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梦-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家的人都跑了啦!雷家的人跑了!白狼寨接管阿城,狼骑进城反抗者格杀勿论!”

    “雷家的人都跑了啦!雷家的人跑了!白狼寨接管阿城,狼骑进城反抗者格杀勿论!”

    不知道又是谁扯开了嗓子,突兀的叫了几声,霎时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大家恍如惊弓之鸟一般,本来已经四下逃散的人群,顿时间似乎都不见了人影。

    本来两旁还有一些在匆匆观望的商家,听到这个声音突然叫起来之后,看到街上炸锅了的人群,一时间也吓得要死。再也没有了丝毫的迟疑,纷纷准备上门板避难。

    尤其看到刚刚城门口的争斗,那可是真刀真枪的杀戮,谁不要命了敢这样。此刻看到守城门的团练和都尉赵龙都跪在门口,于是便有人响应逃跑躲避。

    更有人不明所以的怪叫了起来,匆匆的街上乱成了一团,犹如暴风过后留下了一地的狼藉。

    霎时间街道上很快似乎便安静了下来,突然便可见到一队人匆匆从一旁小巷闪出来,手里都拎着单刀,头上缠着绿色的头巾,一个个一脸肃然令人惊惧。在一个黑衣青年的带领下,快步往城门过来了。

    本来就已经乱了的街道,在大家逃命之后,留下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狼藉。仅有的几个商家见机较慢,看到这队人群气势汹汹的过来,连门都来不及关了,直接窜进屋里去了。

    那些帮忙的仆从下人,看到这个情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不管东家的溜走,扔了手里的活计转身也跑,霎时间更是乱了起来。

    作为东平郡附近难得的还存在的县城,这里平时也驻扎有两百建制的步军。可是阿城在扩建之后只保留了两座城门,一座便是临着大清湖的方向,一座却是旁边挨着后面的清湖山。

    朝着大清湖的南门,也是阿城的主要城门。而挨着后面清湖山的西门,却是阿城通往临近城市的唯一陆路大门。不过西门平时基本上不开,因为自此东平郡有了马匪之后,陆路基本上没有人走了。

    平时想来阿城的人,都会绕一圈赶到南门来进城。这也是雷家掌管阿城之后的策略,没有想到今天却成了麻烦。因为阿城每一座城门平时常规配备五十个步军,带领一百个团练坚守。

    这些士卒的任务就是,在城楼上和城门下负责随时监控,以利于最后采取措施守城。阿城就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城外周围百米之内的树木都已经砍伐,一般人难以隐形踪迹。

    雷家作茧自缚的便是,南门这边虽然没有了树木,也挨着大清湖广大的水面,平时有势力来也难以隐身靠近。但是靠近阿城附近的河道两边,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芦苇。

    今日就是因为这芦苇的遮挡,隐藏了这十余骑狼骑的身形,让他们有机可乘的攻进了城门。显然白狼寨的狼骑也隐身了多时,乘着雷家出城的机会突然便杀了出来。

    不说这城门和城楼上,平时只有一百五十个人轮班值守,剩余的一百步军就在城里修养。就是正常情形下,这一百五十个人也该是分做了几班,在楼上楼下轮流的倒换执勤,每班估计最多也不过三四十人,还得负责楼上和城门两个地方。

    这种搭配本来在阿城这种小地方已经足够,平时即使有马匪来犯的话,发现的早只要在城里坚守城墙,应该也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作为阿城如今老大的雷家,即使平时小心谨慎做事,也认为不会出乱子。

    跪着的赵龙忽然浑身一震,惊喜的看到那个黑衣青年冲过来,赵龙直感觉有些面熟。忽然便记起来了这个青年,在刚刚不久前路过城门的,好像就是和清湖楼的人一起。

    不说赵龙看到了惊喜,任是谁看到这个黑衣青年,后面呼丫丫跟了几十个人,心里也会惊讶和惊奇。便以为是哪家大户召集的支援,赵龙心里哪能不高兴。

    可是看到他径直的跑向了城门里,赵龙心里惊喜的甚至想直起身来,期待着看到黑衣青年大显神威。可是随即他有些目瞪口呆起来,只见那个黑衣青年没有迟疑,到了那个灰色狼头帽狼骑身边,说了几句莫名其妙的话,便对着抱拳行礼起来,赵龙心里再次冷到了极点。

    然后黑衣青年便让四个操着单刀的人,跟随在灰色狼头帽狼骑的身边听令,那个狼骑拎着大刀站在城门洞下,威风凛凛的看着外边,显然是防止外边过来人支援。

    而这个黑衣青年又有条不紊的安排了下去,让十多个操单刀的随从从女墙侧面上城楼。这边剩下的随从便有人听黑衣青年的,过来绑这些跪在地下的团练和步军。

    赵龙直至被人绑得紧紧的,还不敢相信这一切如演习一般。被人牵到一旁的时候,便看到刚刚上去城楼的这些随从人员,便押着几个浑身是伤的团练下楼。显然城楼上的战斗也已经结束了,赵龙几乎就此晕厥了过去。

    不过让人惊讶的便是,此时惊慌失措的赵龙看,竟然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人显得意气风发,那居然是一个拎着双刀的女子。

    赵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看着那个女子笑盈盈的在几个人的陪同下下来,却真真是看得清楚,她居然是清湖楼老板魏健的小妾宋三娘。

    霎时间一切都明了,为什么自己看着那个黑衣青年面熟,原来他们是一起的。清湖楼居然胆敢里应外合,攻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阿城城门。

    在中原朝廷的眼皮底下,马匪私自占领朝廷州府之地,妄图建立自己的势力,谁会敢如此大胆!原来居然是有内奸配合,赵龙霎时间心如死灰。

    莫不如残喘求生的北汉小朝廷,虽然也是在中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人家毕竟当天乃是从中原割据而去,而且背后还有着契丹辽国撑腰。

    白狼寨你如今倒好,居然在四面环敌的状态下,硬生生的占据了中原一州县府之地,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如果中原朝廷有时间,只要四面八方合围的话,哪里还有个好的!

