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远心思缜密,有你去做,我就放心多了。”袁绍见许攸难得地没有装腔作势,心中感到十分宽慰,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让他带人去追查幽州商会的踪迹。

    走出大帐之后,许攸才松了口气,抬起衣袖擦了擦鬓角的冷汗,就在前两天,他去河内郡治所怀县公干的时候,确实是遇见了一支商队,对方得知自己是袁盟主麾下从事许攸之后格外敬重,不但低价卖了不少货物,还偷偷送了几件精美的小礼物。

    现在想想,那群出手阔绰的商贩,应该就是幽州商会的人。

    而且,当日借着酒意,许攸似乎还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这些事要是被袁绍知道,那他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我得带上几名心腹去怀县看看,若是那些人还在,务必要让他们赶快走,走得越远越好。”许攸下定决心,迈开脚步就向东边走去。

    几天追查下来,袁绍这边是什么有价值的消息都没有得到,非但如此,就连河内太守王匡也坐不住了,亲自带着人来到袁绍驻军之地,询问他接下来的意向。

    “董卓势大,急切之间难以对敌,只能徐徐图之。”袁绍先开始还在搪塞,直到被王匡逼问得无处可退,这才无奈地说出自己的打算。

    王匡和鲍信一样,都是个暴脾气,否则当初也不会跑回老家泰山郡一带去招募士卒,并且孤军驻守在虎牢关,时刻准备着突袭董卓了。

    如今虽说关东联军是推举了袁绍为盟主,但是说起实力,很多诸侯都要比刚刚拿到渤海郡的实权,就连粮草军械都得依靠冀州牧韩馥供应的袁绍要强。

    所以他们在面对袁绍的时候,说话底气也很足。

    “好一个徐徐图之。”王匡冷笑起来,“如今董卓正在洛阳周边大肆挖掘陵墓,我们不趁此良机前去攻打,反倒按兵不动,难道是要眼睁睁他带着财物和人马返回长安?”

    被王匡这么一说,袁绍觉得自己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我堂堂四世三公,又是当今关东联军的盟主,你不过是区区一介武夫,仗着麾下有些兵力就这么粗声大气,要造反吗?

    “公节兄不要动怒,来,我们坐下慢慢说。”袁绍强忍着对王匡这个武夫的鄙视和怒意,亲切地拉着他坐下,“我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才不敢轻举妄动。”

    见到袁绍做出这种姿态,王匡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鲁莽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想要听听袁绍究竟有什么高见。

    袁绍向逢纪那边略一示意,逢纪立刻心领神会,起身向王匡躬身一礼,恭声说道:“王太守稍安勿躁,且听在下将如今的形势分析一番。”

    如今反董联军共有四路,王匡和袁绍的联军屯驻在河内,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和洛阳之间隔着一条黄河,换做以往的太平时日,从黄河沿岸的几个港口,大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渡河南下,直逼洛阳。

    但是,现在董卓的主力就在洛阳周边,想要在他们的虎视眈眈之下强行渡河作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若是酸枣诸军能大举西进,将董卓主力吸引到成皋、荥阳一带,我军便可以从河内进军,从孟津渡河南下,切断董卓后路,如此一来,董卓势必首尾难顾,一战可擒!”逢纪这个人颇有几分军事才能和语言才能,一番比划下来,把王匡看得喜不自胜。

    “既有如此妙计,盟主为何不用?”王匡看了半天,然后疑惑地问道。

    袁绍落寞地长叹一声。

    逢纪恰到好处地补上一句,“酸枣群雄各怀心思,难以齐心协力啊。”

第284章 分兵() 
对于袁绍说出这种话,王匡倒是一点都不稀奇,因为他也知道,屯驻在酸枣的那一众“大汉忠臣”都是些什么货色。

    “那本初的意思是,你要去酸枣会师,督促他们合力进兵?”王匡略一思索之后出声问道。

    “正是。”袁绍遥遥指着地图,“黄河以南地势平坦,又是洛阳门户,我若能整合诸军,令其协力作战,董卓必定亲率大军前去救援。”

    “到那时候,王太守这边就可以趁虚而入。”逢纪补充道。

    王匡陷入了沉思。

    说了半天,原来袁绍是想让河内郡兵,以及王匡从泰山招募的士卒留在黄河以北,搞不好还要独力迎战董卓麾下的凉州与并州边军。

    这就有些不好办了

    “公节你麾下士卒勇猛善战,精于射术,大将方悦更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只要扼守黄河北岸渡口,不去渡河与董卓正面交锋,想来他拿你也没什么办法。”袁绍见王匡犹豫,连忙出言劝说起来。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王匡这个人家资丰厚,年轻时就花钱如流水,尤其喜欢资助名士,藉以获取声望,可以简略地说,他的一生,就是不惜代价,追求名利的一生。

    因为有钱,能花钱,王匡被大将军何进青睐有加,担任大将军府掾,并不远千里返回家乡泰山郡招募兵马,可惜何进死了,王匡的一番努力化为泡影。

    后来董卓进京,又将王匡任命为河内太守,出于这个原因,在那个时候,王匡其实更加倾向于支持董卓这个慷慨大方,直接将自己提拔为一郡之长的豪爽人。

    天下群雄以四世三公的袁绍兄弟为首,纷纷举起义旗,联合反董,王匡又觉得,董卓是注定敌不过整个关东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并且主动邀请袁绍的部队前来河内会盟。

