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炜深以为然听从其言,就催促军兵四面攻围。朱据看到凉军势力太大,寻思进退无路,于是投降了韩炜。
韩炜即刻加封朱据为偏将军。朱据感念韩炜恩德,于是去见贺齐,说孙和不仁不义,不如投降大凉。
贺齐正盘算此事,如今有人来游说,便领本部数千军兵归降。
第644章 东吴分崩离析()
凌统在城中正忧闷间,自有朱然之弟,朱才、朱纪进言说道:“大都督,如今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我等当率吴、楚之众,出城与凉军决一死战。”
凌统闻言大怒道:“本都督意欲坚守,等待陛下援军,尔等却要讨战,难不成想要本都督败于阵前?若再言出战,必斩!”
两人遂退出大帐回归本寨,朱才仰天长叹道:“凌统不听忠言!我等不如早降,纵使到了大凉,有大兄招抚,自是安然无恙!”
朱纪深以为然,听从二哥之言。
当夜二更时分,朱才、朱纪二人逾城前去降凉,韩炜尽皆重用。城中虽然有能战将士,却都再不敢言战。
一晃秋去冬来,城中眼看粮食吃光,全琮长子全绪看到本部军士成片饿倒,只得来报告凌统:“粮食断绝,军士饿死,不如将北方的军兵尽数遣散回乡,以节省粮食。”
凌统大怒道:“尔等欲放北军,莫非助敌乎?”喝令左右推出斩首。
全寄、全怿看到兄长被杀,就各拔短刀,斩杀了数十人后飞身上城,一跃而下,越过城壕到凉寨中投降。
韩炜深恨全琮当年火烧勇王宫之仇,自己险遭丧子之痛,想要把他俩斩首。
钟会劝谏道:“那时罪在全琮,现其已经身亡,其子势穷力尽来降,如果斩杀降将,那是助凌统坚定城中抵抗之心。”
韩炜闻言,深以为然,就召全寄、全怿入帐,用好言抚慰,赐给骏马锦衣,加封为偏将军、关内侯。
两人拜谢后,上马绕城大叫道:“我等二人蒙太初皇帝赦罪赐爵,尔等还不早早归降!”
城中军兵听到后,都商议道:“文家是凉帝的仇人,现在还被重用,更何况是我等?”于是都想投降。
凌统听说后大怒,日夜亲自巡城,不时杀人立威。但随着外围由孙翊率领的东吴援兵两度被赵云、马超等击退,庐江已然被重重包围,陈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
又一年春至,凌统哈哈大笑。因为庐江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便要涨水,一直淹到庐江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韩炜诸部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
凌统对众将言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
可让凌统没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自从韩炜军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凉军进入寿春,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把城外凉军的大营都给淹了。
陈武又劝凌统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凌统不听,更意图要斩陈武。陈武无奈唯有自己突围,也因水灾之故,韩炜令各部以安抚军心为主,疏忽了围城,还真就让他逃回了江东。
时年正月,军粮渐渐枯竭,凌统拼命突围,但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
二月,凌统使劲浑身解数带仅剩的几百人突出重围,可路遇韩炜设伏,韩炜意欲招降,凌统誓死不从,遂力战韩炜,最终死于凉帝铁戟之下。其麾下数百人被俘,韩炜爱惜这些悍卒之勇,再次招降,数百人坚决不降,更说道:“为大都督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
韩炜感慨万千,遂下令为凌统修筑陵墓,并将着数百人各自立碑,以为哀悼。
这正是:忠臣矢志不偷生,凌大都督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却说吴兵大半降魏,钟会进言韩炜道:“启禀陛下,吴兵老小,尽在东南江、淮之地,今若留之,久必为变;不如坑之。”
郭嘉却阻拦道:“不然。古之用兵者,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若尽坑之,是不仁也。不如放归江南,以显凉国之宽大。”
韩炜深以为然道:“奉孝此言,妙论也。朕以仁德立世,南蛮尚且不究,更何况我汉家儿郎?”遂下旨将吴兵尽皆放归本国。
随着淮南彻底平定,东吴又一任大都督凌统亡故,东吴局势愈发紧张。
吴黄龙大帝孙权听说大都督凌统阵亡,连咳鲜血,忧虑成病,卧床不起,怕是命不久矣。于是召老丞相张昭入宫托孤,让太子孙和并让其出迎张昭。
张昭来到病榻前,被孙权紧紧抓住胳膊,颤颤巍巍手指着孙霸离世,死不瞑目。
黄龙大帝权,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大吴历,嘉禾年间,吴黄龙大帝孙权驾崩,其子孙和继位,改元赤乌。
孙权一死,江东大乱。同年,老丞相张昭、老将黄盖、程普等相继寿终正寝,江东党跟武将派一时间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有支持故太子桓王孙绍的,有支持孙权宠爱的四子武王孙霸的,而获得支持最少的便是吴帝孙和。
江东危局,孙和采纳大都督陈武之策,欲请当年的上大将军周瑜出山,意图稳固朝纲。然则周瑜因当年被孙权罢黜心如死灰,故不见客。再三相请之下,使得周瑜不厌其烦,无奈只好带着妻儿远离建业,游历天下去了。
韩炜听闻江东大乱,不胜欣喜。遂令赵云、马超、黄忠、甘宁、太史慈兵分五路进发,自领典韦、许褚为中军,六路大军直杀吴都建业而去。
可此时东吴亦然不能一致对外,孙绍毕竟是故太子,还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拉拢到不少东吴老臣之子,比如凌统之子,凌烈、凌封,虽然被孙权收为义子,但他们从小是听着孙策的故事长大的,孙权在他们心里,永远比不过孙策。更担任过孙绍的太子侍郎,自然以孙绍马首是瞻。
而武王孙霸却更具备实力,有丞相步騭、大司马吕岱、中书令孙弘相辅。
第645章 羊祜初露锋芒()
东吴式微,外有凉国大兵压境,内有三宫夺位。
孙权风光大葬之后,陈武保着孙和上殿后与群臣商议,登基大典之事。
丞相步騭毫不避讳的说道:“陛下暗弱不能主政,本相以为可立武王孙霸为君。”
大司马吕岱也附议说道:“武王颇具太祖武烈皇帝遗风、再又太宗明皇帝之勇,又似先帝般才识明断,堪称帝王之姿呐!”
