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当球长-第8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伯利亚的经济命脉、交通命脉。中国人如果顺着鄂毕河向上游扫荡去了,俄罗斯必然会失去整个西西伯利亚。
托木斯克是鄂毕河的保护衣。
凉风中的老将背影,孤寂、没落,浸透着无尽的凄凉。如果圣彼得堡知道了新库兹涅茨克和托木斯克的失守,女皇会勃然大怒的撤换掉鲁缅采夫吧。
但这能有什么办法呢。
派出去的第一军后,鲁缅采夫手中的警卫兵力连一个团都不到,他拿什么去保卫托木斯克?
而且新库兹涅茨克都那么突然的丢掉了,托木斯克有死守的价值,却没有死守的能力和意义。鲁缅采夫如今更关心的是卡缅斯基带领的第一军。他心底有一个很不美妙的猜想。这些日子里他睡眠很不安稳,每次入睡都是在向上帝祈祷中沉睡的,然后又在‘噩梦’这个魔鬼的惊吓中醒来。
一条瘦弱的二哈耷拉着脑袋疲倦地在田野上散着步,徒劳地想在周围寻找可以填腹的东西。
离开托木斯克的俄国人带走了自己所能带走的一切东西,衣服、粮食、牲畜,后者就包括狗。
雪橇犬在西伯利亚是很常见的,很多俄国家庭都喂养着一只或者好几只雪橇犬,这种在后世的中国被万千哈迷们亲切的唿做‘二哈’的神奇物种,眼下的日子可是比较凄惨的。
俄国人自己的日子过的都不是很滋润,那里有太丰盛的食物喂养它们啊。对比后世网络上一脸懵逼的蠢萌二哈那干净整洁、光滑亮泽的皮毛,和那吃喝不愁的滋润生活下养成的稍显丰润的体型,如今这条二哈真的是可怜到了极。
瘦得皮包骨头也差不离儿,身上沾染着淤泥和杂草,垂头丧气,几乎让人看不出它本来的颜色。
它就跟它的主人一样,就跟此刻这支从托木斯克逃离的俄国平民队伍一样,看让看不到半美好。
一群落荒而逃的狗。
俄国人在沿着鄂毕河向西北而去。
如果一切如意,他们能顺着鄂毕河去到鄂木斯克的更西面。鄂毕河的上源是额尔齐斯河,但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支流【包含巴尔瑙尔河】在流经托木斯克的时候就也在地理上被称鄂毕河。
鄂毕河绵延七千里,流域面积达覆盖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运输通道,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每年上游约可通航六个月,下游约可通航五个月,许多货物沿穿越北冰洋的北部海路进出,属于西西伯利亚的经济、交通命脉。
而现在的国防军,就是要沿着这条贯穿了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交通命脉,扫荡一切。
……
“看报看报哦,我军西北大捷,西北大捷……”
“的西北战报,的前线通讯。我报记者不畏艰险,随军辗转前线,发回来的之战报啊。俄国老将卡缅斯基轻兵突进,两万万人跳进我国防军设下的埋伏圈内,被尽数围歼,被尽数全歼……”
“看报,看报啦,昔日番部土王,今日国家柱石。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不堪俄人欺压凌辱,阵地之上领兵反正,大败俄军啊……”
……
……
战争中的战果总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酝酿,可是消息的传播却非常的快。
俄东线第一军被全歼,成千上万的俄军士兵被送入了战俘营,土尔扈特部的‘反正’,卡缅斯基人还没有被送到巴尔喀什湖呢,伊犁城内就已经‘大捷’的消息满天飞了。
虽然没有电报通讯,可信鸽送信的速度比之传统的骑马也快多了。
“陛下亲临巴尔喀什湖,陕甘后续兵力已入哈密……”
“皇帝御驾亲征,预计半月后可到达前线……”
“哈萨克贵族表示,的哈萨克勇士都愿意臣服在陛下面前,遵从陛下的旨意,为他而战。”
伊犁城内一家家生意红火的新闻报纸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
伊犁的报业在这半年都不到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伊犁城内的报社就从之前的两家还有一家是官方报纸,发展到了现在的七家,另外还入驻了大批的记者站。
不仅是中国的,还有日本、暹罗,乃至英法等国的记者。
当然,这些人在伊利之前,已经现在新闻出版署下属的某部门办理了通行证。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各种消息不停地从前线传回。
伊犁城内的人都来去匆匆,就算是这儿的平民百姓,也能在战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就算做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力,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得一份不俗的收益。
只有时间从来都是那么的雍容,不因事情改变自己的步伐。
从五月里到七月,俩月的时间就仿佛一个‘眨眼’。
闭上眼,睁开眼,整个薪疆的战局就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大变。第一军全军覆没不,东线俄军的骑兵部队也悉数完蛋。
萨尔特科夫死的干净利索,两万土尔扈特骑兵背叛的干净利索。
西伯利亚军还被包围着,这是他们在南下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场面。南下的道路上也很心很谨慎,所以即使被包围,国防军也没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西伯利亚军中有不少的火箭弹,国防军也不愿意去死拼,所以包围一直进行到现在。
可是新库兹涅茨克和托木斯克等重地先后被国防军打破。鄂毕河畔的俄罗斯村庄被焚烧你人不是跑了吗?那就烧掉你的房子。拿走一切可以拿走的东西,毁掉一切可以毁掉的东西。包括那一处处农庄外那一片片稀疏的麦。
这个地方太冷太冷了。因为是平原,没到北冰洋的寒流席卷来的时候,这儿就是一片冰天雪地。所以这的土地再是平坦,也不适合农业种植。而且这儿降水也不足,虽然鄂毕河的水量很充足。
俄罗斯人移民这儿已经一二百年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西西伯利亚的总人口不下三十万人,发展出了多座重城市,但是这儿的农业已经处在一个很落后的态势中。这里的人,更多是从事开矿、打猎和畜牧业。
虽然冬季气候寒冷,降水也少,可西西伯利亚平原有着一望无际的草地,这儿很适合放牧。
肉食、奶制品、麦、土豆,是这儿的俄罗斯人主要的生活口粮。
而当辽阔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没有了军队的保护之后,他们就已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够任由国防军来宰割!
