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人死不结仇,给他留个全尸,也别斩他的脑袋悬杆示众了,厚葬了他吧。”
“诺。”手下军将答应一声,把洪承畴的尸体从柱上解下来,弄来了一口棺材盛上,找了一块挖了坑给埋了,用木板写上大汉奸洪承畴之墓几个字立在墓上。
几天这后,林毅率领大军二十多万包括五万朝鲜军队,把战线继续向前推进,三岔河一战大清元气大伤,接下来这二百余里,明军再也没遇清军的有效抵抗。
大明的军队一口气打到了距离大清的京师盛京城仅百里之遥的海城,也就是后世的辽宁省辽中一带。
海城是大清京师的南大门,当时也是大清的军事重镇,城高池深,城外设有数座城堡,防守可谓严森。
但是明军一顿大炮,把海城外围上百座堡垒全部摧毁,清军躲进海城坚守待援不敢出战,林毅在海城外十里安营下寨,研究如何攻取这座城池。
拿下海城,就是盛京了,拿下盛京,大清就完蛋了,因此林毅手下的各营将士群情激昂,纷纷请缨出战,就连蒙古军队和朝鲜军队也不甘落后,战意浓烈,争先恐后。
第383章 虎牢关义释李定国()
林毅正要派兵攻取海城,突然接到捷报,令崇祯皇上头疼了十几年坐拥天府之国的大西皇帝张献忠落网了。目前张献忠和李定国父子已被解往京师。
林毅一听高兴的一拍桌子,妥了,西南的边患基本上解除了,赫赫有名的张献忠就这样玩完了。高桂英和公子李岩果然是名不虚传,不负所望,堪当大任,干的太漂亮了!
如果这次收拾不了这个张献忠和李定国,自己就得亲征。这倒是小事,这边大清的战事还没有结束,这样难免会使自己分心,弄不好了就会顾此失彼,这下好了,不必担心这个大西王张献忠在背后捣乱了。
这时手下的众将也都知道了,纷纷来向林毅贺喜。
特别是小颖和哲哲,对林毅这种遥控指挥就灭了张献忠,佩服的五体投地,两双粉嫩的小手伸着,不知道怎么恭维好了,所有学过的汉语辞操,名人警句,搜索枯肠,简直是奉若神明。
加上宋献策,郝摇旗,贺人龙等等等文武众将的刻意逢迎,林毅也有点然飘飘飘飘然了,一时间自己真的仿佛是成了当世诸葛,再世的子牙。觉得就是张良在世,周亚夫用兵也不及如此。
但是林毅只高兴了一半儿,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张献忠和李定国虽然被擒,但是大西集团并不完全在他们两个手里,别人不说就这个孙可望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这个历史上张献忠的大儿子,在张献忠死后,他跟李定国分道扬镳,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李定国坚持抗清,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委曲求全不惜与大明朝和李自成的残余合作,坚持抗清长达十几年之久。
而孙可望截然相反,他投降了大清,成了一名和可耻的大汉奸!
对于这一段历史在穿越之前,林毅通过史书和影视小说和是有所了解的。
因此想到这里林毅觉得,俘获了张献忠和李定国,大西集团还没有算完,只有收拾了这个孙可望,这场战争才算彻底告一段落,至于其他人即便是不顺从,也都是螳臂挡车。
因此林毅立即找来宋献策商议对策。
宋献策通过李自成等人的道听途说,然后又战卜了一卦,觉得林毅的担忧完全不是杞人忧天。
张献忠和李定国出事之后,整个大西国必然落到此人之手。孙可望其人勇猛无敌,但是狡诈善变。张献忠和李定国这次变故之后,在大西集团中变数最多的就是此人,其他人均可诱降。
然而整个大西集团中能对付孙可望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定国。因此林毅思前想后,定下了一个以毒攻毒之计。
此计一出,宋献策,小颖和哲哲等人都有些不解了:此计万一不成,岂不是放虎归山?
