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芒刃-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承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罗成峰并没有恐惧的神色,只是闭上了眼睛,神情稍显落寞。一旁的军官也是以头抢地,大呼求饶。
黄承促狭的笑笑:“立即拉出军营,重责三十军棍!”
啥?三十军棍!钦差你在逗我?跪了一地的军官们露出诧异的神情,就连坦然赴死的罗成峰也不淡定了。这是啥节奏,钦差气糊涂了?兄弟我犯得这些事哪件不是杀头的大罪,三十军棍就糊弄过去了?
黄承淡然道:“本官自有安排。左右,还不拉出去执行?”
如狼似虎的侍卫把罗成峰拖出了军帐。很快,帐外响起了军棍拍打的声音。
三十军棍很快就打完了,当侍卫把打的一瘸一拐,捂着屁股的罗成峰拉回军帐时,罗成峰一脸的诧异。
黄承从帅位上走下来,站到案前负手而立:“诸位,前些日子把你们调来青州的就是本官,鲍老将军是什么样的为人我也是知道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此事另有隐情。”
陇州军官面面相觑,一个个的都有些傻眼。没有想到自己原来是他调来的!起先他们还当做是总管大人下的军令呢。
黄承接着说道:“说来本官也有责任。你们远道而来,帮助青州维护治安。本来就劳累不堪,还要为了粮草而忧心焦躁,这是本官的失误。本官向陇州军的兄弟们致歉了。”
说完朝着罗成峰他们行了一礼。罗成峰等人急忙站直身体,又朝着黄承行礼。
黄承行礼完毕,接着说道:“诸位哗变的前因后果我都已经知晓。现在我已经命令广安释放老将军,相信老将军傍晚就能回来。你们可满意啊?”
陇州军官一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个诚心诚意地朝着黄承拜倒:“多谢大人恩典。陇州军没齿不忘!”
黄承摆摆手:“本官不要你们没齿不忘,只要你们回到朝廷的身边。罗校尉,知道本官为什么打你吗?”
罗成峰回道:“末将知晓。有道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都是大人一片爱惜回护的恩德。”
黄承点点头:“你倒是个晓事的,这次本官要是一点处罚没有,青州那帮人该说本官屁股坐得歪了。”说完又打趣道:“罗校尉,别看本官打了你,但这事不算完呐还。等到老将军回来后,少不得又是一顿军棍!你自求多福吧哈哈哈哈哈。”
陇州军的军官笑成一团,罗成峰一想到老将军回来后吹胡子瞪眼睛的模样。只好摇头苦笑。
“好了!现在本官该说些正事了。罗校尉,你快去把广安郡守放了,我要和他聊聊。”
罗成峰点点头,朝黄承行了一礼后便走出大帐。黄承看了李通一眼,李通会意。急急地跟了上去。
出了大帐,李通叫住了罗成峰:“罗校尉,拿着!”说完扔了一个小瓶子给罗成峰。
罗成峰接过瓶子,奇怪道:“上差,这是什么?”
“这是玉华散,乃是上好的金疮药。拿回去抹上,立马就能消肿。大人让给的。您还是留着屁股等着老将军的军棍吧哈哈哈哈。”
罗成峰一阵尴尬:“如此,多谢兄弟了,替我谢谢你家大人。”说完风风火火的赶到软禁郡守的营帐。
中军帐内,黄承看着面前,精神有些憔悴的广安郡守,淡淡道:“江大人,您受苦了。”
江郡守恨恨地说道:“大人,这陇州卫羁押上官,不可轻纵啊!”
黄承慢条斯理的倒着茶:“江大人这话我这么不明白呢,敢情都是陇州卫的罪过?”
“可不是!”江郡守连忙道。
“江平,你放肆!”黄承突然发难。吓得江郡守不敢说话。
“你告诉我,好好地为什么要短陇州军的粮草!你再告诉我,老将军前去讨粮,你又因何缘故将他关在大牢?本官要是和你细算起来,看你这四品的郡守还当不当的下去!”
黄承一番话说的狠厉,广安郡守低着头不敢说话。其实黄承也不全是虚言恫吓,关于客军的待遇,黄承是专门下了文书的。江平没有按照黄承的要求办事,也算是违背了黄承的命令。黄承想要办他那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就在江平忧心前程不保之时,黄承话锋一转:“可本官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了。”
听黄承的话好像有回转的余地,江平又抬起头看着黄承。
黄承给江平递过一杯茶:“来之前,商州牧和我求过情。再有,这事情说出去也不光彩。本官打算就这么盖过去。你我做个协定,你不找后账,我也不为难你。如何?”
江平盘算了一番:现在的局面都是老州牧争取来的,自己要是再矫情犹疑,说不好黄承就会翻脸。此情此景,只有答应了他的要求了。”
最终,江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黄承嘿然一笑:“江大人,恭喜你的官位保住了,请!”然后一口饮尽杯中的茶水。
江平没有犹疑,也是一饮而尽:“感谢大人回护之情,下官没齿难忘!”
