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大帝-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淮安府境内造反的赵之龙、朱国弼、朱由崧三人的兵力,造反之初就有5000人了。现在他们攻下三个县城,招兵扩军之后,人数已经达到了1万多人,是史德威平叛大军的两倍有余。
怕三支叛军出城骚扰劫掠临近的其他县城,史德威还不敢一个一个的收拾。第一师跨过黄河后,就兵分三路,三个团各负责一个县城,去平定三支叛军。
军长史德威、副军长于斌和第一师师长各负责一个团,参谋长曾国绪跟史德威一起,率领第一师第一团前往距离最近的沭阳县。
淮安城距离沭阳县130多里,信使的加急快马半天功夫就到了。但是,数千大军出征,跟信使不能比,速度要慢上很多倍。
何况,每个团还有一个炮连,带着九门大炮。虽然重量比明朝以前的神武大将军炮要轻了很多,但仍然要马拖人拽的才拉得走。
因此,史德威率领的平叛大军第一师第一团八月二十四日中午从淮安城出发,花了2天的时间,才于八月二十六日下午抵达沭阳县南部10多里外的刘家庄。
抚宁侯朱国弼攻下沭阳县后,马上招兵扩军,现在已经将军队扩充到了5000人的规模。刘家庄紧邻沭阳县,自然也被朱国弼占领了。
但是,刘家庄只是一个庄子而已,没有城墙可以依仗,根本不可能守得住。所以,朱国弼只是在刘家庄强制征收了一些军粮物资后,就只留了两三百人在刘家庄驻守。
看到朝廷的平叛大军到来,这两三百人根本没抵抗,就望风而逃,跑回北方沭阳县城里去了,让史德威顺利的接收了刘家庄。
但是,等史德威和参谋长曾国绪进入刘家庄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
整个刘家庄像是被土匪洗劫了一样,到处都是破损的门窗、冒着火星的木头,还有受伤呻-吟的老百姓,一地狼藉。
“这是怎么回事?”史德威拉住一名先一步进入刘家庄的前锋部队低级军官问道。
这名正在指挥手下救治受伤的刘家庄村民的班长转身一看是军长,吓了一跳,马上站起来敬礼道:“报告军长,根据我们的了解,抚宁侯朱国弼前天派兵抢走了庄子里所有村民的屯粮和其他物资,稍有反抗即遭暴打。而且,村子里的所有青壮男子都被朱国弼的部队强制带走了,说要参加他的军队,反抗大明朝廷的暴政。然后驻守刘家庄的两百多名叛军士兵,今天离开的时候又抢劫了一番,所以造成了现在这样的情况。”
史德威点了点头,挥手让这名班长去忙,然后对身边的曾国绪道:“叛军胡作非为、毫无军纪,朱国弼也就这点能耐了。这样子下去,都不用我们去剿灭,他自己就得被沭阳县老百姓推翻。”
曾国绪点头道:“根据我们的情报,朱国弼已经取得了沭阳县大多数豪门地主的支持。或许,他认为只要有这些人的支持,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什么作用。”
史德威摇头道:“皇上曾说,军队所有的士兵,都来源于老百姓,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我们是鱼,老百姓是水,我们要搞好军民鱼水情,才能获得长治久安。朱国弼派兵劫掠刘家庄村民老百姓,完全是自断生路。”
曾国绪点头道:“不错,李自成造反都还要喊‘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取底层老百姓的支持。这朱国弼造反,反而要劫掠普通老百姓,简直是自取死路。”
史德威道:“这样,你马上安排两个人,将刘家庄遭到朱国弼劫掠的事情用八百里加急向南京报信,然后刊登到《大明新闻报》上去,让天下人看看这些王公贵族的行为。只要天下老百姓都知道了他们劫掠平民的暴行,就没人跟着他们造反了。他们人再多,也成不了气候。”
曾国绪赞道:“好,这个主意不错。我这就安排人向南京报信,我想皇上会需要这样一份情报的。”
然后,曾国绪就安排了两个信使向南京报告了刘家庄发生的事情。
第一团在刘家庄停留了一晚后,安抚了刘家庄的老百姓。八月二十七日早上,大军出发,经过一个时辰的行军,抵达了沭阳县南面的涟水河。
沭阳县位于涟水河北面,沭水河南面,硕项湖西面。而沭水河和涟水河则在西面相通,沭阳县相当于四面环水,有天然的护城河。
北面有大顺军兖州大营给大明军队以压力,第三军第二师不会南下平叛,所以北边暂时不用理会。因此,朱国弼就将他的主力全部集中在南面,准备与前来平叛的史德威大军决一死战。
朱国弼已经得到消息,史德威的军队只有不到2000人,而自己却有5000多人,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打败了这支明军,那就海阔天空了,可以离开沭阳四处出击,去攻占临近的宿迁、金城等县了。
于是,当史德威率军抵达涟水河南岸的时候,就看见涟水河上唯一的一座石桥已经被朱国弼叛军炸塌了。
二十多丈宽的河对岸,朱国弼叛军修了无数的土木工事。朱国弼的手下士兵们就躲在工事后面,等待史德威的部队渡河。朱国弼的企图,就是给史德威来个半渡而击,击垮这支前来平叛的明军部队。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另外,向大家请个假,作者明天要出远门办事,因此耽搁两天。我没有存稿,所以要断更两天,最迟11号回来码字恢复更新,但不会超过11号,请大家原谅,绝不是太监。】
第117章 第一轮炮击()
看到朱国弼用毁桥这一招来阻挡自己,史德威感到有些好笑。
朱国弼难道以为凭一条二十多丈宽的涟水河就能阻挡明军的进攻吗?
