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孤倒是真给了他一张地图。”

    原本寇谦之亲耳听到卫朔否认与法显西行有关,不禁松了口气,可后面一句却又让他把心提了起来。

    见寇谦之一副心怀惴惴的样子,卫朔不禁笑了,同时心中一动。

第594章 向外探索() 
    p

    “天师可知孤为何支持法显西行?”

    闻言,寇谦之不由凝眉陷入沉思。

    是呀!雍王为何支持法显西行?难得真是为了求取真经?

    不,这不可能!雍王绝不可能自毁根基。

    以寇谦之对雍王了解,雍王压根儿不看好佛教,不然当初也不会扶持新天师道。

    可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了雍王,竟会对一个和尚西行抱有如此大兴趣?

    “贫道不知,恳请殿下明言。”

    “法显西行真正吸引寡人之处,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对未知世家的探索?”寇谦之满头雾水道。

    “然也!法显能不能取来真经,孤并不关心。”

    “但他沿途所记录下来的海外地理风俗,对中土来说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中土看起来很大,因为她容纳了数千万华夏百姓在此生存、繁衍、发展。”

    “但其实又很小,因为华夏人口会越来越多,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越来越严重。”

    “总有一天,华夏将再也无法承担华夏民族发展。”

    “也许你会说,寡人在杞人忧天。”

    “然亚圣孟子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这是激励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了预防这一天到来,华夏需要提前布局,需要向外探索,去发现、去征服更多土地。”

    “而眼下法显记录下的文字、地图,将是未来华夏对外扩张的指路明灯。”

    尽管卫朔道理讲得很清楚,但显然寇谦之并不十分理解,对海外探索颇不以为然。

    不过,寇谦之有此想法也不算意外。

    毕竟在古代华夏人眼中,海外均是蛮荒之地,如何能比得上中土繁华?

    另外,华夏人有很重的乡土情结,并不十分情愿离开故土远行。

    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民族大迁徙,似乎都是在战乱影响下被迫进行。

    想按部就班推动华夏人自主去探索海外世界太难,卫朔只好将目光放在天师道身上。

    既然佛教徒都能为了求取真经远行域外,新天师道为何不能去海外探索仙家洞天福地?

    “寇天师,孤是不是对你们天师道太宽容了?”

    “以至于让你们过得太安逸,内心深处缺乏忧患意识与上进心?”

    “殿下何出此言?新天师道怎会没有上进心?”寇谦之额头满是汗水地否认道。

    “孤看未必。”

    “看看法显,为重振佛门,甘愿以六十高龄孤身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再看看你们天师道,教中有谁堪与相提并论?”

    “或许你们成功来得太容易,缺少佛教所经历的磨难,以至于你们开始满足于现状。”

    “同时,因为缺少忧患竞争意识,你们开始变得故步自封,不敢甚至不愿向外发展。”

    “殿下,这可真是冤枉我教啦。”

    “那佛教产自域外,传到中土时纰漏众多,自然需要法显亲到其发源地以辨真伪。”

    “但……但我天师道脱胎于传统道教,各种典籍十分齐全,哪需要向外求取真经?”

    “嘿嘿,孤不否认你讲得很有道理。”

    “但孤来问你,难得你教中就没有需要向外验证东西?”

    “比如典籍中记载的各种洞天福地、海外仙山,难到你们就不去探索一下?”

    “这……这玩意儿不都是胡诌的吗?”寇谦之苦着脸道。

    卫朔故意憋着不笑道:“你怎么知道那是胡诌?万一是真的呢?”

    “你没有亲身去验证,怎么敢出言否定?!”

    “所谓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究竟在哪儿?九州之外是否还有九州?”

    “这些不都该你们道教徒去探索、去发现吗?”

    “除此之外,难道寇天师只满足于在中土传道,就没有想过将新天师道传遍天下?”

    “你看看人家佛教,原本只是域外蛮夷天竺所有,如今却都在中土生根发芽。”

    “当初若不是孤帮了你们一把,还不知眼下道教会是什么光景!”

    “想想孤都替你们感到羞愧,在自家大本营被佛教打得一败涂地!”

    原本他与师父成公兴一直未重振了道教荣光而沾沾自喜,如今听了雍王一番论述,顿让寇谦之无地自容。

    不过,想想也是,他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眼下道教大兴确实与他关系不大。

    即便没有他寇谦之,哪怕再换个人,只要有雍王一力支持,道教照样会兴盛起来。

    没错!雍王说得没错,天师道不该满足于只在中土传教,应该勇于向外开拓。

    “总体来说,你们新天师道或者说传统道教缺乏向外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向外探索?”

    “是的!”

