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天子门生-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差役一脸苦色:“府尊,那沈知县可是文官,咱们这等小人物根本不敢动他。”
一句话提醒了李圭复:“混账东西,那还不将他叫进来。既然你等不敢拿他,那就让本府亲自来。”
等候在门前的沈耘很快便被叫了进去,而在后衙不远处的通判值房,吴通判也得到了沈耘前来的消息。
对于沈耘这个人,吴通判一直抱着几分期待。他一早就知道李圭复想要借机发难的消息,然而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原本他以为这个机会是在沈耘被姚兕差人押送回来的时候,但现在看来,他的估计还是有错。沈耘,根本就没有被姚兕给捉拿。
“咱们的李知州,这会儿只怕想要亲自对沈耘发难吧。你且差人去盯着,一旦有什么动静,直接来叫我。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能够将沈耘拉到咱们这边。”
吴通判沉吟了一会儿,对下边的人吩咐道。
当沈耘被带到李圭复的面前时,李圭复正一幅批阅公文的样子。沈耘躬身拜道:“下官沈耘,前奉命押解粮草兵驻守大顺城,如今庆州巡检姚兕继任,特来向知州复命。”
李圭复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批改公文。沈耘沉默了半晌,再度拜言。只是看到李圭复依旧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沈耘明白了。这是存心想要给自己个下马威。从他揣摩出来的意思看,李圭复肯定是要乘机发难。
果不其然,就在沈耘拜第三遍的时候,李圭复“啪”一下,将笔扔在了一旁,起身厉色冲沈耘喝道:“沈耘,你可知罪?”
“沈耘不懂知州的意思,还请明示。”面对李圭复的责难,沈耘不卑不亢,面色淡然地反问。
对李圭复来说,这纯粹就是沈耘对他的挑衅。原本就恼怒的内心,烧灼的怒火此时涌到嗓子里,大有一股要冒烟的架势:“你好大的胆子。本府让你戍守大顺城,未曾让你主动出战。你倒是好,擅杀西夏五千兵马,这会儿人家围困了大顺城,你与本府说说,擅自挑动两国大战,该当何罪?”
一听这话,沈耘明白了,李圭复现在纯粹实在强词夺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沈耘慢吞吞地,一字一句地看着李圭复说道:“下官在塘报中,已经说的清清楚楚。此次杀伐,纯粹是天意使然。李知州似乎忘记了大顺城中当时仅有一千五百不到的兵丁,如何能灭杀西夏五千人?”
“哼,你使计纵火,将西夏人烧死,这难道不是事实么?”
沈耘像看傻子一样看了李圭复一眼,摇摇头说道:“既然李知州认为下官有罪,那便向吏部和大理寺上书。届时将下官押解到京城,受三司审理。但是在此之前,下官还是有权利,将知州的命令交还。我安化县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这番回答让李圭复彻底没有了话说。
依照律例,州府只能定犯官杖责一下的过错,偏生他李圭复为了报复沈耘,可以给沈耘安了个挑起战端的罪名。这一类便要到流刑以上了,按制三问不承,当奏请追摄。刑部和大理寺同意抓捕,他李圭复才能有资格缉拿。
沈耘掏出李圭复先前给他的令箭,很是恭敬地送到李圭复的案头。
这才躬身一拜:“府尊勤劳公事,下官就不打扰了。今日回衙之后,安化县一应事务依旧由金县丞署理,下官静候京中消息。”
说完之后,沈耘后退出门。看着沈耘的身影远去,李圭复一阵气急。
不过出去走了不远的路,尚未走到前衙,不想就听到了吴通判的声音:“沈知县,且留步。”
吴通判忽然的呼唤,让沈耘心中一阵纳闷。他和吴通判只见平素并没有什么来往,算起来,这还是他第三次见这位。心中带着纳闷,沈耘急忙迎向他,走到近前,又是一拜:“下官沈耘,拜见吴通判,多日不见,别来无恙乎。”
“沈知县客气了,却是听闻沈知县从大顺城来,想要问问前线的战事。再者,先前听闻李知州要捉拿沈知县,我也正想前来看看,若是无甚大过错,还想为沈知县求情一番。”
吴通判的言语之中明显带着亲近,沈耘登时明白了他心中所想。笑了笑之后,沈耘很是平淡地回答:“却是李知州搞错了些事情,想来过些时候真相大白,一切就都好了。不过下官为了避嫌,还是决定暂时不要署理政务。吴通判若是有暇,改日不妨一道去县中游玩一番。”
委婉的拒绝让吴通判一愣,随即大笑起来:“既然如此,那就不多留沈知县了。待过些时日,吴某再找沈知县好生喝上几杯。”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书省中议庆州()
沈耘并未因李圭复的威胁便心情沉重。
相反,见过李圭复才发现,这厮对于自己压根就是满怀着恨意,却根本捉不到自己一点把柄。说白了,哪怕是现在,也纯属瞎闹腾。
战后的创伤让沈耘心里暂时没有了打理政务的打算。借着自己被李圭复定罪的时间,沈耘打算好好休养下身心。
县衙果然是最为市侩的地方,自己刚回来,州衙让自己禁足的消息便已经传来。先前还想巴结沈耘的,这会儿看向沈耘的眼神都有些闪烁。从进了前衙一直到后衙,沈耘甚至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问候。
都说人走茶凉,这人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
摇摇头,径自回到自己房中,沈耘从怀里掏出了当日在大顺城中苏小妹寄来的书信。
当日因为战事紧急,也未曾来得及看,如今正好闲散,坐下来看着佳人信笺,想着往昔美好。若是再配上一壶好酒,那当真是极美的了。
苏小妹的书信,浑然没有提及沈耘对她的爱慕。反倒是出了几个颇为奇巧的对联,笑称这层难倒过苏大学士,想要看看他沈传胪的水平。对此沈耘自然是不会拒绝的。他即使再傻,也明白表白之后,如果女孩子还可以跟自己来往,那就说明有戏。
回信的时候,沈耘首先诉说了自己在安化县的事情。包括邝家和大顺城自己挥下屠刀,包括黄杨村百姓给自己立碑,也包括和金长岭以及李圭复斗法。对此沈耘并没有任何遗漏,他并不觉得一味在心爱的女子面前遮掩是什么好习惯。
写完书信,沈耘便悠悠地走出县衙,怀着闲散的心情来到驿站,将之交给馆驿快马送出去。
让沈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书信,居然和李圭复呈报的文书,是同一天到达京师的。唯一不同的是,沈耘的书信送到了苏大学士的府上。而李圭复的文书则直接送到了中书省。
事关重大,陈升之叫来了枢密副使冯京。自从前些时候枢密使吕公弼被贬,陈升之可谓是两头兼顾,老人家毕竟岁数大了,终究还是要找副手一道参详。
与曾公亮和王安石一道,四人坐在中书省讨论起来。
“沈耘这厮胆子太大了,居然赶灭杀西夏五千人。他这样做,分明是要挑起两国大战啊。秋收在即,难道他就不害怕整个庆州的百姓都饱受西夏人战火侵袭,一年辛勤毫无所获?”
