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蜀汉之庄稼汉-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永不敢逼他,连忙说道。

    “我有一幼子,年方五岁,单名一个攀字,在锦城由你嫂子带着。按理说,若是我熬不过这一关,幼子自有有大人照看。只是大人日夜操劳,心中唯有兴复汉室,怕是看不过来。”

    “而且阿母这几年,常说大人亦是有操劳过度之像,故我心有所忧。所以我想着,若是我真有不测,家中幼子,烦请你多帮照看一二。”

    “大人学究天人,可惜幼子年少,只怕是学不到大人的学问了。阿弟你出身不凡,学问天下少有人及,若是能指点幼子一二,为兄便是感激不尽。”

    冯永听他说完,暗道不妙,这是打算托孤了?

    托孤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是自己就这么答应下来,诸葛乔没了后顾之忧,心气一泄,只怕当真是熬不过去。

    只听得冯永轻声问道,“我师门学问,讲究的是因材施教。不但要看弟子材质,而且还要看其父母。”

    “其中最佳者,莫过于双亲健在,家族和睦,因为我师门有句话,叫双亲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先生。”

    “阿兄若是当真想要我那个侄儿跟我做学问,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者莫过于有阿兄与嫂子在旁,这样才不会有缺陷。”

    诸葛乔听到冯永这话,喃喃道,“还有这等说法?”

    “我如何会骗阿兄?”

    冯永咳了一声。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嗯,我没有说谎。

    “我营中的医工对伤寒有独到之处,我已经让人去叫过来,让他帮你看看,应该会很快就好起来的。”

    “待我北伐归来,想来阿兄也养好身子了,到时若是还想让侄儿跟我做学问,那就选个好日子,把他送过来,如何?”

    冯永轻声说道。

    “也罢,就依你之言。”

    可能是被冯永说动了,诸葛乔终于不再坚持。

    冯永闻言,松了一口气,起身走出门外,吩咐亲随,“去,你等立刻回营,通知军中医官樊启,让他马上到这里来。”

    樊启是樊阿的孙子,同时也是冯永的随身医生。

    此次北伐,冯永又让他任随军医官。

    如今冯永军中的医工,全是樊阿和李当之这几年培养出来的医徒们,他们有着最基础的医卫概念。

    那些错误的老旧规矩,这几年来冯永发现一个,废除一个,绝不留情。

    就拿给产妇接生来说,以前有的产婆直接在床上洒一层厚厚的灶灰,让产妇直接躺在上面生孩子,说是可以止血。

    血止住了,人差不多也感染完了,还不如不止呢。

    如今樊阿远在越,因为那里既是冯永的第二个根据地,同时南中容易流行疫病,正好带着学徒们去练手。

    李当之被留在了锦城,因为张星彩一直没怀上。

    这种事其实急不来,只要身子好了,随时都有可能。

    道理冯永懂,可是阿斗夫妇不懂,所以冯永只能让李当之平日里开点什么补身子的药方,就当是给宫里的夫妇俩一个心理安慰了。

    樊启很快过来了,听了冯永的吩咐,连忙带着学徒进屋里去。

    冯永守在外头,心里有些烦躁。

    怪不得诸葛老妖在帅营中问起自己府上的名医,原来是诸葛乔的病情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妈的这两父子,不是亲生,胜似亲生,都是工作起来连命都不要的人。

    诸葛乔身为汉中的粮草官,这些日子军中事务繁重无比,压力极大,这段时间他应该是透支了身体,偏偏这个气节又容易受到风寒,所以生病那是大概率的事情。

    若是早些治,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可是他非要强撑着病体继续劳累,所以一旦倒下去,基本就是重病。

    历史上诸葛老妖没过几年也是这般模样……

    冯土鳖心眼不大,想起自己刚率军到汉中时,诸葛乔对自己所说过杨仪一直在催促他的事情,当下就有些迁怒到此人身上。

    同时又有些恼怒诸葛老妖对自己儿子竟是一点也不讲人情,你若是说一句,杨仪这小人安敢如此?

    过了一会儿,樊启满头大汗地从里头出来,冯永急忙迎上去,“怎么样?”

    “回君侯,诸葛郎君病得很重,小人实在是没把握,最多只能减轻病情。这等病情,最好是能让大父和李师伯亲自前来。”

    樊启显得很羞愧,有些不敢看冯永。

    “这不关你的事,能减轻病情就是好事,你先开药,我自会派人去请樊医工和李医工过来。”

    冯永安慰道。

    同时心里终于明白过来,诸葛老妖故意提起诸葛乔生病之事,就是知道自己会主动帮忙,免得他在北伐前夕这个敏感时期亲自开口为诸葛乔求医,落个徇私的名头。

    想到这里,冯永叹了一口气,为了北伐,诸葛老妖连自己都可以献祭出去,献祭自己的儿子,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0575章 兵临祁山() 
却说黄崇带着一千五百人,负干粮,走山间小路,越过秦岭余脉,终于到达了洵水,然后再沿着洵水河谷南下,终于到达了洵水与汉水的交汇之处。

    洵口果真如他所想的那般,根本没有设防,唯有百来个魏兵在巡视河口,看到汉军前来,没有做一点抵抗就一哄而散。

    黄崇令士卒在洵口稍作休整,同时派了哨探先行去木兰塞打探,只待打听清楚了情况,就要直接夺下关口。

    他此行憋了一股劲,就是想要立下战功。

    建功立业,看来就在今日。

    哨探很快就回来了,同时带回来的消息让黄崇大惊失色:木兰塞内旗帜鲜明,看起来有不少魏兵把守。

    “我此行乃是负干粮快速越山而来,曹贼如何得知我欲夺此关口?”黄崇如今被泼了一头冷水,他压根就不愿意相信,“莫非是虚张旗帜?”

