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清朝入关初期勇猛的领兵贵族和将领由于染病(多数是染上天花)、迷恋女色以及内部倾轧,都死得差不多了。仅存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自顺治五年最后一次统兵出征湖广以后,到顺治八年就因年高病重基本不理朝事,更别提带兵打仗。
顺治九年过后,清廷赖以开国的久经战阵、功勋卓著的将领基本不复存在。他们的子弟即使承袭了爵位,也是少不更事,缺乏战斗经验,再也无法如同父兄一般驰骋疆场。亲、郡王以下的贵族将领虽然还剩下少许,但也无复当年英雄气概。
这种严酷的事实,清廷皇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清楚,尽管他们讳莫如深、闭口不言,但从他们对南明的作战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能招抚的就想方设法尽量招抚,实在不能招抚的,作战时不到关键时刻也不会动用满兵。
即使在关键的重大战役中也多半是让绿营兵和汉军旗打前阵,满兵跟在后面,这样就能够减少伤亡,而且还可以起到监视汉军和在最后关头夺取战功的作用。
福临听了几位满臣的话,正自难以决断,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清初三院之一,职位相当于宰相,但没有实权)的洪承畴出列奏道:“皇上,微臣有言!”
“洪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福临和颜悦色地道。
洪承畴自投清以来,日子过得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风光,反而过得很是凄苦,也可以说是屈辱。汉人用各种方式咒骂他,父母亲人恨他,连他的结发妻子也不认他,跑去庙里出家当了比丘尼!
他老家是福建泉州人,顺治四年的时候,他派人回老家接老母到京城来尽孝,哪知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到京刚一下车,抡起枣木拐杖就是一顿暴打,口中还喝骂要打死他为天下人除害。
他的弟弟甚至根本不认他,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带着母亲搬到船上生活,从不上岸一步。
而在清廷之内,满人受了汉人文化的影响,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皇太极将他作为顾问,并不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人给他一个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虚衔,但还是不让他进入决策层。
洪承畴现在里外不是人,他当然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但如果明清之间议和划江而治,他投靠敌国“不忠不孝”的名头可就再也摘不掉了。
“皇上,臣以为不应议和!”洪承畴躬身说道,“我朝两路大军虽然暂时失利,但却仍有一战之力!何况现在战场都在南境,就算我军不敌南明余孽,战火也不至于蔓延到我大清境内。”
ps1:历史上的洪承畴毁多于誉,但为他叫好的人也不少。至今他的老家福建南安英都镇,仍然修建有“承畴纪念园”!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粉丝”是些什么人。
但无论以何种理由和借口,都掩盖不了他投敌卖国当汉奸的事实!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满清入关都是“异族入侵”,而不是有人鼓吹的“民族融合”。
还有人鼓吹满洲入关是中国内部问题,是正常的改朝换代,但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满清在入关前,已经建立了“后金”政权,是不折不扣的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日寇入侵和满清入关如出一辙,如果没有两百多年前的满清入关的成功案例,没有明末大批官史屈膝事清的前例鼓舞,以岛国弹丸之地,怎么会妄图侵吞我偌大中华?
对比一下“鬼子”和“满八旗”,再对比一下“皇协军”和“绿营”,是不是感觉完全一样?差的只是年代而已。听说有些人也在给汪精卫翻案,是不是也要为他修一个纪念园?
吴三桂和洪承畴、尚可喜之流,不管什么理由和原因,都应该定论为汉奸!他们卖国投敌的影响并不只是在当时,而是影响到了后世,简直可以说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某些“砖家叫兽”,不遗余力地为吴、洪、尚之流鼓吹,抹煞历史事实,其心可诛!当然他们能够“调皮”,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ps2:秦桧:我冤啊!我只不过是呼吁和平而已,打不过又不议和,难道是要亡国吗?况且杀岳飞也是皇上干的,凭啥拉我来顶锅,在这儿一跪就是近千年?
王氏:老娘更冤啊,啥坏事都没干,只因为嫁给了你,就日晒雨淋地跪了几百年!还不让穿衣服你这个没出息的死老汉,看看人家洪承畴、尚可喜,换个新主子,照样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死后还有纪念园!
洪、尚(狂笑):那是咱自家本事,儿孙满堂、开枝散叶不说,旗下的奴才们也争气
秦桧(痛苦状):谁叫你自己不争气,没有后人替咱们撑腰啊?养个鸡还要生蛋呢
王氏(大哭):
第105章 五省经略()
洪承畴又道:“江南富裕,江北贫瘠,若是现在议和,给予南朝喘息之机,假以时日,必成我朝心腹之患!”
“那爱卿可有什么良策教朕?”福临探了探身子问道。
“微臣不敢!皇上,当今之计,确实不应冒进。应选良将替代敬谨王爷之位,收拢湖广兵马,以所占城池为依托,抚为主,剿为辅,徐徐图之。”
“至于汉中一线,则应以守为主,汉中至四川唯有金牛道、米仓道以及阴平道可通,大可在这三条道上择险要关隘,以少量精兵驻守即可。况且以微臣之见,小李贼初取四川,短时间内当不会再犯汉中。”洪承畴低着头,把先前想好的话一一道来。
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出列奏道:“皇上,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宏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冯铨、弘文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高尔俨同时出列奏道。
这些前明降臣,处境和洪承畴差不多,打的主意其实也差不多。现在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国贼、贰臣,但如果清廷一统天下,那他们就成了开国功臣,更何况到时全都成了清廷臣民,大家就“大哥莫说二哥”。
三旗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都不说话,既然这些汉臣不愿意议和,那就让他们去打,反正死的也不是满人。
福临思索了片刻,又见大臣们都没有异议,便又问道:“洪爱卿,以你之见,当以何人守汉中,何人进湖广?”
