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6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媚娘说得好,对于这些高高在上者们来说,每一天、每一刻,他们过的都是盛世的日子,他们以为这就是命,而那些卑微者们只会自认、自甘。

    但在历次改朝换代中,那些很有力量的豪强,他们的力量又来自于何处?

    如果是李治继位,他能不能想到这些问题?

    先皇在弥留之际仍然强自支撑着、就为等到马王赶来,他在绢袋内写下遗诏、又不与留侍在身边的樊莺、丽容明言,而只是说些暗示的举动,说明贞观皇帝那个时候对马王迟迟不到,也产生过怀疑。

    如果马王有能力发现诏书,那么贞观皇帝相信,马王就有可能替他解决好这个问题。

    洛阳部曲伤人案之后,两京周边的地价应声而落,抑价强买、强圈土地者少了,地价自然升不起来。

    但金微皇帝知道,如果没有后续的手段跟上去,终究这只是暂时的。

    土地是个可以跨越时间而存在的资产,只要天地不毁,土地便能产出不可细数的东西,它可以承载强者们繁茂的子孙,多少强者撒手而去了,而打下他们印迹的土地仍在。

    就是要有个规矩,好比御史大夫萧翼口吐着白沫所说的“礼”。

    礼,一举一动表达着的是“理”,表达着各层次人们之间的互尊互重。周幽王、秦二世害礼,如石投水,但激起的骇浪将他们吞没了。

    有那么一刻,金徽皇帝忽然想到了迟迟没有提及的纳妇之事,这算礼么?可以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他需要威严。

    但那些陵园妾们凄惨的日子,难道不算害理?

    柳玉如倒是表示过,皇帝可以按“礼”法纳“一些”世妇入宫,但皇帝知道,这样做会令柳玉如、以及她身后的九妃们都不高兴。

    朝堂内外、国事家事,处处纠缠于此消彼长、不能两美的境界之中,而金徽皇帝更觉着自己是在大明宫里踩着高跷、理一团乱麻。

    他一时间不大好理得清,但有最明白无误、如同快刀一般的规矩:如有灾荒,乞丐吃什么,刺史就吃什么,饿死乞丐,刺史不要做!

    当然,皇帝也不能要求刺史真与乞丐吃的一样,不然谁还做刺史。但这是一道堤坝,可以阻住汹涌的激流。

    另外,皇帝至高无上,当然可以适当决定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刺史。功臣可以有些特殊,但他们不能以功劳做本钱不断扩张。

    皇帝在这件事上不能依靠长孙无忌,也不能依靠江夏王爷,甚至连自己所想的这些,最好也不让两人深知。

    但他仍将坚持自己的法子,采取一些手段,逐渐提升科举选才的地位,要让那些经非科举渠道做官的人、尤其是通过门荫上来的人感到不好意思!

    皇帝将二王兄李泰叫来,吩咐李泰一件事。

    第二天,濮王李泰便携王妃阎婉到兴禄坊,拜会代抚侯高审行、转达金徽皇帝对代抚侯的问候,并想请代抚侯重掌国子监。

    因为将诏书丢到曲江池的事,高审行这些日子心中一直七上八下。

    此事对新君上位并未造成过多的影响,但高审行就是不自在,硬着头皮等金徽皇帝的发落。他每时每刻耳朵都支楞着,听脑后有没有刀落下来。

    如果晋王李治一直同金徽皇帝生分着,那么这件事对于高审行来说还没什么,问题是晋王已经与皇帝站到一起去了,只把代抚侯这个不光彩的人物丢在了明处。

    得知李泰来意时,代抚侯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那可是教化人心的地方,而皇帝让自己去掌管国子监,自己还够格么?

    李泰对高审行道,“陛下说,阁老门下这么多的人,高官也有不少,但没有一个圈地的别的什么都算微瑕”

    高审行听罢,喉头顿时哽咽。而他的夫人刘青萍情不自禁地呼道,“陛下真英明,老爷你不能推辞!”

