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昭烈帝-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转悠了多久,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街道上的行人也渐渐变得稀稀拉拉,张宁低垂着脑袋,缓缓向城中心的太守府挪去。
那里有她挂念的人。虽然这个家伙没心没肺,整天喜欢乱跑,回家就胡言乱语,但他毕竟是自己的男人,也是自己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依靠了,张宁扁着嘴,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刘备。
张宁在太守府附近躲了半天,终于小心翼翼地从街角的房屋探出半个脑袋,让她轻松而又失望的是,太守府门前空空荡荡,根本没有半个人影。
她轻轻叹息了一声,更多的失落感和委屈又涌上心头。
跑出来这么久,也没见出来找找,他果然不在意我。
“干什么呢,不回家在这鬼鬼祟祟的。”熟悉的声音从下方传来,把张宁吓得跳了起来,花容失色地捂着胸口。
刘备懒洋洋地从墙角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等你半天,都快睡着了,跟我回家。”
“哦。”张宁扭捏片刻,终于还是笑了,她低下头,乖乖地任由刘备牵起自己的手走向太守府。
这里是家,两个人的家。
第88章 全幽州最好的姑娘()
“你说说你,这么大的人了,性子还是毛毛糙糙的,都不能听人把话说完。”
刘备牵着张宁一边走一边咕哝着,然后偷偷地瞄了张宁一眼,只见她脸上泪痕还没在,胭脂和眼泪混合起来,把脸涂得像花猫一样,也看不出是什么表情。
张宁低着头也不说话,进到太守府之后就甩开刘备的手,径自回自己那间小屋去了。
“老大,你怎么把张姑娘给惹了?”就在这时候,裴元绍从门房的窗口里伸出个脑袋,兴致勃勃地看着刘备问道。
“看什么看,睡你的觉去!”刘备正愁找不到撒气筒呢,当下对着裴元绍就是一嗓子,裴元绍吓得一激灵,连忙把脑袋缩回去不敢出来,刘备左看右看,悻悻地回转到自己的卧室。
还是自己的床睡着舒服啊,刘备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满意地伸了个懒腰,他有认床的毛病,一出门就睡不好,这几天无论是在广阳郡那边还是在船上,都被失眠折腾得够呛,如今终于回家了,刘备决定好好地睡一觉,等明天再设法哄张宁开心。
迷迷糊糊地睡了一阵之后,刘备忽然感觉屋里有其他人的气息,他疑惑地转身一看,只见张宁披头散发地坐在床前,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在昏暗的油灯光芒下,这副场景像极了恐怖片。
“傻娘们,你是想把老汉吓死,然后卷了家产改嫁不成?”刘备一个激灵坐起身来,随后就用力拉过张宁,将她略有些丰腴的身子整个搂进了怀里。
这小妮子,一年来好吃好喝的,原本单薄的体形也变得越发凹凸有致,刘备将她抱在怀里,闻着她身上诱人的香气,双手便忍不住地不安分地游走,呼吸也沉重起来。
张宁本来是过来兴师问罪的,谁想到这个无赖二话不说就上下其手,她用力抵抗了几下,发现根本挣脱不开,刚想说话,可是刚一开口,香唇就被刘备紧紧吻住,片刻之后,她便觉得身子软得不行,索性放弃抵抗,任由刘备施为。
半晌之后,两个人软绵绵地瘫在一起,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俩人别说生气,就连动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会气我,欺负我”张宁慵懒地躺在刘备怀里,喃喃说道。
“谁让你没耐心,听话听一半就跑。”刘备嘿嘿笑着,“我那会儿想说的是,或许是他们知道,全幽州最好的姑娘已经在我身边,所以自惭形秽了吧。”
“油嘴滑舌。”被刘备这么一哄,张宁终于不生气了,脸庞也挂上了满意的笑容。“可是我连个娘家都没有,郎君娶了这么一个人,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怕什么,我也没爹没娘的,也没见谁敢笑话,你再等等,等我把辽东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好,带你进京去找卢植先生,让他亲自来辽东给咱俩操办,给你个堂堂正正的名分。”刘备伸出手指头,在张宁的鼻头轻轻刮了一下。
“真的?”
“光问真的真的,你还不相信我?”
