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有钱人-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湘兰话音刚落,中庭之中立即响起窃窃私语之声,这声音继而越来越响、越来越大,终于哄哄闹闹乱成一片。

    原来在座之人,大多是世家子弟或者官宦人家,虽然未必能有什么经世济民的真才实学,却大多以风雅自诩——诗文,作得未必就好,但搜肠刮肚地总能作上一两首,搞不好今日就能力压群雄,赢得同柳如是造膝晤谈的机会。

    中庭之人个个跃跃欲试,只有姬庆文心灰意冷。

    他从后世穿越过来,从来没有学过怎么吟诗作对,要他写首诗出来,真比要他扛三百斤的沙包还难;偏偏学识过人、才华出众的李岩被自己安排留在松江,经营那座新码头……

    想到这里,姬庆文几乎已是放弃了,心想:凭才华今天我是见不着柳如是了,只有改日找机会多出几两银子,才能同她会面了。

    姬庆文正胡思乱想,那马湘兰在台上高声说道:“诸位静一静,静一静!我家姑娘也不是让诸位胡乱作诗,先出了个题目,让诸位依题作诗,既能有的放矢、也好分个高下不是?”

    中庭之人听了她的话,立即安静下来。

    有人高声问道:“什么题目,老鸨子你快说啊!”

    马湘兰笑了两声,说道:“题目也不刁钻,诸位写一首‘七律’要写尽相思之情,仅此而已。”说着,她扫视了台下一眼,又道,“那诸位就请开始吧,多攒几首好诗,说不定奴家还能给诸位刻印一部诗集呢!”

    马湘兰说罢,中庭之中便又窃窃私语起来,过了许久,依旧没有一个人敢起身作答。

    原来是这“以相思为题的七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名家写了多少传世之作,现在中庭中人,如果仓促吟咏出来,不是步了先贤的后尘、便是落了已有的俗套——没一个人有把握能够独领风骚。

    过了许久,终于有个书生站起身来,战战兢兢念了一首自己搜肠刮肚刚刚写好的“七律”,众人默默听完,无不垂首摇头——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平常得很,没有半点出彩之处。

    那书生见众人这副模样,脸上一红,便赶紧坐了下去。

    众人见他折戟沉沙,料想这自己做的诗也未必能比他强到哪里去,万一贸然说出来,搞不好也要贻笑大方,便更加不敢出头了。

    就这样又等了片刻时候,却听马湘兰笑道:“诸位,诸位。怎么今日大家才思枯竭,竟做不出像样的诗来?奴家我倒有首诗,念出来让大家哂笑哂笑。”

    说着,马湘兰在台上走了几步,口中吟咏起来:

    “飞阁凌云向水开,好风明月自将来。

    千江练色明书幌,万叠岚光拂酒杯。

    何处笛声梅正落,谁家尺素雁初回。

    芳尊竟日群公坐,得侍登高作赋才。”

    她这一首诗暗含讥讽之意,揶揄众人只知道舞文弄墨、喝酒调情,竟然没有一个人有真才实学的——顿时说得中庭之人无不羞愧不已。

    正在这时,却听有人说道:“老鸨子何须这样作弄人?不如我来作一首,让诸位品评品评。”

    说罢那人便低声吟咏道:

    “不惮风波两日程,孤舟聊系故人情。

    菊花与我为宾主,醴酒从人结弟兄。

    秋谷已销吴甸雨,寒潮不上阖闾城。

    白头欲制乌啼曲,付与渔郎短笛声。”

    在场之人听了这首诗,无不敬佩不已——这首诗没有一个字点出“相思”二字,却字字都在写“相思”之情,又能寓情于景、娓娓道来,可谓是诗中的极品了。

    马湘兰听了这首诗,也禁不住夸赞道:“好诗!好诗!奴家我在秦淮河边开了那么久的行院,也见了不少江南才子、读了不少绝妙好诗,却没一首能同今日这首相提并论!这首诗,是哪位的大作,还请现身……”

    那作诗之人自矜身份,并没有起身或是举手,半晌才有身边之人说道:“这位,是这位老先生做的诗!”

    马湘兰注目望去,忽然“哎呦”惊叫一声,便赶忙从台上走到那人身边,满脸堆笑道:“原来是虞山先生来了,您老怎么不提前打声招呼,奴家也好亲自来迎不是?”

第一二七节 收买裁判() 
“虞山先生”?

    好熟悉的名号。

    姬庆文听到这四个字,忍不住扭头注目望去,却见这位正同老鸨子马湘兰说话的“虞山先生”,乃是个五六十岁的干瘪老头子,面相却甚是熟悉……

    姬庆文在记忆之中搜索了没有多长时间,便记起这位“虞山先生”的身份来了——他不就是东林党的钱谦益吗?

    只听那边马湘兰又恭维道:“虞山先生乃是东林魁首,文坛领袖,今天能到小店里来一试身手,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啊!”

    说着,她又挺直了身体,对众人说道:“诸位,诸位。虞山先生的诗,想来必是鹤立鸡群了吧……不知哪位还有大作指教,如果没有,那今日的斗诗的魁首就算是虞山先生的了……”

    姬庆文听到这里已是忍不住了,起身问道:“钱受之钱谦益的字先生,你不是正在朝廷里当礼部侍郎么?怎么有空跑到苏州来了?”

    钱谦益听了也是一愣,见说话之人乃是得罪过自己的姬庆文,便随即恢复了平静,摆出一副文坛大宗师的做派,说道:“老夫年高体弱,不堪驱驰,圣上仁慈,准予致仕,因此才到这边游山玩水而已。如何?姬大人有何指教?”

    姬庆文能有什么指教?

