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芒刃-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节结束,那么黄承和云扬就是天地共证的结义兄弟了。黄承看待云扬又是别的一番感情了。黄承说道:“兄弟,我比你痴长几岁,就厚颜叫你声贤弟吧。”

    云扬也是面露微笑:“那小弟见过大哥了。”

    “哈哈哈哈,好好好,贤弟先安心静养,你我兄弟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

    黄承心情愉悦,然后向云扬告别,离开了西厢房。

    路上,黄承看着不吭声的秦同,问道:“怎么了这是?”

    秦同淡淡道:“大人今日还真是石破天惊啊。”

    黄承笑了:“道周这是在责备我举止轻浮了?”

    “非也,大人乃是性情中人,情之所致,无可责难。只是要是传到老大人那里的话,怕是。。。”

    “你说的是这个啊,你放心好了。老爷子他不是那么死板的人。”

    秦同听完苦笑。又接着说道:“如今倒真是有一件事。我听说大人收到了王大人的信?”

    走在前面的黄承听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不错,王庸是给我来信了。他要我赶紧回青州,又不写明究竟是什么事。我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秦同在一旁说道:“大人,不管有没有大事,大人都应该尽早回去了。”

    “哦?此话怎说。”

    秦同慢慢分析道:“且先说说要没有什么大事的话,大人久在固阳盘桓。弃青州赈济大局不顾,要是被诚王党羽拿捏,怕是棘手的很。再有就是,若是真的发生了大事,大人代表天子。要是未能及时处理,照样是一份大罪过啊。所以无论如何,大人都该立即动身了!”

    黄承不说话,静静地想着秦同说的话。最终拿定主意:“道周说的有道理,若是拖延不回,才真的是死局啊。本官马上动身回青州。道周你去安排下,将肖家一干人犯都暂时转移羁押。嗯,可惜贤弟重伤未愈,就把姜山先留下吧。让他带着十个侍卫守护贤弟和人犯。等到贤弟伤愈,就带他来青州好了。”

    黄承一番吩咐道,秦同尽皆记下了,然后忙不迭的离去准备这些事了。

    午时,黄承坐着先前的车驾,带着三十几个侍卫,从固阳的南门离去。固阳一众官民前来相送。人群中的杨旦看着黄承的车驾渐渐离去,得意的捋了捋胡子,摇头晃脑的离开了。

    驿馆内,云扬听到黄承离开的消息后。有些莫名的感伤,旁边的苏槐劝解道:“大哥,你和黄大哥不过是暂时离别,等到你大伤痊愈,你就可以去找黄大哥了啊。这不是还有槐儿陪着你呢嘛?”

    云扬点点头,心里释然。看着苏槐,欣慰地笑笑。还好有你。

第三十二章浮生偷闲初闻变故() 
黄承走了,那些侍卫也走了许多。驿馆一下子变得冷清了起来。这个驿馆本来就是备作钦差行辕的。现在云扬他们继续住在这里倒也没有人置喙。

    而云扬呢,每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享受着苏槐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从端茶送饭到洗脸洗脚。自己也就是上个厕所能稍微自由些。其他时候无不处于苏槐的“监视”中。

    不过,虽然对感情有些木讷,但云扬还是能感觉出苏槐好像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虽然和以前一样的漂亮,温婉。但现在她看着自己的眼神里好像多了什么东西。到底是多了点什么,云扬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

    除了苏槐,姜山和其他留守的侍卫也经常来找云扬聊天说话。他们眼界广,见识多。脑子里面不知道藏了多少个故事。有市井流传的野闻杂记,也有稀奇古怪的的神鬼传说。

    当然了,粗犷的侍卫大哥们还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几个荤段子。比如八大胡同的哪个姐儿最俏,燕云楼的哪个花魁娘子的价最高。听得云扬这个未经情爱的初哥儿面红耳赤。当然了,侍卫大哥们也不是随便开黄腔的嘛。必须得是苏姑娘不在的时候才能说说这些少儿不宜的小故事。不然要是让苏姑娘知道了,可是一阵骂!连黄大人都招架不住的苏姑娘,你我小小侍卫就甭招惹了,洗洗睡吧。

    但要说最正经,最靠谱的,还得说咱们老姜。姜山没侍卫们那么多花花肠子。关于这个情爱方面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经验。他和云扬整个一对二五眼。

    姜山没事就给他讲自己早年间习武,闯荡江湖的故事。姜山家里头原是镖师世家,威名赫赫的镇泰镖局就是他家的产业。镇泰镖局在平洲乃是响当当的字号。姜家以武传家,家传的泰山刀诀乃是名震江湖的刀法,向来是嫡系传承。

    姜山十岁习武,在他老爹,也就是江湖人称“金刀天王”的姜臣松,姜老爷子手底下开始学习家传刀法。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起先从竹刀开练,练完再练木刀,在接下来是铁刀,钢刀,最后是家传的金刀。等这些练到金刀后,又再从钢刀练回竹刀。如此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等到姜山刀法小成后便开始走镖,走南闯北,也见识过不少地方的特色刀法。路上也碰到不少贼寇,姜山就通过和贼寇的搏杀来磨砺自己的刀法。渐渐地他的刀法变得圆转如意,自在随心。

    有一年,匈奴南下,边关战事吃紧,紧急征召青壮参军御敌。姜山参军入伍,凭借一身刀法,在战场上斩杀敌人无数。获得北地都督狄平的欣赏,举荐他到禁军当差。而后又不断拔擢,最后到了御林军里面做了个统领。

    听着姜山的故事,云扬多多少少有些热血涌动。是啊,云扬再怎么说也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怎么能不受触动?当即流露出对于武艺和军旅生涯的向往。

