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不说,遇到天阴下雨刮风根本打不响。就算是能打响,如果打了好几枪,还容易炸膛,这玩意儿还真不如弓箭来的利索。

    难怪有武力者根本不屑用这种玩意儿,火种从元代都有了,如果再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了明清,近千年了,一直到民国时期,热火器才有了大规模市场,其余的都是一些攻坚用的火药跟大炮,这近千年当中,人们打打杀杀的,主要还只是靠弓箭刀矛,排兵布阵,这些冒烟的家伙出世以后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突然林毅起想起件事儿来,火铳的弊端并不是他穿越过来才发现的,大明朝有的是能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已经进行了改进。这就是明朝著名的火器专家,姓毕,对叫毕懋康,他提出了改良的主张,并且发明了更先进的自生燧发枪,取代火绳枪。

    可惜崇祯皇上不识货,根本没有批量生产,而且把毕懋康打回安徽老家去了,顺治在中原做皇帝之后,开启了大清朝统一天下的局面,但是这种枪支仍然没有推广,一直到清末,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林毅立即找了两个人来求证,这便是贺人龙和祖克勇。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朝廷的大员,虽然是边关武将,但是对这件事应该比别人更知内幕。

    林毅这么一说,贺人龙首先想起来了:“大人真乃见多识广的人,的确有这么回事。属下还有幸与毕大人见过一面,那是万历44年,属下考中了武进士,后来在陕西延绥当了一名守备官,当时的毕大人是陕西巡按。毕大人好人哪,赈济灾民,是有名的清官,但是由于他得罪了魏忠贤受到了排挤和打压,新皇帝(指崇祯)继位之后,毕大人又得到了重用,的确发明了一种火器,听说还编制了一本书,可惜皇上没有推广,反而把毕大人赶到安徽老家去了。”

    林毅点了点头,看来历史没有记错,赶紧得去安徽走一趟,专程拜访此人。

    毕懋康,安徽歙县上路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陕西旱灾,广设粥厂,大放仓廪,流民渐复其业,全活约1。5万人,著有《军器图说》等。

    作为一名特种兵中的精英,林毅穿越之前就酷爱兵器,因此在看书翻书之余,脑子里有这么一段模糊的记忆。

    湖北荆州离安徽歙县一两千里,当时称为南直隶,林毅打算亲自走一趟,权当游山玩水了。当年请诸葛亮,刘备还三顾茅庐了。自己为了请这名军械专家跑一趟值过。另外穿越过来,这几年竟打仗了,这一次借这个时机,到江南游玩一番,放松放松。

    行程定下来了,把荆州的防守和练兵事宜交给了副将祖克勇和郝摇旗等人,林毅带着贺人龙,小颖也要跟着,两个贴身的丫鬟蒙古姑娘哈斯和塔娜当然也得跟着,留下哲哲打理女营,卫队长张华也不能少,从卫队中又挑了二十五个好手。

    就这样男男女女一共30人,兵荒马乱的,为了行动方便,他们化妆的行商,甲衣也没有穿,林毅是一身富贵公子哥的打扮,而小颖成了豪门千金,两个丫鬟相随,其余的也都没穿军装,拌成了下人。

    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应手的家伙都藏在了车上,身上只是带着防身的刀剑。

    除了骑马之外,还弄了几辆车子,小颖带着两个丫鬟坐车子,剩下的几辆车子装上他们沿途的应用之物。

    另外,这么大老远去请人,素不相识,空着手去肯定不合适,怎么着也得备一份厚礼。

    临行时林毅把祖克勇,郝摇旗,王建,东胜,王琦,甘宝,姜兴元,等几员将官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自己这一趟的行程大概是一个月,要他们守好荆州城,各自带好各营的人马,哪个营出了乱子回来为他们是问,这期间让他们加紧时间练兵,切不可懈怠。如果有朝廷的官员来催战,搪塞他们就是,不可暴露自己的行踪。

    众将点头记下,哲哲带着女营的几个将士,一直送出了荆州城门之外,才与林毅洒泪而别。

    林毅轻拍其肩安慰几句,让她带好女营,一个多月左右再相见,然后飞身上马,一行人等到了江边,他们坐船沿江而下。

    船行江上,两岸青山,江水滔滔,风景如画。林毅还是第一次在长江上坐船,就是穿越之前也没有过,那感觉真有些诗情画意。

    难怪历朝的那些文人骚客们,能写出那么好的诗文了,这景色的确是太好了,如果让老子写,估计也写出来也不差。不过现在老子没心情舞文弄墨,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1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林毅和小颖立在船头,心里得瑟着。

    从荆州到武汉,又到了九江,进入鄱阳湖,南下黄山,这一路上看遍了山水风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不用刻意去旅游,只是路过的就数不胜数。

    这一天就到了安徽歙县,进城之后,他们打听上路街,很快便找到了毕府。

    这座府门比较阔气,高大的门楼,红油漆的大门,门旁边有两个半人多高的石狮子,门楼上面挂着气死风灯。

    门上面有一副对联,映入林毅等人的眼帘。字体遒劲有力,内容也耐人寻味,一下子就把林毅给吸引住了。

    上联写:一卷诗书试问天下王者。下联配:万丈豪情敢对苍穹英雄。横批:物欲沧海。

    一看这就是有学问的人家,从这副对联上还可以看出来,一个不得第之人的感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怀才不遇者的无奈,含蓄的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敢写这样对联并且挂到门上者也绝非凡人。

    看来没有找错地方,这肯定就是毕懋康的家了。林毅联系毕懋康的宦海起伏,看着对联不住的点头。

    林毅看完之后命人敲门,时间不大,角门半开,一个家仆模样的人从里面探出半个身子,往外面看了看林毅等人,全都不认识。

    “各位有事儿吗?”