大都督陈武竟一时间不能决断,进入后宫奏报太后。
步练师如今贵为太后,而自己生下的却是孙鲁班、孙鲁育。她自然不会掺乎夺位之事。
只是言说:“哀家一个妇道人,岂能决断社稷大事?众位卿家斟酌立君便可。”
陈武于是欲行登基大典,可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最终,孙和也颇为无力的退朝了。
可万没想到,翌日朝会,丞相步騭等老臣在宫门设伏,擒下了大都督陈武,随之将其囚禁。
而众人将武王孙霸推上皇位,登基大典顺利得以进行,可意外再次发生,吴太宗明皇帝孙策之太子,桓王孙绍来了!
不光如此,身边还有孙翊、孙匡二位老王爷。这可让步騭、吕岱等重臣惊慌失措。
鲁王孙翊颇具孙策遗风,又十分喜爱孙绍,加之他在东吴最具威望,孙绍有这位老王支持,孙霸怕是难成大事了。
果不其然,早在会场埋伏的凌封、凌烈弟兄带着雏羽营就剑拔弩张的将文武百官围了起来。
“何人胆敢篡逆?呃……啊……”中书令孙弘只问了一句,便被凌封一箭射中了咽喉,应声倒地。
孙绍此刻咬牙切齿的开口:“孤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天下,尔等有何话说?如有话说,便与孙弘一般下场!”
如此便直接替了孙霸,登上了封禅台,众臣无一不服,皆拜服于地,山呼:“万岁!”
孙绍顺利登基,改元神凤,追谥孙权“哀”字,以泄愤。自此,孙绍不再信任江东累世的老臣,从而宠信孙氏宗族。一时间孙氏宗族出将入相,掌摄了吴国朝政。
孙绍开始还算励精图治,做了点小贡献,后来就暴露出了其凶暴本性,每天沉溺于酒色,宠幸小黄门岑昏。濮阳兴、张布劝谏,孙绍大怒,立即斩杀了两人,灭其三族。于是朝臣全都闭嘴,没有谁敢再劝谏。
是年又改太平元年,任命滕耽、滕胄两个老臣为左右丞相,但朝中政事二老几乎触及不到。
孙绍治国,百姓十分凄苦。他奢侈无度,肆意妄为,竟以武昌为都,国库逐渐匮乏。
步騭上疏劝谏:“陛下,如今天无灾而民欲尽,尚未抗凉而国财已空,老臣十分痛心。
当初汉室衰微,四家鼎立,早有曹、刘失道,都被凉国所灭,这都是前车之鉴。
臣为陛下怜惜整个国家。武昌土地贫瘠,不是王者定都之地。并且有童谣话: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这足以表明民心和天意。现国中竟无一年之积蓄,国库空虚,官吏苛政扰民,现在抚恤百姓才是正道。
太宗明帝在时,后宫中宫女不满百人,黄龙大帝以来,拥有千余,这都是耗费财富的源头。左右用的都不是贤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这些必定误国害民。
愿陛下废除徭役,罢免苛捐,精简宫女,清选百官,那么自然会天悦民附而国安。”
奏折呈上后,孙绍十分不高兴,仍然大兴土木,建造昭明宫,命令文武官员亲自上山采伐树木。
又召来江湖术士尚广,让他卜算天下大事。
尚广对孙绍说:“在下为陛下卜得吉兆:庚子年陛下就要入主洛阳。”
孙绍听完后大喜,对大司马吕岱说:“朕采纳卿家建议,在沿江一带屯数百营,命令老将陈武总督军马。朕想兼并汉土,应先攻取何处为好?”
吕岱劝谏说:“大敌当前,韩炜必吞吴之心昭然若揭。陛下应当修德以安吴民,此乃上计。如果强动兵甲,宛若抱薪救火,必定自焚,愿陛下念兹……在兹!”
孙绍大怒道:“朕正想乘此大好时机恢复旧业,尔胆敢说出如此不吉言!若不是看在尔乃旧臣的面上,立即斩首号令!”喝令武士赶出殿门。
吕岱出朝长叹道:“可惜江南锦绣江山,不久将属于他人!”托病隐居不出。
孙绍命令镇东将军孙峻部兵屯江口,图谋襄阳。早有天罗士报到凉帝韩炜处。
韩炜因年迈,又染风寒,便班师返回洛阳,由太子韩凉亲赴荆州督军。
韩凉听说孙峻要进犯襄阳,召集众官员商议。
荆州牧钟会出班奏报:“臣听说孙绍不修德政,专行无道。殿下可以下诏命荆州左都督羊祜率兵抵挡,等到吴国之内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
羊祜乃蔡贞姬之子,乃长安书院一等一的大才子!又是韩凉的小师弟,其才华深得凉帝韩炜的喜爱,年纪轻轻便拜为荆州左都督,与右都督太史慈之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