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天子门生-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仅只看过第一篇,高守廉就惊呼:“当年若有此人使辽国,我大宋何须如今每年赐数十万钱帛与贼。”

    却是卷中将西夏每一次发展的要点都总结出来,同时指出其失礼失德可加以责难和攻击的地方。虽然是一篇主战的文章,但是其中论据,简直要将先前那一篇被评为一等的考卷反驳得哑口无言。

    雷明更是直截了当地评价:“仅以此文,便当得一等。”

    “莫要急,且往下看。”

    唐有瑜及时提醒着,其实他的心中也有些激动难平。他是主和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内心就没有一点点的热血豪迈。恰好相反,这种主和的思想,正是因为大宋连年来对外交战频频失利,不仅靡费钱粮,还要给那些蛮夷给个交代,当真是奇耻大辱。

    可依照那一篇文章的论点,推演下来,唐有瑜赫然发现除非大宋的军士们将衣甲卸了,把武器扔了,不然只要稍微有点冲杀的本事,对西夏作战就能获得胜利。

    当真是大手笔。他沉寂的心一下子就火热起来。

    读过第二篇,高守廉再度叫出声来:“此子莫非是哪家公卿之后,这般老辣的处事手段,当真厉害。若当日此人是延州知府,何来难民逃荒到京师的事情。”

    “莫要多说,且看下一篇。”

    一篇篇文章看下去,三人浑然不知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时辰。等连毫无错误的帖经也看完之后,岑学政长叹一声:“是我小看了秦州的士子们。”

    “这份看卷,你们觉得,该给个什么评价。”

    除了已经给出一等的唐有瑜,雷明和高守廉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自然是一等,且,要放在先前那份考卷上面。”

    言外之意,自然是若无其他优秀的考卷,自然以这一份为第一。

    虽然岑学政有权利驳回,但终究还是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将试卷放在不远处那孤零零躺着的考卷之上。它们的旁边,是六叠薄厚不同的考卷。

    不理会犹自讨论的三人,岑学政走出门外。

    看着远处闪烁的星星,低声感叹:“程兄,本以为你教出来的学生,在秦州这等地方,夺得魁首是绰绰有余。谁想到居然出来这样一个人。”

    “罢了罢了,我岑某的性子你也知道,但愿再见之时,你不要怪我。”

    而此时的范府,全叔同样手中捧着一张长卷,仔细品读着。

    有如后世对答案估分一般,州学的士子自然是回去之后将自己的考卷写出来让夫子们逐一点评,而沈耘没有这样的待遇,只能来找全叔。

    很显然,全叔对这样的事情,也是颇有兴趣的。

    一个身穿青衣的后生走进来,看看屋里昏暗的灯光,便又取了一盏油灯过来。看全叔满脸笑意地拿着那张纸不撒手,略带提醒地说道:

    “全叔,这东西这几日来你已经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了,到底有什么好看的。要我说,你估计都能把它给背出来了,还要拿着它做什么。”

    “你个惫懒的货,叫你闲暇时候读些书你不听,就知道使懒睡觉。我便是与你说,这文章啊,就算是放到明年春闱,也是能中进士的。”

    “中进士?当真了得,不过我就一个小厮,有主家照顾,又何须读书。只要全心全意为主家操劳,将来如全叔一般,那就好了。”

    没好气地看了这后生一眼,全叔摆摆手将这呱噪的家伙赶出门去,这才重新拿起纸张,再度品读起来。

    ——————————————————————————————————

    书评区里看到了很多关于看的憋屈,又或者不理解好好一大家子关系忽然这么僵硬到要毁人前途的问题。现在憋屈的段落即将结束,便简短做个说明好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很多人会说这事儿多大仇。但拥有这种思想的前提,是现代以来,随着经济和思想发展,以及居住地天各一方,宗族观念已经极其淡漠的缘故。

    但放在大宋,这是宗族势力快速发展,以至于到后来宗法大于律法的时期。

    主角的一大家子就处于这样一个产生宗族雏形,但是规矩还没有正式建立的时期。因此才有了以老五老三老六为话事人,忽略长幼关系的这么一个畸形关系。沈耘要自立门墙,对其他人来说,就是破坏规矩的强烈表现。而一旦规矩破了,既得利益就要失去,同时苦心维系的形象也要崩塌。

    所以对于沈家老一辈五人来说,就要让牛鞍堡的村民包括沈耘明白两件事情,第一件,沈家不好惹;第二件,沈家很团结。这种欲盖弥彰的想法,实则用一句家丑不可外扬就能全面概括——谁捅出窟窿来,谁就要挨打。

    而作为穿越而来的主角,自然不愿意屈服在这种压迫思想之下,所以开始反抗。而这种反抗,带来的就是更加强势的回击。时间长了,这种矛盾就不是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所能解决的了。

    而主角也会因为在牛鞍堡这种宗族矛盾,对这个时代的本质有迅速的了解和适应,这才是接下来能够在官场活下来的关键。虽然很憋屈,但只能说,只是成长所需要的阵痛。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将来一路坦途。