冯京不了解沈耘,只是看着李圭复的文书,有些恼怒沈耘的作为。
而王安石则揪着李信三人的过错不放:“李信这匹夫更是该杀,罔顾方略,不听号令。使得我四千余汉家儿郎,尽数殒身在一座小小的礓诈寨。这等贼子,当真万死难辞其咎。依我看,便允了李圭复所请,直接将这李信和刘甫二人斩了,以儆效尤。”
王安石是个极为刚正的人,从仁宗朝就对西夏和辽国抱着死拼到底的态度,如今依旧未曾有半点改变。
其实沈耘灭杀五千人的事情,他心里还是感觉非常欣慰的。不过眼下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很适合夸赞。
说完了自己的意见,王安石将目光投向了陈升之。虽说自己如今不是特别待见这个老先生,但他毕竟是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权知枢密院,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陈升之来下。
“此事还是明日放到朝堂上好好议论一番吧。毕竟还有西夏的战事,朝廷需要早些做好准备。而且沈耘的事情,我相信并不如李圭复所言那么简单。试想一个文弱书生,带着几百人烧死五千西夏山讹,难道山讹全都是傻子不成?“
陈升之说完,曾公亮也点头同意:“不错。那李信到底也是武官,他带着五千人都差点全军覆没。可沈耘带几百厢兵烧死五千人。这个委实太过匪夷所思。我看啊,实在不行就着陕西路帅司好生查验一番再做定论。”
论起老成持重,估计满朝上下都没几个能够超过陈升之和曾公亮相比的。
而且曾公亮还委婉地提醒王安石,一切要等人查验一番,不必着急处死李信和刘甫。
王安石明白曾公亮的意思,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而在苏大学士的府上,苏小妹兴冲冲地从仆人手中接过沈耘的书信,带着几分期待和欣喜拆开。她第一眼便看到沈耘给她的几个对联的答案,忍不住开始品评起来。发现沈耘虽然鲜有妙对,但是每一个都是用了心的。
看完这些之后,苏小妹便看到了沈耘诉说自己到任之后的事情。
当她看到沈耘将横行乡里的邝家绳之以法,压根没有半点对邝家的怜悯,反而忍不住说了一句该杀。即便是看到沈耘跟李圭复斗法,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毕竟苏轼当初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她如今还历历在目呢。
只是,当苏小妹看到沈耘设计烧杀西夏五千人,并且向上禀告这是天意使然的时候。苏小妹心里顿时慢了几拍。她的内心忽然升起了对沈耘的恐惧,只是强忍着这样的恐惧,继续往下看,却发现了沈耘深深的悲叹。
苏小妹想了想,到底还是决定将书信送到自己哥哥手上,让他也看一看。
苏轼今日跟好友一道出门游玩,到了晚间才回来。好在今日并未饮酒,所以苏小妹看到的,还是一个耳聪目明的大哥。见小妹很是反常地坐在前厅等候自己,苏轼想要调侃几句。只是走的近了,忽然发现苏小妹蹙着眉头。
这可了不得。
苏轼想来疼爱这个妹妹,哪里容得她受委屈。走过来坐在苏小妹身边,径直问道:“小妹,这是怎么了,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
苏小妹并未回答,而是将沈耘的书信递到苏轼手上。
只是一看字迹,苏轼便知道这是沈耘的手笔,心里还嘀咕这是怎么了呢。展开信一看,登时被沈耘的几幅对联给逗乐了:“小妹,你莫不是觉得沈耘写的这几幅对联在应付你,所以闷闷不乐吧?实话告诉你,便是我也对的不好,你又何必为难他。”
对于自己的才学,苏轼还是很有自信的。
然而,让苏轼失望了,苏小妹摇摇头,开口说话,居然声音也有些嘶哑:“大哥,你且看最后那两页。”
“小妹,你这是怎么了?”苏轼惊讶于苏小妹的嗓子,但见苏小妹满脸坚决,便立刻翻出最后两页来,一字一句地读起来。这下苏轼可是吓坏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沈耘居然会有这么大的手笔。一句灭杀五千人啊,大宋这几年和西夏的小规模战争杀死的西夏人,也就在这个数目上翻两番吧。
苏轼虽然是个豪爽的人,可是依旧读出了沈耘字里行间的那种复杂的情绪。
放下书信,苏轼叹了口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