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半年来,刘备一口气开了十几个厂子,拉了几十家豪强入伙,依靠众人齐心协力,刘备在广阳、渔阳和涿郡三地,已经有了绝对的权威,基本上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能做成什么。

    但是,无论是搞工业还是搞基础建设,前期是一定要砸钱的:平整土地、建立工坊、各种原料设施、改良工艺等等,都是吞金怪兽。

    别的不说,单单是在青瓷方面,为了改进原始的龙窑和馒头窑,提高烧制温度,幽州商会就投了几十万钱进去,每天扔钱却听不见个响,一众豪强都是心中打鼓,愁眉不展。

    如今好了,他们的货物得到洛阳人的追捧,那就意味着,整个天下,都不会拒绝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幽州货。

    “你们回去之后各自招募人手全力开工,提升工匠酬劳,我们的目标是每十天集齐一批货物,派出一支南下的商队。”刘备一声令下,众人轰然应诺。

    接下来,刘备又将简雍的计划给众人说了一遍,得知以后还要在长江沿岸做生意之后,急性子的张澹连忙自告奋勇,希望幽州组建一支长江船队,把这笔钱也赚了。

    “此事不妥,幽州人一向受中原歧视,如今骤然兴起,恐怕已经有很多人看不顺眼,你还想虎口拔牙,到别人的地盘去抢生意?”程熙当即反驳起来,他信奉刘备所说的和气生财,不愿再做那树敌之事。

    张澹本来有心反驳,可是想想程熙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便也忍忍过去了。

    “程公老成持重,说得不错。”其实刘备原本的意思也是这样,把每一个赚钱的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程熙的一番话,才让他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是不够一手遮天。

    不如用这一部分利益,拉拢几家牢固的南方盟友?刘备思考片刻,决定暂且跳过,以后再说。

    于是众人商议的话题,就转为其他方面。

    由于右北平和辽西一带的勘探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地下蕴含的巨量铁矿和煤矿尚未被世人所知,所以幽州各项产业所需的铁和燃料,除了渔阳的小铁矿可以承担些许,绝大多数都要从辽东购买而来。

    经过这半年时间,豪强们也都知道了,辽东三郡实际上就是刘州牧的私人地盘,他虽然没有亲自坐镇,但对那边的一切事务还是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所以众人希望,刘备可以将辽东的铁料、精盐、各类皮毛、以及最重要的,产自长白山区的大型木材,这些东西的价格降一降。

    “诸位做了这么多年生意,难道还不知道任何东西都需要成本?”刘备环视一圈,冷笑着说道:“再说辽东的各项产业不是本官的,更不是现任关太守的,而是属于大汉的,属于百万辽东人的。”

    “辽东售卖的任何货物,盈利都会用于兴建水利、修路架桥、农具更新、还有最重要的军费上面,你们觉得辽东赚得多了,本官还觉得辽东赚得少了,想想丘力居和他的乌桓人,还在我们边上蠢蠢欲动呢,没有充足的军费,辽东被乌桓人占了,过不了三年,他们就会卷土重来。”

    这番话说得屋内众豪强直冒冷汗,是啊,他们这一年过得太顺利了,居然都忘记了,曾经让幽州提心吊胆过日子的乌桓人还在那里。

    眼前的刘使君虽然做事霸道,容不得反对意见,但他起码是个能商量的人,并且有本事,可以带着所有人赚到钱,万一惹恼了他,自己这些人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我等老朽鼠目寸光,还望使君恕罪。”张澹连忙起身作揖,态度极其诚恳。

    有人带头服软,其他人连忙顺水推舟,纷纷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服从大局,保持现在的价格。

    “你们看,张公之子去了辽东从军,他的觉悟就比你们高上一筹。”刘备见众人态度不错,说话语气便也温和起来。

    自从去年的遛鸟事件,张澹的儿子张武自觉无颜再留在广阳,他父子二人苦苦哀求,终于得到了去辽东从军的机会,成为大汉边军的一员,并且由于训练勤奋,头脑灵活,已经被提拔成了什长。

    半年过去了,估计这小子也应该养成穿裤子的习惯了吧。

    “天气渐渐凉了,你们囤了多少皮货?”众人又闲聊了一阵,刘备忽然问道。

    自从高句丽覆灭,国内城就变成了巨大的野兽聚集地,对一步步迁居到长白山脉的汉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野兽们一旦吃过人,性子就变得格外凶残,极具攻击性,经常成群结队窜入村庄肆虐。

    有鉴于此,关羽和尉仇台沟通,让南迁的一部分扶余人重操就业,干起了猎户的行当,并且派出小股军队深入长白山,既是保境安民,又可训练山地作战。

    一年下来,成果颇丰,各类皮毛堆积如山,那些品相不太好的都被辽东百姓自己买去制作御寒衣物,至于贵重的皮毛,则是通通卖到了幽州。

    “回禀使君,我们依照使君吩咐,专有一件库房存放熊虎豹皮,至于狼皮、狐皮和鹿皮则是不计其数,制衣工坊早已准备妥当,只等开工了。”一名深目高鼻的老者恭声应道。

    “办得不错,给本官留几张最好的熊皮。”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开口说道:“制成皮裘之后,以幽州商会的名义赠给卢、郑二位先生,以感谢他们在幽州教化万民。”

