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蜀汉之庄稼汉-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曹操迁阴平、武都之民,我便知曹魏亦如后汉,实不足恃,凉州还是得靠自己,更何况如今羌胡越加地多了起来,甚至从东北边的大漠也有胡人不断地迁移而来。”

    “羌胡之祸,只怕会越发惨烈,故我知晓你们暗通南边,以图厚利,亦未加阻止,就是为了以后让大伙多一些自保之本罢了。”

    自一百多年前东汉国势开始衰退,占据了朝堂发言权的关东豪族就不断地推动朝廷放弃凉州陇西诸郡。

    凉州人无法依靠朝廷,只好依靠自己,主动与羌胡进行斗争。

    即便这样,朝廷甚至还拖凉州人的后腿,比如说派酷吏昏官任职凉州,施政时亦往往是贪残而不顾后果。

    再加上凉州本就是崇尚武力之地,与崇尚经学的关东士族格格不入,导致了朝堂上的凉州人士也经常受到关东豪族的排挤。

    这种情况造成了凉州人对中央朝廷的离心,以致于产生了属于凉州人建立起凉州自己政权的想法。

    当年“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之侄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立下奇功,就有凉州豪族阎忠劝说其自立,幸好皇甫嵩没听从。

    不过凉州人对朝廷的失望,却是与日俱增。

    后面汉羌合流,开始形成军阀割据,就是凉州人离心的表现。

    比如韩遂所领的叛军,就是汉羌皆有。

    后来凉州刺史耿鄙宠信奸吏,导致凉州士民怨恨已极,凉州地方豪族对其恨之入骨,偏偏在平叛的过程中耿鄙又不听忠言,最后害得凉州名士傅燮孤军守城,死于乱军之中。

    到了这时,凉州豪族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哗变,杀了凉州刺史耿鄙,其部下司马马腾、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等汉人实力派纷纷加入了叛军。

    多郡太守都参与了叛乱,由此可见凉州人士怨愤之大。

    王允在设计杀了董卓之后,要对董卓部下的人进行彻底清算,其实也是继承了关东豪族对凉州人的排挤、鄙视的一贯作风。

    后来吧,突然蹦出了个毒士贾诩,于是关东豪族惨遭对方残血反杀。

    不过说实在话,这一回凉州豪族暗通南边,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获利,但同时也能增强自身实力。

    而姜维所看重的,却是这羊毛之利,可以对羌胡产生一定的压制和安抚作用。

    所以在经历了最初的反感之后,他却又怀着复杂的心理,准备冷眼旁观。

    梁绪听到姜维的话后,脸色这才一松,笑道,“伯约能如此想自是最好不过。”

    姜维闻言却是摇头笑道,“东边的朝廷不把我们凉州放心上,但南边的就未必安好心,你们还是小心些为妙。”

    “哦?此话怎解?”

    男子好奇问道。

    “昔日齐欲伐楚,先许以重利向楚国购鹿,楚国百姓纷纷弃耕种而捕鹿,同时齐国还在齐楚边境购粮。不出三年,楚国粮荒,欲求粮却又被齐国所阻,最后不得不向齐国求和。”

    “我观此番南边的动作,有几分购鹿制楚的味道,你们还是要小心一些。”

    梁绪听了,笑道,“伯约多虑矣!我们岂会不知缺粮之害?前些日子已经与长安的夏侯都督约好,由他出面,运关东的粮食过来补足陇西。”

    “这些年,关东粮贱,我们拿出一些毛布收粮,那夏侯都督也乐得赚一手。”

    姜维一听,叹气道,“夏侯楙好经营家业,却无武略,怯而无谋,那朝廷竟是把他派来都督关中,由此观之,关中与凉州,非朝廷重视之地也。”

    “他好经营家业才好呢,不然我等如何能得了这便宜?”梁绪笑道,“那南边虽不如中原繁华,但却也有些新鲜玩意。”

    “特别是那什么羽绒服,虽是贵了些,但却是极为保暖,在凉州之地正是合用。听说还有一种用细羊毛绒做出来的衣物,乃是罕有之物。”

    “每件皆有唯一的编号,绝无相同,那四郎带了一件回来,我那细君可是眼热非常,故此番我们几家欲派些人南下,买些南边的好东西。不知伯约可有想要的?”

    姜维本想说没什么想要的,但目光落到手上的书,于是开口说道,“别的倒没什么,就是这等野史小说,若是有新出的,帮我捎带回来就行。”

    梁绪一看那书,正是自家四郎带回来的《紫电青霜记》,乃是用从未见过的上等好纸装订而成,里头的字工整清楚,大小如一。

    单单从字体和装订而言,这本书比起平常手抄的书册,不知要好多少倍——除了里头的内容过于荒诞,让人觉得是白瞎了这么好的字,这么好的纸。

    “如今冀县流传这本传记小说,不知有多少手抄本在外头流传,没想到伯约亦喜看这等野史小说。”

    “消遣而已。”

    姜维把书放到案上,站起来走了几步,“其实若是能得方便,我亦想去南边一趟,可惜有官命在身,不得远离。”

    “伯约何以有这等想法?”

    “听说南边有一位郎君,其人多谋多智,被人称为‘小文和’,而且其人文采竟足以与那曹子建相比,乃是南边众多郎君之首。我诵其文,亦为其所倾倒。”

    “更重要的是,听四郎说,此人年纪未到弱冠,就已经名震蜀地。这等风流人物,若能与之相识,倒也是一桩快事。”

    “原来伯约竟是起了相惜之心?”

