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昭烈帝-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倒完事。”
听了这话,卢植不禁停下手中的活计,皱着花白的眉毛望向这位理直气壮地自吹自擂的得意弟子。
难道刘备还想着收服曹操为己所用?
老先生这边不说话,刘备也抬起头来跟他对视起来,师徒二人相处了这么多年,一个眼神就知道彼此在想些什么,刘备当即展颜一笑,摇着脑袋说道:“先生不要误会,曹孟德志向高远,又有一大帮死心塌地追随的亲属好友,不可能依附于别人,皇帝都未必能压住他,我就更不用说了。”
“那你的意思是?”卢植更疑惑了。
“此人性情多疑,我把路都指给他,又告诉他他走不通,只会让他做任何事都犹豫不决,能耽搁他一两年时间自然好,耽搁不了也无所谓。”刘备继续说道:“总之行善积德,让人念着你的好总是没错的,对吧先生。”
你这一步一个坑地坑人,还要让人念着你的好。
老夫怎么就教出这么个蔫坏的弟子?
卢植都无语了。
第592章 抉择()
离开兖州之后,田豫一行并没有返回徐州,而是直接平原登上黄河北岸,一路前往渤海郡郡治南皮,在那里,审配和郭嘉等人早已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怎么样,有机会吗?”刚把田豫接到城中,郭嘉就急不可耐地问道:“如果可行,我这就去青州跟张将军汇合。”
田豫摇摇头,“从曹孟德以下,军民皆面有菜色但士气高昂,曹氏与夏侯氏两大宗族对曹孟德更是死心塌地,正如使君之前所说,即使在兖州落败,他们也会保留核心力量,在其他地方重新壮大势力。”
“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使君所说,把曹孟德和他的班底留在兖州、留在眼皮子底下,是吗?”郭嘉略有失望之情。
“没错,曹孟德麾下人才济济,文臣才智出众,武将剽悍勇烈,一旦不拘束于中原,转而前往荆扬诸州,不需数年时间就会真正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回忆起在鄄城见到的那些英雄豪杰,田豫的脸色也变得极为凝重。
在田豫看来,曹操本人心志坚定,且拥有强大的核心班底,限制他真正强大起来的唯二桎梏就是时间和空间。
由于最早的班底全部葬送在汴水之战,曹操又经过一两年时间才积蓄起实力,错过了角逐中原的最佳时机,如今地处兖州一隅,四州皆是敌人,更让他举步维艰,发展得极为缓慢。
如果曹操想得开,狠得下心,就会发现大汉疆域的南方根本没有强大势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兖州大部反叛又遭遇灾荒,内忧外患之下,说不定还真能促使他将视线转向其他地区。
所以刘备主动派遣使节前去,并谈下粮食买卖的事,看似是慷慨解囊,对老友伸出援手,实际上则是在抛出饵料,把这个强人栓在黄河南岸,以免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做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出来。
“那也不至于一张口就许给他一百万石粮食啊,这么多粮食,都足够我招募五万民夫挖一年水渠的。”一说起卖粮的事,审配就有些不爽。
谁都知道乱世中粮食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粮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就算刘备和曹操有交情,可现在双方各自割据一方,是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以后难免要兵戎相见的,给人送粮不就是资敌之举吗?
这主意也就是刘备提出来的,如果换了其他人敢这样提议,审配第一个就要跳出来查查,看他是不是曹操那边派过来的奸细。
听了审配的抱怨,郭嘉却是呵呵一笑,“正南兄,你和关将军他们想得一模一样。”
“我们不像你这个只知道坐在家里出谋划策的甩手掌柜,我们是做实事的,知道那么多粮食意味着什么。”审配没好气地说道。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幽州,同样的对话也发生在卢植与刘备之间。
“一百万石粮食,省着吃的话可以让十万人活大半年,曹孟德治下有近百万人口,怎么也不够分的。”面对卢植的质问,刘备毫不费力便给出了答案,并呵呵笑道:“先生似乎忘了弟子是个算学大家,这种问题也拿来考我?”
卢植浓眉倒竖,重重一拍案桌,怒声喝道:“不要岔开话题,你又是给曹孟德送信,又是给他送粮,究竟有什么用意?”
老先生一开始只知道刘备派田豫去曹操那里打探,看看有没有从青州出兵占便宜的机会,但刘备不小心说漏了嘴,居然把卖给曹操一百万石粮食的事情给捅了出来,这一下老先生不乐意了,拽着刘备非要他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一百万石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也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对于现在的曹操来说更是雪中送炭,刘备到底想要做什么?
