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脊梁-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前面的轿子,就说你们呢!”
正当轿夫还在犯糊涂。后面两个身着飞鱼服腰配秀春剑的锦衣卫校尉走了过来,对着杨三刀道:“你们怎么弄的?新来的轿夫?怎么规矩都不知道?”
所谓的规矩自然便是停轿的规矩,在蜀中别说停轿,杨三刀看还没看过那么多轿子,这会早就已经看的糊涂了他那里知道什么规矩?不过想想轿中坐着的杨铭,他不禁心里稍定了定神,手上一抱拳朝着两人笑道:“哟!两位大哥你们可来了,您瞧,这轿上的那是我家公子,今科探花!”
他也聪明。赶紧报上了杨铭的名头,对于杨铭如今的名望和做的那些神奇的事情两位锦衣卫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这可是授官大典,两人虽然对杨铭有些敬畏不过还是板着脸朝轿上一拱手道:“原来是杨探花!不过杨探花。今个儿科是您的大日子,怎么不随今科的进士老爷们在后面候着你这是?”
说来他们也觉得有些奇怪,既然是今科的进士,那么自然应该静候开典等着授官才是,他倒好到了现在居然还晃晃悠悠的四处瞎晃悠!
杨三刀老脸一红,很不好意思的道:“两位哥哥说的是。只不过兄弟我也是第一次跟着上朝,而轿夫也是刚请来的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您看我这晃悠了好半天愣是没找到个落轿的地方!”
听了杨三刀的解释,两名锦衣卫这才脸色好看了不少,这种事情每次授官大典都能遇见几次,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家里没有什么官面上人物的人,不知道这其中的规矩礼部这才有了专门的小吏在一旁协助锦衣卫维持次序。
“今科的进士就在那边!”其中一名锦衣卫转过头朝后面一指,然后才告辞而去。
果然,就在那锦衣卫所指的方向正好有不少的新轿停放成三排,在停放点的前面还站着一个礼部的小吏正指挥者一顶顶轿子的轿夫将轿子停好。
杨三刀和几个轿夫都有些脸红,刚才几人也看到了那地方,可是有礼部的人在他们自然有些惧怕所以才没有上前询问,毕竟为官为民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出生低微的他们天然的便对着官吏有着一种畏惧感,没想到这么一来真差点儿误事。
杨铭的轿子停在了三排中第一排的第三个位置,这显然便是按照三甲的名次排列的。
落轿后杨铭便下了轿,而杨三刀以及四名轿夫便留在了原地等候,而杨铭却是在小吏的指引下来到了一小块空地上等候大典开始入场。
来到空地,已经聚集了不少新科进士,这些人算起来都是杨铭的同年,虽然他并不像其他人那般多有联系,但是为官的规矩大家都懂,对于同年、同乡这些所谓的关系大家都非常重视,都非常奇怪怎么队伍里突然进来了一个野如同是新进士的人站在了队伍中,无疑便有些奇怪。
不过到底还是有人认识,比如一甲的另外两人,比如当时一起参加殿试的人,他们多多少少对杨铭都有点儿印象。
“敢问这位同年可是今科探花,杨铭,杨子乐!”
一个厚重的声音传来,杨铭转头一看这人他还真有点儿映像,正是当时参加殿试人中的一位,好像姓张。
“他就是杨铭,杨金指?”
“。。。。。。。”
整个场地都开始哄闹起来,甚至还有人用着一脸惊讶和奇特的眼神看着杨铭。
这种感觉很奇怪,惊讶中似乎还带着一种同情!
这就奇怪了!
杨铭有些纳闷,自己即将到地方上任知县的事情并不是秘密,有人看好,有人觉得是下放,不过这都是各执一词,看问题的态度不同罢了。
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情?
“杨年兄这边说话!”张显豪悄悄的拍了拍杨铭的后背,这才用蚊子般大小的声音对杨铭道:“杨年兄可是忘记了给坐师以及两位房师拜揭?”
汗!
杨铭心里一冷!果然还是出事了!这段时间以来因为广州粮赋案的原因他可谓是累的不行,毕竟事关倭寇而且是引蛇出洞,事情必须计划的严禁周密,可是如此一来他还真的把拜望三师的事情给忘记了。
不仅是他,就连夏雨荷以及妙音还有杨三刀他们都几乎集体的忘记了。
这可是大事!
要知道古人最为讲究的便是尊师重道,正所谓天地君亲师,那可是要写成书匾悬挂于尊位****供奉的,可是杨铭如今居然忘记了去拜会主考副考三师这无疑就是自己在找死了。
这也难怪,这些同年都是三师的门生,说来都是一伙的,可是杨铭却不同,他本就有一位进士老师,而且还有杨延和这样的当朝首辅当师公并且从童生开始便一连创造了好几个奇迹,不仅解除了西南大旱还未国朝增添了好大一笔进项,最关键的是还有平叛剿灭白莲教余孽之功,即使说文武双全也不为过。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拿后世的话来讲就是打枪的打鸟,不打那冒头的也不打那落后的专门打的是叫的最欢腾的!杨铭太过出众,自然是有人喜欢也有人妒忌,虽然说着人不妒忌非好汉,但是放在这会便是一群人幸灾乐祸的时候了。
这读书人也是如此,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杨铭大出风头这些个新科进士心里难免有些不愤!为什么?大家同样都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而且都几乎是年轻人不免有些那个啥?于是这白眼看人的家伙那还真是不少。
杨铭看了看这位张童年,心里不禁暗暗感慨,到底自己还是太多与不与之同流,是以虽未同年大家本应该有着几分亲切之情才对,可是看着那一个指指点点的人杨铭也是无语。
“还未请教张年兄大名呢!”