    梁绪明白过来。

    姜伯约十三岁就出仕,好治郑玄经学,武艺极高,既有胆义,又能深解兵意,年少时就已经成了凉州名士。

    可如今朝廷乃是关东豪族当权,又行九品官人之法,出身凉州的姜维,仕途只怕就要比别人曲折得多。

    如今听到有人竟然与他一样年少成名,且又深得南边朝廷所重,当下就起了些许的感慨之意。

    

第0530章 许诺() 
冯永转身望去,原是张苞。

    只听得张苞言道,“既然你能多给安国一份,想来定不会介意再多给我一份。

    凭什么?

    关兴是我的舅子哥,你是我的什……咳!

    算了,看在张星忆的面上,给就给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嗯,没问题,我再多写两份,到时张君侯也拿一份。”

    “什么君侯不君侯的,你也是做了君侯的人了,注意自己的言行。”

    关兴皱眉道,“再说了,我与兴武情同手足,你唤我阿兄,又何须对兴武这般生分?”

    冯永额头又开始微微冒汗,一个是舅子哥,一个是前小女友的哥哥,而这两人又偏偏是好兄弟,这生不生分的,似乎都不太好……

    张苞似乎看出了冯永的心思,瞟了他一眼,又以目示意关兴。

    关兴咳了一声,说道,“南乡那里是你的地盘,四娘去了那里,让人注意着点,可莫要让她受了什么委屈。”

    “不会的不会的,”冯永抹了抹额头,“我早已传了消息过去,让人好好地看着。”

    你竟是早就传了消息过去?

    关兴一听,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冯永。

    张苞同时也斜视过来,眼中带着强烈的防备之意:你想干嘛?

    我能干嘛?叫我帮忙看着点的是你们,我说早就传了消息过去你们又这眼神,什么个意思?

    没意思透了!

    “两位阿兄,我先去吩咐庖房做菜。”

    冯永实在是受不了这诡异的气氛,只得脚底抹油溜了。

    关兴和张苞对视一眼,还没说话,只见冯永又有些尴尬地退了回来,“那个,两位阿兄,想吃点什么?小弟让庖房顺便也做点。”

    唉,外头一堆人喊自己兄长,这回到府上,就多了两位阿兄,有点不习惯。

    关兴沉吟一下,“上回三娘带回府时带的那个猪蹄子味道不错,挺好吃,吃着也有嚼劲,整几个大的,大猪蹄子。”

    “大……”

    冯永张嘴结舌,哼哼一声,嘴角抽抽。

    倒是张苞听到关兴要吃猪蹄子,有些吃惊和意外,“那玩意能吃?”

    关兴点头,“别人做出来的不能吃,但这小……嗯,这冯府上做出来的却是一绝。第一次吃的时候若不是三娘说是用猪蹄做出来的,我还不信呢。”

    “安国既如此说,那我也来几个吧。”张苞点点头,又强调地对着冯永说道,“大猪蹄子。”

    冯永:……

    “两位阿兄,我不是大猪蹄子。”

    冯永幽幽地无力辩解道。

    关兴有些担心地看了冯永一眼,“你无事吧?怎么说起胡话来了?”

    心道莫不是陛下和皇后突然来到冯府上,让这个妹夫过于紧张,导致旧疾复发?

    “没人说你是大猪蹄子啊,是叫你去做大猪蹄子。”

    张苞也跟着说了一句。

    我特么的……

    我也不想做大猪蹄子啊!

    冯永幽怨地看了一眼无辜的两人,灰溜溜地败退。

    不一会儿,府里开始弥漫起食物的香气。

    冯府的吃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阿斗在宴席上吃一口称赞一句,胖乎乎地脸上因为嘴里塞满了食物,显得更是圆鼓鼓的很有喜感。

    特别是对红烧肉情有独钟,吃了个满嘴流油。

    就连身为女子的张星彩,亦是毫不示弱,不但把自己案上的糖醋排骨一扫而光,甚至冯永还从她脸上看到了意犹未尽。

    于是连忙跑下去又让人把各份菜肴多做了几份,这才满足了几人的胃口。

    临走前,阿斗还把府上没吃完的食物全部打包,连关兴原本想留两只猪蹄,带回自己府上慢慢吃,也被阿斗拿走了。

    “阿兄莫急,这猪蹄虽没有了,但庖房里还有半扇猪肉,阿兄还想吃什么?待会小弟让厨子再多做一些,后头让人送过去。”

    冯永悄悄地安慰关兴。

    这时候的肉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珍贵的。

    猪肉在汉代时,非但没有被贬低到唐宋时代的那个低贱地位,恰恰相反,反而是比先秦时期的地位有所提高。

    西汉的皇族刘安所写的《淮南子》中就有记载:夫飨大高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於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飨之……

    也就是说,猪肉乃是上等肉食,是平常用来祭祀神明的东西。

    大地主家里,甚至还有专门的养猪人。

    不过在南乡对猪进行大规模舍养之前,世间大部分人养猪那叫牧猪,也就是赶着猪到野外觅食,像牧牛牧羊一样。

    这种放牧式养出来的猪,性格极为凶悍,一般人还真做不来杀猪匠,至少孔武有力那是必要条件。

    而对猪进行阉割后,猪就会变得性格温顺,不会跳栏乱窜,适合进行舍养育肥。

    随着南乡阉割技术的成熟,汉中开始流行对猪进行舍养。

    汉中的庄园式农业为养猪提供了一部分食物来源,还有一部分则来自野外的猪草,甚至还有人学南乡那样,大面积种竽头,用茎叶当饲料。

    而地底下的竽头又可以挖出来给庄园的那些奴隶当口粮。

    从这一方面来说,许家本来打算卖给冯永暖榻,最后被冯永扔到地头种地的许娘子功不可没。

    解决了饲料来源的问题,这种养猪方式流行起来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还开始传到了锦城。

    如今阉割界的扛把子吴明,乃是汉中鼎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