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战在第三帝国-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德意志在俄罗斯民主联邦身上赚钱是比较次要的东西,有一个渠道可以进购廉价的资源,培养起一个盟友,比什么赚钱都来得重要。
“领袖,苏俄一边在搞国家资源集中,一边又在酝酿新的攻势。”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的手在一张地图上来回比划着:“他们酝酿的攻势,从部队的布置看起来,像是要打破一个突破口?”
苏俄是在斯大林的主张下搞国家企业,做法是没收私人企业,然后归于国家所有。有些私人企业可以得到补偿,但是更多的企业则是法权代表一颗子弹解决掉。
斯大林这么干对于国家肯定是有好处,本来反对的一些人因为又在搞什么“政治正确”的时候也不敢再反对。
私人企业的那些人?在国家是不是能够保证存活,国家能不能变得强大的前面,谁管他们的死活?另外就是,苏俄死的人还算少吗?每天都会有一批人被拉去枪毙或吊死。
每天都在死人的苏俄,特别是有“阶级清算”的这个大杀器,死人真的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哪天开始不死人了才是值得奇怪。
这一次斯大林的做法已经算是非常温和了,难得出现国家出资赎买的情况,之前都是派人到某个谁的家里,敲开大门就是一句“跟我们走”,好了,没有下句。被带走的人,可能是会出现正在某个集中营,又或者哪天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随随便便被埋了。
当然了,一些人才是真的不能随随便便就杀掉,要是什么都是简单的杀掉,谁来为苏维埃的强大做贡献,难道要让那些刚刚翻身做主人的农奴去搞科技研究,去让他们制定经济发展?想想就觉得不可能嘛!
“斯大林肯定是在痛苦越来越多所谓的中产者和资本家跑向俄罗斯民主联邦。”李奇说这话的时候,怎么都像是在幸灾乐祸:“不跑是没有得选,有可以选择的地方,真的不会有人会选择留下。”
事实!劳动总是有产出,有劳动就该有回报,习惯了这种理念的人,让他们为了某个精神目标去奋斗,除非是迫不得已,比如没有完成指标就要死,不然会有多少动力怎么可想而知。
现在是什么时候?沙皇俄国也才崩溃那么几年。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们可不是在“洗脑”的环境中长大,有更优异的生活谁不想过?另外,国家崩溃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可没有少遭罪,要说有信仰苏维埃的人肯定是存在,但别指望所有人都是一个样啊!
人性自私,总是希望能够自己越过越好,然后在自己状况变好的时候为国家多多出力。最为重要的是苏俄无法给一些人安全感。
“所以,高尔察克迎来了发展期。”阿道夫希特勒这次也会随李奇出访俄罗斯民主联邦,是他极力的请求,说是要顺道了解东欧是个什么情况。他说:“赫尔曼已经以电报的方式与俄罗斯民主联邦有沟通,获知俄罗斯民主联邦已经有一批关于空军上面的人才。”
其实斯拉夫人在创新上面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的设计师亦是非常优秀,要不怎么可能在面对操作者有限的知识,外加几乎不保养的习惯,种种的劣势下研究出适合文盲来操作的兵器呢?
德意志在维护和实用性上还是需要学习斯拉夫人的设计,然后再配合自己对精密的追求,期望能够产生什么思想火花,设计出适合的兵器出来。
到了基尔港,还是进行必要的慰问,几乎就是重复在威廉港干过的那些事情。然而,作为政客的李奇并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一面,需要好好地安抚海军方面的人,又去民用港了解关于贸易的事情。
面对北欧的贸易,该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几乎没有变化的事情。很简单的事情,李奇在暗中对北欧国家的渗透比较严重,之前还是在经济上面,到了1927年时期已经开始向着政治进发。
在北欧玩政治并不困难,特别是作为工厂老板或是公司老板,只要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又或者是保证福利,对社会拥有贡献,很轻易就能够成为某地的议员。成为议员稍微熬上几年,熬到了有政治资本,向着国家层面发展则是需要更多的地方政治成绩累积。
不过话说回来,李奇渗透了其实用处也不大,顶多就是保证资源贸易,一切只因为北欧的那些国家工业能力真的是差到了一定的份上。
当然,或许渗透挪威是有用的,但是少数的间谍政客还是难以改变国家整体走向,特别是在战争时期选择结盟上面。对于李奇或者德意志来讲,在挪威培养间谍政客,似乎也就是在付出武力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剥削统治。
对于瑞典,说一句天大的实话,李奇从来都没有打算与瑞典进行军事结盟,真心的就是没有那个必要。
瑞典人口不多,位置不是什么战略区域,本身的工业基础也不怎么样,结盟来做什么?就是凑个数???
控制但又不与瑞典结盟才是正确的,可以作为一个外贸中专的贸易国,又可以安稳地获取矿石,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了。
与之瑞典相同“待遇”的国家还会有几个,其中就有瑞士和葡萄牙。
瑞士肯定是要被列上“不征之国”的名单,这个国家山地出奇的多,气候还非常寒冷,打下来无法增加工业实力,亦是无法获得什么资源,难道是要打下来建立一个“国家”级别的银行?
