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秩正二品。九嫔之下,还有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这些还不够,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在世妇之下,还有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称为八十一御妻。
这些人,加上伺候她们的女官,宫女等,三千人还是往少了说的。
按照后宫的制度,这些有名分的妃嫔,都是有至少一次机会跟皇帝睡觉的。这是她们的权力,皇帝也不能违拗。若是她们有幸怀上龙种,生下的孩子,也都是皇子。
但,皇子与皇子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皇后的儿子,称之为嫡出。一般情况下,只有嫡出的皇子,才有机会角逐皇位。就像李世民这一辈人来说,李渊的儿子几十人,为何争皇位的舞台上,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窦皇后所生的皇子,其他皇子就都那么淡然,不在乎皇位么?
并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即便他们有那么万分之一的机会,窃取了皇位,他们也坐不稳。因为他们是庶子,没有资格。
对于这些没有资格的庶子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但规矩就是这样,你可以不服气,也可以歇斯底里,但是这个结果必须得接受。
嫡出高人一等,暂且不论。庶出之间,也有贵贱之分。
像是“四夫人”的孩子,赏赐,封地等,都要好过九嫔的孩子。以此类推,待遇绝不会一样。等到了最末等的“御妻”的孩子,不要说封王,便是封侯,都要看这个皇子的能耐了。在宫里,御妻的地位,甚至不如女官,更不能跟高公公这样的大太监相比。基本上,除非长得特别貌美,在人生中必然可以得到临幸的那一夜让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这一辈子,也就是老死宫中的下场。
她们还不如宫女,宫女到了婚嫁的年龄,还可以申请出宫嫁人,而被皇帝临幸过的女人,只有三种下场,要么老死在宫中,要么有幸生下一儿半女,靠子女的庇佑,晚年在子女的府邸养老。最凄凉的,便是无儿无女的,她们在皇帝死后要殉葬,下场凄惨至极。
如今李世民的“四夫人”,分别是韦贵妃,杨淑妃,阴德妃,还有郑贤妃。
其中阴德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她特殊的地方,并不在于她这个人。
他的特殊之处,在于她的家世。阴德妃的父亲叫做阴世师,炀帝时任张掖太守,深为戎狄所惮,隋末大乱时,负责后留守长安。李渊攻长安期间,阴世师诛杀李渊亲属,甚至包括李世民的一个幼弟,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他把李家祖坟都给刨了,城破后,李渊当然要报复,不但把他和给他出这个主意的幕僚骨仪全都杀了,还株连他们的三族。但是却没有把事情完全做绝,给他留了一子一***弘智与他的姐姐阴月娥二人。
李渊把阴月娥赏赐给了此战功劳最大的二儿子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登基,她就成了现在的阴德妃。
阴家和李家的仇恨,称之为不共戴天一点也不为过。阴世师刨了李渊的祖坟,李渊则把阴家几乎所有人,都送去给祖宗赔罪了。
这样的结合,是非常危险的。阴弘智无数次劝姐姐,在李世民熟睡的时候弄死他,为阴家一门上百口报仇。但阴德妃既然能被封一个‘德’字,说明她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再加上,她与李世民夫妻一场,实在是下不了这个手。后来她剩下了儿子李佑,更是不可能了。阴弘智因此怨恨姐姐,一年也不会入宫探望一次,姐弟之间非常疏远。
说到阴弘智这个人,早年由于他爹是前隋负责守卫长安城的‘一把手’,他在长安可以说是第一号纨绔子弟,但在满门被株连之后,他的性情大变。纨绔少爷的习性一扫而空,变成了一个满心只有仇恨,把报仇当成毕生事业的人。
对他来说,活着只有两件事,传宗接代和报仇。为此,他娶了很多女人,传闻有几十人,这些女人在生了孩子之后,他便会给一笔钱,让娘俩走得越远越好。因为他知道,一旦有一天,他有机会杀了李渊活着李世民,他必死无疑。当年株连三族的事情,定会重演。而他把子嗣隐藏在民间,就算被找到一些,也总能有一个漏网之鱼,阴家的血脉就能延续下去。
造人的事情,如火如荼。但是报仇的事情,却一点进展也没有。
无论是李渊也好,还是李世民也罢,压根都没把他当回事过。留下他,便是为了羞辱。当羞辱的劲儿过去之后,就遗忘了。对于一个王者来说,蝼蚁的性命,生或者死,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报仇?
太过于可笑了!
这种无力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阴弘智也渐渐明白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且一直埋藏在了心里。后来有一年过年的时候,阴弘智例行入宫给姐姐请安,看到了五岁的外甥李佑。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了。
既然我此生报仇无望,那我就换一种方法。李世民,你造了你爹的反,当上了皇帝。这样的滋味,我也要让你尝一尝。
从那日开始,阴弘智一改与姐姐的对峙。入宫的次数日渐增多,在他的曲意逢迎之下,迅速地博得了外甥李佑的好感。年初的时候,李佑满十岁。李世民按照惯例,让李佑在宫外开府,并把他从楚王改封燕王,加幽州都督。阴弘智毛遂自荐,成为了王府的长史。
阴德妃的本意是,有这个亲弟弟管教儿子,总比外人要强。而且阴弘智这几年伪装得也是太好了些,让她以为这个弟弟已经忘了报仇的事情。
但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第509章 道德君子()
阴弘智没有辜负他的姓氏,在意识到自己又有机会报仇之后,行事风格变得更加阴险了。
在李世民和阴德妃面前,他装出来的样子,比孔颖达还要老学究几分。阴家世代公侯,他收到过良好的教育,学问虽然达不到大儒的水平,耳濡目染之下却也是经义皆通,教授一个十岁的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什么叫春秋大义,哪个叫忠孝仁德,张开嘴来一套接着一套。李世民和阴德妃问起过几次,他也都对答如流。
李世民还曾因此夸赞他,虽然年少不学无术,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还能潜心读书,必将大器晚成,从此之后,便更加放心地把儿子交给阴弘智教导。
那么阴弘智教导李佑了么?