    有一位任礼部尚书的亲王来传达皇帝的意思,高审行没什么可说,他甚至有决心,为着教化后辈,就算说出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不光彩,也在所不惜。

    随后,皇帝的委任就送到了他的手中,他走马上任。

    掖庭宫女学,来自晋王府的萧妃讲授了手工刺绣技巧,还展示了她早时的绣工,在乡下来的这群女学徒中引起一片啧啧赞叹之声。

    随后,同样是来自于晋王府的滕侍——杨立贞,来给她们讲授——日常佐餐小菜的腌制。

    杨立贞原来只是个丫环,也没读过什么书,侍读也是挂名的,她也不会什么精细的绣工。

    杨立贞让人准备了菜板,刀和洗好的菜,就在这些人的面前手脚麻利地切起来,那些红的、绿的、青的、白的食材,在案板上飞快地被切成条、块、细丝

    但底下的学生们有些不以为然,她们多数来自于普通的民户,每天必做的事,便是切咸菜,有时还要拌块豆腐。

    她们到这里来,也有个隐约却不可说的目的,就是将来可以不吃咸菜、更不要说切了。

    一个有身份的亲王府夫人教她们做这些,她们有些不理解。

    杨立贞已经察觉了学生们的不屑,她们只是出于对晋王府滕侍这个身份的敬畏,才礼貌地坐着不动,但眼神早不知溜到哪儿去了。

    萧氏是同杨立贞一起来的,她也感到了尴尬,暗暗替杨立贞难为情。

    这时,却有一个人毫无征兆地挺身走了进来。

    萧氏见了连忙万福,“陛下!”

    这些女学生们万万没有想到,金徽皇帝会不事声张地一下子冒出来,站在她们面前的,竟然是天底下最英俊帅气的男人。

    有的女学徒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以手捂胸,又不敢喊出来,她们不知道皇帝陛下突然到这里来做什么,是专程来看望她们的?

    杨立贞也见礼,但皇帝先被她制做的、极为养目的小菜吸引了,他伸出两根指头去捏过来,丢到嘴里品尝,然后不住地称赞:

    “好,好,看之如锦,食之如甘,这才是一位女子最大的本事!有这样的小菜端上来,朕敢说每顿能多吃两碗饭!而你身居王府,却有这样的手艺,连朕也很吃惊。”

    杨立贞赶紧谢恩,皇帝的夸奖让她自豪不已。

    太妃徐惠追进来见驾,圣驾到来,她事先不知。

    皇帝对徐惠道,“这个功课是最要得的,将来哪个学生做的好,朕与皇后要亲自品尝。”

    然后皇帝说,“朕就是来找太妃的。”

    徐惠顾不得惊讶,皇帝移驾去大明宫这么久了,一次也没说召见她。这次要见,却是这样轻车简从地突然跑过来。

    她随皇帝到外面去,而女学生们的眼睛紧紧地随着皇帝的身影走出去,一直跟到帘子落下,她们扭头再看杨立贞拌的菜,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了。

    只一会儿,徐太妃就回来,脸上带着刚刚消下去的红晕。

    她在学生们的惊讶中说道,“无知的讥诮是妨碍女子优雅的大敌,将来也会影响到你们的家人和孩子。而陛下方才对晋王妃的夸赞,应该是天底下所有有见识的男子都这么看。”

    这便很重要了,十几岁的女学生们立刻谨记。

    刚刚在外面,皇帝的身边只跟着六名卫士,即便在掖庭宫内走动,这也很少见。他没头没尾地对徐惠说,“朕看那个武媚娘有些地方还不错。”

    徐惠问,“朕下指的她哪方面?”

    “有些地方的见识,”皇帝说,“朕想委托太妃,抽功夫去一趟感业寺,看看她眼下在做什么,想什么。”

    但徐惠脸憋得有些红,并坚决的拒绝道,“陛下,臣妾若去的话,会招人痛恨,而且陛下这么做不怕皇后不快吗?”

