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望族-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在四千余人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这里又是江南;汇集天下灵秀之地;多少在士林中扬名的大才子;也终身不得存进;在科举之途上铩羽而归。

    沈越想越乱;脸上带了黯然之色。

    乔氏端了茶水进来;看着婆婆与小叔都神色不对;也不由带了忐忑。她实不明白;婆婆不明道理还罢;为何小叔子也这样急迫。小叔子今年才十八岁;就算这科落第不是还有下一科?

    乡试虽重要;可哪里比得上春闱?为了小叔子的乡试;丈夫撂下春闱备考;千里奔波;她心中难免有些小计较。

    沈琰拍了拍沈肩膀道:“你已经尽力;在考场上也应答如常;还担心什么?榜上有名;固然是喜;即便名落孙山;也能知晓自己不足之处”

    沈讪讪道:“我一个人回来好了;累的全家随我南下;让娘与大嫂也跟在辛苦;还耽搁大哥备考”

    要是只有他自己折腾一回;就算落榜他也不会太愧疚;如今阖家跟在不安;要是成绩不好;他如何能安生?

    沈琰摇摇头道:“是我做主回来的;明年春闱;我本就没有丝毫把握如今回到南直隶;也是因此地文风鼎盛;教学相长;比在京城要便利”

    沈看了旁边侍立的乔氏一眼;没有说话。

    京城南城书院声名在外;里面有好几个北方知名大儒;大哥在那边怎么就不能好好备考?还不是被乔家给烦的;乔家大老爷想要让儿子入南城书院;乔家二老爷要将自己的内侄女许给自己;正经的岳父三老爷则是旁敲侧击;总是用沈珏之殇来说沈家二房子嗣艰难之类的话。

    乔家几位老爷那种高高在上又满心算计的姿态;实是让沈作呕。要不是大嫂性子的确柔顺;持家也明白;沈连带着大嫂都要厌上了。

    乔氏怎会不知娘家人的嘴脸;只是先前心有不平;想不到此处;现下听了丈夫的话;低着头满脸羞惭。

    白氏浑不知世事;道:“大哥说的对;我也觉得南京好;京城还是太冷了北人粗鄙;远不如南人精致”最后一句;却是看着乔氏说的。

    乔氏体态虽纤细;可身量比起江南女子倒算高挑;比白氏高了小半头。

    新妇进门一年;乔氏不是没挑剔过;可是都入不得儿子的心。眼见长子长媳琴瑟相和;长子也放心将家务都托给乔氏;白氏难免不自在。可乔氏恭顺孝敬;再无可挑剔的;白氏最近无话可说;就只有拿乔氏的身量与半缠足说事。

    沈琰在旁见白氏老生常谈不由蹙眉;沈眼见大嫂的脑袋越垂越低;心里叹了口气;正色道:“娘;以后可万不能这般说;这是对天家不敬要是被人听了;可是要问罪”

    白氏唬了一跳;道:“这也要问罪?我说了甚了了不得的?”

    沈道:“就是南人北人这些;要知道如今天家可是在京城住着;这算是南人北人?要说是南人;国朝迁都已经百余年;要说是北人;太祖皇帝可是南人”

    白氏听得有些糊涂;不过素来胆小;也怕失言给儿子们带了祸事;捂着嘴小声道:“不过几句家常话;这也说不得?”

    沈知晓自己的娘对嫂子有些小心眼;大哥那边不好说什么;他要是再不劝阻几句;说不得婆媳嫌隙越来越大;家里不得安宁;便道:“自是说不得;这里是南京;有锦衣卫衙门在咱们今年下船时;娘也看到了那些船飞鱼服的锦衣卫使;呼啸而过;威风八面;可是随时能问罪与人”

    白氏心存畏惧;神色怏怏;倒是不敢说了。

    沈琰瞥了弟弟一眼;沈忙做了个求饶的神情。

    沈琰移开眼;没有揭破弟弟的谎话。白氏虽有些小心眼、小糊涂;可到底是他们的亲娘;关于自家的婆媳之争;人前沈琰没有与白氏计较什么;不过私下里对妻子多有安抚。如今小弟出面;倒是比他自己出头为妻子说话要强得多

