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改写唐朝历史-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播利用牛羊和人的粪便作为肥料去施肥的知识,人们最开始对于这个事情有些抵触,认为很是不干净。

    在某些读书人的眼里,这样的做法简直是贻笑大方的举动,更是写诗词把农民嘲笑的体无完肤。

    像因为行业的性质而被歧视的还有衙役,古人因为衙役经常要和三教九流的地痞癞子打交道,不管如何总是会沾染不好的东西,所以衙役往往也不被人看好。

    来临安的人不少,除了游玩的,还有就是走亲访友的。

    不过,还是有人相信苏致远的话,开始收集牛羊的粪便往田地里施肥,甚至有人把临安公厕的粪水装起来往田地里运,这些东西很快被清理的一空。

    很多没行动的人等到没有肥料的时候,心里居然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准备一点,结果这些不要钱的东西让人弄走了。

    粪水肥沃了土地,这样的施肥成效很快就显现了出来,人们知道县令说的是对的,再也不顾及什么脏不脏的,开始了农业施肥的起点。

    从那之后,鸡鸭的粪便也扔到了田地,化成了肥料,举一反三是人们的本事。

    合理的存有种植作物的间距很重要,但是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等着收也是不行的,还要防止鸟类,虫类的侵害,在古代,人们被这两样可害的不轻。

    最开始的时候,稻草人还有吓唬的作用,时间长了,鸟类也不怕了,下田吃粮食,还有田鼠,要坏作物的根茎,对粮食的收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好在几个月的时间一过去,红薯得到了收获,无论是煮熟还是烤着吃都是相当不错,苏致远在这里的推广红薯,简直是完美的发展了红薯的优点。

    红薯作为粮食很是耐饱,而且抗虫害,生长在土地下面,和土豆一样,就算是用来当粮食储存也是相当好的选择,红薯为农业作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参考。

    临安的农业发展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贩卖粮食,很多粮商都来这里的农贸市场进货,对于临安来说,农业不仅仅是能够自给自足,粮食多到可以往外卖才是成功。

    苏致远提供设计的锄头,搞头,铁锹,耙子都已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很方便实用,不光是在农业上,很多方面都能用到,销量极为可观。

    技术是不可能保存的,对于打铁来说,这样的形状别人看见了,回去一样可以打造出来,苏致远深知是造福人们的大事,倒也没想着利用这个大发横财。

    忙活了一天,坐在家里休息,红杉带着小丫鬟去外面采购回来不少东西,其中就有茶叶。

    “红杉,这个茶叶我们这里可以种植吗?”

    红杉:“少爷,我也不知道,不过这些茶叶是其他地方运来的。”

    苏致远喝了口茶,心里想起了梯田,那些山坡改造成梯田,不管是种植粮食还是茶叶,都方便太多了,我怎么之前没想到呢?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梯田改造() 
    临安周围的土质是比较松软的,作为打铁业已经发展不错的大唐来说,作出的铁锹在这里足以轻松的挖坑埋土,这是能实现梯田改造的一大前提。

    第二天苏致远起来的时候,神清气爽,还记得自己昨天想到的梯田改造计划,心里兴奋不已,召集了衙役就要出去。

    唐思雨早早就醒来了,以往她总是单独出去办事,现在她喜欢跟着苏致远出去办事,苏致远也无所谓。

    临安县城的东边就有山坡,离县衙不远,一会就到了,这里还住着不少人,能看到烟囱里冒出来的烟。

    对于那些能轻松种植的山坡,丘陵,苏致远是不打算理会的,他要改造的是倾斜程度高的坡面,或者那些倾斜长度比较缓和的坡面。

    “哥,你这是要干什么啊,跟我说一下呗?”

    唐思雨好奇不已,不知道苏致远又想出了什么点子,想要干什么。

    苏致远看着东边的山坡,淡淡的道:“改造梯田,搞经济。”

    唐思雨不明白,看到苏致远在地上拿个树枝给她画简笔画的时候,就明白了。

    如今临安发展的很好,很多人原本没有活干,现在到了县城也能找个活干,至于在山坡上种庄稼,很多人不愿意去做,收成少,还费劲。

    现在山坡上都是杂草,树木,不少山坡根本就是无主之地,当初的县衙得到上面均田制的命令的时候,确实把田地分给了这些人,但是请注意,是田地,不是山坡,也不是山。

    加上又不是自己的地的原因,就算人们住在山边,除了会在自己院子里种点菜吃,别的也不会去费劲,甚至有不少人靠打猎为生。

    苏致远看着被浪费的土地,心里感觉不是滋味,如果这些地方都改造成梯田,甭管是种什么,就算不发财,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吧。

    苏致远首先还是想的让人们自己去做。“咋们县里还有没地种的百姓吗?”

    “大人,县里面没地的人也有,但是就山上这些地,就算给他们,他们也不会种的,压根不吃这个饭,他们!”

    衙役们脱了衣服就是百姓,很多人都知道实际情况,有的人宁愿去打猎也不去种地,宁愿去抓鱼也不去种地,一个人一个想法。

    “山地荒着也不是事啊,你说如果我把这一座座的山白白交给他们去耕种,他们会不会愿意?”

    郭衙役:“愿意啊,为什么不愿意,就是放羊都好的很!”