    林毅赶紧一抱拳道:“这位老兄辛苦了,请问这是毕府吗?”

    这位家人点了点头,“公子这是……”

    林毅满脸堆笑,“在下姓林,我们是从荆州来的,特意来拜会毕老爷子,烦请老兄通禀一声。”

    “对不住了,我们老爷从不见客。”老家人说完咣当一声把门给关上了。

    张华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真想一脚把门给踹飞了,贺人龙的眼睛也瞪起来了,这两个都是军人出身,经常打仗,瞪眼就宰人,根本看不得林毅受这种气。

    林毅制止了他们,二次上前轻扣其门,又等了一会儿,角门又开了还是刚才那位,从里面露出个脑袋,一脸的不高兴。

    “这位公子,方才小人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我家老爷不见客,你们从哪来还往哪儿去,就不要难为小人了。”

    说着又要关门,张华这次早有准备,用一只脚把门给顶住了,这才没关上。

    但是仆人一看张华这样,气就大了,脸唰一下就撂下来了,刚要说难听的,林毅满面赔笑,“请老兄耐心些,听在下把话说完。这是在下的拜帖,大老远来一趟,万水千山,无论如何一定烦请老兄亲手交给毕老爷子,这是在下的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林毅说着递给他一封信,还有五十两雪花白银子。

    就让他跑跑腿,还给他50两银子,天底下估计也只有林毅这么大方了。

    有钱真的能使鬼推磨,很多时候你只要一拿钱,事情就会有转机,不服这还真不行,不论任何社会都是这样。

    仆人的脸色果然缓和下来,“那好吧,请公子稍等。”

    林毅早就料到这个毕专家仕途不顺,因此就怕人家把自己拒之门外,不沾亲,不带故的,因此林毅早就有所准备。

    这封信,也就是所谓的拜帖,其实就是林毅的官印和身份的复印件。林毅之所以这样,倒不是显摆自己的地位有多高,官职有多大,而是想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作为一个敲门砖,好像是找他是为了公事,而不是私事,只要能见到毕老,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否则被拒之门外,总不能往里闯吧。

    求人家来了,再失了礼节,混蛋才会这样办事。

    这一次大概等了有十几分钟,就听见里面有脚步声,还不是一个人,接着有人咳嗽了一声,听着咳嗽的声音,就知道是一个垂垂老者。

    林毅等人知道可能是主人出来了,小颖对林毅嫣然一笑,又伸了伸大拇指,林毅冲她做了个鬼脸,赶紧一脸的肃然,这时吱呀一声大门开了。

第274章 毕老赠书() 
一个仆人领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林毅等人的视线中,后面还跟着几位。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样子在耄耋之年,不过气色还可以,长脸,连胡子都是白的,但是别看这么大年纪了,既不弯腰,也不驼背,身体挺拔。

    林毅认为这位气宇轩昂的老者就是他要找的毕懋康了,赶紧上前深施一礼,“在下林毅,冒昧过府讨扰。”

    这位老者脸上露出惊异之色,旋即又恢复了平静,他没有想到这么年轻的一位公子哥,就是当朝叱咤风云的林毅,年纪轻轻就被皇上亲口加封为太子太师,密云总兵。

    像他这个年纪换成别人,富贵人家的肯定还是个纨绔子弟,穷苦人家的也是碌碌无为。关于林毅的成长经历和这几年参与的大战恶战也听说过几次,这也是这位老者亲自接触门外的原因。

    否则再大的朝廷官员,就是皇上的圣旨来了,他也未必能够亲自开门相迎。

    这位老者见林毅彬彬有礼,双手也供了拱手,算是还礼了。

    “林大人久仰了,老朽毕懋良,并非你要找的毕懋康,那是老朽的族弟,不知林大人找他所为何故?”

    林毅听才知道弄错了,不过眼前这位毕懋良看样子也不是位俗人,就这气势和门前这副对联就可以判断出来。

    林毅的眼力真不差,论功名,毕懋良真不次于毕懋康。他比他的族弟毕懋康还早几年成名,如果他们论年纪,毕懋良比毕懋康大了八九岁。

    这位毕懋康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老毕家出了这两位才子,也算是光耀门楣了。但是这两个人都不得第,毕懋良曾经做官做到工部左侍郎,论官职可不算小了。如果林毅不是挂着太子太师的衔儿,单一个总兵官跟人家的官职可差远了,不过现在毕懋良也是多年赋闲在家。

    兄弟两个再任时都是少有的清官,先后都受到了朝中权臣的排挤,一气之下辞官不做,归隐乡里。

    不过对毕懋康的族兄林毅也同样尊重。

    “在下冒昧造访,早就闻知毕老的大名,林某今日特来拜会,冒昧之处,请老人家多多海涵。”

    “岂敢岂敢,承蒙林大人看得起,不过实在对不住,我们兄弟早已不问世事了,而且我那位族兄今年已经过了古稀之年,身体状况很是不好,也不便见客,慢待之处,请大人多多担待。”说着对林毅深深一揖。

    “老人家您太客气了,是我们来的冒昧。”林毅赶紧还礼,但是见不到人,这一趟不就白来了吗?身体不好可也是,他们老哥俩都这把年纪了,人哪有一个比一个的,生老病亡谁也逃不过的自然规律,只是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