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群英-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呱希虼硕猿そ煽凇③籽摺⒐乜ā⒁任薏涣巳缰刚啤>环险娴目疾旌椭苊艿姆治觯羲衔墒姹裙现藿嫖粒勺魑苌韪∏诺氖籽〉氐恪H欢墒妗熬ㄒ黄鹑蕉保谡庋钠嫦罩丶苌韪∏盘负稳菀祝∫芮牛唤鲆孪炔饬砍鼋娴淖既房矶龋挂诎侗呓ㄆ鸶∏殴潭ㄎ铩2墒耸悄咸频木轮卣颍谀咸谱ぞ难燮さ紫拢饬拷妫ㄔ旄∏殴潭ㄎ铮比徊荒芄惺拢荒苌璺ò抵谢疃
于是他经人介绍来到采石广济教寺当了一名和尚。这个广济教寺位于牛渚山南麓,南唐时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是江南远近闻名的一大禅寺。樊若水来到这里,接受了“具足戒”,落发成了僧人。其实,他哪里是真心当和尚,只不过想借此身份掩人耳目,利于他考察采石江面而已。
樊若水在寺院里没有多少事做,出入也很自由,有机会他就经常到牛渚矶边察看地形,并暗自绘下图纸,标上记号。有时他还以垂钓为名,划着小船,带上丝绳,寻找隐蔽处,将丝绳拴在牛渚矶下的礁石上,然后牵着这根丝绳划到西岸,用这种办法来测量采石江面的宽度。为求其精确无误,樊若水在采石江面如此往返数月,测量十几次,竟然神不知鬼不觉。
樊若水获取了采石江面的水文地理资料后,便于开宝三年(970)不辞而别,离开广济教寺,逃往宋都汴梁,求宋太祖召见。樊若水向宋太祖献上平南策——“请造浮梁以济师”,并呈上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宋太祖慢慢打开这卷《横江图说》,见采石横江一带的曲折险要皆一一标明,尤其是采石江面的宽度标注更详,顿时龙颜大悦,喜不自胜地说道:“今得此采石详图,李煜小儿已尽入我袋中了!”
樊若水向宋太祖献“平南策”后,宋太祖对他愈加器重,准其参加大宋的进士考试。樊若水及第后,经吏部铨选,授舒州军事推官,并获得参与征伐南唐军务的资格。开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当曹彬大军兵临池州时,樊若水又被任命为太子右赞善大夫,亲自参与架桥的大量准备工作。
宋廷接受樊若水的建议,先命人在长江荆湖一带(西起江陵,东抵黄冈,南至岳阳)水域,打造黄黑龙船千艘,以作架设浮梁桥墩之用;又命人砍伐巨竹,搓制粗绳,扎制竹筏,以便日后做浮梁桥面。一切准备就绪,再将这些龙船、竹筏集结于江陵,然后顺流东下。
公元974年农历九月,运筹帷幄已久的赵匡胤,毅然宣谕由曹彬挂帅出征。主力兵分两路进发:一路由曹彬亲自指挥,由侍卫马军都虞侯李汉琼,贺州刺史田钦祚率部分舟师和步骑,紧跟先锋自蕲州入长江顺流东下;另一路由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任指挥,由侍卫步军都虞侯刘遇、东上门使梁迥率步骑舟师,乘战船从汴梁水东门启程,沿汴水入长江。然后两路兵马会师池州再攻采石,从西向东进逼金陵。另授吴越王钱俶为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并以内客省使丁德裕为监军,率师沿太湖自东向西进攻,与曹彬、潘美紧密配合,对金陵造成两面夹击之势。
南下之前,赵匡胤在讲武殿赐宴,为出征将帅壮行。酒过三巡,赵匡胤语重心长地叮嘱曹彬:“此次平定江南,朕拜托曹卿全权督办。当务之急是告诫将士,以严明军纪为重,兵临金陵外围不得妄杀无辜,不得骚扰百姓;要施行仁爱,取信于民,多围少攻,使自归顺。倘若万不得已血战肉搏玉石难分,也要竭力保护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一人。”接着,他从御案上取过一具剑匣,神色严肃地对曹彬说:“此剑卿须随时带在身边,副帅以下如有违命者,卿可就地斩首,无须禀奏。”
曹彬赶忙撩起战袍单腿跪地,双手将剑匣举过头顶,用颤抖的声调回答:“臣遵旨!”
