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琦有些“受宠若惊”,说道:“源长陋名,竟入得介甫先生之耳,惭愧!”
王安石笑道:“你我虽年岁有些差异,却同是一科进士,不如坐下,畅谈一番?”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孟琦客套一番后,小心翼翼地在空椅子上坐下了。
王安国说道:“孟源长之名,我等早有耳闻。上次恩科状元子弟,苏辙苏子由挚友,却也有些名声了。”
孟琦笑道:“不过区区薄名,不足挂齿。倒是介甫先生,曾与今科状元张载张圣人国子监辩道,虽有文字流出,可不曾见当日介甫先生风采,实乃憾事!圣上也曾赞道,若以学问而论,除却张圣人外,便是介甫先生学问深厚了。源长后学后进,需得多些向介甫先生,诸位多多讨教才是!”
王安礼是个不拘礼节之人,哈哈大笑道:“源长,你的名次可比我高多了,应是我向你讨教才是!”
“不敢当,学问一道,哪有高低?不过是互相切磋,互相印证罢了。”孟琦不敢过分,他知道眼前这四个都是有大才的人,他侥幸能中,是因为把握了陆承启的心思,知道陆承启需要的就是直言不讳之人,所以他殿试的文章,直言了刀兵与强弱之关系。因时间仓促,一时间没有来得及论述如何在刀兵中取得学问,但这个新颖的想法,得到了文彦博的认可,一举从殿试垫底排上了十三名,真可谓一鸣惊人。陆承启也稍稍注意到他了,觉得他言辞朴实,是个可用之才。但如果升至太高,于其余举子是不公平的。所以陆承启将他黜落到二十三名,也是出于爱才之心,以免他过于骄傲。当然,此中曲折,不为外人道哉。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同窗多年,或许只是泛泛之交,甚至与之交恶。陌生人见面,聊上两句,便引为挚友。孟琦的真诚,让王家六人都有很大的好感,一来二去,竟结下了君子之交。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便是很好的诠释。(。)
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赐第()
恣意狂欢过后,就要调整状态了。毕竟放榜三日后,便是传胪唱名之时。
真正踏入官场,其实是从传胪唱名开始的,也代表了你正式踏入了这个圈子。圈子这个东西很奇怪,特别是官场的圈子,除了考取了功名之外,还需要融入进去,才算是圈子中的一员。说白了,就是要其他官员认可你。如果是一味死读书,不懂人情世故的,就很难融得进去。当然了,前提还是你得有功名,得有“官方认可”的身份才行。
陆承启是有点厌恶这些走过场的形式,但这是收买人心的最好时机,让所有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也好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陆承启还是忍住厌恶感,顺从地集百官于集英殿。
其实传胪,也就是唱名,又称“绕殿雷”,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天子皇恩,给予所有进士无上的荣耀。“天子门生”,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
至于参加唱名的进士,也是需要去礼部请号。礼部会将上次殿试收回来的考号再次发放给他们,但与上次殿试不同的是,号纸上会加盖红印书,上面写着“入集英殿试讫”。而被罢黜的人,也要请号,号纸上则写着“往吏部面十品官试讫”。由此,殿试通过的士子,和被罢黜的士子,命运就迥然不同了。
到了唱名之日,新科进士们从和宁门入宫,有御前侍卫数人负责收号纸。入宫后,由赞者将士子引入到廷下,谒见陆承启。唱名时,先由内阁首辅徐崇光把殿试前三的卷子放在御案前,供陆承启批读。只是陆承启早就读过了,装模作样地再扫看几眼,便对徐崇光点了点头。
原先这个差事,应该是宰辅来做的。自小皇帝掌权后,废了宰辅,设立内阁,这个差事就落到内阁首辅身上了。这也侧面反应了内阁首辅就是当朝的宰辅,只是这个宰辅的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了。只见徐崇光立于御案前,卜门则立于御案西面。徐崇光在御案前查看了士子姓名后,高呼“凤翔郿县张载”,卜门接着喊一声“凤翔郿县张载”,一直传到阶下的御前侍卫,六七个人再一同喊“凤翔郿县张载”,如此三四声后,张载才应声而出。见到了有人出列,两个御前侍卫登时上前去,问明了姓名籍贯以及父名,然后再一左一右,送张载到廷下,对玉墀直躬未拜。廷上高镐代陆承启问张载乡贯父名,御前侍卫对之以答。核对姓名乡贯无误后,士子按照划分的甲第入列站立。一甲唱名结束后,则往两廊角取敕黄,分别送到这些士子的手中。所谓敕黄,就是两幅黄麻纸粘连起来,上面写着士子姓名籍贯、等第名次等等……一甲进士唱名聚齐后,开始谢恩,躬身再拜而退,站立在所属的甲第队列。
这队列分成三班,第一班是第一名独自为一班谢恩,不需要等其他人。第二名和第三名为一班,第四名到第十名为一班,二甲、全甲为一班。谢恩结束后,都要手持敕黄而立,等待赐甲第。
先前已经说过了,殿试第一名则赐状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三名以下的,第一甲举人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举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举人为赐同进士出身,第四甲举人为赐同学究出身。
赐名第过后,原先还有一个礼仪,是要向皇帝写一首诗,以表谢恩的。陆承启嫌这些诗词阿谀奉承,不想听,便取消了,直接赐下御筵款待三魁,以示器重。其他进士则赐食三品:赤焦肉饼二枚、素饼二枚、羊肉饭或羊肉羹一盂。
待得唱名赐第结束后,即赐进士袍笏。袍笏放在殿外的两南庑下,穿上后就意味着成为了“天子门生”,从此跨上了仕途。为了早一点穿上官袍,还需要争抢。来不及将身上的白襽脱下,就直接将绿袍披在了身上。
大顺也不是抠门的朝廷,赐下的袍笏也是不错的:淡黄绢衫一领、淡黄绢带一条,绿罗公服一领、朝笏一面、官靴平步青云履一双。
这些东西,都是宫内将作监精心制成的,名贵异常,如此一来便彰显出陆承启对士子们的恩德,是收拢人心的一种手段。自此以后,这些获得等第的士子,便被纳入天子门下,成为陆承启的“手下”,供以驱使了。
领到袍笏,吃完东西后,最最最最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来了——授官!