第192章 人才() 
如今的幽州书院已经走上正规,吸引了周边各郡绝大多数年轻人才,其中光是刘备前世玩三国游戏认识的就有好几个。

    其中来自田豫、田畴和徐邈三人,尤其让刘备印象深刻。

    田豫字国让,渔阳人,今年才十七岁,但已经谈吐不凡,做事尤其干净利落,深得卢植喜爱,认为他起码也是镇守一州的人才。

    对于卢植的评价,刘备是十分认可的,在他的历史记忆中,田豫曾经短暂追随过刘备,后来因照顾老母而离开,在曹魏势力为官,威震北疆数十年,最后也是担任过护匈奴中郎将,领并州刺史。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十九岁,平日里喜好读书、击剑,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只是此人性情有些孤傲,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颇有避世倾向,刘备与之交谈几次之后也放弃劝说,任由他自己去了。

    三人之中,最受刘备重视的是蓟县本地人徐邈,这徐邈不善言辞,作风朴实无华,有古君子之风。

    尤为可贵的是,徐邈年纪轻轻,却对农业生产,各种技术推广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招募贫民租种田地,逢灾年以工代赈等方面更是有独特见解。

    刘备乐观地认为,只要徐邈在卢植身边学上两年,思想更加成熟,再安排到适合他的岗位上磨练一番,等到他三十岁,就能起到当年兴汉第一功臣萧何的作用。

    除了这三人之外,刘备在其余学子里面没有找到自己熟悉的名字,便不是那样热心了,可是卢植不一样,在他看来,不同能力、不同品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只要用心培养,都能成才。

    老先生心中一直有个宏愿,就是让天下人人有书可读,有学可上,基于这个想法,他和郑玄二人对那些品行端正纯良,却明显不适合研究学问,或是走上仕途的学子也多加照拂,并极力引导这些人打好基础。

    “这些人注定是做不得学问的,然而教授孩童识字断句,却是绰绰有余,再加上他们心思单纯,耐得住寂寞,用来教书比那些心思活络的要强。”卢植是这样说的,对于他的说法,刘备相当赞同。

    自古至今,真正能够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的,无不是耐得住寂寞的人才。

    这一天刘备坐在书房之中,翻阅各郡汇总上来的报告,忽然他抬起头来,对门外的裴元绍说道:“派人去右北平,请刘太守到州府一叙。”

    ………

    “如今秋收在即,使君却召下官前来,不知有何要紧之事?”右北平太守刘政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是汉室宗亲,两千石高官,却被年龄比自己小一半的刘备花钱买官骑在头上,本来就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又被刘备呼来喝去,自然是更加抵触。

    刘备不以为意,仍是满带微笑地将几张纸递了过去,“上面是右北平郡的公文,下面是乐浪郡的公文,兄长看看有何区别。”

    见刘备以兄长相称,想是还念着宗亲的情面,刘政心中好受了一些,他粗略地将两份公文扫视一遍,觉得都差不多,便也放缓语气答道:“下官愚钝,看不出区别,还望使君赐教。”

    “右北平的公文之中,凡是涉及到具体数目,便多用约、有余等词,敢问兄长,两月有余,是余一日、两日,还是十日,二十日?”

    这一下刘政皱起眉头,又将两份公文细细看了一遍,终于发现了相似的格式之下,巨大的态度差别。

    乐浪郡那边是张焕主管,他为人仔细,数年来一直掌管辽东钱粮人口,对数字极为敏感,公文之中各类数据详细异常,牵扯到曲辕犁、水车这种重要物资的时候甚至能够精确到个位。

    刘政为官多年,单凭这一份公文,就能清楚地知道乐浪郡近期都做了什么事,具体花费和效果如何,他不禁暗暗点头,深感张焕是个人才。

    反观右北平就不一样了,各种模糊,各种语焉不详,刘政原本还对这种风格的公文没什么感觉,此时却老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请兄长前来并非存着羞辱之意,而是觉得你我均为汉室宗亲,理应坦诚相待,戮力齐心,为幽州百姓谋福祉,让这数百万汉家子民得享太平,安居乐业,岂不美哉?”刘备见这刘政尚存羞耻之心,便趁热打铁,诚恳地劝说起来。

    要照刘备以前的脾气,或许三句话不到,他就得跟刘政顶起来,落个不欢而散的结局,可如今即将为人父,不知不觉间,他的脾气也小了许多,遇见事情也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

    刘政见刘备说得诚恳,心中那些芥蒂也烟消云散,他握住刘备的手,半是羞惭半是悔恨地说道:“当如使君所言。”

    送走刘政之后,刘备返回书房之中,略有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在过去的两年间,他名义上是辽东太守,实际上就是个高级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每天只管写写画画,提出各种想法,具体执行、和各个阶层的人沟通,都是推给张焕等人。

    如今来到幽州,身边没有了无所不能的张焕,刘备才真正知道当官,尤其是当一名日理万机的地方大员是多么枯燥,多么的累人。

    州郡县三级编制,几百万人口,数量众多的地方豪强,这些因素使得刘备治理幽州,整合力量的难度远远高于辽东,他费尽力气,才勉强将幽州大体上拧成一股绳索。

    在这根相互纠缠的绳索之中,各方面的力量都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都要保障,否则就会分崩离析,偏偏在现在的时间段,刘备还不敢大刀阔斧,按照自己的思路来。

    洛阳城里还坐着个皇帝,还盘踞着无数的高官显宦,各地方还有势力庞大,对体制内各种规则了如指掌的世家豪强,只要天下没有大乱,任他刘备有再多想法,也得老老实实地戴着镣铐跳舞,不敢越雷池一步。

    “真怀念在辽东当山大王的时候。”刘备不安分地挪了挪屁股,心中蠢蠢欲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