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蜀汉之庄稼汉-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了司马芝的奏章,于是亲笔批复道:你为了遵循先帝的诏书,权宜从事,何罪之有?以后若有黄门再去你那里求情,千万不要接见。

    司马芝正是因为这件事,入了曹睿的眼,同时曹睿趁着登基时大封众臣,给司马芝也赐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所以说,司马芝身上的爵位,以及简在帝心,皆是用曹洪的脸面换来的。

    虽然这个事情最后没有波及曹洪失而复得的官位和爵位,但也令他的脸面尽失,又怎么能不对司马芝恨之入骨?

    如今曹丕已死,曹睿又是他的侄孙辈,再加上太皇太后的撑腰,不管如何,曹洪也算是历经三代的皇室宗亲。

    所以就算是平日里奈何不了司马芝,但趁议论朝政的机会折辱一番,也算是小小地报了仇。

    司马芝闻言,脸都胀红了,怒视曹洪,“后将军何故辱人太甚!”

    老子为什么要辱你,你当真不知道?

    曹洪脸色一沉,问道,“司马芝,你此话何意?难道我论及武皇帝,哪里说错了?”

    曹洪早年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甚至还曾救过曹操的命,深得曹操所重,同时亦深知曹操之心。

    曹洪的话,紧扣着曹操以往所为,让人根本无从反驳。

    司马芝双目圆瞪,急步上前,看样子似乎就要与曹洪扭打到一起。

    看到司马芝的神色不对,维持朝堂秩序的御史连忙喊了一声,“河南尹司马芝,朝议时烦请答疑!”

    司马芝这才清醒过来,被迫生生地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平息了一下心情。

    他深知如今的朝堂之上,多是宗亲权贵及世家豪族,再不复武皇帝当年唯才是举的盛况,但即便如此,难道他就会退缩了?

    “武皇帝自然没错。但后将军说论及芝的出身,那却是大谬!当年武皇帝扫定天下,曾三下‘求贤令’,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后将军从早年就追随武皇帝,不会不知道这个事情吧?芝虽出身贫寒,但正是因为得了武皇帝的赏识,这才得以入仕。”

    “如今后将军却论及芝的出身,可是觉得武皇帝做法是错的?”

    曹洪一时语塞,悻悻地说道,“武皇帝自然没错。”

    曹洪扣死曹操对待胡人的态度,让司马芝无从反驳。

    但司马芝也是扣死了曹操的“求贤令”,让曹洪无从反驳。

    一时间,这个议题竟是就此僵住了。

    众人看到曹洪认怂,当下又复转失望,同时心里暗暗道,“这个司马芝,平日里不识好歹就算了,没想到口舌竟也这般厉害。”

    坐在上头的曹睿把所有人的神色都看在眼里,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再在重臣里扫了一圈,心头又是一凛。

    先帝遗诏里的四位辅政大臣,有两位是曹家宗亲,剩下的两位,陈群是出身颍川世家,司马懿是出身河内世家。

    大魏为何能这般轻易地代汉而立,曹睿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正是因为有数,所以当自己当了天子后,坐在这个位置上思考问题,曹睿这才发现,以前对曹家有利的条件,对天子未必有利。

    所以先帝这才会安排一半宗亲,一半世家给自己辅政,这样可以让他们互相制衡。

    想通了这一点,曹睿再一次看向底下的重臣,目光掠过前面的宗亲和重臣,最后停在一个人身上。

    “刘侍中,你觉得如何?”

    武皇帝扫荡群雄,建下霸业,除去众多猛将相助,还有荀攸、贾诩、郭嘉、程昱、荀、司马懿、陈群、刘晔、董昭等才策出色的众多谋臣。

    最值得称道的那些元老谋臣,如今唯剩下司马懿、陈群、刘晔、董昭等几人。

    司马懿与陈群是辅政大臣,说话份量太重,若是开口定下基调,以后想调整都难。

    而且他们两人背后是世家大族,立场未免有些偏颇。

    董昭的侄女嫁给了司马芝,两人是姻亲,需要在此事上避嫌。

    唯有刘晔,虽然也是高族名门,但他有一个特殊而敏感的身份,那就是他乃光武帝之后,算是汉家皇家宗室,所以他虽有佐世之才,为人却是谨慎小心。

    也正因为他的谨慎小心,所以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先帝视之如心腹,如有疑问,则多有相询。

    刘晔听到皇帝询问,连忙站出来,“回陛下,臣以为,武皇帝之法不可废,胡人素无礼仪,畏威而不怀德,不可轻易拿来与大魏百姓相提并论。”

    这话说得有些圆滑,表面看起来是赞同曹洪的话。

    但实际上最后一句,却在暗中赞成司马芝的善待百姓之语。

    曹睿听到这里,心头一动,点了点头,“也罢,此事以后再议。”

    待退朝后,曹睿秘宣司马芝。

    “司马爱卿,方才在朝堂上,我观你多受刁难,似有未尽之言,不知可否在此处说与我听?”

