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画-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也非常简单——关坤瑜本人虽然做的是人设美工的活,但之前也说过了,这原本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其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理科男啊!理科男!理科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理科男的一个普遍特质是什么?

    严谨!

    这种骨子里的理科男的严谨也影响到了关坤瑜的画风,精雕细琢,力求准确,但却缺少一种飘逸的“仙气”,而恰恰这也是陈继儒对他不满意的地方,陈继儒追求的便是这种“仙气”这种洒脱,最鄙视的便是关坤瑜的那种“刻板”

    关坤瑜时不时就会暗自后悔,这老师选的真是极失败的,陈继儒大师的确是大师,怎奈何根本的理念上便存在分歧。

    几乎没有什么写意画能力的关坤瑜眼下是如何做的呢?

    他根本就是在生宣上画工笔!

    可他又不是王道良大师,生宣上面画工笔的本事完全没有!再加上理科病又犯了,落笔极为小心,仿佛他根本不是在作画,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一般!

    不过,关坤瑜的本领终究是有的,认认真真的画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把柳树的枝干画出了点意思。

    可就在这个时候,陈继儒等得不耐烦了,突然开了口。

    “停下吧,你这是要画到明天去么?”

第50幕 师徒的不同() 
“停下吧,你这是要画到明天去么?”

    说着,陈继儒也拿起了一支笔,沾了墨,便在关坤瑜的画纸上游龙走蛇起来。

    笔尖一触,便是一石;笔锋一抖,便是一枝。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用多少时间,陈继儒便在关坤瑜原作的基础上把画给补全了。

    关坤瑜的画风,细腻而严谨,哪怕这一次很是加重了写意的成分,仍然是如此。

    陈继儒的画风,飘逸而灵动,尽管和关坤瑜的画风差异极大,但过了他的笔之后,整幅画面却是呈现出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几乎是轻描淡写一般,陈继儒便让整幅画拥有了一股灵气。

    大师不愧是大师,虽然眼下的技巧比起他日后巅峰时期仍显着稚嫩了些,可是那骨子仙风道骨一般的飘逸却是看得关坤瑜如痴如醉。

    然而,关坤瑜欣赏的了却画不了,

    “你啊,终究还是太放不开了,试试随性一点。像你这样锱铢必较的勾画每一笔,不觉得累么?”

    若是原本的关坤瑜,此时肯定还会和陈继儒虚与委蛇,但眼下么,当知道陈继儒马上就要离开之后他不由得有些放松,也敢说一些平时不敢出口的真话了。

    关坤瑜无奈的耸了耸肩:“不累。”

    陈继儒抬手便敲,教训道:

    “忘了我怎么说的了?随性!”

    关坤瑜盯着陈继儒,认真的说道:“我如此画便是随性了,陈师的性情是飘逸灵动,而我的性情却是细腻严谨,陈师你既让我随性,又不让我细细而画,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陈继儒心头一怒:“你!?”

    关坤瑜两手一摊,道:“陈师的画师极好的,学生无比佩服,可若是让我学着陈师那般洒脱的落笔嗯心里总觉得别扭”

    陈继儒冷笑,指着画说道:“别扭?正好,你跟我说说,我这画哪里别扭了!?”

    关坤瑜摇头:“陈师这画一点也不别扭,相反,却是极有韵味的。学生说的并非是整幅画别扭,而是单看每一笔。”

    陈继儒疑惑了:“每一笔?”

    “是的,每一笔。陈师您看这一笔。”

    关坤瑜指着的是陈继儒笔下的一块石头。

    “这石头怎么了?”

    “陈师您看这一笔,墨散了出去。”

    “没错,然后呢?”

    关坤瑜挠了挠头,说道:“然后我看着不舒服在那个位置,阴影的分布不应该是墨扩散的那个样子。

    陈师您看这里,如果单看这一片的话光应该是从上方照射下来的,再看这边,单看这一片的话那光又应该是从右上方照过来的。一块石头上出现两种光源的照射效果,但画上的光源却只有太阳这也太不合理了吧?

    若是让我来画的话,一定非得把这阴影画的,嗯,不能说分毫不差吧,可至少也应该和实际情况**不离十。”

    陈继儒听的目瞪口呆,直愣愣的盯着关坤瑜,半天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半晌之后,好容易回过神来的陈继儒也只是缓缓的蹦出了一句话来。

    “你一直以来就在纠结这种事情!?”

    关坤瑜理所当然的摇头。

    “当然不可能,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太多了,怎么可能只盯着光源这么一个基础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说分毫不差吧,可至少自己注意到的地方就不能有差池才行。”

    当然不能随性了,他要是敢像陈继儒一样,在一幅画上弄出俩光源来,主管第二天就敢直接开了他!这么点事都做不好,搬砖的资格都木有!

    陈继儒的嘴唇翕动了两下,最终还是颓然的放弃了出声说话的打算。

    “我这个老师当的还真是失败啊,一直都知道小呆呆他的画太过匠气,想要帮他走上正途,但却从没想过去了解他画作匠气的原因如今听来,竟是这种这种鸡毛蒜皮之事简直唉”

    在陈继儒看来,关坤瑜的光源问题那根本就不是问题!谁会在这种问题上纠结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中国在绘画上一直流行的都是散点透视,也就是将多个视角内的景物集中在一幅画之内,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出现多光源的情况,在国画之中这根本不是问题,毕竟和西方绘画强调光影感不同,中国绘画几乎不表现光,只表现物体本身的阴阳向背,自然不能严格的以光源概念来看待。

    然而在西方的画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焦点透视,也就是说画作是从固定不动的一点出发来观察绘画,自然,这样一来光源也是固定的单个光源。

    当然了,关坤瑜不习惯多光源并非是因为透视的问题,纯粹是因为他有轻微的强迫症,作为理科男,多少都有点这种倾向。

    陈继儒无奈的叹了口气。

    “能改么?”

