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紧接着,程昱马不停蹄地赶往仓亭津,在确保渡口防务足以阻挡敌军渡河之后,他来到了二十里外的东阿城。

    东阿令枣祗出身于颍川阳翟,自从诸侯讨董之时便投入曹操麾下,袁绍垂涎他的才能,多次派人招揽枣祗均被拒绝,从此愈发得到曹操器重,并在占领眼兖州之后任命其为东阿令,主持屯田事务。

    听闻兖州全境倒戈,枣祗并没有表现出不安,而是增派人手在城中巡逻,抓捕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之徒,然后组织东阿军民修葺城防。

    当程昱抵达东阿城下之时,映入他眼帘的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城墙在不断加固增高、城外的壕沟、羊马墙也变得焕然一新,即使程昱见多识广,但看见枣祗做事如此井井有条,心中还是暗叹不已。

    面对程昱的赞叹,枣祗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把功劳都归于从事薛悌,认为此人遇事果决、忠贞干练,乃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应当委以重任。

    程昱之前没怎么见过薛悌,只是听说东郡有这么个年轻人,刚刚加冠不久便被曹操征辟为从事,如今听得枣祗对其如此推崇,便将薛悌请来一叙,三人对坐,把如今己方面对的不利局面逐一分析,并得出共识:

    东阿位于鄄城和范县以东,防守压力较轻,并且拥有大量归降的青州黄巾士卒作为屯田主力,如今形势危急,应当再次集结这些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卒,前去增援最前方的鄄城、并牢牢扼守住周边黄河渡口。

    “东阿有你二人,胜过千军万马。”程昱看着枣祗和薛悌,心中稍稍宽慰,又嘱咐了几句便起身离去。

    既然东阿、范县两地已经稳定下来,那他程昱接下来要做的,就只剩下返回鄄城,与荀彧一起守住己方最为紧要、也是最有可能遭遇敌方猛攻的要地。

    “孝威,集结兵员前来增援的事,老夫就交给你了,十日之内,务必要有一万兵卒抵达鄄城。”临别之际,程昱拉着薛悌的手,对他再次嘱咐道。

    “程公尽管放心。”薛悌郑重答道。

    “足下之才,可为两千石。”程昱深深望了薛悌几眼,语重心长地说道,然后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然而程昱不知道的是,就在一百多里外,鄄城,已经遇到了开战以来最为紧急的情况。

    豫州刺史郭贡被陈宫游说,率领两万大军从梁国进入兖州,沿途经过定陶、句阳,渡过濮水,在鄄城以南五里扎下营寨,摆出不日便要大举进攻的架势,由于曹操此次东征带走了绝大部分兵力,鄄城之中只有两千守军,见敌众我寡,且寡众悬殊,城中军民无不心生畏惧。

    第二日清晨,郭贡派人来到城下,将一封书信用羽箭射上城头,约荀彧出城一叙。

    将这封信读了几遍,荀彧陷入深思,最终决定前往郭贡军中与之会面,听得此言,其余众人大惊失色,连忙出言劝阻。

    “如今曹公领军在外,文若你就是兖州的屏障,岂能置大局而不顾,轻身前去贼人军中?”众人之中,陈群表现得尤为激烈,坚决反对荀彧出城。

    现在形势非常明了,除了曹操之外,以吕布、陈宫为首的敌方势力最为忌惮的,就是足智多谋、深孚众望的荀彧。

    在他们看来,郭贡之所以请求与荀彧会面,就是想将他诱杀,从而扫平兖州境内最后一块拦路石,敌人的意图这么明显了,荀彧又怎能前去送人头?

    “城中兵力连站满四面城墙都不够,我若闭门不出,鄄城就能安然无恙?”看着众人忧虑的面容,荀彧却神色轻松地笑了起来。

    “没打怎么知道守不住?”有人大声说道。

    荀彧摇了摇头,朗声说道:“郭贡本是京官,后来被董卓裹挟至长安,如今就任豫州刺史只有数月,与张邈陈宫等人素无往来,如今他来得急,肯定没有长远计划,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利用的机会。”

    听了荀彧的分析,少许人露出一丝明悟,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一脸茫然。

    “趁郭贡尚未拿定主意前去游说,就算不能化敌为友,让豫州军为我所用,也能让他保持中立,减少我军压力;反之,如果我们表现出轻视和怀疑,郭贡或许会恼羞成怒,不打也要打了。”荀彧继续说道,然后起身整理衣冠,“备车,且看我如何不费一兵一卒,退去这路人马。”

    于是,在数万城中百姓和数万城外豫州军的目光注视下,荀彧走出州府,登上马车,一路出城驶往郭贡军中。

    郭贡见荀彧应邀前来,当即设下酒宴相待,宴席上荀彧谈笑风生,显得毫无惧意,郭贡见状,认为他必定留有后手,鄄城难以攻打,由是心生退意。

    一番欢饮之后,荀彧告辞而去,第二日,豫州军拔营南下,这场鄄城之危就像烈日炙烤下的冰雪,消失得无影无踪。

    “诸位放心,有我荀文若在,兖州必不为贼人所有。”在满城军民的欢呼声中,荀彧站上城头,大声宣布道。

第578章 失算不失算() 
虽然阴德还没有公开宣布举郡加入幽州牧刘备麾下,但小道消息已经被传播得世人皆知,甚至有流言传出,说曹操始终没有攻打琅琊、火速撤离徐州也是因为刘备从中斡旋,一时之间,徐州各地再次掀起一股迁徙浪潮,民众纷纷带着家眷和财物,向琅琊方向走去。

    传说刘使君爱民如子,以往逃难到他治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去到他那里,怎么也比留在徐州的好。

    就算真实的情况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好,至少不用担心曹贼再次前来烧杀劫掠,这也算是极大的收获不是?