    曹睿把宫人都屏退,开口问道。

    司马芝走出太极殿后,本已有些心灰意冷,没想到能被皇帝私下召见,再一听到这个问话,当下激动得浑身发抖。

    “回陛下,臣确有谏言,欲表于陛下,只是忠言逆耳,恐陛下不悦耳。”

    曹睿笑道,“既是忠言,又何来不悦之说?请试言之。”

    “那臣就大胆直言一回。”

    司马芝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开口道,“武皇帝特设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后才有建安年间的仓廪充实,百姓殷足。”

    “然黄初以来,朝廷允许各地典农官私下里营生,于是便有典农官与地方大族相勾结,侵吞屯田,又驱使屯民为他们干活。”

    “此乃损公而肥私之举,非是国家大体所宜。故臣奏请陛下,抑制世家大族,令他们安分守己,以免失了民心。”

    曹魏自曹操建安元年实施屯田以来,距今已有三十年。

    北方在安定了二十年后,除却边地,内郡的屯田制度渐渐废弛。

    再加上曹丕为了登上帝位,对世家大族采取妥协的政策,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导致了地方大族侵吞屯田,私匿丁口之风渐长。

    司马芝正是看到这种情况,这才想奏请曹睿,要求遏制。

    哪知他在朝堂上才提了一下抑制世家大族的话题,就连接被人刁难,导致后面的话根本就说不出来。

    曹睿听了,感慨一声,“司马君当真是忠心为国矣!”

    只是世家大族已有数百年历史,根深蒂固,且曹家又是靠着世家才能有今天,想要抑制,谈何容易?

    司马芝看到曹睿的脸色,知其心意,便建议道,“陛下,先帝当初为了能充实府库,下令废五铢钱,仅以谷帛易市。”

    “这本意是好的,但却给了伪巧之人便利之机,浸湿谷子以增加重量,做薄绢以谋利,扰乱易市,民间深受其苦。”

    伪巧之人是谁,司马芝没有明说,但曹睿能听得懂。

    “况且府库里堆积粮食与绢布,不但容易腐坏,而且还容易被老鼠啃食,损耗过大,大不如行五铢钱方便。”

    “更重要的是,若行五铢钱,铸币由朝廷统一管控,不但能宽省官府之力,而且还能丰盈府库,甚至还减少地方豪族对百姓的压迫。”

    曹睿一听到这话,终于怦然心动。

    

第0557章 识人() 
司马芝走后,曹睿坐在那里,对着空气说了一声,“刘侍中,你觉得如何?”

    屏风后转出一个人,正是刘晔。

    “回陛下,司马子华的提议,确实是真心为朝廷所计。”

    曹睿听了,点点头,又有些为难道,“只是先帝罢五铢钱已久,如今若是骤然恢复,只怕有人会不习惯。”

    曹睿说得有些委婉,其实这并不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曹睿虽有大志,但终是才过弱冠,而且他不比曹丕。

    曹丕从十岁起,就随曹操征战南北,当上魏王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

    而曹睿呢,因为甄皇后被曹丕赐死而受到牵连,先是被废为平原侯,后虽复爵位,乃至晋封为平原王。

    曹丕直到病重时,这才确立曹睿为太子,在此之前,曹睿活得一直不算如意,更别说受过什么处理政务的皇家教育。

    如今骤遇这等事情,终于觉得有些棘手。

    刘晔微微一笑,“陛下,先帝正是怕陛下年纪尚轻,不知如何应付这等朝廷大事,所以才遗陛下四位辅政大臣啊。”

    曹睿有些迟疑地问道,“刘侍中觉得他们会同意此事?”

    刘晔点点头,低声道,“陛下,这几年罢行五铢钱,各家都囤了不少粮食和绢布。若是复行五铢钱,不但对官府有利,对各家来说,未尝不是方便。”

    “最重要的是,九品官人法实行多年,大魏已成天下正统。司空(陈群)与骠骑大将军(司马懿)皆是有大智之人,对朝廷有利之事,又怎么会阻止?”

    曹睿听了,有几分明白,又有几分糊涂。

    当初是谷贵,所以屯谷,如今谷贱,所以要屯钱么?

    只是为何因为九品官人法实行多年,司空和骠骑大将军就会同意复行五铢钱?

    “侍中可否为我解惑?”

    曹睿虚心地问道。

    刘晔看看左右,确定没人,这才低声道,“陛下,大魏初行九品官人法时,中正官皆是由州郡推举,再对州郡人才进行品评,故如今中正官已经是皆由地方名望专控。”

    “这就够了啊陛下!只要复行五铢钱,世家豪族,朝野可以更好地上下联系,所以司空和骠骑大将军又如何不会同意?”

    曹睿听了这个话,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曹家的江山,已经和世家豪族紧密联系到这般程度了么?

    借着九品官人法的实施,世家豪族在朝堂上有重臣,在地方上有中正官,已经和朝廷完全融合到了一起,所以有利于朝廷的事,自然也有利于世家豪族。

    特别是在朝廷中担任重臣之位的世家,只怕更是乐于见到这种事情的出现。

    想到这里,曹睿勉强一笑,“原来如此。”

    然后起身,对着刘晔深深行了一礼,“谢侍中为睿解惑,先帝视侍中为心腹的原因,睿终于知道了。”

    刘晔连忙还礼,连称不敢。

    曹睿又请教了一些问题后,这才让人亲自把刘晔送回府上。

    刘晔回到府上,才发现司马懿已经在等候了。

    “骠骑大将军何故屈尊到此?”

    刘晔连忙上前行礼。

    司马懿颔首还礼,微笑道,“本就是懿做了恶客,何来屈尊之说?只望子扬莫要不快才是。”

    “不会,平日骠骑大将军政务繁忙,就是想请都请不来呢。”

    听到这话,司马懿脸上笑意更盛,“再过些时日,某就要去宛城,到时诸事纷扰,只怕道别不及,所以这才提前上门与子扬说一声。”

    “大将军有心了,晔恐惶。”

    “子扬不必如此,你我皆是最早跟随武皇帝的老人,朝堂上官职有别,但私下里何须如此生分?唤我一声仲达即可。”

    司马懿声音有些低沉,温和而有磁性,若不是深陷下去的眼眶和鹰勾的鼻子显得他有些阴鸷,整个人看起来十足温恭有礼的世家模样。

    “那晔就失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