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蜀汉之庄稼汉-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在他的真实计划里,留在滇池的部族,就是为了拖延住李恢的,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最好连诸葛亮也一并被吸引到滇池去,以便让他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跑路。

    而在他心里,也一直在嘀咕:那诸葛亮所率的人马,现在究竟在哪里?

    “兄啊,我在这里!”

    “兄啊,我等了你好久了!”

    孟获没等到诸葛亮,半路上却等到了一个他恼怒不已的人。

    孟琰带着孟家的亲信族人,在孟获刚绕过滇池县的时候,直接就在前头等着孟获的大军。

    他只身一人进入孟获的大营,看到孟获后,立马就跪上去,抱着孟获的大腿大声了起来。

    老子等你阿母!

    孟获看到孟琰,当真是恨不得直接一刀劈了眼前这个人形牲口。

    先是丢了味县,后又丢了滇池,最后再把围困滇池的益州郡各个部族差不多全部送给了李恢,还孟家之虎?

    孟你阿母啊!

    只是如今自己如丧家之犬,所率大军当中又有许多人乃是雍所部,正是急需孟家本族人帮忙的时候。

    看在他把孟家的亲信族人都带出来的份上,孟获但终究还是安抚着他道,“没事了,快起来吧,与我细说一下,这李恢,不是被困在滇池了吗?怎么就突然被他冲出来了呢?”

    “兄啊,那汉人,实在是太奸滑了!”

    孟琰听了,哭得更厉害了,“我们本来把汉人围得好好的。眼看着就要把城内的粮草耗完了,哪知那李恢派人出城说,他准备要投降我们,与我们共谋大事。”

    “你信了?”

    孟获咬牙切齿地问道。

    孟琰畏缩不敢看孟获,低下头羞愧地说道,“那李恢还说,他所率的士卒,大部乃是益州郡人。益州郡乱了这么久,他所率的士卒好不容易才能回来,所以……”

    “所以士卒大多不愿意回北方,只愿呆在家乡不走了。弟觉得他说得有几分道理,再加上看到他粮草也吃完了,想必也掀不起风浪。就令底下的人准备受降……”

    “哪知,哪知那些底下的人,却是因此松懈了防备。李恢便趁机派人冲杀出来,各部族没了防备,一时便皆是大乱。”

    “弟开始还想着上前挡住,哪知带头的那个汉将,自称是蜀郡柳隐,极有勇力,那些部族又是只顾逃命,弟一人难以支撑。”

    孟琰说着,还伸出左臂,只见上头裹着白布,里头隐隐渗出血迹,“那汉将打伤了我,我见势不可为,就收拢了我们孟家的人,准备前去找你。”

    “后又听到你派过来的人让我带人在此处等着,故我便急急带人过来了。”

    听完孟琰所言,孟获双目怒睁,恨不得生啖了李恢,当下连声说道,“奸人!真真是奸人!”

    “那李恢……那李恢也算是益州郡望族,当众说出的话,竟然不算数!汉人,当真是奸滑无比!”

    看到孟琰都受了伤,孟获只道他是尽了力,可是又恨滇池之失,当下只得拿李恢人品说事。

    

第0413章 菉豆() 
大汉建兴三年的锦城粮价,让人觉得有些古怪。

    丞相率军南下才三个月,牂柯郡和越嶲郡被平定的消息就先后传来,导致刚刚把夏粮收上来的锦城粮价比去年还要低上一铢钱。

    毕竟去年汉中那边有个冯癫子在死命地收粮,好歹支撑着粮价跌不下去。

    今年就不一样了,经过这近两年的垦殖,汉中那边已经开始产粮了。

    听说那个冯癫子,又去求了丞相,让成固县专门给南乡县供粮,今年南乡县的收粮力度,要比去年小了不少。

    去年汉中那边是抬了价格收粮,今年则是按市面的价格收。

    爱卖不卖!

    这让蜀郡的不少大户人家心里不由地暗自庆幸:妈的老子终于看准了一次,这回再没被那个诸葛村夫和冯癫子坑得出血。

    前两年连续被坑了三四回,不要说被坑得大出血,有的人家连肝都差点被坑爆。

    今年说什么也不搞粮价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之所以说这粮价古怪,就是因为也不知怎么的,稻米和麦子都涨不起来,偏偏那菉豆一天一个价,比往年涨得厉害。

    在锦城的东市,有一家很特殊的面铺,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票号”二字,原本是专门给那些拿着毛布票子过来的人兑换羊毛布的。

    后来随着毛布票子在锦城越来越流行,渐渐地就成了东市最受欢迎的流通票子。

    平日进出这家票号来的人,身份最低的,也都是东市各家面铺的管事掌柜之类。

    于是有人看准了这票号的人气,然后在票号的旁边,买下了一家面铺,新开了一家粮店。

    菉豆的价格就是被这家新开的粮店生生抬起来的。

    这家粮店不但把锦城同行店里的菉豆全部买了下来,还发出布告,说不论多少,菉豆来多少收多少——就是一小袋也收。

    这天中午,一个老农畏畏缩缩地走到粮店的门口,往里面探头看了一眼,犹豫着是不是要走进去。

    “老兄弟,你这是要买粮还是卖粮?”

    里头的掌柜眼尖,看到老农像是有事,连忙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着,浑然没有其他粮店那些掌柜看到他这身打扮,就爱理不理人的模样。

    老农赤着脚,身上虽然穿着麻衣,背上还背着一个斗笠,一看就知道是乡下进城来的。

    “不买粮不买粮。”

    老农连忙摆手。

    “那老兄弟这是要卖粮?”