    外头天色大亮;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喧嚣声。

    沈“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这时;就听到前头传来凌乱的叩门声。

    “大哥”沈只觉得心都要提到嗓子眼里去了;白氏也坐不住;拉住长子的衣袖。

    沈琰的脸色也难掩喜色;道:“快去看看;当是报喜的到了”

    话音未落;就听到外头响起一阵鞭炮声。

    白氏难掩激动;沈琰眼见沈还怔忪;拉了他一下;两人出去。

    白氏却依旧悬着心;眼看两个儿子都出去了;顾不得才发作了媳妇;眼巴巴地望向乔氏道:“老大家的;会不会是隔壁的动静;不会是白欢喜一场吧?

    乔氏神态温婉;柔声道:“怎么会;前头已经有了动静了”

    说话的功夫;就有个婆子满脸喜色地进来;道:“给太太道喜;二爷中了;喜报到了”

    这边与沈家在南京的宅子并不远;闹出动静;那边自是也得了消息。

    沈此时也起了;拉着沈瑾在前院吃茶;也在等放榜的消息。另有今年下场的几个旁支、姻亲;也都带了忐忑;坐立难安的模样。

    听到小厮来报;沈得了乡试第八十九名;沈既是为沈欢喜;也是生出几分担忧来。要是还跟三年前似的;一个不入族谱的外生子中举;正宗沈家九房却颗粒无收;可也太失颜面。

    沈瑾却是镇定如初;只道:“这下琰大兄终可安心了”

    长兄如父;沈琰虽比沈大不过几岁;可素来手足情深;外人看着也是羡慕。这兄弟先后中举;也是一段佳话。

    沈唏嘘道:“当初他们一家回到松江时;何其狼狈;能有今日;委实不容易”

    旁边有家姻亲家的梁秀才;听闻不由好奇道:“说的是沈琰兄弟么?瞧着他们兄弟也是风光得意;家底虽不多;却是都有功名;又娶高门之女;当初还落魄过么?”

    沈没有细说;只道:“少年失父;到底艰难;幸而熬过来了”

    沈瑾在旁;虽没有接话;可心中却是火烧火燎。自己生母尚在;骨肉却不得团聚;生父也在;却是不见慈心;因为金银父子生了嫌隙。

    亲生祖母;对自己疼了十余年;最终却是不知真假。

    沈瑾如今孑然一身;跟孤儿也无两样。要是真正的孤儿;到了金榜题名也就算熬出来;可是他如今奔着仕途;却未必能走得安稳。

    他记得清楚;沈源当初是将卧床的祖母撇在松江;带了继室前往扬州;可谁想到去年年底转了心意;打发了心腹管家回松江接人。

    人虽然接走了;可沈瑾如何能放心?等到扬州那边再来人;旁敲侧击;才晓得沈源如此的缘故。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老太太“过寿”。

    扬州富庶;不仅文人多;商贾也多。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孙前程;学生家长对于官学里的教授自然是分外有“礼”。

    沈瑾听了;心惊不已;却是无可奈何。本有心规劝;可想着沈源的性子;最是偏执;他便只有暗暗叹气。

    这次他急匆匆下场;而不是往扬州劝父;就是因晓得那样徒劳无益。如今战战兢兢;不为别的;就是担心沈源事发。要是在下场之前;沈源成了罪人;那他这个罪人之子连下场的资格都没有了。

    或许对其他生员来说;乡试三年一次;可对于沈瑾来说;保不齐就是最后一搏。

    想着已经在京城安顿下的生母;沈瑾的心中也开始发紧。

    过来足有两刻钟;街上又有喧嚣声。

    沈瑾神色不变;可握着茶杯的手却有些发抖。

    梁秀才早已等不及;小跑着出去瞧热闹。

    喧嚣声从沈宅路过;并未在这边驻留。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梁秀才怏怏地回来;道:“是往胡同里倒数第二家报喜去了;是乡试第十三名”

    沈的脸上不由带了担心;沈瑾的神色也有些发白。

    时间过得缓慢;胡同里的喧嚣渐止。

    屋子里气氛压抑得不行;沈已经坐不住;只觉得心浮气躁;走到门口唤了小厮道:“去看看钱五回来没有”

    小厮应声下去;刚出胡同口;就与一对人马撞了个正着。

    眼见在几个报喜的公人前引路的就是自家的钱管事;那小厮顾不得上前说话;立时转身飞奔进屋。

    “二爷;钱管事带了报喜的人来了”小厮高声禀道。

    沈忙从屋里出来;道:“第几名?”

