看来,法显是真的不知具体路线,当然了这也不算意外。
在当前这个年代,除了少数商人之外,估计也没多少人了解西方世界。
想了一下,卫朔提起笔在纸上画了一副草图,这是历史上玄奘法师西行时所走路线。
虽然路途遥远了些,但在眼前这个年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
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数百年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路。
画完地图后,卫朔将其递给了法显。
“这是孤根据商贾描述大致描绘出来的西行路线。”
“大师据此西行,只要不是倒霉到半路丢了性命,几乎可安全抵达天竺。”
“阿弥陀佛,多谢殿下!”
法显拿着地图很激动,他很清楚这份地图的重要性,让他对西行充满信心。
然激动之余,法显不由暗暗嘀咕,雍王一向不待见佛门,为何会给他地图?
在他心中,官府不阻止西行已是得天之幸,哪会想到有今天这一幕!
“阿弥陀佛,不知殿下……”
卫朔摆摆手,打断了法显道:“希望大师明白,孤对佛门没有偏见,只是对打着佛门旗号欺世盗名之辈不满。”
“今后只要佛门遵照河西规矩来,自可安然无恙。”
法显闻言不由暗暗撇了撇嘴,别看雍王说得好听,不会打压佛教。
可新天师道背后有官府明目支持,佛教想要有所发展何其难也!
不过,雍王能如此表态,至少也让他松了口气,不用担心河西灭佛。
正当法显心思乱转时,却听雍王又开口道:“孤给你地图,其实还有一事相求。”
“请殿下明言,贫僧一定尽力而为。”
“虽然迫于身份缘故,孤不能给大师更多支持,只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除了这张地图外,孤还会让内阁给你开具一份文书,以方便大师路上通行。”
“孤只希望大师西行途中,将沿途地理民情记录下来,尤其西域以西、天竺诸国。”
“只是这些?”法显有些不敢相信道。
“只此一件!不过内容自是越详细越好,不知大师是否应允?”
“阿弥陀佛,贫僧答应了。”
“好!孤预先祝大师一路顺风。”
“多谢殿下,贫僧告辞。”
“对了,忘了提醒大师。”
“这条路被称为绝路,大部分路段荒无人迹,而且各地战乱不断,希望大师好自为之。”
临别时,卫朔又叮嘱了法显几句。
法显听了卫朔讲解路上艰难,并未露出丝毫畏惧之色,只把西行当成一次长途旅行。
他牢牢记住了各种危险提醒和简单的应对方法,并答应卫朔一定会记录沿途山川地貌与人情风俗。
……
在法显西行后不久,寇谦之从长安匆匆来到了洛阳。
显然他听说了有关法显与雍王之间对话的传闻,虽然寇谦之并不担心雍王改信佛教。
但对于任何有可能降低新天师道在雍王心目中地位的事情,他都会重视起来。
“咦?寇天师?你怎么来了?难得教中发生了变故?”
“不不不!此次贫道是专门来视察新天师道在中原传教情况。”
“哦,那情况如何?”
“一切很顺利,在各地官府、道长努力下,新天师道正以极快速度在底层传播。”
“嗯,不错!回去转告你师父,替孤向他道一声辛苦了。”
“这些年来,新天师道为稳定河西做出了卓越贡献,孤不会忘记。”
“能为殿下做事,此乃贫道师徒荣幸。”
“若非殿下一力支持,我新天师道也不会今日之盛世。”
寒暄过后,寇谦之犹豫再三,忽然一咬牙问:“听说殿下派了一位佛门高僧西行求法?”
“什么?!孤派高僧去求法?这是谁说的?”卫朔皱眉道。
“如今外界都传遍了,说殿下让法显大师前往天竺求取真经,还给了他一张地图。”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传闻?!法显大师西行是其自发行为,与孤有何干系?”
“不过,孤倒是真给了他一张地图。”
原本寇谦之亲耳听到卫朔否认与法显西行有关,不禁松了口气,可后面一句却又让他把心提了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