    关坤瑜非常坚决的摇了摇头。

    “本性如此,绝无可能。”

    陈继儒顿时一阵哀叹我怎么就当时一阵失心疯,接了这么个麻烦的差事!难道这便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关坤瑜的天赋陈继儒是万分喜欢的,几个月的功夫就能画出眼下这种笔力来,这绝对是极为天才的表现,哪怕他有炭笔画的基础在也是一样。

    可一想到关坤瑜那种在他看来近乎于“吹毛求疵”、“满满匠人气息”的作画态度,陈继儒就是一阵头疼,他是很想将关坤瑜这种“恶劣”的性格纠正过来的,但,他却完全不得其法!而且以关坤瑜那种丝毫不打算妥协的态度来看,想要完成这项工作绝对会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烦的事情!

    两人就那么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着。

    “其实弟子觉得我应该能照陈师说的去做,不过需要点时间。”

    陈继儒惊讶的看着关坤瑜。

    “你是当真的?”

    关坤瑜点头,他当然不会完全去画陈继儒那种写意文人画,实在是perk点不够,加不到那边去。

    他指望的乃是徐悲鸿风格的画作!

    诸多名家之中,关坤瑜最喜徐悲鸿,认为他的画作既有国画的灵动写意,又糅合了西画的技法,讲究明暗、造型,对解剖结构把握准确,非常很合关坤瑜的口味,前世的时候他可没少临摹徐悲鸿的画作。

    “若是陈师信得过弟子,请容弟子钻研些时日,一两年后定会给陈师一个交代。”

    陈继儒想了想,虽然不清楚这个小呆呆是否真能做到,可无疑,他的这个提议对自己来说却是最省事的!不由在心里想到:

    “也罢,就由着他胡闹一把好了,真要是让他练成了自然最好,若是不成,反正他也还小,到时候我再发力,把他引上正途也不迟。”

第51幕 缺钱的关家() 
陈继儒终究还是走了,对于他的离去,无论是关坤瑜还是关家的其他人都早有准备。

    事实上,陈继儒能够在他们这个穷乡僻壤滞留如此之久已经让关家人非常的惊讶了,毕竟,人家可是秀才,是要接着考举人的,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时间去教导弟子。

    在明朝,能够全职当老师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进学无望的书生,这些人的水平虽然并不一定都很差劲,可毕竟是科举一途的失败者,至少在八股文一方面,这些人确实不行,但凡实力在水准以上只是运气不行的,通常都会继续考。所以,这一些人一般都只是为孩童开蒙,又或者在偏远地区混迹。

    另外一种,便是县学、府学等等学府里面的官身教师,这些人都是朝廷的正式官员,水平哪怕再如何不堪,至少也得是个举人才有资格披上这身皮,所以,成为了生员之后去官办学府里听听课总是好的。

    而陈继儒并非这两类人,所以他几乎是没有可能停留在一处长时间教书的。

    陈继儒的离开并没有给关家带来什么波澜,关老爷子他们眼下重点之中的重点便是长房和二房入学的事情。

    二伯连过三场考了个秀才,眼下已经是诸生的身份,自然有了入学的资格。

    明朝的诸生们读书的选择灵活性比较大,通常而言都是就近入学,如果觉得不好,也可以换附近其他的学校。

    比如二伯,作为一个军户子弟,他可以进入金山卫的卫学读书,同样,也可以进县学去读,如果不想要当禀生吃禀米的话,其实哪里也都差不多。

    二伯选的是金山卫的卫学。

    其实就关家的位置来说,还是去县学更近一些。只不过关家乃是军户之家,按理说并不归县学管,如果硬是要去也并非不行,却少不得一番打点。

    当然,关家眼下财政紧张是一个方面,但真正原因并非舍不得那点钱,之所以去金山卫的卫学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大伯也要去卫学了!

    关坤瑜的大伯自然没有考到什么功名,他之所以能进卫学是因为他乃是关家的长子,将来是要继承关老爷子职位的。

    对于像大伯这样的未来军官,明朝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是自己军队的中坚力量,按照规定他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以军生的身份进入卫学学习。

    卫学之中有专门向大伯他们开设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自然和二伯这种以秀才身份入学的民生不同,除了一些基础性的文化课培训之外,教授给军生的东西基本都是军事相关的,可以说是大明的军校。

    所以说,这种制度如果严格执行的话,按道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应该是极为恐怖的,大量经过系统培训的职业化军官带出来的部队战斗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制度规定的再好,缺乏执行力度之下能有个什么好结果也是别想。眼下的卫学所教的武学,军事内容已经泰半让位于科举内容了,武生也是有“上进心”的么

    至于那些无意于科举的武生?嗯,卫学比起学校来,更像是一个让他们交流感情的聚会之所,毕竟,哪怕是对于职业军人的武生,这里都是不要求封闭式管理的!想住宿可以,交钱!没钱,那就走读吧?什么,你家远!?那就不来呗,隔三差五过来领领作业回去做一做,到时间了交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