    掌柜的笑着问道。

    “卖……不卖……就看看……”

    老农有些吞吞吐吐的,目光躲闪,有些说不清话。

    掌柜的听了,也不生气,转头喊了一声,“三儿,倒碗水来,记得要晾好的。”

    里头的伙计听了,应了一声,连忙倒了一碗晾好的开水送出门来。

    “老兄弟,这日头大,先喝口水。”

    “谢谢,谢谢。”

    老农接过来,直接就咕咚一口气全喝了下去,差点就呛着了,就像是被人催着一般。

    喝完了,心里终于略略平静下来,这才敢指了指门口的大布告,问道,“敢问掌柜的,这里收菉豆?”

    “收啊,老兄弟手里有菉豆?”

    掌柜地接过碗,问了一句。

    “只有两石,成么?”

    老农脸皮有些发烫,不敢去看掌柜,估计是感觉在这么大的一家粮店面前说这个话,有些丢人。

    “成啊!怎么不成?”

    掌柜爽朗一笑,“多少都收,都一个价。”

    “此话当真?”

    老农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上头写得明明白白呢,哪有不真的?”

    “好好!掌柜的稍等,我这就去拿来!”

    老农没想到事情会这般顺利,连连点头道,转身就跑了。

    不一会儿,只见老农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三个年青小伙子,每个小伙子肩上用扁担担着两袋东西,看来就是菉豆。

    “三儿,把这菉豆过一下,再倒几碗水出来。”

    掌柜的看到了,连忙又对着里头喊道。

    “老兄弟,家里有不少地吧?怎的收了这么多菉豆?”

    掌柜把老农领进店里,一边让人过称,一边和老农闲聊。

    “不多不多。”

    老农把菉豆卖了出去,脸上露出了笑容,“前两年官府不是让咱们用了那曲辕犁嘛,那玩意好使,家里辛苦了两年,开了些新地出来。”

    “新地不用纳粮,其他粮食长不好不说,说不定还要白费粮种。但这菉豆不一样,种在新地里,它也能长出籽实,算是白收的粮食。”

    老农说着,脸上喜气就露了出来,“本想着这菉豆好歹也能填填肚子,哪知道前些日子听人说了,这城里收菉豆,价钱还高。所以就过来碰碰运气,问了好多家粮店呢,这才找到。”

    “今年的菉豆价比往年翻了一番呢,老兄弟这运气好啊!”掌柜的翘起大拇指,“是个会种地的。”

    老农一听,一张脸笑成了菊花,连连谦虚,“就是瞎种,碰巧了。”

    “呵呵,老兄弟也不用这般,这里头的门道,我也懂一些。”掌柜压低了声音说道,“这新地种了菉豆,再种粮食,那可比直接种粮食好得多哩!是也不是?”

    老农心里一惊,看了看周围,只见店里的伙计都在忙着,根本没有看这边一眼,这才迟疑地看了一眼掌柜,“掌柜的……以前也是种地的?”

    这个门道可是他种了多年的地才摸索出来的,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也就是自己本家的兄弟几个才知道这个道理。

    这些菉豆,可不是自己一家,可是亲亲的兄弟几家凑一起,才有这么多。

    掌柜的嘿嘿一笔,指了指北边,“老兄弟有所不知,这北边的汉中,前两年就有人教着这么种呢。”

    “开头还没多少人信,后来只要种了菉豆再种粮食的,去年地里的粮食都比别家长得好一些。所以今年汉中那边,只要是新开出来的地,都先种上菉豆,第二年再种粮食。”

    “只要去过汉中的人,都知道这个。可惜的是前两年过去开荒的人没几个信这话,要不然,今年老兄弟的菉豆可卖不到这价钱。”

    掌柜向老农解释道。

    和掌柜的聊了几句,看到对方和气,老农也放开了。

    听到这话,老农犹是有些怀疑,“那北边的汉中,当真是都这般种?锦城这边,也有不少大户人家开荒呢,怎么没听官府提过这事?”

    掌柜呵呵一笑,又干咳一声,含糊道,“谁知道呢?”

    菉豆很快就过称完毕,一共三石六斗,看来老农刚才是往低了说。

    “老兄弟是要换粮食还是拿钱?”

    掌柜问道。

    “不要钱,地里刨食,钱用不上。”老农摆手道,“给换成糜子就好,家里的小子好不容易才说了个人家,凑点粮食快点把那闺女娶回来。”

    这菉豆价钱如今比糜子贵多了,能多换不少的糜子呢!这一出一进,家里的粮食就多了不少,划算!

    “成咧!”

    老农一家担着糜子走后,掌柜立刻吩咐底下的人,把菉豆送到后头院子去。

    院子里头堆了不少菉豆,都是这些日子收上来的,不少人正在忙活着,扛着菉豆出了院子后门,那里有车子在等着。

    只要装够了,车夫就吆喝一声,准备赶着车子把菉豆送到城外的仓库。

    院子侧面还开了一道门,连通着票号的后院,票号的管事急匆匆地赶过来,坐到车子上,说道,“走啦!”

    然后几辆车子就吱呀吱呀地向城外赶去。

    去的时候装着菉豆和其他粮食,回来的时候可就是装着从汉中运过来的毛布,可不是走空趟。

    仓库建在河道边上,顺着水路南下,可以快速到达僰道。

    丞相南征,就是走的这一条水路。

    票号的管事跟着车队到了城外的仓库,这才发现今日的仓库门口有些不对劲。

    只见那里站着一群人,仓库的大管事正恭敬地对着领头的人说着什么。

    票号管事心里吃了一惊,心道谁有这么大的面子?

    票号也好,粮店也好,仓库也罢,这里头大大小小的管事,彼此间虽然不是都知根知底,但大概的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