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群英-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匡胤不杀卫融,反而优遇的消息传了出去,举国一片庆幸,包括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也包括赵匡胤一方已经对他背叛不忠的臣子们。

    先说李守节,赵匡胤继续北上,刚刚到达潞州李守节就出降了,再没有动过一刀一枪。赵匡胤不仅赦免了他,还封他为单州团练使,并且免掉了当年泽州、潞州的租赋,让北疆迅速平定。这样不仅军事上再没有反叛,就连民心也一下子对新兴的宋朝彻底归顺。

    仅仅一个多月,赵匡胤就胜利凯旋了。回到开封,他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宽恕。比如先朝的大臣李毂,他在这段时间收了李筠的五十万贯钱,证据确凿,都成内应了。这样的背叛不要说在五代十国,放在哪一个朝代都会人头落地。可是赵匡胤一笑了之,不予理会。其他的像中书舍人赵逢侍,跟随出征,可是根本就不看好赵匡胤,自己从马上掉下来,说脚脖子崴了,一定要脱离队伍。事后赵匡胤更加理都不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细举。人,起码要懂事。想想看,权门如市,你有权了大家都来,没权了大家都散,天经地义。同样的道理,你的皇帝当好了,都巴不得来巴结你,怎么还会背叛?所以,强求每一个人从心里往外臣服你,是件非常无聊的事。

    但是,无论对谁宽大,都不包括李重进。赵匡胤坐在都城开封的皇宫里,目光越过无数的山河社稷,森冷地盯向了李重进所在的扬州。桀骜不驯的李重进,军功显赫的李重进,忠于柴荣的李重进,都不会再让赵匡胤心软。

    几天之后,赵匡胤发出诏书,徙原中书令、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克日即行。

    这命令一经颁布,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重进的命运。大家还记得后唐皇帝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晋的石敬瑭这些人的兴亡起源吗?对,就是让节度使搬家。节度使一但离开自己的根据地,立即就会在路上遭到灭亡。

    但是让所有人都迷惑的是,赵匡胤紧跟着又发出一道旨令,令六宅使陈思诲带丹书铁券去扬州抚劳李重进,表示朝廷对他隆重的尊敬以及永远的爱戴。

    李重进哭笑不得,事情比较反常。赵匡胤,你到底是要讨好我,还是想修理我?思前想后,他觉得这是个标准的大坑,跳进去就别想再活着出来。李重进本来就不服气赵匡胤当皇帝,丹书铁券有什么用?比如说这个家就是我姥姥的,你抢去后却说给我一间房子,难道我还谢谢你不成?你给我滚开才对!于是李重进公然把陈思诲扣留,开始修城练兵,他要跟赵匡胤大干一场。

    决战的时候到了。李重进寻求所有可能的帮助。他给南唐的皇帝李璟写信,要求李璟看在过去和赵匡胤苦大仇深的分上出兵助战。可万万没有料到,李璟现在每日里寻章摘句,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直接把密信送到开封,让赵匡胤成了最后的收信人。

    李重进暴跳如雷,开始疑神疑鬼,结果适得其反,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再也受不了他,在一天夜里带着几个亲信从扬州跳城墙逃到开封,向赵匡胤告急。这下李重进疯了,他怀疑每一个人,把平时对自己不那么亲切的几十个将官突然抓了起来,不问情由,一古脑都砍了脑袋。

    杀完了人,李重进松了口气,省心了,这下子应该没有叛徒了。结果真正省心的是赵匡胤,时任枢密副使的赵普漫不经心地说:李重进仗江淮之险,缮修孤堡,尽采守势。既无恩信,复伤士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其亡必也!

    9月20日,赵匡胤下令削夺李重进所有官职爵位,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认为以原后周将士攻后周贵戚不妥,劝太祖自行。

    10月21日,赵匡胤再次亲征。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轻视李重进的战场能力,调石守信、王审奇、李处耘等亲信大将一同出征。

    但是历史证明,这都是多余的了,战斗力离不开凝聚力,李重进已经人心离散,再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当年11月11日,赵匡胤亲临扬州城下,扬州城随即陷落。纵横沙场,所向无敌的李重进,没有让敌人付出大量鲜血的代价,其失败比李筠还要颓唐。

    扬州城里,迎接赵匡胤的是另一场熊熊大火,刚烈的李重进同样选择了葬身火海。历史证明,英雄真的只可远观,没法近瞧。你能想象他挥刀杀敌英勇潇洒,可是你永远看不到他狼狈的尸体。

    李重进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李重进在后周的时候,是长公主的儿子,身份显赫,所以仕途也非常平顺,是禁军的统领,但是赵匡胤登基之后自然不可能让李重进继续担任禁军统领的职位,所以便找了一个人来代替李重进。将李重进调动到淮南。一向位高权重的李重进自然受不了这样的调动,所以怂恿李筠起兵,但是李筠起兵遭到沉重的打击,当年四月便以失败告终。但是李重进仍然不死心,蛰伏了几个月之后,再次起兵造反。

    李重进之乱除了葬送了李重进一家之外,并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李重进作为郭威外甥,显然不甘心在宋朝当官,就跟项羽不可能在刘邦手下当官一样。他们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宋太祖是个十分有志气的皇帝,公元的一天早晨,文武大臣都一个个汇报自己的工作,接着退到殿外。走到最后的是后周老宰相范质,他现在仍是宰相。当范质快要走出殿门时,送太祖突然传话,范老爱卿,请稍稍留步,朕有一事与你相商。听到传话,范质转过身走回到殿上,重新坐到自己的宰相之座。

    原来,在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和皇帝坐着说话。人们常说宰相是一人之下,万民之上的官儿,就是皇帝对宰相也是很尊重,也得让礼三分。因此在上朝君臣议事的时候,宰相是可以坐着跟皇帝说话,而其他官员只能够站着。

    范质坐下来以后,宋太祖递给他一份大臣汇报的奏折,范爱卿,你看这事如何解决才好?范质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时宋太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后宫走去。宰相范质看完奏折后,心里已经想好解决的方法,可是,左等不见皇帝出来,右等也不见皇帝出来,范质实在等不住了,就起身去找皇帝。这时,宋太祖走了出来,范质连忙坐下,可是回头一看,椅子没有了。原来,趁范质起身不注意时,身边的侍卫悄悄把椅子拿走了。

    范质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站着和宋太祖说话。以后在上朝,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这一制度后来被各朝所沿用。这说明了宋太祖胸怀大志,要独揽大权。

    看古装电视剧,宋朝官员的纱帽后面都有两个长翅,其发明人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

    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严肃归严肃,跟朱元璋、朱棣相比,赵匡胤器量宽宏多了,从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翰林学士王著,原先是后周世宗柴荣信任的臣子,由于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赵匡胤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柴荣,应当严惩。赵匡胤说:“他喝醉了。世宗在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又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来,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说:“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大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赵匡胤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闲话叙过。却说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144章 杯酒释兵权() 
却说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后来果然就没事了。

    大宋有位供奉官名叫翟守珣,有时随驾微行。一日进谏赵匡胤道:“陛下幸得天下,人心未安,今乘舆轻出,倘有不测,为之奈何?”

    匡胤笑道:“帝王创业,自有天命,不能强求,亦不能强拒。从前周世宗在日,见有方面大耳的将士,时常杀死,朕终日侍侧,未尝遭害,可见天命所归,断不至被人暗算呢。”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普与宋太祖赵匡胤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没有好好读过书,后来就一直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论语》。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作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有一次,赵匡胤晚上去他家里商量紧急政务,看到他的书桌上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