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蜀汉之庄稼汉-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北一条是番须路,这条路虽然比较平坦,但它是小路,直通街亭后面的略阳。

    偏南一条则是关陇大道。

    关陇大道到了街亭这里,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继续向西通往略阳,一个方向是折南方,通往清水,连通广魏郡,可达天水。

    不管是从路况来说,还是从方便接应广魏郡来说,亦或者是从击败北伐大军的战略角度来说,曹魏的援军都必须走关陇大道,夺下街亭。

    而对于大汉来说,堵住关陇大道,则可以直接回头吞掉广魏郡,到了这时,陇右大局就定下了一大半。

    为什么历史上马谡失了街亭,北伐大军就有危险?

    原因就在于,张郃经过街亭,既可以继续向西迎击诸葛亮,又可以向南与广魏郡的曹军汇合,然后直接跑到“7”的底部临渭县,截断“刁”字的那一提,也就是汉军的粮道和后路。

    “下计决计不行。”诸葛亮摇头道,“守陇右必须要守关口,不得让关中曹贼兵马进入,守略阳必然有失。”

    “中计的话,倒是不错。若是占据略阳,以做倚靠,大军辎重也能跟得上,不至于乏力……”

    只见诸葛亮说到这里,又看着沙盘,思索了许久,这才问道,“自冀城去陇关,共有多少里?”

    “计有两百六十余里。”

    姜维一口便答出,看得出他确实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陇山难行,大军日行四十里已是难得,到那里至少需七日。”诸葛亮有些沉吟不决,“关口险要,何时能攻下尚不清楚。”

    看到诸葛亮当真有打算守街亭的想法,冯永心头一急,实在是按捺不住了。

    于是急忙开口劝说道,“丞相,陇关之于陇右,乃是咽喉锁要之处。得之,仅令少量兵卒便可守之,大军还可以随时下关俯击关中。”

    “失之,则只能退守街亭,与敌决战。今观天下,我弱敌强,若是能少损一分元气,便可为日后的兴复汉室多存一分力气。”

    “如今陇右大军,足有十余万,围冀城所用,不过三万,冀城周围,散布两万,多矣!末将愿领本部兵马,奔袭陇关,以塞曹贼援军。”

    如果说,前面没围下冀城之前,害怕后路被断,如今便没有了这个顾虑,完全可以尝试一下急行奔袭夺下陇关。

    因为说实在话,街亭决战,绝对没有堵塞陇口来得好。

    因为凉州的兵马又不是死人,他们迟早会过来的,若是和张郃在街亭相持不下,大汉就有三线作战的危险:关中援军,凉州,广魏郡和上邽。

    “唯恐广魏曹贼据街亭,以断归路耳。”

    诸葛亮略有犹豫。

    他当然知道堵陇关是最好的,可是若是轻军急行,辎重必然落后,攻伐关口,未必能下。

    更重要的是,如何曹贼援军到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只需令一军驻守街亭,以护后路即可。”

    冯永连忙建议道。

    诸葛亮看了冯永一眼,叹了一口气,“长坂坡一战,曹贼精骑一昼夜行三百里,新城一役,司马仲达八日行一千二百里。”

    “你以前曾对我说过,曹贼有良骑,善长途奔袭,此话确实有理。如今我等上陇,已有二十日,想必曹贼援军早在路上。”

    “自洛阳到陇口,有一千八百里,按曹贼那两次的速度,最快也就是……”

    大汉丞相仰天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

    冯土鳖一时没忍住,直接开口道,“十二天。”

    “咳,没错,就是十二天。”

    大汉丞相瞟了某人一眼,“除去传递消息,调兵遣将,还有这般远的距离,将士体力不支,所以需要在路上休整的时间,前后加起来,曹贼援军大约也就是一个月即可到达。”

    “减去这二十天,也就是说,现在最多只剩下十天时间,行二百六十余里,期间还要翻陇山,攻关口,你觉得谁能任之?”

    剩下的人听了,皆是默然不语。

    兵法有云: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故一日行军一般在三十到四十里左右。

    按这个算法,等大军的兵卒到了陇口时,曹贼的援军也就到了,最多相差一两天。

    曹贼据天下良骑的优势,确实让人很无奈。

    “我啊丞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581章 奔袭() 
冯土鳖一挺胸,无视众人脸上无奈的神色,甚至还有心情来了这么一句。

    武功二字,一般来说都是用在文治武功上面。

    如今冯永说出这个词,姜维的第一反应却是:这句话是哪本传记小说里的?莫不成南乡那边又出新书了?

    “两年前,末将自南乡调士卒到锦城,日行八十里,半月到达者便有三分之二。此去陇关,不过二百六十余里,我领军一日行五十里,尚可多出三十里路程的休息时间,只须五日便至,且南乡士卒必然少有掉队者。”

    这句话已经算是很保守了,自那一次测试南乡士卒的长途奔袭能力后,冯永对士卒大肆批评,虽然有在赵老爷子面前装逼的嫌疑,但其实他心里确实是有些不满意的。

    所以这两年来,南乡又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上回一千几百里,每日行八十里,也能到达三分之二。

    这次的总路程不过是二百六十里,又有这两年的加强训练,就算是一日急行八十里,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关键就在于,这里是敌境,需要警戒,所以速度要慢一些。

    姜维一听到冯永这个话,当下眉头就是挑了挑。

    连续半个月日行八十里,能达者竟有三分之二?这冯郎君手里,竟然有这等精卒?为何丞相还让他在后头运粮?