    “你们几个去把这片山坡上的书贴上红纸条,记得写上祝福语,明天把这里的树木伐了。”

    苏致远看着有的山坡上树木颇多,说是树林吧,也不是林子,改造成梯田,就必须要这样做。

    待得衙役把这里的村民叫出来,说明白了把这里的山坡交给他们使用的时候,他们眼神中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倒是看在县令的面子上说了感谢。

    苏致远笑了笑:“你们不开心啊,怎么,本官让你们种这里的地,你们还不满意吗?”

    一个青衣青年胡子拉碴的,听了苏致远这句话,嗤笑了一下道:“大人,小民当然感谢大人,只是我每日在城里卸货做个劳工都比在这山坡上种地强,我何必呢?”

    有愣头青在前面说话,其他人当然也不会再藏着掖着的,纷纷诉起苦来,说自己没地的,孤苦无依的,山坡种地没收成的,各种理由一大堆。

    “大人啊,人家都是靠水吃水,靠山吃山,我们靠着这山不算山,地不是地的,你让我们怎么种地过啊?”一个白胡子老伯拄着拐杖看似风烛残年。

    反正到最后苏致远听明白了,这里面除了怨老天的,也有怨这山坡的,更有怨县衙的,就是没怨自己的。

    苏致远也是从基层过来的,深知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这样的时代,有的时候确实很困难,干什么也不方便,但是这样吐苦水的一帮人还是不多见的。

    “这样吧,你们种这些地,我不收税,你们随便种,如何?”

    此言一出,一帮村民楞了一下,然后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没问题,如何如何。

    苏致远拿了树枝在地上画出了梯田的形状,指着山坡道:“虽然我允许你们种地,但是我要让你们把这里变成梯田形状,这样不仅方便你们种地,也方便你们种其他的东西,效率也会高很多。”

    众人看了看地上的图,也明白了意思,纷纷表示没问题,众人然后就商量着如何分出山坡的面积,毕竟每个人能拿到多少地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还不用交税,那真的是太好了。

    回到县衙的时候,小菊正在和陆无双说话,看来陆无双总算是恢复的不错了,只是她们两个在剪纸,好像要祭拜谁的样子。

    “你们这是要?”

    小菊看到苏致远回来,赶紧放下手里的白纸,过来搭话:“远哥,我们打算去祭拜下小兰。”

    苏致远知道陆无双受了重伤的时候是小兰负责给小菊她们两个争取逃生的时间的,听她这个话,她已经知道小兰离去了,而且好像还料理了后事。

    “需要我帮忙吗?”

    小菊犹豫着好像还有什么话想说,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苏致远见状拍了拍她的肩膀:“小菊,你有话就直说吧,你又不是外人。”

    小菊笑了一下,拉着苏致远的胳膊走到一边在他耳边悄声道:“远哥,你能不能收留无双姐在你这里常住啊?”

    苏致远楞了一下:“常住倒是没问题,不会像以前那样没事就威胁人吧?”

    后半句话是打笑的语气,小菊连忙摇头:“远哥,我用命担保,再也不会了,小菊从此就是你真正的丫鬟,有任何事情,任凭差遣!”

    苏致远哈哈一笑:“算了算了,又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大张旗鼓的说这。”

    陆无双在一边默默的剪纸,以前人们都是把纸剪成圆形,中间掏个洞,后来烧纸都是纸元宝,人们进步了,烧的东西也进步了。

    苏致远过来看着篮子里那一堆堆的白纸,坐了下来,一块折了起来。

    陆无双抬起头看着苏致远,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帮自己。

    “其实我会折元宝,你看!”

    苏致远折了个元宝,陆无双看到笑了,这次再见到她的时候,苏致远感觉她像是变了一个人,不像以前来去匆匆的大侠那样,反倒是安静了很多。

    看着苏致远不知道想起了什么,陆无双拿出了上次从苏致远这里抢走的手枪递了过来。

    “还给你!”

    “谢谢!”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公益资金()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改写唐朝历史最新章节!

    日子一天一天过,临安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才过去不到一年,临安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的临安面积不大,但是现在面积大了,人也多了,房屋风格改变了,市场经营也有了,过冬也有暖炕了,还建上了小学,不少小孩子去上学,不仅识字,而且还会算术和唐律以及诗词歌赋,白丁越来越少。

    相比较其他的地方而言,临安的发展是最为显著的,不少人来这里开商铺,以前没多少商人来这里,现在却是络绎不绝的客商,加上苏致远提倡的一些思想很对人们的胃口,所以很多人也愿意留下来。

    在苏某人的角度看,其实事情发展的很好,相对来说麻烦事情就越多。

    苏致远看着临安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爱护树木,所以很多树木并不砍伐,后来才知道那些树木的年龄已经太大了,已经有了灵气,所以不砍伐,还说上面有神仙居住,保佑着一方的水土平安。

    其实这么一说倒是提点了苏致远。

    在临安,这样可以烧香拜佛的地方很多,就是道观也是有的,人们愿意去供奉些香油钱,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庙宇的收入可是不少。

    前些日子,苏致远甚至看到了有僧人来到这里要盖庙宇的事情。

    不得不说人们信教倒是没什么,但是苏致远是不信的,与其把钱财扔给神佛却让公益建设搁浅,这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想法。

    宁愿便宜养活假僧人,也只是为了自己心里求个安生。

    苏致远看着临安发展起来,就算是他挣了不少钱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