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想想也对,从幽州、冀州,再到南边的豫兖青徐四州,相互之间除了有黄河和淮河两条大河阻碍,其他地方几乎是一片坦途,对于任何一方诸侯来说,只要积蓄起兵力优势,很容易一鼓作气,击败对手,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疆域。

    更重要的是,如果青州落入刘备手中,他们就可以从东南方向威胁冀州,让袁绍苦心经营的北部防线彻底失去作用,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我们能出动多少人马?”太史慈继续问道。

    “目前还不确定,我的想法,是兵分三路发起进攻,让臧洪分身乏术。”刘备自信地答道。

    第一路是从北面进攻,黄忠在河间、审配高览在渤海,这个方向上的部队面对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荀谌,只要操作得当,很容易抽调出绝大多数兵力,从青州北部的平原郡发起进攻,利用渤海郡强大的内河航运实力渡过黄河,威胁青州的核心城市临淄。

    第二路是从海上,辽东作为刘备起家的地方,为了保卫规模庞大的煤铁工业,震慑燕山北面的辽东鲜卑,他特意留了徐荣这员老将在辽东驻守,始终保有一支数量超过万人,以弓箭手为主的精锐部队,凭借辽东的海运优势,轻而易举就可以运送数千人从东莱登陆,从东面进攻青州。

    最后一路,则是徐州的部队。

    “翼德手里有八千精锐,臧霸在琅琊一带也有数千人马,我这次前去徐州,就是要将臧霸孙观等人纳入麾下,与翼德合兵一处,从南面发起进攻。”刘备五指摊开,然后紧紧一攥,“臧洪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绝对无法抵挡。”

    太史慈沉吟片刻,“前两路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徐州刺史陶谦颇有野心,对糜家投靠我方更是耿耿于怀,若是翼德全力北上,却被陶谦趁虚攻打东海,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就是我要去徐州的另一个原因了。”刘备得意地笑了起来。

第500章 渔业可持续发展() 
到了沽水港,刘备与太史慈告别,各自换乘开往不同方向的海船,一路朝东、一路朝南,缓缓驶去。

    太史慈的任务是前往青州沿海打探情报,而刘备要做的,则是视察久违的辽东沓县,然后转到向南,再去徐州。

    至于襄平那边,之前已经有人携带公文前去,让徐荣早做准备了,不需要刘备特意再绕路跑一趟。

    “老大,你已经有几年时间没来辽东了。”看着碧蓝无垠,波平浪静的海面,闻着空气中淡淡的咸腥气,裴元绍只觉得心情舒畅,对刘备大声笑道。

    刘备笑着点了点头,自从他率军渡海,在右北平一带截击丘力居,救援公孙瓒开始,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辽东这片赖以起家的土地,回想起当年创业时期的筚路蓝缕,他不禁有些唏嘘。

    十年光阴,只在弹指一挥间,往昔的岁月,却仿佛就在昨日。

    如今渤海上的渔船和渡船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大多装有脚踏明轮,远远望去,就像是在船尾拖了条白色的长尾一般,这些船只在看到刘备座船上硕大的旗号之后,也纷纷放慢船速,在擦肩而过的时候向他挥手致意,高声问好。

    也不管刘备能不能听到。

    一路行来,他们多次见到渔船起网的场景,沉甸甸的大网被渔民们齐心协力提出海面,无数银鳞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丰收的喜悦,不仅让渔民们脸上笑开了花,就连远远观看他们行动的刘备等人也同样感受到了快乐。

    “再过一段时间,渤海沿岸就要封冻了,如今是最后的捕鱼时节,忙完这一阵,他们就能呆在家中,过上两个月的安逸日子。”这艘航船的船长原本也是渔民出身,给刘备等人讲解起来的时候可谓头头是道,对各种海鱼的种类更是如数家珍。

    “是啊,辛劳一年,能够歇息几个月,也是好的。”刘备随声附和道。

    船长叹了一口气,“只是渔船太多,这一两年来的渔获普遍体格小了,过去的渔网网眼大,还能有很不错的收成,如今网眼越来越小,才能勉强与往年持平。使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刘备沉默不语。

    以往海船数量少、质量差,渤海等地的生态几乎没有遭到破坏,各种鱼类只是遵循着大自然的食物链,自然不缺少大鱼。

    如今人类这个盘踞在食物链顶端的种族大举入侵,数百万人的肉类需求,使得沿海鱼类数量骤减,生长周期跟不上捕获周期,鱼儿活不到壮年期就被捕捞,体形怎么大得起来?

    “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刘备感受着北风吹拂,口中悠悠道出之前读过的书篇,如今的渤海渔业自然远远达不到涸泽而渔的地步,但长此以往,经济效益下降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在充足的粮食供应下,幽州各地的人口生育率大幅度增长,新生儿死亡率却是大幅度降低,不断攀升的人口数量又反过来给食品供应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作为施政者,刘备首先需要考虑的,当然是如何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

    “要说起来还是韩州和辽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好,那边的鱼种类更多,体格也更大,渔船还少,比渤海里面强多了。”船长叹了一口气,充满憧憬地向南面看去,“越是远离陆地,海里的鱼就越大,听说早几年的时候,我们的水师船队还击伤过一只巨鲸,只是运气不好,被它跑了。”

    一听说甘宁还曾经干过这种事,裴元绍兴奋地手舞足蹈,他跟随刘备走了好几次海路,曾经在徐州外海上见过鲸鱼这种青黑色巨兽,甚至与之并驾齐驱,在好几年前,这个家伙就曾经跟刘备说过,捕杀一头巨鲸,顶得上成百上千只牛羊。

    只可惜当年根本没有可靠的海船,别说捕鲸,万一运气不好遇见风浪,渔民们自己都要变成海鱼的食物和粪便。

    “他们的海船可靠吗?”沉思片刻之后,刘备指着远处一艘渔船,转头向船长问道:“能不能驶出渤海,在徐州和韩州沿岸捕鱼?”

