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故宋帆影-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牵制、自顾不暇,无力脱身。故而受召勤王的部队寥寥无几,不过勤王者虽少,也并不是没有。此前已有郢州守将张世杰、江西安抚副使文天祥、湖南提刑李芾、知淮安州兼京东招抚使夏贵、都统制刘师勇等人先后派兵入卫。

    这些难能可贵的忠臣义士,朝廷大事封官加赏,如张世杰很快被提拔为保康军承宣使,即便焦山大败后还加封为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总都督府兵;加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知平江府;升李芾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升夏贵为枢密副使、两浙宣抚大使;加刘师勇为和州防御使。

    但对于苟延残喘、败绩连连的大宋朝廷而言,这一点勤王力量不过杯水车薪,临安及周边情势仍在不断恶化,兵力越来越捉襟见肘。陈宜中没办法,下令将临安城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籍以为兵,号称武定军。但这些新募士兵老的老,少的少,甚至有不少还是不满四尺的孩子,让观者寒心。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庆元义兵八千之众,于最危难之时逆流而上,就是雪中送炭之举。先前勤王之人都已加官进爵,后至的庆元义军自然也不会例外。也就是说,赵、周、袁、胡、张等领兵者铁定是要升官了。

    大宋朝廷已经穷途末路,所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官爵赏赐了。

    大军才到,驻兵城外,太皇太后就亲自召见赵孟传为首的几名领兵官,嘉奖慰劳。

    廷对之时,赵孟传痛哭失声,连称“护卫来迟,令太皇太后忧劳,罪该万死”之类的话,谢太后心中有感,也抹了两把眼泪,称赞赵孟传公忠体国,是宗室们的表率。周进也乘机搭上两句话,声泪俱下,大大的表了一回忠心,也被谢太后赞为“忠臣”。袁、胡、张三人则行礼如仪,中规中矩,形象庄严,但都没有在廷对上说话,其实是没机会说话,因为戏份都被赵、周两人抢去了。

    太皇太后召见之后的第二日,宫中就有诏旨下达,不出意外的升了几个人的官,赵孟传为首,授华文阁直学士,擢浙东制置使,仍旧兼知庆元府,总领浙东义军。周进升浙东路副都钤辖,迁上阁门副使,任浙东义军正将。这两人都是表忠心表的好,加之原本就有官职在身,所以封赏在前。

    赵孟传的几位僚佐也被举荐任官,最主要的如闲居庆元的进士谢昌元,过去他与赵孟传、袁镛一起号称“三友”。赵孟传号令起兵后,袁镛以文人身份自己领兵,专心于军务,又因与周进等人的摩擦,赵、袁二人的关系有所疏远。而谢昌元仍旧常在府衙中行走,与赵孟传、周进都还比较亲近。这回随军北上,有升官的好事,赵孟传自然也没忘了他,向朝廷做了保举,诏旨下达,他的名字在赵、周之后,列第三位,被任为将作少监。实际也不去将作监报到,而是仍在军中作为赵孟传的高级幕僚,参赞军务。

    接下来是胡隶,升为秉义郎、睦州都监,任浙东义军副将。

    袁镛、张镝二人本就有进士功名在身,所以授的是文职,袁镛授淮南西路无为军司户参军,张镝授福建路汀州通判,二人都兼领浙东义军副将。

    这其中带地名的官大部分只是遥领而已,像胡隶的睦州都监、袁镛的无为军司户参军、张镝的汀州通判,朝廷都不会要求去实际上任,只不过代表一种地位而已,在带兵勤王的紧要关头,真正重要的是最后那项军职,也即总领义军、正将、副将之类才代表实实在在的权力。

    宋代官制复杂,光从名字上很难区分大小,总而言之,他们都升官了。

    除了几位主将,军中一批中级军官也被授予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下班祗应之类的低级武官职位。如昌国军中陈闵、何绍基、褚世尧等营将、都将,原本都只是内部任命的军头,现在也总算成了正儿八经的朝廷经制之官。诸人新鲜了一阵之后,发现一切也都没什么改变,除了背上个空名,带的兵、做的事都和过去一样,当了官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嘛,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张镝也不太在意这些,官职不过是个名号,没见朝中那么多高官显宦都跑路了吗,归根结底,手上有实力,能踏踏实实做事才是重要的,他更关心自己苦心拉起的这支义军将会如何安排。

    此时大宋左丞相陈宜中受命建都督府于临安,各地勤王军马也都受其节制。他传檄各地,号召勤王,并令多次战败后失去建制的散兵游勇各归本部。淮东军马都归建李庭芝部,淮西归夏贵部,沿江诸处则归属汪立信部,京湖、四川归朱祀孙部,江西归黄万石部,两浙等地的义军和散兵游勇则归张世杰统领。

    胡隶和张镝的昌国兵本部,经扩充后也只有两千来人,若只是这么点人马,朝廷也未必重视,或许就与普通的小股义军或归建散兵一样被划入某支部队整编消化了。不论是归汪立信还是归张世杰,结果都是一样的,很可能成为棋子和炮灰。如果那样,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脱离指挥孤军奋斗,要么彻底失去主动权。但张镝却早就设想好了第三种选择,在当初揭了勤王诏书回庆元时就想到了造势,将赵孟传和袁镛拉下了水,集起了八千之众,八千与两千就是两种概念,让朝廷不得不慎重对待,也不会轻易将其兼并整编。加之有赵孟传这样的大臣背书,这支部队的分量就更重了。目前来看,张镝要造的“势”大体已成,勤王大业算是顺利走出了第一步。

