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顺皇朝-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自哀自怨的话,终究是不能说出口。陆承启也知道,若是今日服了软,这十品官制今后就别想再提出来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朝廷重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又怎么能掉以轻心?今日不趁势拿下,给了这些朝廷重臣机会,恐怕这十品官制就要无疾而终了。

    这些念头。在陆承启的脑子里转动着,苦苦寻着解决方案。正愁无人替他解围的时候。眼角瞥见了百官行列前面的御史中丞李然老神在在的模样,心中大喜过望:“是了,是这老小子提出来的问题,怎么他就置身事外了呢?”

    想到这,陆承启立即盯着李然说道:“李卿,依你看,俸禄的问题怎么解决?”

    朝中姓李的重臣大有人在,可陆承启这话一出,谁都知道是在问李然。因为此事李然是那始作俑者,不问他问谁去?

    李然也知道,自己提出这个事情,便不可能置身事外。可他没料到小皇帝这般激进,直接釜底抽薪,把官员的饭碗端掉。论做事,十个官员未必赶得上一个能吏。时日一长,在朝的官员,除了极有能力的以外,谁能保证自己不被胥吏取而代之?这样的制度实在太可怕了,李然虽然显得置身事外,但也吓出一身冷汗。现在轮到他说话了,他立刻把腹中筹备已久的话说了出来:“陛下,臣以为这十品官制,实为不妥。胥吏者,但凡会些诗书,可从未经过科考。若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天下人谁不去争当胥吏?何必费尽心思,寒窗苦读,博取金榜题名?陛下,科举乃我大顺立国之根本,如若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必当酿成大祸啊,望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不仅陆承启陷入了沉思当中,除了少许朝臣,整个大庆殿跪倒一片,皆言道:“望陛下三思!”

    李然本在朝中无党无派,而且人缘极差。有哪个官员,没有被他或他的御史台弹劾过一回两回的?没有被御史台弹劾过的,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五品以上的京官哩!难得见到李然有如此人缘,这么多人顺着他的话求陆承启收回成命,看来这一次真的是打中他们要害了……

    陆承启细细想来,似乎自己也有些思虑不周,若是开了这条捷径,以中国人投机取巧的本事,说不定好事真的变成了坏事。若是按照这个方面去想,李然说得很有道理。

    科举的意义,是为国家选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大顺的统治社会基础,使得大顺的官僚体制更加先进,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科举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才是科举的真正目的所在。胥吏的质量参差不齐,若是实行十品官制后,难保会有恶吏,酷吏,为了所谓的政绩好升官而弄虚作假,鱼肉百姓。

    想到可能发生的后果,陆承启总算肯退让一步了:“众卿平身罢,此事确实是朕思虑不周……”

    殿中文武官员见陆承启想要收回成命的模样,大喜过望,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圣明!”说罢,一个个喜滋滋地站起身来。

    可陆承启的话还没说完,紧接着说道:“……不过,这十品官制,朕是一定要推行的。至于十品官员如何升迁,以功名、德行为准。若无功名者,不得升迁;不为百姓办事,欺压百姓者,依律处置,免职,终身不得再用;十品官员皆以六年为限,碌碌无为者,也一律免职。朕说过,朝廷不养闲人,既然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改动便是如此了,众卿以为如何?”

    听了陆承启这话,文武百官谁不明白被小皇帝耍了?只是小皇帝能退让至此,他们也能接受。起码科举出身的十品官员,才能有晋升机会。这么一来,总算身负功名的才是升官正途,和原来也没差多少。只是后进的进士们,要经过底层磨练,才能升官。至于新科进士们的死活,这些文武百官是不会关心的,他们巴不得自己一辈子不致仕,不告老,不乞骸骨呢!(。)

第四百零二章:还是钱的问题(下)() 
“这……”

    大庆殿中,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了。小皇帝推行新政的决心,有谁劝得动?要是宰辅还在的话,或许还有人制衡一下皇帝的权力。可现在改成内阁制之后,内阁和小皇帝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内阁首辅的撤换难了些,可要是阁臣不合陆承启的心意,随时都能撤换。通过阁臣制衡内阁首辅,所以即便是徐崇光在内阁,也不是一手遮天的。

    如此一来,徐崇光就被动地上了陆承启的战车,想另起炉灶根本不可能。毕竟按大顺官制,先前可是没有内阁的,最终解释权在陆承启手中,想怎么办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所以陆承启想要推行新政,徐崇光是不得不配合他,即便心中颇有微辞,也只能下了例朝之后,利用内阁权力把旨意留中不发。然后单独觐见陆承启,阐明利害,由陆承启改动圣旨。这才是徐崇光的做法,不过既然御史中丞李然把徐崇光想说的话都说了,徐崇光也暗中松了口气。

    见没人反对,陆承启也明白了,这便是他们的底线。只是消息传出去后,不知道天下的举人们会怎么想,怎么闹事呢。“不管了,先把朝臣稳定住了,至于那些举人,他们闹便闹吧。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要是触动了律法,正好拿他们开刀。”陆承启心中如是想着,这个例朝上得实在是心累。

    “陛下,那俸禄一事……”户部尚书林镇中见群臣已然败下阵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发问了。

    现在的陆承启很想跟林镇中说一句:“不要跟我谈钱。伤感情……”但国库收入确实不够。天下胥吏又太多。要是全都由朝廷发放俸禄的话,确实会让户部捉襟见肘。

    作为一个灵魂穿越的现代人,陆承启的优势便是头脑转得快。他突然反问道:“户部衙门有胥吏么?”