    “犹如汉博望侯张骞通西域那样,向着未知世界大胆探索。”

    “如此不仅对传播新天师道大有裨益,对华夏来说也大有益处。”

    在西方殖民时代,宗教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作用,甚至充当着先行者身份。

    基督传教是列强殖民时代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传教士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殖民者,他们用比较平和的手段,支持着殖民、从事着殖民。

    甚至为了传教殖民,基督教还罗织出一整套的话语体系,将基督教等同于文明,反之则是野蛮、未开化。

    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是基督传教的鼎盛时期。

    而基督传教和殖民扩张更是惊人地暗合,传教唯一目的就是拓展基督帝国的疆土。

    再翻开明末那段历史,你会发现早在数百年前,西方教士就已来到了华夏。

    他们既把基督教带到了华夏,也把华夏介绍给了西方。

    卫朔希望传统道教也能扮演这种角色,既把华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带回中土,以开阔华夏民族眼界。

    而这也是卫朔不得已而为之,既然大部分国人眷恋乡土不愿远行,那不如让新天师道作为华夏探索世界的先锋。

    “寇天师,孤让你们去探索海外,除了宗教上需求外,更多是华夏未来考虑。”

    “等日后战争结束,天下太平,国内将会很快得到复苏,百姓生活也会得到提高。”

    “但中土就这么大,早晚会无法满足华夏民族需求。”

    “到那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转向外界。”

    “但有句话讲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事不早作打算,只靠临时抱佛脚绝对不行。”

    “如今你新天师道在官府支持下,已基本上在中土站稳脚跟,是时候向外开拓了。”

    “殿下,让本教充当对外开拓之先锋倒不是不行,只是贫道不知从何做起啊?”

    “嗯,这倒也是!”

    卫朔微微颔首,非常理解寇谦之难处。

    从古至今,除了张骞出于政治需求跑了一趟西域外,官方再无任何探索行动。

    如果真按照所谓道教典籍记载去寻找什么‘海外仙岛’,估计立马会被当成徐福第二。

    不知为何,卫朔又想起了攸侯喜与印第安人,虽然明知是假的,但古人不知道哇!

    “不知寇天师可曾听过攸侯喜这个人?”

    “攸侯喜?没听说过?他是干什么的?”

    寇谦之不知道攸侯喜并不意外,因为这个人也不怎么出名。

    若不是刻意去了解,怕是崔宏等熟读经史子集的当代大学问家也未必知道。

    “此人姓子名喜,乃商朝淮夷一部诸侯攸国国君。”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后,攸侯喜率领十万将士出征,希望挽救商王朝。”

    “他们从今天的淮南地区出发之后杳无音讯,从此消失在历史记载之中。”

    “孤听说了一个传闻,据说在纣王自焚朝歌后,攸侯喜率麾下人马乘船在极北之地渡过了海峡抵达了大海对岸,并在当地繁衍生存下来。”

    “还有这种事?怎么听着像天方夜谭?”

    “此事是真是假,孤也不清楚,可对你们天师道来说不正是一个机会?”

    “你们完全可以打着寻找炎黄苗裔的名义去海外探索,顺便再找找所谓的仙山仙岛。”

第595章 平定南中() 
    p

    “贫道……”

    寇谦之刚要开口应承下来,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下定决心让新天师道走出去,带来的可不光是荣耀,还有牺牲。

    如果他们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待在中土,完全可以享受安宁生活,何必去域外受苦?

    但是!他若今日弗了雍王之意,未来天师道必将被雍王抛弃。

    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与师父觐见雍王的场景,正是那一次会面奠定了道教复兴。

    也正是那一次会面之后,他从师父那里知道了佛门拒绝了雍王拉拢。

    结果佛门从此开始步入深渊,至今仍还看不到希望。

    而眼前这次选择,对佛道两家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寇谦之相信,若他不能牢牢抱紧雍王大腿,今日之佛门将是未来之道教。

    想到这儿,他一下子握紧了拳头,暗道:“绝不能让道门在我手上衰落。”

    再说,这去海外冒险对新天师道来说也是扬名机会,若能寻到一两座‘仙山仙岛’,必将大大扩大道门影响力,对日后传教大有裨益。

    心意已决,他向雍王稽首拜道:“贫道愿率徒众为河西探索域外,也愿将大天尊的慈爱播撒至异国他邦。”

    卫朔面露欣喜地点了点头,寇谦之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

    果然还是自家人贴心,不像佛门总是又臭又硬。

    对于新天师道能不能在域外发扬光大,并非卫朔关注重点。

    他更看中新天师道能够作为华夏对外交流的使者,既把华夏文明带向世界各地,也把外面的好东西引进来中土。

    毕竟,只有与各个文明不断交流,才能促进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除了物质交流外,还会促进科技、文化等全方位提升。

    历史上,华夏文明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多,而能够给华夏带来裨益的文明更少。

    放眼华夏四周,除了蛮夷还是蛮夷,而这些蛮夷除了仰慕华夏文明外,只会搞破坏。

    甚至还需要借助华夏来实现自身进步,而他们除了给华夏带来落后、野蛮、伤害外,再无任何用途。

    而此次卫朔推动对外交流,便是想用西域汗血马、美洲玉米、土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军事等等一切,来进一步促进华夏文明大跃进。

    除此以外,不同文明间交流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丝绸之路,给华夏带来数也数不清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