按大顺礼制,状元一般都是授正八品的承事郎,但张载先前已经有了官身,这是独一份。陆承启只是询问了张载一番:“可愿接受秘书省编修一职?”
幸亏张载也是个守礼之人,当即回答道:“谢陛下隆恩!”
这般一来,张载的职官便是秘书省编修,而阶官(寄禄官)就是承事郎了。接着,榜眼苏辙受从八品承奉郎、凤翔县通判;探花曾巩授从八品承务郎,河中府通判。然后其余一甲七人,授九品儒林郎,要去吏部报到,看有没有实缺。如果有,就加授职官,如果没有就是寄禄官先做着,每天记得去翰林院点卯就行了。其余二甲以下的,全都要去吏部,分配到各地做十品官。这新的授官制度,这些士子早就了解了,也不存在什么纷争。
授官完毕,这些新科进士又齐齐谢恩后,便由内侍领着自东华门而出了。
这传胪唱名赐第,一弄就是一个上午过去了,陆承启觉得十分无趣。但看到这么多人才都收于麾下,心中还是志得意满的。或许重生人士都有名人情结,特别是做了皇帝之后,恨不得把所有名人都收成小弟,供自己驱使。一来,这些名人之所以在历史留名,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大顺的庸官这么多,便是没什么真才实干,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要是给了这些人舞台,他们说不定会做出更大一番事业来。现在大顺最需要的不是忠臣,更不是庸臣,而是能臣。当然,能臣也不能贪污受贿,不然的话也是落得一个下场。
这些新科进士出了东华门之后,就要跨街而游了。三甲会有陆承启钦赐御马而骑,其余新科进士,或自己备有车马,或搭乘好友车马,反正就汇成一团,自东华门而出,跨游长安,彰显荣耀。旁人见了,无不艳羡。当然了,也有羡慕嫉妒恨的:“哼,神气什么,不就是几百个小吏么?”
“就是就是!”(。)
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无匪患()
围观新科进士跨马游街的人群中,带着不屑又艳羡眼神的,自然就是刘琦与陈尚法了。特别是陈尚法,看着先前名次不如自己的孟琦,都中了进士,心中更不是滋味,小声嘟囔道:“不就是一时运气好,傍上了榜眼才带契的么,神气什么?”
这话里面泛着一股酸味,连自己都觉得很是牵强。陈尚法也知道,当孟琦向苏辙、苏洵请教的时候,他在和刘琦鬼混,出入勾栏瓦肆、烟花柳巷、青楼歌馆之地,日益堕落。而孟琦则****向上,文章也越来越具有理性,经义更是熟稔。此消彼长之下,高低更加分明。再加上陆承启不喜欢萎靡文风,喜欢实干,苏辙的文风又是力追其兄,但却淳朴无华,文采少逊,十分切合陆承启的要求,才得以高中。
不管怎么说,孟琦都是努力向上的典范,值得推崇。而陈尚法自甘堕落,也是咎由自取。本来还想着,不就是做过十品官么,都是举人了,做过十品官还不容易?不曾想,吏部明说了,省试千名以内,方可申请十品官的名额,还要搞什么竞争上岗……
陈尚法的省试排名,甚至在万名之外,远远达不到目标,除了在这里酸上一两句,也没什么能力了。
刘琦连举人都不是,但他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十分愤恨陆承启取消了门荫、纳粟一途。他自知读书无望,就想捐个官。可现在的朝廷不是以往的朝廷了,要是没钱的话,还可以增发税劵(国债),哪里需要什么卖官鬻爵的?只是这样一来,就断了许多有钱官家子弟的念想,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做官,自己终身只能做个一事无成的衙内,这种憎恨,是非常强烈的。毕竟在官场这个圈子里面混的,见过世面,要是某一天老爹见了佛祖,他被逐出了这个圈子,如何自处?官场,不是你想进就进,还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自然就是官身了。不管是你正经途径取得的官身,还是非正经途径取得的官身,有了官身,才能挤进这个圈子。只可惜现在想凭借门荫、纳粟进入官场,是痴心妄想了。
从这个层面来说,刘琦的憎恨就可以理解了。他实在看不惯这些新科进士“耀武扬威”的模样,正待离去,却被陈尚法叫住:“刘兄,莫做傻事!”
刘琦闷声说道:“我没事,只是不想在这呆了……”
说罢,刘琦挣脱了陈尚法的手臂,慢慢地脱离了围观人群。陈尚法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那些骑着御马,缓缓而来的状元、榜眼、探花等新科进士,心中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此时,一匹快马,自安化门疾驰而入。马上的人,穿着禁军的甲胄,还插着一杆小旗,上面写着“飞马急报”四个楷字。
幸亏此时长安城的百姓都去看状元游街了,大街上人烟稀少。不然话,还不知道鸡飞狗跳到什么时候。
飞马急报是御赐的,不用令牌就可以直通垂拱殿,将飞马急报呈于陆承启面前。
陆承启刚刚用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