葡萄牙却是有许多值得操作的地方,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不与之结成军事同盟,但又会区别于瑞典和瑞士,毕竟德意志海军真的需要在欧洲西大陆的最远端拥有海军基地,法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葡萄牙才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芬兰?李奇是打算与之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就是不知道这个“时空”苏俄会不会再有“冬季战争”?估计是很难再有了,毕竟苏俄没有搞定高尔察克,有一个俄罗斯民主联邦在东面,苏俄该是发什么神经才会去打芬兰?
苏俄现在最大的敌人无疑是俄罗斯民主联邦,要知道很多时候内战可是比国战要残酷上非常多,需要直至有一方完全的倒下才会算是有了结。
“领袖!”约瑟夫迪特里希走得比较快,他比较急促地说:“来自柏林的加急电报。”
柏林?电报?李奇是带着茫然拿过电报,看得时候脸上的茫然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他说:“来自苏俄外交部的访问邀请。”
一大片人脑子里估计只剩下“”的省略号。
“什么意思?”赫尔曼戈林完全就是懵了的表情:“来自苏俄外交部的访问邀请函?”
李奇其实也是有些懵,因为这完全是太令人意外了。他愣了有一小会却是笑了:“苏俄那边是在赌气啊?”
还真的是有点像,因为这份邀请函是苏俄的外交部单独邀请,要是换做另外一些国家,有了外交部的邀请其实已经够了,但是苏俄啊,是苏俄啊!
苏俄的外交照会需要来自政治局的署名才会具备效益,也即是被苏俄国家层面的认可,缺少了政治局的署名,信不信等李奇真的要出访,苏俄就该不承认有邀请出访这么一回事?
“真是一个”阿道夫希特勒满脸的嫌弃:“没有国际信誉的国家啊!”
别说,苏俄没有国际信誉,那可真的是全世界闻名遐迩。所以啊,苏俄也别怪人家不与之交朋友,谁敢跟一个为了“政治正确”随时能够改变国策的国家。一个前一秒说还债,下一秒又说不还的国家。谁特么敢随随便便相信啊?!
苏俄闹成现在这幅国际情势真的怪不了谁,除了他们的主义天然性上与各个主流国家对立之外,就是在拒绝承认条约上面惹的诟病最大。全世界一致认为,换个政权就可以不承认之前的条约是在起坏头,要是都这么玩,那签署条约做什么?政治和外交是在过家家?
“那我们”阿道夫希特勒迟疑了一下,突然笑了起来:“给个正式的回应,愿意接受苏俄外交部的邀请?”
李奇也在笑,不管苏俄是在搞什么鬼,答应下来等于又是将主动权掌握在了手里,不管事情的进展是什么样,不会吃亏就是了,或许还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们的普鲁士被割裂了。”赫尔曼戈林突然冒出了一句:“波兰这个忘恩负义的国家,他们不止一次违背条约。我们的情报系统显示,波兰在自由市安排了驻军。”
一时间,原本还在说话或者笑的人全部静下来。
波兰吗?还真的是德意志身上一块揭不去的伤疤,而似乎这个伤疤还是一些人主动递上刀子,然后被那把刀不止捅了一次,说起来除了丢脸就是活该,难怪德意志的民众会对那些容克集团从追捧到厌恶。
“我们会算账的。”阿道夫希特勒无比的认真:“是的,我们会算账的!”。
第188章 :前往俄罗斯()
不要小觑一个民族的复仇之心,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就是靠着意志坚定的复仇欲望才得以高速,一旦整个民族的意志统一,发挥出来的能量绝对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所以说国家还是需要敌人,没有敌人就宣传出一个敌人,有敌人更是要一再地进行某种引导,或是作为发展的向心力,哪怕是要掩盖国内矛盾或是将矛盾向外转移,都是需要必要的舆论引导。
“列强并不是不知道波兰干了什么。”阿道夫。希特勒冷笑说道:“他们知道的,知道日耳曼人在被波兰人驱赶和屠杀,但是他们视而不见。”
选择性眼瞎从来都是强国的专利,德意志以前作为强国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不但是做过,并且做了不少次。世界本来就是那样,越是强大的国家就要越无耻,正义感过剩的国家从来都成不了强国。然后,正义是什么?是强者来定,还是弱者来定?
“我们从来都没有指望谁能够帮助我们伸张正义,或是寻求公正,不是吗?”赫尔曼。戈林也冷笑:“我们迟早会找波兰算账,彻底将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会不会抹去那是以后的事情,进入了东普鲁士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的萧条。
德意志被无礼外加蛮横的分割了,东普鲁士已经成为“飞地”,交通上面的不方便,再加上德意志本身的经济长久地恶化,东普鲁士确实是有许多照顾不到的地方。
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因为有和容克军团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有对东普鲁士进行过必要的扶持,可是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很多时候并不是政府想要扶持哪里都能办到,特别是政府难以投入巨额资金的时候。
东普鲁士现在是什么现状呢?工厂主基本上是已经进行了搬迁,留下的是一些地主。工厂搬迁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里的交通已经是一种糟糕的地步,生产出来商品想要贩卖,只能是走海运给运输到本土,无形中增加了比较大的成本。
地主们还在能普鲁士待下去有另外的原因,是政府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扶持,其中有容克集团人脉的关系,也是军队有大批量在下达战马的订单。
“是的,战马。”阿道夫。希特勒说道:“未来我们会需要大批量的畜力,必须要对农场主们进行必要的扶持。”
德意志对马政从来就没有放低过关注度,甚至在某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