    最后,谢谢大家还能追到这里。

第六十五章 又是一年放榜时() 
金秋八月,桂子飘香的时节。

    当然,西北地域限于气候,对于桂树的了解也仅仅是局限在书中,任人心将一段香甜想象成五花八门的味道。

    虽然仅仅是八月出头,但好些人家已经开始准备,如何过一个阖家欢乐的中秋。唯有家中后辈参加了发解试的,此时正惴惴不安。

    依照贡院的放出的风声,今年科考人数超过千人,以至于阅卷工作迁延时日,本应该七月月底就能放出的榜,拖延到八月初二才会正式公布。

    沈耘自然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八月初二一早,便拜别沈母,往成纪县城走去。

    半道上拦住了不知何处来的骡车,到达城门口看看辰牌时分。

    今日的城门口可是热闹的紧,沈耘前头还有不少士子等待进城,相互之间还议论着个人上榜的可能性。守城士卒也知道今日情况特殊,加派了不少人手前来,进城倒是速度快了许多。

    原本以为城门口人就算是多了。

    可到了贡院外头,方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人多。

    莫说原本就参加科考的一千多人,这里头还夹杂着不少人的亲友。若非贡院本就位置偏僻向少人来,被这样堵着街道,只怕不久就会招来差役强行驱散。

    精明的城中百姓自然不能放过这样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纷纷挑了担子来,卖茶水的,卖汤饼的,卖凉粉的,卖馓子的。但凡是吃吃喝喝的东西,在不远处的街道边上都能够找到。

    甚至于还有无良的木匠,推了一小车不过五六寸高的小凳子来,冲四周的士子高声喊道:“读书的郎君们,只需五文钱,便可带个小凳子。放榜前坐着歇息,放榜后踩着看榜。”

    还别说,倒真是引来不少本就个子矮小的书生来买。

    沈耘心里自是着急的。

    然而他也知道,只要是上榜,无论等到什么时候,终究是可以知道的。也无需似这些人一样,着急在那一时半会。

    况且今日这天气,委实有些热辣。走了几步路,便觉得身上渗出汗水来。

    况且依照常例,要到巳时初才会张榜,来的早了,在家中也没有吃什么东西,沈耘想了想,还是逍遥地走到一处茶摊,买了干脆的馓子就着茶水大吃起来。

    沈耘自是悠闲地在远处休息,却不知这人群中有好几个人正四处张望着找他。

    韩扬便是其中之一。

    自从出了贡院,听说沈耘早早交卷的事情,他这心里就有些得意。今日正要找沈耘来,看看到底谁比谁更甚一筹。

    剩下的几个,则是州学的三才子与沈俨几人。

    然而找来找去,终究没有找到,正好贡院的大门有了异动,士子们纷纷将目光转向那缓缓打开的大门。

    率先出来的,是四个健壮的差役,走出来后,便强行将堵在贡院大门右侧告示牌前的士子们往后驱散:“后退五步,即将张榜,尔等莫要因此耽误时间。”

    放到平时,这几个差役赶在这么多人面前吆喝,绝对会被吐沫淹死。然而今日不同往日,这是放榜的时候,还真如这几人所言,他们不退后,里头张榜的人不出来。

    喧闹中人群往后退着。

    茶摊前,几个原本稳坐钓鱼台的士子看到有动静,纷纷放下手中的吃食往告示牌前奔去。也唯有沈耘一人,犹自悠闲地嚼着馓子。

    “公子,你不去看看?”

    摊主看着仅剩的一人,饶有兴致地问道:“你看榜单就要出来了,公子要是高中,少不得要赏小老儿几个喜钱。”

    沈耘吃完最后一根,拿桌上的干荷叶擦擦油腻的手指,这才笑着说道:“着急做什么,我来的晚,大抵也挤不到前头去。再说了,中了便中了,不中便不中,也不会因为我早早看到榜单就有所改变,还不如让那些人挤上一阵。

    而后高中的相邀去庆功吃酒,落第的独自去忧伤买醉。到时候榜前再无旁人,我也省一番功夫。”

    “小老儿在这贡院门前卖了一辈子茶水,唯有公子一人,显得格外不同。想来必是自信之辈,今年定然能高中的。”

    “哈哈,倒是承蒙老先生吉言,若真中了,便送老先生几文喜钱又如何。”

    沈耘笑说着,依旧坐在原地不动。

    贡院前拥挤的人群终于有了秩序,四个士卒点点头,朝里头吆喝一声:“吉时已到,张榜。”

    只听的吱呀声中,贡院大门张开,一个笔吏身穿红衣,手中捧着红榜,在两个士卒的护持下走出大门,往告示牌走过来。

    人群一瞬间变得嘈杂起来。

    只是有这几个士卒看着,倒也没有人会越线。只是后头的越发想要往前挤,前头的也被逼着往更前挤。见势不好,贡院中又跑出几个士卒,拼死用身体拦着人群。

    那笔吏走到告示牌前,身边两个士卒便已经在上边刷了一层浆糊。

    只听得啪啪两声,笔吏便将榜单牢牢贴在告示牌前。而后轻咳一声,随即高声呵斥:“肃静。”

    “己酉年秦州秋闱,应试者凡一千一百三十六人,中第者五十二人。依常例,以文章诗赋优劣评等,以排名先后依次列名。凡同名者,有注其籍贯为别。诸生中第者当更加勤勉,落第者也无需沮丧。祝诸位,文运昌隆。”

    说完这些,笔吏便走进了贡院,只剩下士子们争相看榜。

    只是能看清楚的,终究只有站在最前边的那些人。后头干着急的士子们只能尽力祈求:“前边的诸位,还请将榜单念上两边,也好让我等心里有个数。”

    对于这样的请求,前头的士子自然是欣然允诺。

    “还请安静,我等要念榜了。”

    “沈耘。”

    “什么?”在不同的几个地方,同时放出不可思议的惊呼声。依照方才笔吏的说法,念榜的顺序,就是此次科考的名次,沈耘居然排在了第一位?

    这怎么可能。

    知道沈耘早早交卷的士子们眼神中带着不可思议。

    “前头的仁兄,这沈耘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