林毅呵呵一笑,力排众议,这一下众人不敢再坚持了。
他修书一封,然后用上印鉴,用火系封好,命专人骑快马,500里加急送到高桂英和公子李岩的手中。
“什么?无条件放了李定国?”高桂英和公子李岩接到了这封信一看,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要知道当初活擒李定国也是费了好大的神思,冒了很大的风险,并非是轻而易举。也是因为李定国在大西集团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高桂英和公子李岩反复看了这封信,又再三盘问了送信的将官,确认这封信是出自林毅之手之后,又进行了反复商议,他们也不得不遵旨照办了。
李定国和张献忠的囚车在由均州军通往大明京师的途中,这一天到了河南的虎牢关,就是当年三英战吕布的地方。
李过和李来亨父子命人将李定国从囚车上解了下来,带到他们的营帐之中,李定国认为先要杀自己,跟他的父皇在囚车之中进行了简单告别,见到了李过和李来亨立而不跪,他早就抱定了彼此的决心,要为他的父皇里的张献忠、为大西国尽忠报效。
李国和李来亨问李定国是否愿意投降,李定国把胸脯一挺,脸一扬,慷慨陈词,誓死不降,并且大骂李过父子。
李过咬牙切齿道:“算你小子走运,若非我们监国大人有旨,无条件将你释放,今天本将军非把你大卸8块不可,从现在开始你自由了,走吧。”
李过说完,命令李来亨把绑绳给他解开,把战马和大刀,包括他的盔甲都扔给了他。
李定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当年,襄阳之战林毅把他抓住的时候,用他换了64万两白银,今天怎么无条件释放了自己?难道姓林的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确认李过和李来亨没有对他下套之后,他拿起自己的刀枪和甲衣,飞身上马,扬长而去……
李过和李来亨父子奉了林毅之命放了李定国之后,单独压着张献忠这一辆囚车,第2天离开了虎牢关,继续向大明的京师北京进发……
张献忠和李定国突然落到了明军手里,这对大西国来说无异于祸从天降。
消息传到大西的京师西京,这个西京跟李自成的大顺国的西京不同,那是陕西长安,这是四川的成都。
大西上下举国震动,皇上和安西王全都落到了明军之手,对大西国来说无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现在镇守大西京师的是,张献忠的干儿子第四艾能奇,也就是大西的定北王。
张献忠带着最好的太医这次提了1万京营兵到均州去,为了给李定国治病看当儿子最后一面,把家里的政务就交给了左右丞相,军事上就交给了他的是儿子定位北王艾能奇。
现在张献忠离开京师还没一个月,竟然传来这样的噩耗,左右两位丞相及文武百官乱作一团,上至丞相,下至黎民百姓,人心惶惶。
艾能奇觉得天都要塌了,仿佛世界末日要来临了一般。
这些年来,张献忠就像他的亲父皇,李定国就像他的亲兄长。
因此他号啕大哭,顿足捶胸。被手下亲信兵将劝阻之后,他止住悲声,立即让左丞相汪兆麟修了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内容一样,派出亲信兵将骑快马,,一封送给在云贵一带征战的平东王孙可望,另一封送给正在宜昌一带作战的抚南王刘文秀。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必须得把两位兄长找回来,主持朝政,并设法营救父皇和他的兄长安西王李定国。
数月之前,张献忠与大清定下盟约之后,为了开拓疆土,4个儿子他派出三个,主要放眼的就是东面和西北边,这也是为了响应大清的号召,与大清朝合作共同对付大明,灭掉大明之后,将来与大清平分天下。
因此把骁小勇善战的儿子李定国,让他出川先向北后向东,瞄准了秦晋一带,让熟悉水战的抚南王刘文秀出川和向东,沿长江东下作战,瞄准的是湖广之地。
但是大西国的西南部地域辽阔,张献忠也早都瞄准了这一块宝地,那就是云南和贵州。单独有一个四川立国太小了,现在大顺亡国了,不管于大明对抗还是将来与大清争天下,缺乏战略纵深。拿下这两个地方就可以把它们作为大后方。
而且这一带大明朝鞭长莫及,正好在大西国的家门口,此时不去等待何时?
因此野心勃勃运筹帷幄的张献忠,派出了他最得意的大儿子,平东王孙可望,带领5万精兵,讨伐云贵。
孙可望也真给他的父皇长脸,此人文武全才,智勇双全,善于统兵作战,跟李定国差不多,属于将帅之才,张献忠最器重的干儿子就是他,4个干儿子,他排名老大,打起仗来人成一堵墙,一对特殊的兵器打遍天下没有对手。
这次统兵作战在贵州,没出一个月便拿下了贵州全省,逢战必胜,逢攻必克。这一代的旧明军就关了,你听说大西的平东王孙可望来了,不是望风而遁,就是开门纳降,因此大西军所到之处简直就是所向披靡,锐不可挡。
拿下贵州之后,孙可望挥师西进,就进入了云南作战,但是在云南他遇到了一个劲敌。
那就是云南王沐天波,提到这个云南王势力非常大,名望也很高,别看他割据云南,当可谓是根深蒂固,因为他的祖上非常厉害,就是沐英。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收这个沐英为干儿子,人称金锤殿下,赐姓朱,叫朱沐英,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功高盖世。
因此太祖得了天下之后,就封他为云南王,王爵世袭,割据云南。到了这沐天波这一辈儿,大明朝衰落,但是他们家家资巨富,富可敌国。
而且这个沐天波从小就喜欢武艺,加上他们家也有钱,从小就给他请了很多先生和武教师,教他习文练武。文字方面他学的很一般,但是他的武艺很有造诣,马上步下,长拳短打,弓刀石马步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尤其擅长是使一颗走线铜锤,万马军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
大明朝现在崇祯皇上上吊自杀,太子退居二线,林毅成了大名的监国,这些朝政大事沐天波也不闻不问。
张献忠和李自成还有关外的满清鞑子,他们无论如何折腾,沐天波不管,但是谁要动他的云南,他绝不答应。
因此孙可望的大军挺进云南的时候,沐天波也纠集了几万土司军队,跟孙可望大战于曲靖。
双方互有胜负,正在这个时候,噩耗传来,孙可望觉得一阵的天旋地转,父皇张献忠和兄弟安西王李林我都出事儿了,这可怎么得了?必须得立即班师还京!
因此孙可望带着军队撤出了云南,抄近路向四川赶来,以500里加急的行军速度昼夜兼程,马不停蹄……
这个时候在宜昌作战的刘文秀也接到了京师的书信。
这位抚南王也不俘所望,带领了几万军队出川之后,沿江而下,一路打到了宜昌,沿途的明军连吃败仗,不敢与之匹敌。
正在这个时候,刘文秀得到了噩耗,知道朝中发生了如此重大变故,他立即收缩兵锋,带着主力走水路返回京师。
孙可望回到京师之后,立马以太子的身份主持朝政,其他人也都有了主心骨。
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和两个丞相开始商议营救张献忠和李定国的对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