    “使君,我们是否要派兵驻守各处要道,阻止民众离开?”

    由于流民数量太多,东海国相刘馗有些坐不住了,急匆匆地跑到郯县去见陶谦,希望他出面,让民众继续留在徐州境内。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耕种土地、缴纳税款、补充军力,从事各种行业。

    之前曹操在徐州屠了几座城,杀了几十万人,已经对徐州各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今剩下的百姓也纷纷离开家乡,如果任由人口这样下降,只怕来年的田地都没有足够的劳力耕种,大家都要饿肚子了。

    出乎意料的是,陶谦并没有因为人口流矢而心焦,反倒是有些释然地笑了笑,摇着头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活得好点,由他们去吧。”

    “使君”刘馗刚要说话,却被陶谦抬手止住。

    “老夫来到徐州已有六年,刚开始几年,任用贤能、驱逐黄巾、恢复生产,也算是做了一些事情,可如今世道变了,徐州需要强者入主,才能保得平安。”陶谦语气低沉,满是掩藏不住的疲惫,“老夫准备退位让贤,请刘幽州兼领徐州。”

    刘馗心中大骇,慌忙劝阻起来。

    作为一郡太守,他对于天下名人、各方势力都比平常人要了解得多,这些年来,刘备把河北幽燕之地的世家豪强清扫一空,杀人无数,恶名几乎传遍了整个大汉王朝的士人阶层,那些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士人无不对其恨之入骨,恨不得老天开眼,一道雷劈死这个颠覆纲常的叛逆。

    另一方面,在幽州商会的四处鼓吹和中下层士人的鼓吹之下,出身相对低贱的人们却对刘备顶礼膜拜,认为他具有高祖皇帝的风范,也必将终结乱世,将大汉王朝重新带回正轨,还天下人一个朗朗乾坤。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高祖皇帝究竟是什么风范,但能够创下四百年汉家基业,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就是了。

    但是,这种话也只能哄一哄泥腿子,像刘馗这样身体里同样流淌着高祖皇帝血液的上等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他能看到的是,在刘备掌控的地区,大量出身低下的年轻人正通过读书识字,求学入仕,迅速改变着等级分明的旧秩序,如果徐州落入刘备的手中,他这样擅长清谈、对政务无为而治的官僚只有一个下场——扫进簸箕,倒进渠沟。

    所以,不管陶谦是临时起意还是真心实意,都必须尽量劝阻。

    刘馗打定了主意,但也不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只是又谈了一阵秋收的计划之后便告辞离去,回到住所之后,他才铺纸研墨,准备给其他郡守、以及几大世家的家主写信。

    “徐州可以更换州牧,但绝对不能落在刘备手中。”沉思片刻之后,刘馗终于想好主旨,提笔写下第一封信件。

    这封信,是给徐州第一世家,下邳陈家的。

    ******

    “这臧宣高还真是个人才,居然借兖徐两州相争之际,硬生生夺了琅琊这一块肥肉。”

    徐州方向的战报仍然像雪片一般飞往蓟城,但刘备和卢植最为看重的,还是半个月前臧霸派人送回的信件,以及信中所写,琅琊易主的消息。

    琅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还是青州与徐州之间的必经之地,刘备得到琅琊之后,徐州的门户就对他彻底敞开了,张飞和太史慈的两支部队随时可以从泰山以东长驱南下,进入徐州最为富庶的地区。

    并且,之前刘备花费了很多心血,在徐州建立的落脚点朐县,也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而是真正可以承担起可靠的后方、交通便利的后勤基地这项重任。

    这也意味着,只要刘备愿意,就能够轻松拿下徐州,平定天下的路线也不用局限于从北向南,而是可以以徐州作为出发点,绕过黄河天险,在中原地带尽情施展兵力了。

    为此,卢植老先生心情大好,每天都要多喝几杯桂花酒,兴致上来了还要拔剑高歌,整个人都像是年轻了几十岁,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

    刘备当然知道自己老师为什么如此兴奋,卢植已经五十五岁了,在这个人命如风中烛火,不知何时就会悄然熄灭的时代,谁都无法确定他还能活几年,如今刘备势力如日中天,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抗,又得到了进入中原的坚实踏脚石,卢植应该是觉得,在他有生之年,还是可以看到天下重新归于一统的。

    对于这位一生为国尽忠的老人来说,怕是再没有什么更令他高兴的事情了吧。

    “玄德,这一次你可失算了。”看了一阵情报,卢植长叹一声,对刘备说道:“云长那边本来准备南下攻占魏郡,你却偏偏说吕奉先会与袁本初内斗,要占那渔人之利,可是现在看看,吕奉先南下兖州,袁本初也得到了一年时间的喘息之机。”

    刘备老脸一红,心想着谁能知道世界线都被颠覆成这样了,很多事情还是照着原本的历史走,像是曹嵩被杀、曹操伐徐州、吕布背刺兖州这些,按理说都是可以避免的,可就是发生了,谁能预料得到?

    但这些话又不能跟卢植说,于是刘备咳嗽一声说道:“先生想想看,其实这样一来,我方平定中原就更容易了,也不能说是失算。”

第579章 分析() 
卢植人老成精,又跟刘备朝夕相处了十年,早已把这个弟子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对刘备所说的“更加容易”也心知肚明是什么意思。

    之前吕布在张扬那里混不下去,带着恢复了些许元气的并州狼骑东出太行,去袁绍所在的邺城当了一员客将,其中并非没有窥探袁绍虚实,借机鹊巢鸠占的心思。

    刘备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