不要奢望着俄罗斯的平民【更多的是农奴】能主动的站起来反抗中国的。
这些西西伯利亚平原生活的俄罗斯人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当年可是一无的逃难逃入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或是本就是被流放者的后代。当每个俄罗斯人都是圣母吗?这些圣彼得堡‘迫害者’的后人在这个危难关头还会对他们的女沙皇忠心不二?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些人逃跑并不是对圣彼得堡忠诚,而是对国防军的抗拒+恐惧。
征服者永远是被‘被征服者’恐惧的。
国防军现在就是征服者。
在这些人走投无路之前,或者是相信自己不会被国防军杀死之前,他们都会选择躲避的。
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上,除了那些哥萨克们,就没有几个对圣彼得堡忠心耿耿的。如果是被人有组织的组织起来,到还能发挥出一作用来,可是俄罗斯的预备役体系从来不会覆盖到西伯利亚。哪儿的人口太稀少了,征兵会大乱当地薄弱的人口,严重的影响当地的人口发展。所以,西伯利亚对比这个时代的沙俄欧洲地区来,还真是一个逃避战争的世外桃源。也所以他们的税收更重一些,荒凉的西伯利亚每年都为圣彼得堡着的金钱收入。且这场战争对于老毛子们来,也算不上卫国战争。
而就算是所谓的181卫国战争中,老毛子民间的抵抗对比起西班牙人的‘汪洋大海’来,也显得是少得可怜。
所以,西西伯利亚平原已经是国防军附庸骑兵们一马平川的乐园了。
那三十万俄罗斯居民【含归化俄罗斯的鞑靼人】中即便有一些对圣彼得堡忠心耿耿的人,但他们散居隐蔽在辽阔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无法联系在一起,那力量就等于是零。
如今已经是七月了,最多到八月下旬,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寒冬就会来临。届时,大雪压,冰天雪地中,那些老毛子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他们宁愿死亡也不愿意接受陈汉的统治,那么,它们就将做好减员一半人的心理准备。
中俄第二次战争的变化惊动了整个中国,一个个好消息越过伊犁向着内陆传递去。无论是西北大捷,还是土尔扈特部的‘反正’,都攥紧了全国上下的眼球。同时,一片片急报也飞向了日本、暹罗、印度和欧洲各地。
中国高大的形象在慢慢的具现化,因为那一片片急报当中,你可以看到中**队的强大。
来自日本、暹罗和英法等欧洲国家的记者们,用夸张的语气赞叹着战争中的中国,他们采访中国的普通民众,他们采访中国的士兵、军官,他们还申请采访俘虏。
一片片‘新闻稿’从各色不同的角度,阐释着这场战争。
战争到现在,中国大都督府对外公布的牺牲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东西战场全算上】,伤亡接近三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
战争才进行没多长时间,中国就付出了四万人的伤亡包括附庸部队。而战争的局势里,中国还处以绝对的优势。
这似乎从某个侧面证实了要塞进攻战的艰难。
……
伊犁,如今整个西线战场的中心,国内外几十家媒体在这座城市里。每天每时每刻每条街道上,你都能够看到挂着通行证和记者证到处乱逛的记者。其中不少是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在中国人眼中他们跟老毛子长得没什么区别。
伊犁城内的邮局是整个伊犁最最繁忙的地方,比设在伊犁的皇帝行在都要繁忙热闹。因为伊犁邮局的鸽巢内只有二十只不到的信鸽,而却有那么多的记者要向自家报社传发消息,繁忙和紧张度可想而知。
甚至一些记者都在邮局的隔壁安了家。伊犁邮局的周边,短短时间内多出了两家在之前的整个薪疆都没有出现过的咖啡店,这简直就是专门为那些老外记者们准备的。当然,也可以是专门挣那些老外记者们钱的。
后者的人数并不很多,但消费能力真的很强。而且一些中国记者也有喝咖啡。
在茶叶去往欧洲、印度和天方世界的销量越来越高的现如今,外界的咖啡、可可,也传入了中国,也在悄悄地影响着中国的生活。(。。)<;/div>;的!
第八百三十八章 奇葩了()
阿尔宾·杜尔马兹放下了手中的咖啡,饶有兴趣的看着左手边一直趴在咖啡桌上写写画画的新朋友——英国《每日新闻》的驻中国记者吉米·马丁。“马丁,你在写什么?都已经一个小时了,还那么的专注??”
杜尔马兹是一名瑞典人。作为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潜在盟国之一,以及中国传统的友好国家,瑞典的记者在中国享受的是第一流的优待。
他都不需要每天辛辛苦苦的去‘找’新闻,每天的下午五点,就在这个咖啡馆里,会有人将足够的新闻送到他的手中,而杜尔马兹所需要付出的只是一张十华元的钞票——明日伊犁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