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大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历史会证明,东林党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在明亡后抗清的各股地方势力中,东林党人主导的抗清军队占了差不多一半以上,很多东林党人都壮烈殉国,当了民族英雄。

    这说明,大多数东林党人还是忠君爱国,靠得住的!

    在东林党的领袖之一、礼部尚书钱谦益被革职查办之后,任命一个即是东林党人、又符合自己执政理念的官员出任户部尚书,就有可能将东林党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为自己所用。

    从东林党的整个派系理念上来看,他们也是比较倾向于扶持工商业,增加税收,降低农民负担的。这个理念跟杨毅不谋而合,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时代潮流。大家完全可以通力合作、一起富国强民嘛!

    至于东林党抱团结党营私的弊端,杨毅自然会大加警惕,不会让他们真正成了气候的。站在杨毅皇帝的高位上,只要能认清这个问题,采取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方式,总能分化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的。

    在封建皇权的统治下,一切党派都应该附庸于皇帝,而不能自成一体,这是杨毅的原则。如果东林党人敢于违反这个原则,抱团抵抗杨毅的旨意,他不介意拿东林党开刀。

    属意宋应星推举乔承诏来出任户部尚书,其实就是杨毅抵达南京后,在政治上下的最大的一步棋。既能让户部按自己的执政思路展开工作,又能获得明末最大政治派系东林党的支持,便于杨毅掌控南京朝政。

    因此,宋应星说完后,杨毅就向殿中众位大臣问道:“各位觉得乔承诏如何?能不能胜任户部尚书的工作?”

    之前,皇上让大家举荐礼部尚书的时候,吕大器跟吏部尚书王铎建议,让王铎出面推举同为东林党的黄公辅出任礼部尚书。但是,皇上以黄公辅年龄太大,不宜操劳为由拒绝了,他心里正郁闷着呢。

    想一想,皇上刚刚抵达南京,年纪太大的吏部尚书李良志就主动辞职了。自己身为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第一副部长),顺势接任吏部尚书一职,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皇上却没有答应让自己来当这个吏部尚书,自己无奈之下推举了王铎出任吏部尚书。虽然让他欠了自己一个人情,但也不无遗憾。

    现在,作为东林党领袖之一的吏部尚书钱谦益,又因为粮价暴涨案被革职查办了,吕大器还以为皇上非常不待见东林党呢。结果,又突然听到工部左侍郎宋应星将同样是东林党人的浙江布政使乔承诏推了出来,出任户部尚书一职。

    想不到现在峰回路转,竟然由皇上亲自提拔的工部左侍郎宋应星提出,让另一位东林党成员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要说其中没有皇上的授意,打死吕大器他都不相信。

    于是,大喜过望的吕大器听到皇上这么问,立马出列大声道:“臣附议,乔承诏大人为官清正、执政为民,数年内将浙江经营得政通人和、富甲天下,出任户部尚书一职,绝对是人尽其才。”

    吕大器表明了态度后,同为东林党人的刑部左侍郎郑三俊、兵部左侍郎练国事,以及对东林党一向有好感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纷纷出列,赞同宋应星的提议。

    高弘图虽然极力反对大力扶持工商业发展的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却独木难支。他的发言淹没在东林党人和支持东林党的官员口水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于是,杨毅自然以一种顺应民意的态度,通过了浙江布政使乔承诏升任户部尚书的任命。皇帝的圣旨和吏部公文,将由司礼监宦官带着,前往浙江首府杭州,传召乔承诏赴南京上任。

    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浙江布政使出缺,杨毅和众位大臣又讨论了几个合适的人选。最后,杨毅选择了一个同样比较开明的官员出任了浙江布政使,这次紧急朝会就算是结束了。

    五月二十日,中旬末,明朝公务员的旬休日,所有人都放假一天,只有南京刑部却显得异常繁忙。

    因为,刑部尚书张慎言被皇帝任命为专案组长,查办江南数省粮价暴涨案相关官员和不法商人。刑部正在加班加点,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案组成员,准备开始查案呢!

    以前的南京刑部,不过是北京中央朝廷的陪衬罢了,连部门官员都配置不全,就更别说办案了。

    以张慎言为例,在他出任南京刑部尚书的三年内,经过他亲自督办的大小案件加起来也不过区区二十多件。而北京刑部,每年督办的大案要案就超过一百起,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是,现在皇上将南京作为临时首都,刑部就要开始真正履行中央刑部的功能了。所需的官员、捕快,也已经被吏部补充完整,可以查办任何一个案件了。

    如今,皇上将牵连如此之大的一个案子交给刑部,这是对刑部的信任,也是一种考验。如果刑部办案得力,将牵连进此案的犯罪官员和商人全部逮捕归案,则大功一件。如果办案不得力,让有些人逍遥法外了,那失去皇上信任的刑部,肯定将迎来一场大清洗。这是刑部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张尚书一说今天加班,组建专案组,刑部所有官员没有任何人有怨言,全部准时赶到刑部衙门开始配合张尚书加班。

    除了刑部的刑侦专家、捕快,张慎言还抽调了户部、吏部、兵部的精兵强将,组成了一百多人规模的江南粮价暴涨案专案组。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第41章 禁卫军组建完毕() 
五月二十一日,专案组组建完毕,第一个行动就是赶往钱谦礼家里,将钱谦礼和他的两个儿子抓捕归案。因为在刘宗周组建调查组调查此事的时候,杨毅就吩咐过张慎言,要派人监视钱谦礼等人,不要让他们逃跑了。