消息传到南唐,李煜即命徐铉出使开封。
徐铉时任南唐修文馆学士承旨。这官虽然不大,但此人满腹经纶,利齿伶牙名震中外,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宋朝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臣们立即就会晕倒一半。
话说某年李煜按例给赵匡胤上贡,派出的贡使就是徐铉。然后宋朝就开始举国发愁,不为别的,按照惯例宋朝得派出一名押伴使,全天候陪着徐铉,直到这人离境。但是这时全体的宋朝官员们都在找借口,请病假,说什么都不跟这个姓徐的见面。
因为丢不起那个人。
想想吧,大家都是文人,都是孔圣门徒,可是人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而且人越多状态越好;而你却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这日子还怎么过?往小里说你个人声名扫地;往大里说一国文人都被人家小瞧,这影响可就太大了。
最后宰相赵普都没了主意,只好老老实实地向皇帝汇报。赵匡胤说:“这事好办,就交给我选人好了,你们去准备其他的。”这时,赵匡胤想起了庄周讲的“运斤成风”的故事,凡是好手,都得有对手才行,若无对手,他便失去了兴趣,发挥不出自己的才智技能来。于是,他从自己的殿前侍卫中挑出十个目不识丁的兵士,并指着其中一个特别粗俗的说:“今年就叫他去!”众臣下不敢反驳,大家都认为今年非败给徐铉,大丢国格不可。
那名侍卫打扮起来,在众人簇拥下来见徐铉。徐铉见来人相貌粗俗,轻蔑一笑,但又一转念,人不可貌相,还是小心为好。于是开动脑筋,调动口舌,古今南北地讲了起来。那侍卫全然不懂,只见徐铉讲得口沫乱飞,觉得可笑,不觉笑出声来。徐铉以为自己讲话中有了漏洞,连忙刹住。如此再三,直让徐铉摸不着头脑。有时徐铉用话头引那侍卫讲话,那侍卫一点不知,只是点头支吾。徐铉摸不着头脑,日子一长,徐铉觉得淡然无味,也就不再开口了。
这次徐铉又到了,立即求见。马上有人警告赵匡胤,对徐铉不能大意,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宜有以待之)。赵匡胤哈哈一笑,说——只管把他叫上来,其他的你们都不懂。(第去,非尔所知也。)
徐铉上殿,他在当时宋朝最神圣庄严的地方,抬着头,声音响亮(仰而大言)地说出江南所有人的愤怨:“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宋廷震惊,这话很平常吗?不,这正中赵匡胤的要害。谁都知道,赵匡胤每次出兵都要有理由、有根据,从来都没有不讲道理,上门欺负别人的时候。而这次征南唐,最冠冕堂皇最官方的理由也不过就是李煜“倔强不朝”,这无论如何都太勉强。
但是从来都没有人敢对赵匡胤说什么,现在徐铉上来就揭赵匡胤的底牌,从根子上让他原形毕露。
人人都在看着宋朝的皇帝,赵匡胤这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他可以当场大怒,无论是棒揍徐铉一顿,还是把他轰下殿去,都很容易而且正当,毕竟徐铉以求和的身份,却说了批评指责的话,其实就算杀了他又能怎样?胜利者不受任何指责!