    看着宋三娘在大家簇拥之下,走到了城门那边,井井有条的安排人去配合那个门口的狼骑。让人去城楼肃清战场,又安排人下去城内维持治安。

    那个一直看着宋三娘的男子没有过来,他便是三朝名捕周余楼。站在城垛上的周余楼有些静思,他也可以看清外面的形势,知道大清湖要变天了。

    霎时间明白了许多的东西,白狼寨显然早有准备,占领阿城只是第一步,聊城不出意外也危险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八面来风() 
聚福楼!

    聊城府最有名的酒楼。

    华灯初上,今日的聊城府平静的令人安逸。

    街道上悠闲的百姓,丝毫没有感觉到今天的日子,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丝竹不绝于耳的从这周围的楼阁里不断传来,每天上灯的时节,自然就是聚福楼最热闹的时候。

    这里是聊城府的主道,路两边都是聊城府有名的各大商家,一派繁华的景象,如今在东平郡也是极为难得的。聚福楼作为聊城最有名的酒楼,自然是令很多商家都羡慕的。

    可以在这里经营酒楼,不但需要雄厚的资本,也是要看东家的人脉关系的。因为路前不到几百米就是聊城刺史府,和聊城几家主要官衙办公的地方,可以说聚福楼的位置也占尽了优势。

    说这聚福楼是聊城第一楼也不为过,因为如今聊城府的本地人,认为可以在聚福楼吃饭请客,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外地人来聊城,那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整个聚福楼建筑结构浑然一体,就像一座超大版的佛家塔楼。当年在前朝最早建成的时候,据最早修建此楼的主人当初的用意,便是仿照佛家的浮屠来修造。不过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是按照传统的楼阁来建造,所以如今看起来风格却是两者兼具。

    如今大家可以看到的聚福楼,三层楼的飞檐楼阁十分气派,完全都是雕花全梨木修建的高大建筑。据说这种结实的建筑古香古色,可以说百年难得动摇。

    单纯从规模上来说,聚福楼除了楼顶的屋脊,稍矮于聊城刺史府最高的屋脊以外,其余完全就是聊城最醒目的建筑。当然这种等级森严的习俗,是有史以来便存在的。

    聊城府的老老少少都知道聚福楼,因为这里几十年来,它几乎就是聊城府的标志,也是聊城人的骄傲。多少辉煌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可是作为聊城府的地标,聚福楼依然伴随着大家存在。

    外地人来聊城府,不管是公干、经商、或者路过,听到最多关于聊城府的景观,或者有名的去处所在。自然便是这座修建于前朝的楼阁,如今作为酒楼存在的聚福楼。

    据说聚福楼历史悠久,乃是在前朝僖宗年间为一位大人物所建。

    当初这栋楼阁所处的位置,最早是属于一处庄园中的一栋楼阁。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它处在了聊城府中间位置。当年这栋楼阁在建成之后的主人,因为有事冒犯朝廷被灭族,这栋楼阁最后便成了朝廷的产业,自然便归历代东平郡郡守管辖。

    后来据说有一代看守东平郡的郡守,特别的爱好丝竹,便通过各种手段,把它改建成前朝官家教坊所在。

    那位郡守大人居然也是前朝皇家本家,而且在朝廷里也有一定的势力,可以说至死都在官途是一帆风顺,在聊城府一直盘踞未动。因为他爱好诗词曲艺,更喜欢纵酒和丝竹,平时便命人蓄养了一批声色俱佳的官妓,在聚福楼经常和人斗酒吟诗,当时也传为一时佳话。

    后来因为改朝换代,别说教坊的生存,就是聊城府的官衙都几经毁灭。后来藩镇的势力都懒得管这些事情,一度在聊城府遭受毁灭之后重建,因为聚福楼的屹立不倒,居然把它当成了中心位置,建立了聊城府的新城。

    因为建筑风格的问题,虽然聚福楼没有成为官衙,却成为了聊城府的一道风景。还是有一届的藩镇贪钱,居然把这聚福楼卖给了一个大门阀,成为了这个门阀敛财的工具。

    时过境迁改朝换代,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割据势力藩镇的流水更换,中原各地的大门阀自身难保,这家门阀退出了聊城府的舞台。其家最终不知去向,最后聚福楼成了无主之物,难免又划归后来藩镇势力的财产。

    虽然随着时代的更替,聚福楼也遭受了不少的风波,甚至当年辉煌的教坊如今早以不复存在,但是聚福楼雄伟大气的规模,还是令人震撼也得以保存。

    中原藩镇自前朝以后几经易主,到得了如今大周皇朝的时候,聚福楼的主人居然换成了一个叫郑人凤的。据说这个郑老板可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上上下下都打理的妥妥帖帖的,似乎聚福楼也在聊城府更加辉煌了起来。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老板,可是能够让这聚福楼保存下来,如今变成聊城府最大的酒楼,还一直奇迹一般的保存了下来,想必这个郑老板也是费尽了心思,也一定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聚福楼每天不愁生意,大门大开自然不拒外客。因为聊城府也没有宵禁,往往在聚福楼消费的人,许多都会一直延续到凌晨。生意这么好老板实作,自然引来无数的客源。

    每天聚福楼高朋满座,倒是令人惊叹的是,许多人想进去消费往往都难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