且不说自己手下专业工兵队伍建桥的能力,就凭炮兵连3寸滑膛炮的威力,朱国弼在河对岸建的那些工事根本就不堪一击。(3寸=100毫米)
也许,朱国弼还以为大明军队现在的大炮还像以前那样,是威力不大的实心弹,轰几炮过去他也伤亡不了几个人,他承受得起。但史德威会用事实告诉他,他承受不起明军先进大炮的轰炸。
如果朱国弼躲在沭阳县城里,凭着城墙坚守,那史德威区区9门大炮,还不一定能轰开沭阳县的城墙。但现在朱国弼自己送到炮口下,史德威就不用跟他讲客气了。
开战前,例行公事,史德威派人用喇叭向河对面喊话,希望朱国弼迷途知返、主动投降,争取宽大处理。不要一意孤行,当叛国贼,然后遗臭万年。
朱国弼已经起兵,就没有退路了。何况,他也确实认为自己5000多人的士兵,不会输给史德威不到2000人的官兵。
虽然自己只有几十支火铳、鸟铳,还没有大炮,其他武器都是冷兵器。但朱国弼不认为明军的新式火器能对他造成压倒性的威胁。
即使有传言说明军新式火器威力巨大,但朱国弼不相信。他认为那是大明朝廷搞的宣传战,就是为了吓倒那些胆小的人。像他这样勇敢无畏的一方诸侯,是不会被区区谣言吓倒的。
因此,朱国弼对史德威的招降喊话嗤之以鼻,反而回话试图说服史德威等明军将领,跟他一起造反,共享富贵,就不要给忘恩负义的崇祯皇帝卖命了。
见话不投机,史德威也就不客气了。反正朱国弼的叛军阵地在明军大炮和步枪射程之内,他有信心一举击溃朱国弼叛军,收复沭阳县。
于是,史德威让工兵部队开始准备好架桥的材料,在炮兵和步兵对朱国弼叛军阵地进行火力压制的时候,工兵部队就要搭好浮桥供步兵过河战斗。
崇祯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午,全军吃过午饭后,史德威就准备开战了。
炮兵射程远,就不用搬到河边了,而是将阵地设在了南岸一处稍微高一点的山坡上。那里视野开阔,可以让炮兵们更好的对北岸叛军阵地进行瞄准炮击。
而步兵们则聚集在河边,准备配合炮兵,对北岸土木工事阵地上的叛军进行压制,给工兵搭桥提供掩护。
史德威和曾国绪站在炮兵阵地旁边,居高临下进行督战。
史德威看了看怀表,时间一到未时,他就对身边的传令兵道:“下令,开始战斗。”
传令兵拿着大喇叭,高吼一声:“全军注意,军长有令,现在开始战斗!”
然后,早已准备好的炮兵连9门大炮就率先开炮了。只听密集的一阵炮响,9门大炮的炮口冒出一股白烟,9枚3寸口径的开花炮弹就猛然飞了出去,向涟水河北岸的朱国弼叛军阵地飞去。
河对岸,听到南岸史德威的传令兵大喇叭喊“开战”的声音,那些朱国弼的原有家将卫士、现在叛军的中低层军官马上喊道:“都给我躲好,谁要是被敌军炮弹击中,死了就自认倒霉吧。”
这些被朱国弼蛊惑武装起来的普通士兵,听到军官们的喊话,有一些听话的马上就躲到了工事后面,但有一些好奇的却还探头探脑的往河对岸看。
明朝末年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加上李自成造反成功当上皇帝的现实例子,让很多老百姓对造反根本没有多少抗拒。只要你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对参加叛军造反没什么抗拒。
但是,如果真的面临朝廷官军攻打的时候,许多农民士兵又表现得很害怕。毕竟,他们也是怕死的。
就像朱国弼的这些普通士兵,招募起来才没几天,还没训练呢,就被拉到河边来构筑工事准备抵抗朝廷官兵的剿灭了。
这些没有经过军训的普通士兵,根本谈不上什么军事素养。听话的,就乖乖的躲到了工事后面,好奇的,却还探头探脑的想要看看所谓的炮弹到底长什么样。
然后,他们就看见河对岸那处小山包上的9门大炮的炮管发出一阵火光,眼睛还没反应过来,9枚炮弹就落到了涟水河的北岸。
第一次炮击,角度还没调试好,9枚炮弹只有3枚落到了叛军阵地上,另外6枚被打歪了,纷纷落到了叛军阵地之外的地方。
但是,虽然只有3枚炮弹,但几声爆炸之后,却让阵地上的响起了一阵凄厉的惨叫声。因为,这3枚炮弹都是装有烈性火药的开花弹,落地之后的猛然爆炸让附近那些毫无准备的叛军士兵一下就被炸死炸晕了,稍微远一点没有躲藏好的士兵也被四处飞溅的弹片击死击伤。
3枚炮弹,给叛军带去了十多人的伤亡。弹坑附近的叛军官兵,都被明军炮弹的这个威力吓了一跳。许多士兵根本就是农民,连刀枪都很少拿,大炮更是听都没听说过,没料到居然这么恐怖。
朱国弼躲在阵地后面的一处石屋里,从一个小窗口往外观察敌情。
本来按朱国弼的想法,明军带了9门大炮,如肯定都是实心弹,9门大炮一轮炮击还不一定伤得到己方一个士兵呢。这个伤亡程度,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对史德威带来的这些大炮,朱国弼根本没放在心上。哪料到明军大炮打出来的不是实心弹,而是开花弹。而且,开花弹的威力这么大,3枚炮弹就让己方伤亡了十多个人。
如果9门大炮全部调整好角度,每次9枚炮弹都落到己方阵地上,这伤亡就大了。
想到这里,朱国弼心里就紧张了起来。他的起义事业,可是要靠这些士兵来支撑的。如果士兵伤亡大了,难道自己拿着武器亲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