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冒牌小太监-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此同时,在旦巴的指挥下,原本集结于承天门外待命,准备奔袭汾宁的几千名吐蕃战力最强的轻骑兵,分做了两路:五百名军士在一名偏将的带领下拔转马头,紧急驰援设在大明宫内宣政殿的中军大帐,意图接应主帅纳悉摩出宫;其余的四千多人骑在旦巴的亲自率领下,直奔城西而来。

    如此一来,行军司马和景昭二人率领的官军与旦巴带领的吐蕃先锋骑兵队就迎面相逢了。旦巴看到果真有中土朝廷的官军在城内出现,心知大势已去,情急之下,不禁起了困兽犹斗之意,欲倚仗着自己手下这几千战力超强的精锐骑兵,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从而保证纳悉摩能够安然撤出长安。

    就这样,一场兵力、战力皆相差悬殊的遭遇战在两军相逢的一瞬间即不可避免地展开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烟花怒放() 
孤军杀入长安的这一千名官军将士,其中五百人原是吴弼麾下的禁军,论战力尚还说得过去。而剩下的五百多人则是行军司马率五百禁军抵达长安附近后临时投奔来的败军散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十几天前都曾见识过张谅率领的吐蕃天蝎军自泾州一路狂飑杀向长安,所向披靡的气势,如今与天蝎军中最精锐的骑兵队相遇开战,未曾交手即心生怯意,战力几乎下降到了完全丧失的地步。这么一来,两军胜负就不难预料了。

    旦巴一马当先,率领着数千名吐蕃骑兵,一个冲锋下来,就砍杀了行军司马麾下的大半军士。他见攻进城来的官军竟如此不堪一击,不由得狂性大发,手舞长剑,向身后的骑兵军士下令道:“杀光他们,保护大将军出城,杀呀。”

    行军司马和景昭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吐蕃骑兵犹如狼如羊群般冲杀而至,转眼间已方的军士就倒下了一片,不由得恼将起来。行军司马催动坐骑,冲着旦巴就迎了上去,挥舞着手中一杆长枪分心便刺。

    旦巴眼见行军司马长枪刺到了身前,竟然不躲不闪,伸左手让过枪尖,“呯”地一声紧紧抓住了枪杆,同时挥动右手穿云天蝎剑,直接扫向行军司马握枪的双手。行军司马见势不好,急忙撒手扔枪,却已经晚了。旦巴一个回合间迫的行军司马撒手扔枪,自是不肯轻易放过他,手腕一翻,掌中长剑变扫为劈,冲着行军司马坐下的马腿就砍了下去,其时两匹战马马头相接,近在咫尺之间,行军司马的坐骑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一条马腿就生生地被旦巴砍了下来。

    那马吃痛不住,向前扑倒,将马背上的行军司马重重地甩了下来。旦巴看到敌方主将翻身落马,不由得大喜过望,纵马挥剑就要斩下行军司马的首级。

    景昭没有骑马,徒步立于行军司马身后,当此危急关头,眼看着只要旦巴手中长剑一落下,行军司马必定身首异处,景昭急切间也顾不得许多,脱手便把掌中的宝剑掷向了旦巴,随即奋不顾身地猛扑向前,想从旦巴剑下救回行军司马。

    可是,还未等景昭扑至近前,就看到对面马上的旦巴身体无力地晃了两晃,扑通一声竟一头栽下马来,死了。这一下,事发突然,景昭纵身向前,奋力将行军司马从地上拽起,才欲回身撤退,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景将军莫慌,波护来也。”原来是波护带领着手下一班兄弟及时赶到了。

    波护一记暗箭射死了旦巴,旦巴带领的吐蕃骑兵眼见主将落马身亡,顿时红了眼,纷纷怒吼着纵马向波护和景昭等人杀来。而波护却早有准备,他跟随在攻进城来的官军身后一路赶来之前,已传令手下的几十名兄弟每个人手中都备好了一支火把,此时见吐蕃骑兵朝自己站立的位置冲来,回头大喝一声“掷火把,拦住他们。”