    此时此刻,王匡被袁绍的分兵计划吸引,觉得这个计划大有可为,相比起来,自己或许要面临的危机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反正打起仗来,他王太守又不会出现在第一线,就算下面的泥腿子打光了,对他来说,也不会损失到一分一毫,相反的,王匡即使兵败,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名望。

    这事做得。

    “既然盟主心意已决,那我自当领命。”王匡下定主意,当即慨然抱拳,朗声说道。

    “王太守无须如此悲壮,据我所知,幽州牧刘备已经率领五万大军南下,此时正驻扎在魏郡,很快就能抵达河内,与王太守会师。”逢纪笑呵呵地说道。

    在简雍策划的流言攻势之下,袁绍表现出了此前几乎从未出现在他身上的决断力和行动力,忽悠王匡独自驻守河内,自己跑到酸枣,这些事情做得一气呵成。

    “只要我们动起来,并且做出向董卓一方进攻的姿态,那些流言自然会不攻而破。”在南下的路途之中,袁绍回顾之前的一系列举动,有些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睛,“只是到了酸枣之后,若是还被刘备散布流言,说我消极避战,又当如何是好?”

    逢纪策马走在袁绍身侧,听他发问,当即不慌不忙地轻笑着说道:“明公不用多虑,之前那刘备可以肆意污蔑我军,是因为河内只有明公和王匡两支人马。到了酸枣之后,群雄聚集,号令不一,按兵不动就成了理所应当的明智之举,就算刘备胆子再大,他也不敢同时得罪所有关东诸侯。”

    这番话的意思袁绍听明白了,逢纪是要他纵容关东联军,然后用关东联军作为挡箭牌,阻挡别人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十几路人马都按兵不动,刘备再揪着袁绍一个人不放,那就太不合适了吧?

    “倒也有些可取之处。”袁绍微微颔首,心中开始盘算该如何在酸枣诸侯那里强化自己的影响力,让那些汝南袁氏门生故吏倒向自己,为日后逐鹿中原打下基础,但是他遐想了一阵,却总是被阴魂不散的刘备给扰乱了心情,“元图,若是刘备不依不饶,执意要逼迫我等出兵呢?”

    逢纪眉头一皱,有些不理解袁绍为什么一定要在刘备这里纠结,但他身为谋士,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有的,于是闭目沉思,良久之后才缓缓说道:“到那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幽州军的位置,反过来要求刘备主动出击,除了刘备,明公还可以写信催促袁术,他在南阳坐拥数万之众,也该有所动作了。”

    驱使他人拼命,自己坐享其成,无论何时,绝不挑头,这就是逢纪为袁绍定下的策略方针。

    不得不说,逢纪作为袁绍的谋主,他对这个东家的性格还是把握得很准,知道袁绍就喜欢这一套躲在幕后,掌控他人命运的小技俩,小手段。

    果不其然,听了逢纪的话后,袁绍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矜持地颔首说道:“元图之言正合我意,等到酸枣之后,我们就不要过于干涉诸军,只要居中斡旋,让大家和睦相处便好。”

    袁绍这边率领部众向东南方向而去,留在河内的王匡却也有了别的心思。

    幽州牧刘备率领五万大军南下,这是逢纪亲口说的,对于盟主那边给过来的信息,王匡还是比较相信。

    纵观关东联军诸部,兵力最多的自然是张邈张超兄弟,这二人一个是陈留太守,一个是广陵太守,麾下直属的兵力有三万多人。

    和张邈张超相比,其他人的兵力多则万人,少则数千,若是严格地说起来,作为诸侯盟主的袁绍,首倡义举的曹操,这两人拥有的兵力其实是最少的。

    关东诸侯大多是袁氏门生故吏,少数是袁绍袁术的好友,他们聚在一起,纵然各有心思,但明面上还都是要听从袁绍的号令。

    如今刘备兵多将广,还是大汉近几十年来第一个州牧,官位凌驾于任何人之上,若是他自行其是,不尊号令,恐怕谁都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面对这条来势汹汹的过江强龙,如何确保自己在河内战场上的话语权和战后的功劳分配?

    王匡陷入了沉思。

第285章 常林() 
于是,在刘备率领幽州大军缓缓前行,终于来到河内重镇修武城,派出使者去怀县拜会王匡的时候,却惊奇地得知,王太守已经亲率主力,以从事韩浩为先锋,向洛阳北部重要渡口孟津方向挺近了。

    “这个袁盟主,这个王太守,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我要来的时候,一个跑去了酸枣,一个要打孟津,他们就那么怕见我?”听了来人的禀报,刘备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冷笑。

    老子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

    随使者过来汇报情况的是一个年轻人,他见刘备直言直语,丝毫不给王匡半点面子,也是觉得有些难堪,便低声说道:“王太守与使君一样,都是怀着忠义之心才高举义旗,如今太守主动出征,却被使君说是出于其他目的,恐怕传出去会令人心寒。”

    “哦?”刘备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名惴惴不安的年轻人,“如此伶牙俐齿,你是何人?”

    “在下姓常名林,字伯槐,家住河内温县,乃是王太守属下一名掾吏。”这名年轻人姿态很低,声音很低,但刘备从他的话语之中,能够感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这是个有种的人。

    “如此说来,本官当着王太守的下属嘲讽他,似乎是有些不对。”刘备随意地笑了笑,让这常林坐下说话。

    常林坐下之后,简雍又出言问道:“王太守走了几天?”

    “从事韩浩率领前军,走了大概有十天,王太守的主力部队在其后两天出发。”常林答道。

    十天。

    这些天来,刘备等人整天趴在地图上研究作战策略,对司隶各地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稍一思索,心中就有了大概的判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