洪承畴还未答话,索尼却一步跳了出来奏道:“皇上,以老臣之见,能担大任者,非洪大学士莫属!”
“大学士本是前明重臣,与南明朝臣素来熟识,威望犹存,况且又是东南人氏,正是抚剿南明各地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守汉中的人选,臣以为跟随敬谨亲王出征的贝勒屯齐、巴思汉等人,战不当先,畏缩不前,致使主帅阵亡,罪不可恕!可革其爵,发往汉中戴罪立功,若汉中再有闪失,则应论死。”
顺治五年(1648年),贝勒屯齐受多尔兖的指使,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论罪当处死,因有功在前从轻发落,索尼被夺官抄家,发配到了昭陵,直到顺治八年,福临亲政之后才将索尼召了回来,恢复之前的世职,并且提拔为内大臣。
这肯定就结下了深仇,现在索尼顺便捎点私货,扯个由头把屯齐拉了出来,只不过是落井下石,赚点利息。
哪知洪承畴不干了,他已经看清了目前的形势,到湖广的人选非他莫属,别人肯定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但没有人马怎么去?再调集各地绿营兵?战力孱弱不说,怕是也没有多少能够调动的了。
尼堪死后,他麾下的兵马损失并不多,余部暂时都归到了屯齐帐下,如果屯齐到了汉中,他去湖广之后还能指望谁?手中没有兵马,拿什么去招抚别人?
“皇上,屯齐贝勒历来勇猛善战,此次失陷主帅,怕也是情非得已。以臣看来,汉中之地以守为主,并没有多少战事,随便遣一将去便可胜任。不如革去屯齐贝勒之爵,降为贝子,让他在湖广征剿南明余孽,戴罪立功!”
满汉众臣都没有异议,索尼也不说话,他的目的只是要将屯齐削爵,至于汉中只是个引子而已,既然洪承畴也提到了要将屯齐削爵,他也就不想做得太明显,让人觉得他协私罔上。
福临左右看了看,心里也有了点数,便点头道:“容朕再想想,今日就到此为止!”说罢在太监的簇拥下退朝去了慈宁宫,他这是要找孝庄皇太后商量去了。
两天之后,圣旨颁下,封洪承畴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接旨后即日起程。
临行前,顺治帝在宫中设宴为他饯行,赐宝马、宝刀。洪大学士一时风光无两。
李元利又去了南岸军营。不过半年时间,大营已经基本上建好,房屋全换成了一色的砖木营房,营区之间的道路也全都用水泥铺过,走起来一点都不沾泥。
这次他没有调特勤大队的士兵随行,他们得抽一半出来随大军出征,另外的还要训练,现在身边除了亲兵就是工匠,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人。
住的地方都是现成的,李元利又叫人在旁边搭建了几间营房来作为实验用的地方,然后就把负责玻璃生产的人叫过来,安排他去做一些实验用的仪器。
玻璃厂不需要什么设备,无非就是建两个窖,是最先从巴东搬上来,也是最先开始投产的。
经过一年多时间,再加上有李元利的指点,玻璃厂终于能够做出各种合格的玻璃制品,去年年底商务司的人运了一批到应天府销售,因其质优价廉而大受欢迎,但一路上关卡众多,清兵盘查得又严,以后就再也没有运出去过,库房里已经积存了很多。
不过听商务司的人说已经有其他地方的商人找上门来,只是价格还在商议之中,若是有了稳定的渠道,玻璃器皿的售卖也是一笔很大的财源。
十多天后,所需物品全部搜集到位,李元利把一直跟随他的十几个学生和火药局识字的工匠全部召集起来,准备开始制备硫酸。
硫酸在后世被人们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元利要制的东西也全都要靠它。
生产硫酸有很多方法,比如矾石制酸,硫铁矿制酸等等,考虑到目前的条件,李元利选用了最可行的硫磺制酸法,原理很简单,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溶于水,就是硫酸。
第一次是实验性质,只取了不多的原料。先将硫磺加热搅拌、冷凝提纯后,再放入燃烧皿中点燃,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硅土制成的催化剂,再经收集罩连通的玻璃管,进入装了蒸馏水的敞口玻璃瓶。
第106章 试验()
“硫磺之所以叫硫磺,就因为它里面含了硫这种物质。硫磺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就是硫,再溶于水,就能够生成硫酸!”李元利用学生们能够听懂的语言来跟他们解释,反正现在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个过程和结果,至于原理,还得慢慢来。
他现在已经在着手写“化学知识入门”和“物理知识入门”。要想发展工业,可不是三年五载的事情,而且光靠他一个人难度更大,他不得不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培养人才。
李元利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瓶,随着烟雾溶解得越多,里面的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