“前几个月,有一封兖州来的情报,说是曹军大将夏侯妙才为了养活亡弟孤女,抛弃了自家幼子,曹孟德专门派人寻找又四处悬赏的事情,先生可曾看过?”见老师动怒,刘备也收起笑容,正色反问起来。
“老夫当然记得,据说消息传出,兖州上下无不感念啼泣。”卢植马上想起那封让他自己都有些于心不忍的情报,“一到乱世,这种事情总是层出不穷,民间易子而食的也不在少数,那孩儿只怕早就进了别人的肚子吧。”
“这就对了,本来就是一件许多人都会遭遇到的事情,只是落到了曹军大将头上,就让无数兖州百姓感动得流泪,曹孟德那里有高人,懂得利用这种事来为他邀买人心。”刘备冷笑道:“而我要做的,就是再给他出一道题。”
“哦?说来听听。”老先生来了兴致,想知道刘备葫芦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药。
于是,刘备说出了他的计划。
孔子有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之前兖州发生灾荒,百姓无衣无食,加之外有强敌,正是人心惶惶之时,曹操大张旗鼓地弄出来这么一出,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他手里也实在是没粮了。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再有不甘,也不会把矛头对准曹操和他的集团,相反,他们在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之后,曹操的统治根基会变得更加稳固。
刘备要摧毁的,就是这种同舟共济。
他早已设下了一条红线,明年三月之前,最多运往兖州一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少数人舒舒服服熬过灾年,但对于曹操治下的百万人口来说,不过是一个多月的口粮。
粮食就是活下去的希望,如何分配,正是刘备给曹操挖的另一个坑。
军队和官员是用来保命的,必须有饭吃,最好能吃饱;世家豪强是稳固地方的根基,即使谁都知道他们肯定有粮吃,但如果这些人闹上门来,曹操还是得给。
七分八分下来,还有多少能留给受灾情况最严重的普通民众?
面对怎样分都不够的粮食,曹操又该如何抉择?
第593章 战场无私情()
卢植人老成精,马上领悟到刘备的目的,一个典故脱口而出,“二桃杀三士!”
“正是如此。”刘备笑道:“没有,大家都没得争;足够,大家都很开心;有却不够,这就要闹矛盾。”
适逢乱世,各路诸侯都是先军政治,曹操这里也不例外,他一定会在优先供应部队之后,才考虑其他粮食的分配。
文武官员跟着曹操一路走到现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夏侯渊的经历更是让他们彻底找到了同一阵线,不管怎么说,曹操也得保证这些人养家糊口,继续给自己卖命。
在那些在兖州全境反叛之后还站在曹操一方的世家豪强看来,他们就是曹操还能站在兖州的原因,如果不能在选边站之后获取利益,他们根本不介意寻找机会站到另一边。
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为统治者提供各种物资、各种人力,还往往是最先被抛弃的,他们心中的怨气最重,也最渴望公平,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军队、官吏、世家、豪强、百姓。
不管曹操怎么做,都至少要得罪一个阶层,如果弄不好,所有人都会心生不满,动摇他的统治。
“按照常理,曹孟德一定会把这批粮食分配给回报最直接也最明显的群体,也就是官吏和世家豪强,民众数量太多、个体力量又太弱小,只怕是得不到什么东西的。”刘备分析道。
卢植点点头,“如此一来,许多活不下去的民众会赶在冬天来临之前逃往别处,或者揭竿而起,无论怎样,都能进一步削弱曹孟德可以动用的人力。”
“曹孟德之前招降了百万青州黄巾,在济北、东平一带屯田以供军需,并从中挑选精锐编入自己直属部队,号为‘青州兵’,如今因为无力供养这么多士卒,他又将青州兵暂时遣散,这支部队我也想拿到手里。”刘备继续说道:“翼德和子义在去年击败了盘踞在青州的黄巾军主力,招降了不少人手,让这些人去煽动他们离开曹操投入我军麾下,应该可行。”
在原本的三国历史中,青州兵不可不提,这是曹魏集团中唯一不受世家豪强渗透和制约的,从属于曹操的私人武装,青州兵和军屯,也是曹操从依附袁绍转为独立势力、进而争霸天下过程中最有力的臂助之一。
后人在研究三国历史之时,甚至提出过“魏武之强自此而始”的说法。
刘备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恢复冀州、青州的生产,以及如何蚕食徐州,在短期内腾不出手来收拾曹操的情况下,挑动曹操阵营分裂,不断削弱他的力量和发展潜力,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敌人内部有矛盾,我们就要抓住利用,敌人内部没有矛盾,我们就要帮他制造矛盾,然后抓住利用。”刘备总结道:“先生觉得这办法可行吗?”
卢植沉思片刻,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点头说道:“如果一百万石粮食能够起到这些作用,倒也未尝不可,只是玄德啊,你这逮谁算计谁的习惯究竟是跟谁学的?”
“都是先生教导有方,读书人嘛,不能整天光想着打打杀杀,孙子不是说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刘备嘿嘿一乐,“在踏入战场之前就确定胜利,这才有意思。”
虽说顶着兵圣孙武的名头,引经据典地摘取他的言论,但刘备这一套对敌思维和打仗方式,几乎都是从后世耳濡目染得来的经验教训。
在动用武力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削弱敌人的力量,扰乱敌人内部的秩序。
速战速决,机会不好宁可不打,也不能陷入长时间的僵持、在没有必要的时间和地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这就是他始终坚持的两个原则。
听了“先生教导有方”这六个字,卢植差点一口茶喷了出去,咳嗽几声之后才没好气地骂道:“老夫可没有教哪个学生算计过自己的友人,这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刘备不说话,同样端起面前已经放得有些温凉的茶水喝了起来。
过了一阵,他才悠悠开口。
“角逐天下,本就是把自己投身于注定只能有一个胜利者的战场之中,我肩负千万人的希望,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哪里讲得了什么私情?”
“等到我荡平四海,让天下重回正轨,到那时候曹孟德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