    姜山拍拍胸脯,表示云扬要是有兴趣,自己一定倾囊相授。云扬当场便是答应了下来。

    云扬养伤期间,虽不能下床行走。但好在有姜山,苏槐以及一众侍卫相伴,倒也没有那么无聊。和天生劳碌命的黄承一比啊,当真是浮生偷闲啊。

    再来说说黄承这边。黄承来的时候走的是大路,走了足足五天才到。这一回他为了赶时间,特意选了路程较近,但路途颠簸的小路。一路上马不停蹄,除了每晚必要的休息,其余时间都在赶路。终于在三天左右的时间赶到了青州城外。

    来不及派斥候通知城内官员接驾,黄承一众人马就直接开进了青州城门。在门口当差的军士刚要上前拦截,但一看到头前十几骑都是着着钦差卫队服色,便一下子让开了道。开什么玩笑,大白天的敢挡钦差的驾,怕是活的不耐烦了吧。

    等到黄承一行人已经到了州牧府,青州的官员才接到城门的报告。这才知道走了半个月之久的钦差大人又回来了。纷纷整理冠服,来到州牧府衙参拜。

    州牧府大门紧闭,官员们就站在门前等候传见。站在最前面的依旧是商馥和王庸。这一回青州官员倒是没有失了体统,安安静静的等待着。

    商馥闭目沉思,这次急着让黄承回来,他也是有份参与的。实在是因为这次的事情不大好弄,自己这个州牧和王庸这个副使都不一定能弹压下来。真的是没有办法了才把黄承叫回来的。

    商馥慢慢睁开了眼,看着旁边的王庸。心里面一阵感慨黄承不好对付,这个副使王庸,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啊。

    自己在朝廷有一些同年,对于朝廷的事情多多少少还是知道点的。这个王公外号乃是“瓦刀相公”。意指他无能,只会和稀泥。但从黄承走后,王庸对于政务的运行和主持上来看,此人绝对是个能吏啊。而且他对待抗命不遵的地方豪强也是杀伐果断,绝不手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仅仅是个和事佬,窝囊废呢?看来此公,哦,应该是二皇子。都藏得很深啊。

    府门大开,秦同站在面前,朗声道:“钦差刚刚回府,十分疲累。着众官暂先归去,所有事物待到明日早议。”

    众官听到句话,纷纷转身回到自己的署衙。秦同走到商馥身旁,朝着商馥,王庸行礼,恭敬道:“商州牧,王副使。钦差大人有请。”

    王庸笑眯眯地看着秦同“如此,便有劳秦大人引路了。”商馥点点头,没有说话。

    秦同头前引路,带着二人进了府门。客厅里,刚刚回来黄承来不及沐浴一番,只是换了身白色士子服便出来见客了。待到商馥,王庸进来后,他便热情的招呼他二人坐下。又吩咐下人上茶。

    等到三人坐定,黄承才开口道:“本官在固阳处理案件,到底是何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这么急匆匆地叫我回来?青州还有什么事情是你们两个做不了主的吗?”

    商馥看看一旁的王庸,只见王庸老神地坐着,没有要说话的样子。于是还是决定自己说。他朝黄承拱了拱手:“齐云呐,此番之事,还当真只有你这个手握尚方宝剑,王命旗牌的天子特使才能办得了。”

    “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啊?”黄承奇道。

    商馥咬了咬牙,缓缓说道:“陇州卫哗变了。”

    “什么!”黄承吃惊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卫军哗变韬晦王公() 
黄承听到商馥的话,一下子站了起来。什么情况!我不过才离开了半个月左右,怎么好端端的陇州卫就哗变了?

    先来解释解释为什么陇州卫会出现在青州的地界上。按照燕国军制,地方卫军驻守本方土地,不得擅离越过境界。按理来说,陇州卫是不应该出现在青州的地盘上的。

    但是此番赈灾,朝廷为了让钦差能够便宜行事,给了钦差辖制地方卫军,暂领地方政务的权利。也就是说,黄承在赈灾期间总领青,陇二州的一切军政,是二州的最高长官。有权调动二州一切事物。

    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陇州处于青州西北。境内大多是沙漠戈壁,土地贫瘠,人口比较稀少。乃是十个州里面较为落后的。由于整个州的人口只有百万上下。所以,虽然受灾严重,但相对青州而言,灾民算是少得多了。陇州州府和陇州卫管理起来也就比较轻松。

    反观青州,乃是西边的大州,人口在四百万上下。灾荒一起,流民便是数以十万计聚集。青州卫满打满算也就四万人,除了要看管监视数十万的流民,还要守卫地方。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于是黄承便从陇州卫调拨了一个分卫的人马进入青州,协助青州卫维护地方治安。

    这也就是陇州卫为什么会出现在青州地面上的原因。

    黄承死死地盯着面前的商馥,激动地问道:“青州官军人手不足,故而本官从陇州调拨军马前来支援。陇州军来到青州也有了一段时日,怎么先前不见端倪,本官一走就发生这般变故?这陇州卫到底为何哗变?”

    商馥被问得一时语塞,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这时,坐在一旁的王庸站起身来,朝着黄承一拱手,缓缓说道:“钦差大人先不要动怒嘛,此时和商州牧无甚关联。”说完冲商馥点点头。商馥擦了擦额头的汗,回望一眼表示感谢。

    王庸接着说道:“大人,容下官细禀。就在前几日,我与商州牧突然接到一封快报,快报称陇州卫抢夺朝廷调拨到广安的赈灾粮食,广安郡守大怒,亲自前往陇州军营讨要说法,结果反被陇州卫给扣押了,至今生死不明。附近的青州卫军皆严阵以待,只待命令一到,便要讨伐乱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