张宁又惊又喜,被巨大的幸福感冲击得不敢相信,她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又没了亲人,而刘备的前途是可以预见的无比光明,两人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事天差地别。
原本张宁只是想着可以一直陪伴在刘备身边就好,但刘备今天跟她说要明媒正娶,还要请自己的老师,天下闻名的大儒卢植先生来见证,这让她产生了不真实的幸福感。
感觉到自己对张宁有些亏欠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备索性扔下手中的事务,带着张宁在襄平城周围闲逛起来,视察了好几个聚集地。
如今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农夫们正忙着在晒谷场上晾晒麦子,由于今年风调雨顺,辽东这边迎来了期待中的大丰收,刘备二人一路走来所见的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垂髫的孩童,他们的脸上都满是幸福的笑容。
“这都是刘太守的恩德啊。”那些认识刘备的农夫们一个个恨不得把满肚子的好话都说给刘备听,但他们本身大字不识几个,也说不出什么新鲜话,往往念叨了半天,最后都汇聚成一句话,都是刘大人的恩德。
张宁见所有人都不住嘴地夸赞刘备,心中别提多高兴了,她笑得合不拢嘴,一双大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儿。
“哎,别这么说,官府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比起本太守,你们更要感谢天公作美,今年风调雨顺,还有最重要的,感谢你们自己一整年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用双手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每到一处,刘备都要详细询问亩产,而他得到的反馈也十分令人振奋,辽东如今的数百万亩农田几乎都被改造成了水浇地,在新式水车和大量农家肥的帮助下,平均亩产比过去翻了一番。
“别忘了把秸秆,还有其他杂草翻出来,在地里烧成灰,来年的土地会更肥沃。”满意归满意,但刘备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嘱咐,争取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
焚烧秸秆之后剩余的草木灰是天然的钾肥,但在以往,百姓们做饭和取暖都得用秸秆,所以利用到农田里的很少,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玄菟郡和辽东本地的煤矿被被大量开采,乌黑的煤炭每日源源不断地从地下被开采出来,又被大大小小的船只沿着河流运输到每一处百姓聚居的地方,辽东百姓终于可以奢侈地焚烧秸秆来补充地力了。
“若是天下处处都像辽东,那该多好?”张宁跟随刘备走在河岸边高高的堤坝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广袤农田,不禁轻叹一声。
刘备笑着指了指大梁水中整整齐齐排列,像是一个个巨大车轮般,还在不停地从河中提水上岸的水车,“这些水车,还有咱们用的曲辕犁,精铁农具,都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就把这些好东西推广到全天下。”
“可是东西再好,农田全都归了地主豪强,百姓还是得饿肚子啊。”
“会有办法的。”刘备握着张宁的手向前走去,“会有办法。”
沿着大梁水闲逛了几天,刘备和张宁也对乡村的景色有些厌了,二人回到襄平,生活再次回归正轨。
徐荣被刘备派人召来,他这一年来处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每日里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就被阳终派人取代,变成了现在被刘备器重,主管辽东郡南部防务的主将,徐荣如今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听到刘备相请,连忙快马加鞭赶回了襄平城。
“老徐啊,南边那些县的收成怎么样?”襄平这边和大梁水沿岸可是大丰收,刘备觉得南边那些沿海的县应该也不错。
徐荣的回答也基本在刘备意料之中,辽东半岛南部六个县虽然没有张焕亲自坐镇,但有了大量的新式农具之后,农田产量也比以往高了许多,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渤海附近的那部分土地十分平坦,日照也足,农业有很大的潜力,让当地官员和百姓不要自满,继续努力。”见徐荣肯定地点头,刘备又开口问道:“之前我说过的,改造海边滩涂,引水晒盐的事,做得怎么样了?”
第89章 坏出技术含量()
众所周知,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不但是调味品,还担负着调节人体内酸碱度,体液正常循环的作用,一旦人体内缺少食盐中的钠离子,就会四肢无力,肌肉痉挛,抽搐,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华夏的先民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盐的重要性,传说在神农氏的时代,在山东有一位夙沙氏,开创了煮海为盐的技术,为华夏制盐之鼻祖,从此大海就被华夏民族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到了汉朝,在沿海地带煎煮海水,从中提炼出食盐,仍然是官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山东的沿海地区,盐业更是发达。
辽东海岸线绵长,同样具备良好的发展盐业的自然条件,可是因为此时盛行的是煮盐法,需要大量人手砍伐树木,而辽东自古以来人烟稀少,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产业,故而一直是望洋兴叹。
就在今年春天,刘备在乐浪郡的时候,曾经因为当地百姓生活贫苦而烦恼,当他回到辽东之后,苦思冥想之下,就想到了海水晒盐,这个被后世广泛运用的技术,并让徐荣在南部沿海地带开始试验。
一说起晒盐,徐荣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在他的主持之下,沓县百姓在海边平整出来了方圆几十亩的滩涂,建起了两个巨大的池子,并且从远处运来胶泥,将池子底部糊得严严实实,不让海水有渗透到地下的机会。
“我们按照太守的设计图,将蒸发池和结晶池建好之后,又造了几十架龙骨水车,日夜不停地从海中引水,如今每天能出产一千斤粗盐,虽说产盐速度比不上煮盐法,可是胜在节约人力。”徐荣认真地介绍着,盐铁一向是国家的核心物资,所以近一段时间以来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这方面了。
汉代一斤是二百三十克左右,每天一千斤粗盐,换算成公制是二百三十多公斤,一年下来就是近一百吨了,刘备一边听着报告,一边在桌子上写写画画,计算起来。
按照后世的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摄取盐分应该在六克左右,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年至少需要两千克食盐,才能满足人体需求。
如今一个盐田的产量,就可以满足五万人的用量,弄上十来八个盐田,整个辽东就都解决了,有这么厉害的吗?
但是刘备忘了,如今的大汉王朝可是有近五千万人,他还不知道的是,就在六百年后,唐朝大历年间,全国海盐官方产量是六百万担,约合三十万吨;到了宋朝末年,单单四川地区,依靠开采井盐,年产量就可以达到三万吨。
在这恐怖的数字面前,他那个小小盐田,不知道弱到哪里去了。
“不止如此,下官回来的时候,李木匠已经带着他的徒弟们赶到了沓县,据他所说,若是在水车上安装巨大的翅膀,借助风力来提水,非但可以省下大量人手,还可以日夜不停地运转,将产盐效率提高数倍。”
李木匠就是当初和刘备研究水车和齿轮的,作为辽东手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