    他辛苦到此,怎么可能轻易退去,当下喝令拔营,率军来到木兰塞下,果真见到塞上防备森严,与洵口不可同日而语。

    当下只得长叹一声,“曹贼果真有能人。”

    自己这点兵力,想要攻下这等关口,除了出其不意,再无他法,如今塞上有了防备,看来此行注定徒劳无功。

    在退走之前,他不甘心地派人前去询问关上何人。

    “某乃魏骠骑大将军司马公部下,胡遵是也。”

    塞上魏将大声答道,“司马公知此地险要,早早派了某过来。汝等小贼,安能逃过司马公之见?”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如今听到这个话黄崇还是大受打击,暗想这司马懿当真是厉害,竟能早早猜到自己会来袭关。

    于是他只得退兵,免得陷入包围。

    另一头的李遗同样无法打下安桥,待得到黄崇返回的消息,便前去汇合。

    听了黄崇木兰塞一行的情况,李遗沉思一下,斟酌着说道,“意致只怕是被那胡遵给骗了。”

    黄崇一怔,问道,“此话何解?”

    “若我是司马懿,能早料到有人会来袭关,定要设下埋伏,这么一来,你又如何能安然归来?”

    黄崇听了,顿觉得有道理,只是仍疑惑道,“但那木兰塞防备森严,又如何解释?”

    “这个就非我所能知,在我想来,这个应该是司马懿为了以防万一,而不是早料到有人前来。毕竟从魏兴去上庸,那关口乃是必经之路,早做些准备,有益无害。”

    李遗说到这里,叹服一声,“这司马懿行事缜密,确实是一个能人。”

    黄崇点头,此时他就是不服气也得服气,遂收起小视天下英雄之心。

    汉兵出现在木兰塞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司马懿大军中,军中诸将皆是对大将军料敌先机甚是钦佩。

    司马懿一脸淡然,智珠在握的模样,“贼寇小技,安能登大堂之雅?如今吴寇被阻于房陵,蜀虏被拦于安桥、木兰塞,上庸孟达,再无援军矣,此城必破无疑,众将须得加紧攻城,不得懈怠。”

    “诺!”

    待众人离去后,司马师好奇的问道,“大人如何能知蜀贼会袭木兰塞?”

    司马懿在众人离去后,脸上带了一份庆幸之色,“吾派兵去木兰塞,只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不但要防蜀贼,亦同样是防申仪。”

    “大人对申仪不放心?”

    司马师有些意外地说了一句,想起大人得知孟达反时曾骂过申仪,当下便问道,“难不成申仪亦有反意?”

    “申家久在上庸三郡,根深蒂固,早就把三郡当成自家地盘。”司马懿脸上现出冷笑,“那申仪,擅自刻制章印,私下授与他人,以收当地人心,我又岂会相信这等人?”

    “更何况,我意拿申家这等地方豪族,以解陛下对吾的担忧之心。”

    说到这里,司马懿阴沉一笑。

    司马师一听就糊涂了,“如今陛下对大人不是宠信有加么?如何说是有担忧之心?”

    “我们这个陛下啊,可不是简单人物呢。若不是立皇后一事,我只怕亦是看不出来他的意图呢。”

    司马懿呵呵一笑,“河东虞氏,本是正妻,又是望族,陛下不立之为后,反立出身低贱的毛氏,你当真觉得他只是宠爱妾室?不,他只不过是学先帝的故智罢了。”

    看到儿子犹自不解的样子,司马懿倒也不苛刻他一点就通。

    此时的大郎不过刚刚弱冠,朝中势力博弈,非是目前的他所能看得清,自己把他带到身边,就是为了能让他长长见识。

    于是司马懿便细细地给司马师解释道,“当年甄皇后乃是河北望族,先帝废之,改立郭皇后,便是担心河北世家大族势力过大。”

    “毕竟河北当年,乃是袁家旧地。邺城本是大魏旧都,然先帝在驾崩前,曾巡视四方,偏偏不入邺城,你道是为何?不过是欲抑河北大族声望耳。”

    “如今朝中四位辅政大臣,有两位是皇家宗亲,我与陈长文,便是各自代表河东世家与颍川世家,这便是先帝给当今陛下定下的平衡。”

    “若是再立河东虞氏为后,那么河东世家,便会过于得势,非陛下所愿意看到,所以便学了先帝,立了毫无根基的毛氏为后。”

    说到这里,司马懿看了一下自己的儿子,然后指了指自己,“司马家与虞家同为河东世家,连枝同气,虞氏被废,虽然暂时连累不到司马家,但亦要小心为上。”

    “故吾这一回,不但要把上庸之乱尽快平灭,而且还要拿申家开刀,让陛下知道,吾乃是忠心耿耿。不但不会与地方豪族相勾连,而且若是他们犯了错,吾还会不讲情面,明白么?”

    司马师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没想到远在两千里之外的皇后之位争夺,竟然会影响到这里?

    看到自家大郎露出深思之色,司马懿这才满意点点头。

    朝堂之上,半点大意不得,越是处高位,越是掌得大权,就越要小心。

    当年武皇帝曾令自己前行,然后突然令自己转头,说自己正面后而身不动,乃是狼顾之相,曾告诫先帝,言自己非人臣,必会预曹家之事。

    幸好自己与先帝交好,得闻此事后,故意勤于吏职,夜以忘寝,即便是割草牧马这等小事,都要亲自去做,这才打消了武皇帝的疑虑。

    如今陛下有类武皇帝,若是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