但是赵匡胤却没生气,他很从容地叫徐铉走近些,让他有话尽管说完。徐铉更加气愤,南唐多年来种种委曲求全的事涌上心头,让他脱口而出——李煜事俸陛下,就像儿子对父亲那样孝顺,有过什么过失吗?你凭什么派兵征伐?(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之后他反复论说,慷慨激昂,史称达到了“数百言”之多。
等到他终于告一段落之后,赵匡胤平淡地回答了他一句话:“你说我和李煜就像父亲和儿子,那好,你说父亲和儿子能分开住吗?”(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
还能再说什么呢?徐铉无比痛恨自己,没想到自己满腹经纶,竟意外地败给了这个出身行伍,一肚子草包的强盗皇帝。
在他的难堪中,道士周惟简拿出了李煜亲笔写的信件,呈给赵匡胤,这是最后的努力了。让人欣慰的是,赵匡胤当场看信,但看完后说出的话让徐铉加倍的愤怒。
赵匡胤说:“你们国主所说的话,我看不懂。”(尔主所言,我亦不晓也。)
还能再说什么?徐铉一行人至此已经彻底失败,而且无话可说。李煜写的信,人家看不懂,你所能做的,就只有郁闷至死。
但是徐铉仍然不死心,他尽量温顺地说——李煜实在是因为病了,才没能入朝觐见,并不是他敢抗拒您的诏令。恳请陛下退兵,保全江南一方百姓的性命吧。
这时,人见人怕,伶牙利齿的徐铉已经容颜惨淡,近乎恳求,但是赵匡胤不为所动。徐铉不甘心,他“反覆数四”,与宋朝的皇帝辩论不休,到最后终于没法克制自己,变得“声气愈厉”。
赵匡胤的耐心也终于到头了,他感觉这样下去根本就没完没了,眼前这个书呆子根本看不清局势——什么有罪没罪?什么奉诏入见?你以为是在法庭上吗?有理才能打人,没理就得撤兵?
赵匡胤按剑而起,怒喝徐铉,说出了人人都心知肚明,可就是摆不上台面的话——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一语道破天机,其实也是彻底撕破了脸皮,好让眼前这个不知好歹的书呆子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在哪儿,在和谁说话!
徐铉沉默了,历史上记载,这位江南才子“惶恐而退”。但我想,这一定是宋朝的臣子们在为老主子遮羞,试问普天之下有谁被逼到赤祼祼拿刀剑说事,把仁义道德扔到一边,承认自己就是因为你的钱财土地才见财起意、不安好心的?除非那本身就是个仗势欺人,没有廉耻的强盗鼠辈!该惶恐的不应该是徐铉而应该是赵匡胤!
徐铉又败了,他默默无言地在赵匡胤面前转身。他仍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金陵,还是要回到已经势尽力穷,注定亡国的李煜身边。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154章 一旦归为臣虏()
却说曹彬统率兵马,自蕲州乘船驶入长江后,官兵同心协力,鼓棹扬帆,快速前进,绕过江州,直扑池州。麻痹轻敌的南唐沿江守军,误将北宋的突然袭击当成平日例行的江上巡逻。先是闭垒观望,继而又奉牛酒前去犒劳。等到发觉来者不善,再想抵抗,为时已晚。池州守将戈彦见势不妙,弃城逃走。宋军兵不血刃,轻取州城。曹彬深知兵贵神速,传令水陆各军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再鼓作气,乘胜东进。没出一月,便连克铜陵、芜湖和当涂,最后屯兵采石,待机大举渡江。
在此之前,赵匡胤已令八作使郝守带领大批丁勇工匠,乘船押运数百艘黄黑龙船,以及满载棕缆、竹索、铁链等连接、固定船只和木板的大舰,直驶石牌口试造浮桥。待到浮桥造成,曹彬也攻下了采石,随后会同新任池州知州樊若水,协助郝守运载造桥材料,由石牌口经皖河至安庆入长江,到采石搭建浮桥。时值长江枯水季节,浪平滩浅,工匠们只费两三个昼夜,就将数百艘大船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并在船上铺上宽厚的木板,于是在“一风微吹万舟阻”的浩瀚江面上,架起一条衔接长江两岸的通途。
宋军在采石赶造浮桥奏报传入禁内,南唐人立即笑场了。浮桥,不是这么搭的!全江南的人都知道,水流的力量有多可怕,你可以在小河,小溪里搭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