    林镇中不明白陆承启说这话什么意思,脱口而出道:“有啊……”

    “那你们给胥吏多少钱银?”

    “每月四贯钱……”

    陆承启“哦”了一声,“原来朕这般大方啊,既然你们给胥吏每月四贯钱,朕索性便给他们五贯钱吧。至于有阶官的,按阶官官品算。这样算来。每年可节省千万贯开支吧?”

    林镇中此刻也明白了陆承启的意思,苦笑道:“陛下果然圣心独到,臣佩服。”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林卿莫要忧心国库收支一事,商业发展,远超尔等想象。日后船舶司,是户部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各地商税,只会与日俱增,不会减少。只要朝廷控制得当,在大顺境内。商业只会越来越发达……”

    这话一出,群臣皆默然。他们虽然知道商业的潜力巨大。可他们还是不喜欢商人。商人狡诈,且不事生产,专门投机取巧,难以管控。他们恨不得把天下人都圈在土地上,让他们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世世代代皆如此才好。这样一来,人人有田种,人人能吃饱,便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了。

    只是作为地主的劣根性,把财富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定会使得他们不断兼并土地。按照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地主,又何尝不是买卖土地,囤积土地的商人呢!

    陆承启犹兴致勃勃地说道:“……船舶司今年九个月的收益,便有一千五百万贯。如此巨利,商人们岂能不趋之若鹜?明年,船舶司所入定然会再翻番,甚至翻上三倍、四倍都有可能。商税一直稳中有增,若是乐观的话,明年国库税入过亿贯,应当不是难事!”

    说得兴奋之处,陆承启都有些手舞足蹈了:“……若是工部在各个路、府、州、县都修好皇家银行,那届时取缔非法高利贷,由皇家银行放贷,又是国库一笔收入。再加上存取业务,国库的钱银只会越来越多……”

    皇家银行放贷、存取钱银一事,已经不是新闻了。在皇后周芷若的指导下,已经顺利开展了这两项业务。经过监察司的配合,取缔了“非法”民间高利贷,又不遗余力下乡宣传,让农户消除了戒心,真心欢迎。

    这件事已经蝉联三日《大顺民报》的头条,朝中无人不知。皇家银行业务上了正轨之后,陆承启又通过下圣旨,把《银行法》写入了《大顺律》之中,杜绝了大部分法律上的漏洞。再下旨通知户部之后,便把银行业务转交给户部了。因为此事,户部还得再成立一个部门,唤作银行监。这般一来,又使得不少候缺在家的官员,有了做事的地方。

    作为户部尚书的林镇中发现,哪怕皇家银行仅在京兆府一带设立,却已有不菲的收入。只要运作得好,以钱赚钱绝非信口雌黄。可听着陆承启滔滔不绝地说着发财经,林镇中心中顶撞道:“皇上你再会赚钱,也抵不过你所花的钱!”

    陆承启要是知道林镇中心中所想,肯定会说:“会花钱也是种本事!”

    大庆殿中,陆承启滔滔不绝地展望着明年的收入。群臣都有一种错觉,似乎坐在龙椅上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满口生意经的市侩商人。

    好不容易点完赚钱的大项目之后,陆承启心中还补充道:“江南路、幽云十六州那边的棉花纺织厂,丝绸厂,各地船坞,哪一项不是进项?这些古人啊,不是缺乏赚钱的机会,而是缺乏赚钱的头脑啊……”

    心中得意洋洋,看着下面群臣,陆承启笑道:“当然,这里面离不开众卿的共同努力。林卿,你还怕国库没钱吗?”

    林镇中心中叹息,端着朝笏说道:“陛下已然运筹帷幄,臣只需俯首听命便是了。”

    陆承启知道他内心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也不去计较,而是说道:“众卿还有事启奏否?若无,便散朝罢!”

    这个早朝,已然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了。群臣已然饥肠辘辘,年事已高的都有些头晕眼花,差点站不稳。好不容易盼到下朝了,陆承启走下龙椅后,贴身小太监连忙扯着嗓子道:“皇上起驾!”

    群臣端着朝笏,异口同声地说道:“恭送陛下,陛下圣安!”(。)

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们闹() 
“这个例朝上得真是心累……”

    回到垂拱殿的陆承启,坐在龙椅上,已经两眼望着垂拱殿的九龙屋顶,呆呆地出了神。说真的,他也没想到自己筹划多时的十品官制,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说了出口。只不过今天在大庆殿中的局面,非十品官制不能解决。其他办法,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

    胥吏制度,是农耕国家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朝廷因农税为大头税入,没有多余的财力支付多达十余万的胥吏俸禄,不得已才选择一部分胥吏为朝廷的,有俸禄有名字登记在册。如捕快,狱吏,纲吏(押送官府财物的小吏)等。而其余的,如衙役、师爷、仓吏(看管仓库的小吏)、甲头(催征赋税)、拦头(搜检漏税)、治安吏(维护乡村治安)等,都是由地方官聘请。如果地方官很抠门的话,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就只能自己赚外快了。

    在老百姓眼中,这些胥吏就等同于官,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收税的时候,拦头多收一点,帮补家用的事司空见惯;甲头催税之时,若想宽容些时日,农户不能不拿些钱银贿赂他们;狱吏更不用说了,探监之时,哪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