    “你此次带过来的南乡士卒,只有一千五百人吧?只怕人数还比不过陇关上的守军。”

    诸葛亮脸上露出惋惜之色,这南乡士卒,精则精矣,就是耗费太多,除了南乡之外,目前全大汉还没人能养得起。

    冯永失笑道,“丞相莫不成忘了王平和赵广?”

    王平的无当飞军,大多是蛮人出身,走山路健步如飞。

    赵广的三千人,算是南乡士卒的弱化版。

    他们就算是比南乡士卒的奔袭慢一些,但也比普通士卒要快。

    按如今的普通士卒来说,一般是日行三十里,快一点的是四十里。

    王平和赵广手下的士卒,算个日行五十里,再怎么低估,能按时到达的,也不可能低于一半,那就已经有三千人了。

    按这个速度,五天就可以走完。

    剩下越的那八千人,一半多都是与无当飞军同样出身的蛮人,每天多行十里路,不说“五十里而争利”“其法半至”,就算是只有一半的一半,到达四分之一,也有二千人。

    算起来,五天之内,到达陇关下的,至少有六千五百人,足够了。

    而且他们有南乡士卒在前方警戒,只需要埋头赶路即可,无须分心。

    至于辎重,虽然自己没有精骑,但有东风快递啊!

    滇马以能负重,驮载能力持久见称,善登山越岭,日行七十里,能连续役使半个月,不怕马累坏,就怕人跟不上。

    这一段路不算太远,又是大道,可比南中的那些栈道好走多了。

    五千多匹滇驹,再加上东风快递运输经验丰富,所以辎重根本不用担心会落下。

    此时的陇山不像后世那般破坏得厉害,树木繁盛,只要有工具,还可以就近砍伐树木做攻城器械。

    唯一可虑者,就是一定要守好街亭,不能让人断了后路。

    不然,等关中援军一来,关陇大道里的汉军就是被堵死在竹筒里的老鼠,进退不得。

    冯永把这一番打算细细说出来,诸葛亮眼中露出惊喜之色,“这么说来,此事大有可为!”

    然后又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冯永,“原来你是早就想到今日,所以这才做了这么多准备?”

    不不不,我已经想了两辈子了!

    冯土鳖听到大汉丞相的称赞,得意地咧开了嘴,本能地凑上去想要亲近一些,然后突然发现大伙都在看他,当下老脸一红,“咳,丞相,事不宜迟,就让末将试一试吧。”

    诸葛亮看着沙盘,终于下定决心,“去,让人把王平将军给我叫来。”

    王平听到丞相有事找他,当下就有些忐忑不安地过来。

    待他行过礼后,只见上头的丞相脸色严肃,盯着他说道,“王平听令,冯将军此次将带兵马奔袭陇关,吾命你为副将。”

    王平一听,面色一喜,重重抱拳道,“诺!”

    同时心里暗想,自上陇以来,除了给大军运粮,便是在营寨里练习军士,这一回终于轮到我等立功了?

    只听得丞相继续说道,“你为人稳重沉着,又老于军阵,冯将军虽领兵平过夷乱,但终究是年纪太轻,若是他有何处不妥,你须得规劝提醒。”

    “此次奔袭陇关,若是能夺下关口,自是最好,若是夺不下,只要发现后有关中曹贼来援,须得马上退回,一刻也不能停留,明白吗?”

    最后一句话,是同时对冯永和王平说的。

    “诺!”

    两人齐齐应下。

    “好,兵贵神速,你立刻回营,召集人马,做好准备好自行出发。王将军且留下,我有几句话要吩咐他。”

    冯永不疑有他,当下一抱拳,转身跑了出去。

    待冯永消失在外头,诸葛亮这对着王平小心叮嘱道,“我方才之言,你须得每个字都要记牢,攻不下关口,只要人活着回来,那亦是无妨。”

    “若是后有关中曹贼来援,仍不思退守,失了军令,我先斩你问罪!”

    王平听了,心头一凛,连忙回道,“丞相放心,某定不会忘记丞相之令!”

    诸葛亮这才点点头,“去吧,定要把冯将军看好了。”

    看着王平走出帐外,马谡这才轻声问道,“丞相这是担心冯将军?”

    诸葛亮面对着这几个人,倒也不隐瞒自己的心思,点头道,“若是可以,我宁可让他一直留在后头运粮。可惜的是,如今吾手头无人能用。”

    “更重要的是,他手里的那些将士,也只有他能发挥出最大的用处。换作他人,也就是只能当一般精卒使用。”

    说罢,长叹了一口气。

    越过来的那些将士就不说了,就单单说那王平和赵广,北伐军中,谁还能比冯永更了解他们?

    更别说驱使他们用命。

    能主动以性命相拼的精卒,和被逼着以性命相拼的精卒,两者之间本就差了一个层次。

    大汉丞相这个话,对冯永的偏颇之心昭然若揭,当下就引起了马谡的一较高下之心:“冯将军对赵小将军有兄弟之情,对王将军有施恩之惠。”

    “更不用那越那些将校,皆是他亲手加以简拔,自然是上下同心,将士用命。学生虽不才,亦愿为丞相分忧。”

    “哦?幼常此言何意?”

    诸葛亮既有些意外,又有些惊喜地问了一句。

    从感情上来讲,马谡与诸葛亮亦师亦友,亦父亦子,若是当真就这么被冯永比下去了,诸葛亮心里也有些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