    所以,现在专案组成立,办案人员一抓一个准,将钱谦礼和他的两个主事的儿子全部抓住了。同时,应天府范围内钱谦礼的所有粮油商铺,全部被查封,掌柜伙计全部逮捕,等待审讯。

    随后几天,除了钱谦礼外,应天府范围内所有参与囤积居奇、粮油涨价的商人,陆续被抓捕。根据这些不法粮商的招供,那些给不法商人提供便利的朝廷官员,也陆续被抓了起来,进行审问。

    手持尚方宝剑的张慎言,一般人真不敢抗拒。因此,张慎言的办案速度非常快,仅仅十多天的功夫,就将应天府范围内与此事有关的不法商人和贪官污吏全部抓捕归案。并审讯出了口供,签字画押。

    随后,专案组就要准备分赴江南各省,查办整个江南数省范围内参与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不法粮商人和违法官员了。

    五月底,南京禁卫军完成了基本编制,军长徐孚远入宫汇报工作,并请崇祯皇上前往禁卫军驻地进行检阅,杨毅欣然应允。

    在城西的军营大校场内,两万穿着新式军装,戴着新的军衔肩章的禁卫军官兵,整整齐齐的立定在校场内,等待杨毅的检阅。

    杨毅在兵部尚书史可法的陪同下,登上了检阅台。站在检阅台下、部队前面的徐孚远举起右手,喊道:“敬礼!”

    随着军长徐孚远的动作,两万将士整齐的敬礼,向检阅台上的杨毅大声喊道:“皇上万岁!”

    没有人下跪行礼。

    这是杨毅的吩咐,从今以后,军人将不许下跪。军人在任何场合,必须保持昂首挺胸的军姿,不许向任何人下跪。哪怕是面对皇帝,也只需敬礼问好就行了。

    看着站满了校场的两万虎贲,杨毅心神激荡,感到万分自豪。这是他的亲军,是他的第一支军队,是他将来横扫天下的起点。

    杨毅挥了挥手,对台下的两万官兵大声问了一声好道:“大家好!”

    然后,杨毅站在检阅台上,对这支新编御林军发表了一番演说。让他们知道,禁卫军是皇帝的亲军,执掌京畿安全,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北京的禁卫军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因此杨毅不会再招募北京禁卫军的任何官兵。

    现在这支南京禁卫军是全新的,连编制、军衔、装备都全部进行了改革。所有官兵必须刻苦训练,努力锻炼杀敌本领,不能像北京禁卫军一样成为绣花枕头。

    合适的时候,杨毅会派南京禁卫军投入实战,而不会一直守在南京,当一支门神似的军队,其实一点作用都没有。所以,为了在将来的实战中能更好的存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要认真训练。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希望所有官兵引起重视。

    听到皇上对北京禁卫军一顿失望的批评,所有的官兵都感到一股压力扑面而来。加上皇上还说遇到合适的时机,这支禁卫军将会被投入实战,进行检验,就更让大家紧张了。

    本来大家以为南京禁卫军也跟以前各朝各代的禁卫军一样,就是驻守京畿,保护首都和皇宫安全罢了,没有任何危险。现在看来,皇上对北京禁卫军面对李自成大顺军的表现深感失望,决定要将南京禁卫军锻炼成真正的虎狼之军了。

    如此,大家就必须得认真训练了。不然,到时候上了战场,真的很容易丢掉性命的啊!皇上总结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实在是太精辟,太有道理了,大家必须要遵照执行才行。不然,以后自己在战场上吃亏了,可怪不着别人了。

    对禁卫军勉励一番,吩咐徐孚远认真训练军队,让史可法做好禁卫军的后勤供应后,杨毅离开了校场,回到了皇宫。

    六月初,禁卫军与原来的南京城卫军完成了城防交接,禁卫军正式接管南京城防。从此以后,南京将真正的完全掌控在皇帝杨毅的手中,没有其他人能调动南京的军队了。

    至于城卫军的去向,还是按原来的计划,调往江北四镇,加强江北的防御,预防李自成南下。虽然杨毅觉得多尔衮近在咫尺,李自成应该没有精力攻打南方,但反正这些城卫军在南京也没用,不如调到江北去算了。

    崇祯十七年六月初四,小暑,浙江布政使乔承诏入京,就任户部尚书一职。入职手续办完后,六月初六,杨毅与乔承诏在宫内畅谈了一整天,向他了解明末沿海的工商业生产和外贸情况。

    根据乔承诏的叙说,杨毅了解了明朝在沿海一带的丝绸、纺织、瓷器、茶叶等行业的生产加工技术及贸易情况。明朝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沿海各省在海外贸易上,却极为成功,通过经济手段赚取了无数利润。

    因此,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以及民风比较开放,距离海岸线比较近的江西各省,经济都比较发达。这几个省每年上交朝廷的税银,都位居全国前列,是大明朝廷的赋税主要来源地。

    然后,杨毅也向乔承诏阐述了自己准备扶持工商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支持海外贸易的想法。并且,跟乔承诏深入的探讨了工商业蓬勃发展后对国家、人民的好处。

    杨毅的这些想法和理论,在当时的儒家学派看来,是非常离经叛道的。如果杨毅去跟王铎、高弘图等人讨论这些问题,绝对要碰壁,遭到王铎等人的驳斥和劝谏。

    但乔承诏不同,他本身是支持工商业发展的东林党成员,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