    五彩缤纷的烟花抛向吐蕃军的骑兵队中,令那些匹从没见过烟花的战马眼花缭乱起来,它们只顾着大瞪着一双眼睛,出神地观赏烟花,却不知道烟花不是鲜花,是带着火的。烟花洒落在马背上,登时马就痛得吃不消了,无论坐在马背上的吐蕃军士怎样吆喝,都无法制止住它们毫无章法地四处乱奔。这支吐蕃先锋军的队形眨眼间就被一团团烟花给打散了。

    原本被吐蕃骑兵呼啸而来的气势吓怕了的长安百姓们眼见得吐蕃人队形已乱,遂纷纷从临街的房舍中、偏僻的小巷里奔了出来,或从地上捡起石块向吐蕃骑兵掷去,或操起扫把、杠、锹等家伙式躲在暗处,一旦有吐蕃骑兵从身前路过,便施以偷袭,更有甚者,有人竟将东司里的粪便用桶装着拎在手中,一见有吐蕃军士靠近,便将整桶的粪便朝他们身上泼洒过去

    渐渐地,波护和景昭周围便汇集了成百上千的百姓,帮着他们共同对付这支强悍的吐蕃骑兵。

    由于旦巴意外地被波护一箭射死,吐蕃骑兵虽然在这些长安百姓面前本应占尽优势,可一来被骤然而至的烟花惊了跨下的战马,打乱了队形;二来失去了统一指挥,一时间居然落了下风,有一二十名军士中了百姓们的暗算,翻身落马,葬身于百姓们的围攻之中。就在吐蕃骑兵陷入一阵慌乱,不知该往哪里冲杀的紧急关头,吐蕃大将军纳悉摩在三四名亲兵的护从下及时赶到了。

    纳悉摩出身于吐蕃与林邑交界的洞蛮部落,多年来能够在南疆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盖因他不但勇猛善战、剑法精奇,而且胸藏韬略、堪称文武全才。此前他在宣政殿外陡遇辛十二娘行刺,本以为凭借他掌中一口大宝剑,就足以将这名不知死活的女刺客拿下,至不济也能力斩她于剑下。可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名女刺客竟是位他从未遇到过的技击高手,仅用一根树枝便将自己逼得手忙脚乱,难以应付。

    好在宣政殿前还有一二百名亲兵护从,在上百名亲兵的围攻下,女刺客终于显出了疲态,由攻转守,渐渐陷于了被动。纳悉摩趁机偷袭得手,在她胸前、背后接连刺中几剑。可是,明明自己掌中这口裂云天蝎剑锋利无比,能够削铁如泥,刺在女刺客身上,却伤她不得。纳悉摩在一惊过后,突然明白了,这女刺客身上一定内穿有能挡刀枪的宝甲。

    辛十二娘眼见自己寡不敌众,遂施展轻功,向西遁去。纳悉摩一连刺中她几剑却未能伤到她,不由得激起了争胜之心,必欲置辛十二娘于死地而后快,于是便率领着大队的亲兵紧追不舍,就这样从宣政殿一直杀到了延英殿院内。

    辛十二娘终于发怒了,她施展出“秋风扫落叶”的绝技,舍纳悉摩专攻他的亲兵卫队,不多时,绝大多数的亲兵就倒在了她的手下,可她自己也不幸被纳悉摩一剑劈中了脖颈,身受重伤,无奈之下,她只得带伤逃进了延英殿。纳悉摩眼看着女刺客脖颈处挨了自己一剑,血柱窜涌而出,正欲追入殿中,一剑取了辛十二娘的首级,却听到远处传来“官军攻进长安了”的呼喊声。他蓦地想到承天门外还有几千名骑兵在等着自己,同时料想女刺客既然被自己劈中脖颈要害处,只怕已无招架之力,遂吩咐两名亲兵进殿去取下辛十二娘的首级,自己则带着仅剩的几名亲兵调头向宫外跑去。待他一路追赶上出发不久后就与官军迎面相遇的这支吐蕃骑兵时,正值他们遭到长安百姓围攻,陷入混乱的关键时刻。(。)