教导了,只是他的教导方式,显得有些另类。在这方面,他好像是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老师,从来不会像孔颖达一样,逼迫李佑读书,反而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
十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重,且控制力差的时候。李佑也是一样,对任何事情,都非常的好奇。从前他在宫里,规矩多,管得严,想干什么都干不了。出了宫之后,便如同飞鸟入林一般,在阴弘智的纵容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起来。
某一天,李佑乘车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长得非常可爱。眼中流露出了喜爱的神色,但是他知道,这是别人的东西,便没有作声。旁边的阴弘智看到了,让侍卫把狗抱了过来。狗主人追出来,遭到了侍卫的痛打。李佑吓坏了,忙问舅舅怎么可以抢别人的东西。
阴弘智这样告诉他,你是大唐的亲王,天下都是你家的。不止这只狗,就连那个人,也都是你家的,生杀予夺,皆在你一念之间,这算什么抢夺呢?
李佑听了之后,心里还有些不安,但是看到怀里的小狗。想拥有这只小狗的念头,还是战胜了心里的不安,点了点头,接受了舅舅的说法。从此之后,李佑看到什么喜欢的,就会对侍卫吩咐,侍卫便帮他去抢。消息传入万年县令的耳朵,却也不敢管。一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闹出过人命。再者,管了又能如何?难不成这点偷鸡摸狗的事情,就能告得倒一位亲王,陛下的亲儿子?
无奈何,只能当做不知道。一边安抚受害者,另一边从县衙掏出钱来,赔偿这些人是损失。
而李佑却觉得,果然舅舅说得是对的,我是大唐的亲王,我拿别人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否则怎么没人管呢?从此愈发的嚣张跋扈,肆无忌惮了起来。
当然,作为王府的长史,阴弘智也不是一味地纵容。他总得在李世民和阴德妃面前交过差去,为了瞒天过海,阴弘智开始吓唬李佑,告诉他,最近听到许多风声,说陛下担忧皇子在宫外少了约束,恐怕会落下功课。所以便想,如果考校学问的时候,谁表现差了,便要让他重回宫里住。
李佑在宫外自由自在,当然不愿意再回宫。且此时他对这个处处为他着想的舅舅,已经是深信不疑,便问舅舅该怎么做。
阴弘智便让他勤背书,多做功课,还要他三不五时就进宫陪伴母妃,这样做的理由,他也给出了,说是让阴德妃常见面,免得太过于思念,这样就不会让他回宫住了。
李佑信以为真,他心里是这样盘算的。哪怕在宫外一个月要用十日的时间学习,再抽出五天的时间入宫陪母妃。也有半个月自由,若不这样做,便是一天的自由也没有。自由,成了李佑的动力。努力就会有结果,在诸皇子的考校中,李佑的水平,一直是中等偏上,从来都没有被李世民点名骂过。
一边敷衍宫中,一边纵容李佑的恶习。一切都在阴弘智的掌控之下,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他要一步一步把李佑带进深渊,直到有一天,无法回头,走上父子相抗的道路。
成功与否,他不在意。他想要的,就是要让李世民疼!
就算你把我当成蚊子,我也要咬你一个大包,这,便是蚊子的愤怒。
阴弘智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李佑更纨绔一点儿,他本就是长安城中的纨绔大少,对这套活儿是再熟悉不过。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为李佑量身打造了一套‘纨绔恶少养成计划’,许是李佑天赋异禀吧,这套计划实行得竟然进度惊人!如今才过去大半年,十岁的李佑,已经开始对女人感兴趣了!
虽然他的那根小虫儿还不好用,但是没有关系。不能加诸于行动,但是可以看嘛。阴弘智一边找人来为李佑表演,美其名曰,提前教导敦伦之礼。然后,又从一个落魄道士手里搞来一个‘丹方’,天天给李佑吃‘金丹’,促其早熟。还真别说,有效果!十岁的李佑,已经长了毛了!而且由于日夜的观摩,他对男女间的那点事儿也是十分的精熟,理论上,已经达到了‘阅片无数’的境界,只差实践,就能成为一代大师了。
实践!是一个纨绔恶少的必经之路。而实践的第一个对象,将决定纨绔恶少未来的高度。
因此,虽然李佑一再要求,但阴弘智还是顶住了压力,义正言辞地以他年纪尚幼为由阻止了他。
直到今天。
阴弘智带李佑入宫见阴德妃,临走的时候,阴德妃特意交代,让阴弘智带李佑去东宫见一见李承乾。对于庶出的皇子来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东宫太子,国之储君,未来的君主。皇帝的儿子这么多,赏赐自然不可能一碗水端平,谁多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