    徐惠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勇气,敢这么对皇帝说话,而且说过之后、也不管皇帝一下子愣怔了、就把皇帝丢在外边自己扭头离开了。

    此时对这些女学生们说的话,完全是徐惠刚刚进来时,看到她们对杨立贞教做小菜的不屑神情,这才讲给她们的。

    但这番话更像是为了掩盖她刚刚离开皇帝时的尴尬和惶恐,不知道金徽皇帝此时,是不是处在难以抑制的愤怒之中。

    徐惠这样激烈的表现按理说是不应该的,但她从“武媚娘”三个字中,感到的是不能容忍的威胁,武媚娘是一个在容貌上、并未明显差过贤妃和容妃的女子,皇帝想干什么?

    她不等皇帝说完,便这样干脆的打断和拒绝,弄不好就是新灾祸的开始!而前些日子在甘露殿,因为兄弟的事,徐惠还对皇帝说过“万死不辞”呢。

    徐惠现在已经极度后悔了,很可能因为此事,皇帝一句话便将她赶回感业寺,这样的结果徐惠打死也不能承受啊!

    徐惠想再去大明宫求一求皇后,以防患于未然,但去了怎么说?

    与柳皇后说,她这位太妃因为另一位有可能出头的、先皇的才人,而对现任皇帝发了脾气?

    弄不好,皇后一听就先发脾气了,最终只会使皇帝直接迁怒于自己!

    徐太妃就这么惶惶不可终日,等着随便一位皇帝内侍跑过来、向她传达皇帝旨意:你去感业寺!你回感业寺!滚回感业寺!

    晚上,太妃徐惠做恶梦做到虚脱,醒来时被子都湿透了,她后悔不已,暗暗地问自己:

    “徐惠,你算什么啊,真拿自己当太妃了?还是没拿自己当太妃?先皇活着的时候你敢吗?你那时只能凭借着长篇大套的韵文来引起先皇的留意,长孙皇后何时费过这样的心思?你这样用心也只做到了末嫔,是金徽皇帝让你不必去做陵园妾,让你做到了太妃。而你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这样大胆?”

    皇帝不知道是何时离开的,从这天起一直不露面了,而可以将徐惠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诏书也没见到。

    慢慢的,徐太妃又恢复了正常,如果皇帝再向她提出来的话,徐惠决定答应下来。

    可是皇帝自从在掖庭宫女学夸奖过杨立贞之后,就不再来了。

    在皇帝的授意之下,濮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一个管文礼、一个管官吏,两人谁都没闲着,争先恐后地提出一系列的官员选举和办学举措。

    这些举措的核心是不断提高下至县学、上至进士科的优越地位,再加上国子监祭酒、代抚侯高审行不遗余力地配合,有些头脑灵光的大臣很快嗅到了金徽皇帝的意图。

    看来,有些老皇历要进一步变变了。

    贞观皇帝曾经试图用重修士族志的方法,打击豪族的优越感,而金徽皇帝则想弱化门荫之制,并给这些世袭大族们培养竟争者。

    在高祖朝,由于魏晋以来门阀风气的影响还很浓厚,科举尚未发达,寒门庶族跻身仕途仍有些难,门荫仍是很重要的选官方式。

    在贞观朝,虽然某些高门在中枢已几乎没有他们的席位,但依旧享有崇高的地位。

    后来他们被迫参加取人相当苛刻的科举考试,凭借家学渊源、和不错的学习条件,依然能够比庶族更容易地成为新贵族。

    眼下轮到金徽皇帝上场了,眼睛盯在这些人的特权上,毫不留情地把褚遂良、李士勣之流打压下去,给他们一定的地位,又将他们隔绝于中枢。

    现在,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居然同心协力做起细致活儿来了!

第1235章 古刹有名() 
    有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