第一百九十章 穷寇莫追() 
(求订阅)纳悉摩无比气恼地看到他精心选出的这支精锐骑兵,竟然在一群百姓们的围攻之下阵脚大乱,不由得火撞顶梁门,奔上前拽过一匹失去主人的战马,飞身上了马,将手中的裂云天蝎剑向城西的方向一指,高声命令道:“纳悉摩在此,给我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安远门。”众吐蕃军士听到大将军到了,心中登时有了底儿,忙重新整好队形,挥剑纵马向城西的方向杀了过来。

    景昭和波护立于人群之中,听到纳悉摩自报名号,本想趁乱行刺纳悉摩,怎奈这时他二人被波护手下的几十名弟兄以及无数的长安百姓包围在中央,一时间脱不了身,眼瞅着吐蕃骑兵在纳悉摩统一号令下,恢复了队形,朝向百姓人群中猛冲了过来,景昭当即立断,忙吩咐波护手下的弟兄将百姓劝往小巷中躲避,自己也与波护二人及时闪进了临街的一户人家。

    当来兴儿和江中石从延英殿一路跑出宫,意图追赶纳悉摩时,不久前发生在独柳树附近的这场短暂而激烈的遭遇战早已经结束了,不但纳悉摩亲自率领着骑兵队冲开一条路,杀向了安远门,即连景昭、波护等人也离开了此处,急匆匆赶往大明宫去了。

    来兴儿在前,江中石紧跟在他身后,两人奋力挤开一条道,也奔向了安远门。然而,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拥挤的人流当中穿行而过,赶到安远门时,却连一个吐蕃军士的影子都没见到。

    来兴儿正在犹豫着要不要返身入城,江中石却已经撒开双腿径直跑出了城门。来兴儿知他替辛十二娘报仇心切,放心不下他一人出城,只得一路跟着他也跑出了城。

    二人出了安远门,足足跑出有十来里地,终于隐约看到前方出现了一支兵马。

    “大哥,你看,吐蕃人还没走远。咱们再加把劲儿便能追上他们了。只是不知纳悉摩那厮在不在前面这支队伍里?”江中石停下脚步,等来兴儿一赶上来,迎面便向他问道。

    来兴儿手搭凉棚,向前方观望多时,禁不住口中喃喃道:“咦,这好像不是吐蕃人的兵马,他们怎么朝着长安的方向走来了?”

    江中石听他这么一说,也凝神注目向前观瞧。可不是嘛,渐渐地,已能望见这支人马的装束打扮,分明是支官军的队伍。

    “帅旗上写的是个景字,是景元帅到了!”来兴儿兴奋地大喊一声,直朝着那支队伍飞奔而去。

    “景元帅?!”江中石自从听村中几位能识文断字的老先生讲起过景云丛箭射叶护太子,截下回鹘人抢掠的财物的故事以后,便视景云丛为当世军神,不想此时竟能与他在长安郊外相逢,也高叫着,紧跟着来兴儿迎了上去。

    来兴儿所料不差,迎面走来的正是副元帅景云丛亲自率领的一支兵马。

    原来,景云丛在成功地率军奇袭汾宁,切断了长安与西疆的通道之后,经过短暂地休整,与派去长安附近牵制吐蕃军的行军司马取得了联络,获悉了长安城中的吐蕃军意图奔袭汾宁,急于恢复长安与西疆交通来往的讯息,也得到了景暄不幸战死于承天门前的消息。景云丛得知女儿的死讯,眼含热泪,屏退身旁众人,将自己关在中军帐中足足呆了有半天的光景,随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反攻长安。

    依景云丛的判断,吐蕃军孤军深入,攻下长安,却被告知退路已失,必不会久驻长安,目下对他们来说,能够全军安然撤回西疆,巩固住他们在西疆的战果方为上上之策。在这种形势下,自己统率的兵力虽远远不足以强攻长安得手,却可以利用吐蕃人萌生退意,无心固守长安的有利时机,采用疑兵之计进一步扰乱吐蕃军心,而后借助长安城内还留有愿为朝廷效命的忠义之士,里应外合,虚实结合,纵使不能一战收复长安,也足以对城中的吐蕃军构成严重威胁,无形之中逼使他们做出弃城而退的决定。

    经过反复权衡,景云丛决定亲率六千兵马进驻长安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