    “那种小型船不行。”船长摇了摇头,“倒不是说船只不够坚固,而是不划算。”

    刘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从渤海前往黄海区域,期间需要绕过辽东半岛,再绕过山东半岛,距离不远,路程却是不近,远航捕捞对于这种船舱储量有限的小型渔船来说,确实是得不偿失。

    船长见刘备不说话,便鼓起勇气说道:“使君,小人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来听听。”刘备来了兴趣。

    “渤海里面的渔船已经太多,应该限制数量,把一部分渔民迁居到外部地区,并限定休渔期,规定每年秋季才能捕捞,让海鱼有一整年的繁衍和生长的时间。”这位船长诚恳地说道。

    刘备一愣,后退几步,上下打量了这位船长一番,然后开口问道:“阁下所言颇有见地,不知如何称呼?”

    “小人郑源,本是辽东渔民出身,因为熟知海况,被当年的关太守相中,专门负责接送官府中人和公文的往来。”船长躬身答道。

    “源泉的源?”刘备问道,见郑源点头称是,他也赞赏地点了点头,“名字不错,和你如今的提议一样,很好。”

    方才郑源提出的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和后世华夏国乃至于全世界国家施行的政策都别无二致,刘备甚至觉得他也是穿越过来的资深人士了。

    再想想近两千年前就有人能提出这种建议,近三千年前就有人能提出不可涸泽而渔,他不得不承认,古人或许缺乏知识,却从不缺少智慧。

    这个郑源刚才说自己是渔民出身,后来又吃上了官粮,想必在同行之中也是说得上话的。刘备脑中不禁浮现出一个想法。

    “郑船长,你这次去了辽东,先不要急着返航。”刘备缓缓说道:“召集沿海渔民,问问他们的意见,最好是请几个读书人,把所有人的想法都记下来。”

第501章 汉家艨艟() 
海风渐渐变大,刘备等人被劝说着下到了舱室,见他进到船舱之后口中还念念有词,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裴元绍不禁笑道:“老大真是天生的忙人,走到哪里都能发现问题,然后就得忙着解决。”

    “关系到很多人的吃饭问题,必须花心思解决。”刘备轻笑两声,“比起饲养家禽家畜,打渔可是划算得多了,也能养活更多的人,这种行当得大力扶持。”

    小冰川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一点无须测量什么平均气温,单从人们的衣着上就能看出来,十年前的这个时候,刘备他们只需要穿一件皮袍就能出门,到了十年后的今天,皮袍里面如果没有加一件羊毛衣服,那可是要冻坏人的。

    农业生产也同样受到了气候的影响,虽然在精耕细作和水利设施的双重加持下,幽州和冀州北部的粮食产量还是能够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线上,但其他地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根据简雍从并州传回来的消息,当地粮食产量连续两年滑坡,只怕开春之后粮价就要上涨。

    没怎么遭遇战乱的地区都是如此,中原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情况只会更差,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几年,又会爆发一场席卷全国的饥荒。

    到那时候,难免会有数量庞大的灾民涌入刘备治下地区,给食物供应带来沉重的压力,想要缓解压力,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资源,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首选。

    两天后,刘备一行抵达沓县,得到了沓县县令刘政的热烈欢迎,并在刘政等人的陪同下,见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下水仪式。

    “这就是张子元之前说过的那艘大船?”看着静静矗立在船坞之中,犹如史前巨兽一般庞大的黑色巨舰,刘备只觉得喉咙发干,声音也微微有些颤抖。

    作为一名穿越者和军事爱好者,刘备在前世见过不少体形巨大的战舰,但是,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自己设计的船只,甚至能够闻到木材和漆料的味道,看见木料接缝处那微微的不平整,这种震撼和兴奋的感觉,是图片和视频根本无法带来的。

    这艘巨舰的督造大匠是当年那个李木匠(现在应该叫李大匠了),在他的讲解之下,一些基本的数据像是流水一般,涌入了刘备的耳中。

    拥有三层甲板,主甲板长度为二十五丈,宽度为五丈,极限载货量可以达到三万石,内部舱室宽阔,可以同时运载超过两千名将士及其武器装备。

    换算成后世的单位,也就是近六十米长,十二米宽,载货量加上自重,满载排水量差不多能够达到一千五六百吨的超时代怪物。

    除了惊人的基本数据之外,这艘船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那就是明显低于其他甲板的平坦尾部,靠港时可以减少与码头地面的高度差,方便装卸货物和上下乘客,在海上更是可以更快地收放小艇。

    “不错,不错,想不到你们真能把它造出来。”刘备口中不断地称赞,更是无意识地鼓起了掌,旁边陪同的官员和工匠们虽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都有样学样,一时间热烈的掌声响彻了船坞周围。

    “这都有赖于使君提出的龙骨设计,还有辽东出产的优质钢材,若是没有这两样宝物,想要造出如此形状和尺寸的巨舰,完全是痴人说梦。”李大匠感慨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