    但是,大势虽已造成,离张镝的目标却还很远,他需要的是主导这支部队,而不是仅仅融合于这支部队。八千人中,二千昌国兵是嫡系,可以完全掌控。袁镛所属的三千秀才兵与自己联系密切,是可以信任的友军,只要条件合适,就能与昌国兵合二为一。唯一麻烦的是原来的周都监、现在的周副钤辖周进手的下三千人,这些人与自己毫无瓜葛,甚至有些敌意,是名义上的友军,却比敌人更危险,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猪队友”。这三千人是在张镝的预料之外的,偏偏最得赵孟传的信重,赵孟传看着诚朴,实则老谋深算,或许早就为自己留了一手,周进的兵虽然战斗力弱,但为数不少,是保持主帅权威的底牌,有这支人马在手,赵孟传的官职才有权威,才能指挥得动独立领军的胡隶、张镝、袁镛等人。就如一个杠杆,赵孟传的显要地位是那个支点,周进的三千兵是那根长杆,两者的结合所撬动的就是整支部队的兵权。

    同样的,张镝如果想要架空赵孟传,掌握整支部队的指挥权,那周进及其手下的三千人就是第一个障碍。现在似乎还不是去除这个障碍最好的时机,哪怕自己掌握了八分之五的实力,对方只有八分之三,但那八分之三还附带了主将的光环,让自己不得不顾虑。

    或许需要一场战争,让战争证明自己的实力,让战争做一次洗牌,也让战争提供一次机会,好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第52章 张镝请战 陆秀夫奉旨犒师() 
张镝要请战,他就是为了打仗而来。

    但领兵到临安三天了,赵孟传忽然没了动静,连军议都没有召开过一次。救急如救火,八千大军为勤王而来,按兵不动徒耗粮饷算什么事。即便未到作战时机,至少也要与众将议出个方略来,下一步如何行动,好让大家有个数。像这样几天里一条军令也没有,甚至主将都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躲在何处,哪里像是来救国家危难的!

    张镝心里焦急,胡隶也是不耐,便一同去寻赵孟传问个明白。

    赵孟传很懂得及时行乐,把浙东义军的指挥中心设在西湖边的一处别院,当胡、张师徒二人到别院求见时,却被告知大帅不在,详问去处,那门子还爱答不理,丢下一句“不知”,令人好不气恼。最后还是胡隶找了一名相熟的小吏问出了赵孟传的去处,原来是乘画舫游湖去了。二人枯等半日,还是不见人回来,只好愤愤而回。

    第二日,再去别院,远远就听到了丝竹之声,张镝和胡隶直闯进去,他俩作为义军中的大将,那狗眼看人低的门子也不敢强制去拦,未及禀报,二人已推门进了内院。

    总算是找到了人,而且人还不少,赵孟传正在宴客,谢昌元、周进等人都在座,乍见二人闯入,都吃了一惊,不过赵孟传久居人上,颇有处变不惊的气度,他脸上只是快速略过一丝难以觉察的不悦,马上就一脸笑容的招呼起来。

    “阿蛮、砺锋,方要遣人去请,你俩来的正好!”“快看座!”

    过去,胡隶是赵孟传一手提拔,算得上亲近,因他敢闯敢干,被称为“胡蛮子”,赵孟传后来就称他小名为“阿蛮”,这倒不是奚落,而是亲切的表现。

    “相公不必劳烦,我二人只说两句话就走。”张镝行过军礼答道。

    赵孟传并不是宰执大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相公”,不过他已授华文阁直学士,成为馆阁重臣,大宋极重馆阁,算得上是宰相的后备人选,“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张镝尊称他为“相公”倒也不为过。

    “二位不必多礼,军中无以为乐,恰有宫内送出的御酒,不如同饮几杯!”赵孟传已看出二人来者不善,但仍假意相邀。

    “多谢相公好意,但鞑虏未灭,胡某无心饮宴!敢问相公,何日出兵?”胡隶不绕弯子,单刀直入。

    “出兵嘛……前日陈相公召见本府,已同意令我军直归陈相麾下,暂驻临安,策应中枢。所以,暂不出兵!”

    “暂不出兵?淮东淮西,一日三警,前线军情,急如星火,相公竟说,暂不出兵!”急切之间,张镝也顾不得礼节,说话也有点直接。

    赵孟传脸色微变,但仍带着习惯性微笑,说道:“战和大事,陈相公自有安排,何必心急,即来了,先坐下说吧!”

    “属下要问的话问完了,告辞!”胡隶和张镝看也不看刚为他们布下的座位,拂袖而去。

    “真真跋扈,眼里还有没有尊长!”方迈出一只脚,张镝就听到了席间的周进已在那骂骂咧咧,他权当狗吠,也不计较,与胡隶一同出了别院的门,内院的丝竹管弦之声又重新传了出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西湖歌舞几时休!”张镝忽然吟出这两句本无关联的诗句,却正好印照了今日所见。

    对于赵孟传而言,他入京的目标已经达到,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官也升了,志得意满,夫复何求,难道还真的要带兵去与凶恶的鞑子硬拼吗?笑话,当然不可能了!校场誓师时的壮怀激烈只不过是做给人看的,谁又会相信呢,也就姓张的,姓袁的,姓胡的那几个傻子才当真。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张镝本以为能借赵孟传来造势,却不知,赵孟传也恰恰在利用他而博名。赵孟传的第一谋士谢昌元就曾悄悄给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文天祥,二是张世杰,两人短短数月间骤得高位,凭的是什么?不就是因带兵勤王吗。当前的局势下,勤王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假设将来大局得保,自己作为救时之臣,地位必然攀升,入朝为相也不是梦想。退一步讲,哪怕大宋朝没保住,他手下有兵有将,就算降顺“新朝”也能卖个更大的价码。现在这第一步已经成功的迈出来了,姿态已经做足,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下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