    旁边几个旁支、姻亲虽晓得自家希望不大;可到底存了一丝念想;也都从屋里出来;眺望大门口。

    “”那小厮卡脖了。

    这时;就听门口有人高声道:“松江府沈瑾沈老爷可在

第四百二十四章 桂子飘香(七)() 
南京距离京城虽千里之遥;不过因两下里往来公文多;传驿速度反而比其他地方要快。在山东乡试结果报到京城后;南直隶乡试结果也到了京中。

    南直隶解元华亭县沈瑾之名;立时引得不少人关注。

    实在是如今京中有状元沈理;也是华亭县人士。

    待从沈理这里得到认证;知晓此子确实是沈尚书族侄、沈理族弟;京中诸公对于书香沈家又有了新的认识。

    与勋贵人家不同;仕宦人家只要读书种子不断;就算一时沉寂;也有复兴之力。沈家沈沧虽退下来;可是子侄举业不觉;就算是沉寂;也是暂时的。

    何学士已经从吏部领了公文;领浙江布政司衙门参议一职;行囊早已准备好;这几日就要启程出发。浙江是教化大省;何学士又是翰林官外放;过去督管的也会是地方教化之事;倒是极容易出功绩。

    从四品参议缺虽多;可对何学士来说;浙江、江西、福建这三地文风鼎盛之处都算是好缺。要不然的话;沈沧当年也不会给沈洲谋江西的缺。

    就是这次何学士外放;沈沧虽没有回京;可何学士也知晓;这背后有沈沧的助力;否则自己不会轻而易举就得了浙江的缺。

    何学士本就是京城人士;又做了十几年翰林官;如今能往杭州那样山清水秀之地任职;并不觉得苦;反而存了几分期待。就是要随着丈夫出京的小徐氏;也是心存雀跃。

    杭州距离苏州并不远;到了杭州;想要回苏州省亲也便宜许多。徐家如今嗣兄弟已故;嗣侄当家;两下里并不亲近;可徐氏有好几个亲姐姐都嫁到苏州当地;如今两下里依旧往来通信。

    “不说生员;只说举人;沈家这玉字辈就出了多少?这才是书香望族”何学士羡慕不已。

    小徐氏道:“到底是血脉远了;不是说到了瑞哥儿这一辈京中与松江那边已经出了五服?不知这次的解元是出自哪一房?本以为沈家松江族人;只有沈家五房子弟最出色;没想到又出来一个沈瑾”

    夫妻两个说着话;正好何泰之下学回来;神色却有些古怪。

    小徐氏见了;道:“这是怎么了?”

    何泰之给父母见了礼;并未应答;反而问道:“爹;今年南直隶解元真的是华亭县沈瑾?”

    何学士挑眉道:“这还有假?沈尚书族侄、沈状元族弟;南直隶华亭县人氏沈瑾;还有旁人不成?”

    换做其他省的解元;即便名头传到京城;也未必会引起人关注;实在是南直隶、江西、浙江这三处容易出状元。弘治十二年状元出自浙江;弘治九年、弘治六年、弘治三年状元都是出自南直隶;成化二十三年状元来自江西;成化二十年状元来自浙江;成化十七年状元出自浙江;成化十四年状元出自江西;成化十一年状元浙江。

    三十年之内的十次会试中;除了弘治十五年状元是出自陕西;其他九位状元;四位出自浙江、三位出自南直隶、两位出自江西。

    加上松江沈氏是士林中早有名望;出了当朝尚书;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