    他想指责钱谦益身为朝廷命官,跑到妓院里来同嫖客们比诗斗词,有伤朝廷体面——可钱谦益已经退休回家,现在可不是什么官员,反倒是姬庆文自己却是皇帝钦点的五品钦差。

    他忽然又想起当初同男扮女装的柳如是,似乎对钱谦益不止一次地表示过欣赏仰慕,那这位东林领袖、道德仰慕楷模的钱谦益,屈尊到这“绛云楼”这种地方来,十有八九是为了柳如是这个绝色女子。

    一想到这里,姬庆文心中顿时犯起一股若有似无的醋意来。

    正在姬庆文在胡思乱想、默不作声的时候,钱谦益已经站起身来,说道:“老板娘,既然姬大人没有什么指教,那就请带我去见识一下柳如是姑娘的风采吧!”

    姬庆文听了这话,不知何处来的勇气,脱口而出道:“且慢,我也有首诗,写得比钱受之先生的更好……”

    他话音未落,中庭之中便哄笑声一片,立即有人说道:“这位大人,你口气也太大了吧!知道这位钱先生是谁吗?他的诗词文章若称第二,恐怕普天之下便没有几个人敢称第一了!”

    姬庆文当然知道钱谦益的文采;而他对自己肚子里有几滴墨水,也是心知肚明——胡乱写出来的诗无论如何都不能同钱谦益相提并论。

    所谓急中生智,姬庆文忽然有了个鬼主意,赶紧吩咐身旁的黄得功这就出门去就在“绛云楼”边的织坊里走一趟,自己则努力压服住胸中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故作镇定地坐在座位之中。

    那边钱谦益听姬庆文大言不惭,倒也被激出几分好奇,慢慢坐了下来,脸上露出讥讽的表情,说道:“哦?据说姬大人颇有经营之道、又平伏民变立下军功,却不料文采也是极为出众的。这样文武双全的大人才,终我大明朝一代,唯有于谦于少保、阳明先生王守仁两位而已。竟没料到,姬庆文大人也又这样的才干……那可真是社稷之幸、万民之福了啊!”

    他这几句揶揄的话刚说完,中庭之中便又响起一阵哄笑之声来。

    那马湘兰知道姬庆文的身份,虽然并不相信他能写出比钱谦益更好的诗来,却也不愿轻易得罪他,便向钱谦益蹲了个福,缓缓走到姬庆文身边,笑盈盈问道:“大人有什么好诗,不妨念出来听听。即便比不上钱先生,自然要比这些看客们强多了!”

    马湘兰这话算是有言在先,给足了姬庆文面子——她能有这样的情商,也难怪能从一个娼妓起家,接连在南京、苏州开办青楼妓院了。

    可她没想到的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码农姬庆文,写得诗固然难忘钱谦益的项背,比起那些围观说风凉话的看客们,也是颇为不及。

    因此只见姬庆文一张并不帅气的脸憋得通红,在瞬间勃发的肾上腺素的激励下,他终于放下所有的面子,开口吟诵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疙疙瘩瘩地将这首诗念完,中庭之中顿时沉寂下来,忽然又爆发出比之前几次响亮得多的哄笑声:

    “嘿,这不是李义山(李商隐)的《无题》诗吗?”

    “可不是吗?这诗我家四岁的儿子都会背,背得还比他流利不少呢!”

    “哼!这个姬庆文,从来都是目中无人,一定是故意念这首诗出来戏弄我们的。”

    …………

    这下就连老鸨子马湘兰的面子都有些挂不住了,说道:“姬大人,你这首诗确实是好诗,可惜……”

    正说话间,却见黄得功双手抱了个箱子,快步走到姬庆文跟前,将箱子轻轻放在桌上,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说道:“东家,东西我给你搬来了,没误事吧?”

    姬庆文听了这话,顿时长舒一口气,说道:“还好,没误事,没误事。黄得功,你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给诸位看看。”

    黄得功答应一声,极为难得地用异常轻柔的动作,将箱子上的盖子揭开,再将箱子里藏着的宝贝,一样一样端到桌子上。

    只见黄得功端出来的东西明晃晃、黄澄澄,每取出一样,便引来众人一阵艳羡的感慨——这样的感慨重复了足有六遍,黄得功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却见他面前的桌子上已摆上了六座西洋座钟。

    这些座钟或大或小,却都镀上了黄金、镶嵌了宝石,齐齐发出“滴答”、“滴答”的秒针跳动声音,仿佛正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指挥他们发出如此美妙的乐章。

    随着秒针的不断跳动,时间跟着缓缓流逝,不知不觉之间已到了正午十二点整。

    这些座钟似乎是有意识的一般,见到了时间,立即同时运动起来——有正上方的盖子揭开,弹出七八只小鸟,一边歌唱一边绕圈飞行;有的从底座上打开一道小门,门中滑出一支乐队,演奏着同江南丝竹风格迥异的乐器;还有一座底盖完全打开,露出一座巴掌大的池塘,池塘之中竟喷出或高或低五六道水珠来……

    方才还在啧啧赞叹的看客们,禁不住站起身来,努力伸长着脖子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致,直到七八分钟过去,这些机关恢复原状,众人才在一片称赞声中缓缓坐回了位置。

    姬庆文见状,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却问马湘兰道:“老鸨子,我问你,我刚才的诗好不好?”

    说着,他又用低到极点的声音说道:“你要肯帮我,这六台座钟,你随便选一台去……”

    这些座钟,都是姬庆文这几个月里从往来的客商里购买的上等货色,就是放在原产地的欧洲,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那马湘兰是个识货的,抬眼一见便知道这些座钟价值不菲,每台至少得值三千到五千两银子,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