傍晚,鲍和乘着战马回到了陇州军营。军纪森严的陇州营一反常态,到处爆发出欢呼声。广安郡守来到鲍和面前请罪。了解到郡守被软禁在军营这么久,鲍和心里升起了一番知己之情。二人握手言和,一同拜谢黄承居中调停。
黄承当即决定,在赈灾粮里拨出一部分权当做陇州军粮。今后陇州的军粮由青州直接负责。至此陇州军哗变一事终于落下了帷幕。
对了,罗成峰在鲍和归来后,还是被老将军下令打了八十军棍。陪绑的还有王奇,钱值,以及所有涉事的军官。十几个白花花的屁股趴在板凳上接受着军棍疾风暴雨般的问候,这一回乃是老将军亲自监刑,那可是一点水分都没搀。鲍和治军严明,果真名不虚传!也不知道这些小子们这算不算是自作自受啊。
第四十三章(上)灾患终了诏回返京()
黄承来到广安只两日,就彻底把陇州卫的哗变迅速平息。其中没有动一点干戈,没有流一丝血。真可谓皆大欢喜的结局。
眼见陇州卫事宜平复,黄承便开始着手返回青州的事宜。
广安郡,当商馥见到归来的江平,并且看到黄承托他带回的书信。商馥吃惊不小:黄承进展神速啊!本官只是在广安睡了一个夜晚,事情就摆平了?这让本官情何以堪!
但话又说回来,事情早日结束,青州军力捉襟见肘的局面就能早日结束,自己也能早日返回青州。如此说来,这黄承办事迅速果断,倒是我辈之福,堪称能吏啊!
再来说黄承,只两日就解决了陇州军乱。但他并没有亲往广安郡解决和此次动乱有关的豪门问题。黄承是这么和秦同解释的:广安乃至整个青州的豪门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得不解决但又真的棘手。那么为之奈何呢?交给王庸!既然他接手了,我们就不要冒头,不去理会。否则到时候就怕王庸倒打一耙,反倒赖到我们身上。王庸要是办的好了,则得罪了豪门。要是办的不好。哼哼,小心本官的小鞋!
秦同看到黄承还有这么“阴暗”的一面,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心说道大人越来也坏了。但是对于黄承的做法,他是完全赞成的。这是现下最合算也最理性的解决方法。
唉,可惜他们满脑子的算计阴谋早就被王庸的太极手化为无形。两个年轻人虽是机敏警觉,但官场的经历还是欠些火候。想他王庸在朝廷隐忍二十余载而不发,须得是何等的工于心计!这里的差距需要时间来慢慢弥补。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黄承和商馥终于返回青州了。在他们返回青州的同时,王庸的流民造册的工作也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几乎实在一夜之间,青州,合度,广安,平阳四郡三十七县的守军都被调到了流民的赈济点。流民们起先还不知道官府的具体安排,依旧如常领取赈济。只是再那日的赈济中所有的流民在领取物资之前,被一群大兵迅速围上。然后当地官员胥吏对着流民挨个检查民籍。对于民籍遗落或是忘记携带的人,官吏们也不为难。没事,咱现给你做。当即就给你登记造册,重新入籍。
对于重复登记的问题,王庸也是有着自己方法。首先在青州各地招揽识字的闲散人员,将原有的民籍册按档归类。所有新增民籍一律进行检索。若是检索到重复民籍,则在名册上划去。要是在原档案里检索不到,则说明这是先前逃避赋税,附庸豪门的逃民。
王庸这招的精彩之处在于他的行动事先没有一点风声,在突如其来的行动之下,漏网之鱼乃是极少数。
第四十三章(下)灾患终了诏回返京()
这次的突击行动之下,重新造籍十五万余册。经过检索,发现新籍五万余册,其中广安三万册。地方豪门看似损失惨重,但实际的情况居然是地方豪门居然是主动配合的。甚至在有的地方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地方豪门还派出家奴帮助官府维持秩序。实在是奇怪的现象。
外场人看不出门道,但豪门大家却是心里有数。他们对于王庸丝毫没有仇恨,反倒是积极响应。为什么呢?这次他们出卖的家奴大多是只能吃白饭的老弱。这些累赘,先前是自己养,今后是朝廷和官府养。白白为自己省下一大笔粮食,何乐而不为?
豪门也不傻,他们也怕不配合王庸会迎来黄承的亲自干涉,到时候可就不那么好办了。所以干脆卖个王公一个面子,和诚王殿下结个善缘。大家皆大欢喜。
黄承回到青州后看到王庸的成果斐然,一时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黄承心想:天哪,王庸这次昏了头了吧!就算是怕本官刁难,也不必这么卖力的得罪豪门啊。
当然在震惊之余,黄承心里还是很舒服的。能够为太子在豪强面前扳倒诚王让他很有成就感。还是那句话,年轻的黄承还不知道自己的阴谋早就被人化解,并且做了个顺风人情。世事弄人啊!
此后,黄承坐镇青州,全力运转监督青州,陇州二州的赈济。期间黄承数次向朝廷上书,赈济粮食款项。太子以及诚王在朝中全力配合。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二州。有道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黄承瞬时间觉得肩上的压力小了许多。但黄承在轻松之余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往日“调皮”的诚王如今这么配合?不捣乱不说还极力配合。反常的紧啊!
但黄承的担心很快就淹没在青州源源不断的事物当中。蒲县的县令贪墨?拿了!给我好好审问!平阳的流民聚集成匪,占山为王?来人!给我迅速剿灭。什么?蒲县的豪门抗拒不法,青州营是干什么吃的给我抄家下狱!
似乎有无穷无尽的事务纷至沓来。好在黄承有商馥,王庸的全力支持,帮他分担了不少。但黄承依旧是觉得十分劳累。终于,他等来了一封信。激动地他大声欢呼。
信上只写着:“大人,属下姜山拜上。云扬伤愈,即日可返青州。恭候大人指令。”
云扬的伤愈让黄承大受鼓舞,他当即写信让姜山把云扬以及苏槐带来青州。至于肖光佐的家属就直接转移到官府吧。
云扬终于来到了青州。黄承直接把他接到州牧府,每日问候关心,体贴呵护,唯恐照料不及。
黄承在青州两月辛劳,扑灭蝗虫,救济灾民。眼看灾患平复在即。此时来自京城的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