PS:第一更送上,有推荐或者月票的来一张可好?烟头这个人不喜欢到处做广告,也不喜欢到处在其他作者的书评区发广告。。。。哎!难道烟头真的错了吗?
(。)
第207章 外放知县(求订阅)()
“还未请教张年兄大名呢!”
“不敢,张进,张佳玉!”张进也是一拱手,自报了家门这才一脸微笑的对杨铭道:“还未恭喜杨兄高中探花,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到是张某汗颜啊,只不过得了个二甲第四。。。。呵呵!”
虽说是汗颜,不过看的出来这张进却没有半点儿汗颜之意,反之却是一脸的得意,这其实也难怪,能位列三甲那便已经是鱼跃龙门,每四年一次科举参加院试者不计其数,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三甲一共取士也不过就那么两百多名,可见其难!更不要说期间早早便被刷下来的童生、秀才,算起来即使说是万里挑一也一点儿不为过。
张进能中二甲第四名那也是有着点庶吉士的资格!所谓庶吉士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自永乐二年开始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这期间其实就是到翰林院内任的短期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情况有点像后世的见习生或研究生先下方到某办公室熟悉下管理以及相关情况,然后再根据其情况来安排职务。
自明代英宗以后便形成了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而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其中庶吉士观政时间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因此张进身为二甲第四名那便是稳稳的能点庶吉士,虽然自得,但是不得不说他却是有骄傲的资本。
更何况看张进的模样也不过二十七八的年岁,能如此年轻日后的前程何止远大,根本就不用说他这样的青年才俊那必然是会被重点培养。
毕竟就一般进士而言。能四十中进士那是常态,可是如果四十岁中了进士那么观政三年便是四十三岁,之后按律当个七品的御史或者到那个部堂任一个主事,如此一来便是熬资历,这一熬便是四年,四年之后看其政绩再次提拔!
而没有被点重庶吉士的人那就更可悲了,不仅要观政而且下方到地方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顶多也不过是一个八品的县臣或者通判,想要做县令那简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比如说杨铭的恩师李道远那便是庶吉士出身。同样是在六部观政三年这才被下放到了蜀中担任洪城县令,可是比起一般的进士而言无疑他的升迁速度那便高了不止一个高度。并且有了庶吉士的出身那也是一种资历,就像后世到某某地方深造了一般,这种资历会被吏部记录无论是升迁还是调往其他地方为官都会有所考量。
总而言之,张进虽然出身比不上一甲的三人,但是在其他的二甲、三甲当中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乃是各大派系拉拢的对象。
“同喜,同喜!”既然张进抛出了友谊之光,那么杨铭自然不会拒绝,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那便是多一条路,能结实一个前途远大的朋友对他来说还真的不是一件坏事,不过他却有些奇怪。按理说他没有去拜见严嵩等考官这便是相当于得罪了严嵩等人,可是为何这张进却向自己示好?
不过他也只是这么一想便随之抛之脑外,因为这时候新科的进士已经几乎全部到齐,而礼部那边也来了一位官员对他们进行简单礼仪培训等待正式的开典!
真个东华门外都充满了一种叫做严肃的气氛,门前,中场。以及杨铭所在的尾曲都便的雅雀无声。
辰时一到,只听钟楼一响便见那东华门徐徐打开。
东华门,乃是进出紫禁城的正大门,每次打开都非同小可。
上次打开是因为放榜,这次打开是为授官,而其他时候也或是有重大事情又或者是外邦来朝,否则一般都是走其他门。
这便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国朝取士的一种态度。
“陛下有旨。。。。。。”
随着太监的出现这授官大典便已经正式开始,因为所在之地乃是尾曲,所以太监的话根本就听不到,更何况当门开之时禁卫军、御林军纷纷手持兵戈一字排开,从东华门内侧一直往里面延伸。。。。。。
威武,霸气!
根本就难及当时气势之万一!
众人都兴奋异常,就连张进也似乎豪气万千!
可是杨铭却并没有这种感觉,他到是觉得这种味道怎么就和后世的大型颁奖典礼那么类似呢?
先是到达了太极殿,然后便是文武分明各有站位,在殿堂的下方便整齐的站着杨铭等一众新科进士。
之后便是嘉靖的讲话,因为有发言稿也不知道是黄锦写的还是那位大臣写的,厚厚的一个本章被写的密密麻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