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嘉靖攻略-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诸人纷纷面北下跪,齐声道:“叩谢天恩!”
范庆缓缓起身,将圣旨交给了身旁的随员,然后让开身子,为黄锦引路:“天使一路劳苦,在下已为天使备接风宴,还请天使移步府衙。”
黄锦笑着摆摆手,说道:“不急,不急,敢问范知府,那大名鼎鼎的苏州文豪郑光现在可在此处?”
黄锦的声音不大,但是此时城门口一片寂静,所以很多人都听到了黄锦的话,一时间,诸人心中各有各的心思,范庆则是心下了然,果不其然,皇帝不会仅仅只是赏赐自己,一定也会赏赐给郑光一些东西,正如之前马涛所说,皇帝已经把郑光记在了心上,怕是之后会有大用。
不过今日,出于某些人的想法,范庆并未将郑光一起喊上,只是偷偷派了一个人去郑府报信,让郑光稍作准备,他相信郑光也会得到很丰厚的赏赐,事实上,马涛所告诉他的皇帝许给郑光的赏赐已经很不错了。
“郑光是今科举子,此刻正在府中闭门读书,准备明年的会试,且其年岁轻,遂并未来此。”范庆如此回复道。
黄锦点头笑道:“那就正好了,咱家来之前啊,陛下还特意嘱咐了,这个小举人不一般,很有几分能耐,国家很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文武全才的少年了,更别提江南繁华之地了,陛下让咱家亲自去郑光府上宣读圣旨,以示恩宠,那,范知府,还请前面带路了。”
黄锦看似无所谓的场面话,却叫所有听到这话的“大人物们”心神剧震。
七十五 三旨(中)()
黄锦抵达苏州的同时,郑光还在屋子里仔仔细细的书写那份要递给皇帝阅览的密折,皇帝既然派了锦衣卫的人来找自己要奏折,那就足以体现皇帝对东南官僚的不信任和对东南问题的的关注,说嘉靖皇帝不理朝政绝对是不对的,至少在这种问题上,嘉靖皇帝是不敢懈怠的。
像一个小孩子少年人打听东南的实际情况,足以表现皇帝对东南官吏的不信任程度已经达到了何种地步,以嘉靖皇帝基本不信任臣子的一概做法来看,也是较为严重的,倭寇问题虽然现在还是基本上被掩盖住真相的,但是,郑光相信发现真相的官员不在少数。
郑光决定实话实说,将自己所了解到的一切,无论师从唐顺之那里,还是自己所阅览过的资料分析而来的一切,都告知嘉靖皇帝,之后,无论是嘉靖皇帝要怎么做,还是不怎么做,都是皇帝的事情,自己目前只是一个小人物,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倭寇之乱起源于海禁政策,但是先有倭寇,后有海禁,只是海禁之前的倭寇就真的是倭寇,只是一群海上强盗而已,但是海禁之后的倭寇,就成为了东南之地对抗中央僵化政策的手段,可是那个时候的倭寇还仅仅是对抗官方势力,并未有攻城拔寨、屠杀人民之举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倭寇变得越来越暴虐,越来越残忍,其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
甚至郑光可以断定,此时,就算朝廷里有人决定要开海,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国人很聪明,他们不会明面上反对一项严格的政令,却会拐弯抹角的从这些严厉的政策之下寻找空隙,任何严厉的禁令都能成为某些人敛财的手段,海禁之前,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是属于全东南的,朝廷也能分到一杯羹,可是海禁之后,情况变了。
一大批在原先参与过海上贸易的东南世家家族为了家族的存亡,铤而走险,利用原先的权力和财力以及人脉关系,借着倭寇之乱,慢慢的编制了一套复杂而庞大的海上走司网络,他们打着倭寇的幌子,雇佣着一批又一批的日本流浪武士装点门面,吸引注意力,私下里利用自己的权势和人力物力组建起一支又一支走司团队,垄断了大明东南海外贸易的全部利润,这份暴利,将这些大家族喂的饱饱的。
如果说最初的倭寇是日本海盗为主,再之后的倭寇是中国沿海破产居民为主,这两者的性质并不足以祸乱东南,而如今的以东南大世家家族大海商为主要幕后黑手所推动的集团化军事化倭寇团体,才是足以祸乱东南的力量,他们因为海禁政策而得到了巨大的利润,一旦开海,不仅他们会失去主要的人力来源,更会失去这份利益。
所以,这些年朝廷不是没有想过重新开海,但是反对的人,却都是这些明明应该支持的人,东南之民渴望开海久矣,但是却偏偏是这些人,千方百计的阻挠,郑光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谁,但是,这一定就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另外一个时空里,嘉靖皇帝是如何处置这群混蛋的,郑光不清楚,这一次,郑光还是不打算知道。
郑光写了很多,解决措施也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出了不少,包括处置罪大恶极者,处斩主要从犯,流放次要从犯家族,铁拳制裁这些真正的倭寇,写完之后,觉得浑身舒畅,郑光觉得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
正当此时,郑光听到了门外的敲门声,这些日子为了这份奏折,他已经隔绝了外界的干扰,也没人来找自己,家人还是很听话的,现在这是怎么了?郑光觉得好奇,走上前打开门,就看见了郑勇。
“兄长,兄长,快,快做准备,范知府派人来通知咱家,皇帝派来封赏有功之臣的天使已经到了苏州城了,现在在北门那里,范知府说天使可能会来咱家,让咱家做好准备!”郑勇喘着粗气的说道。
郑光微微一惊,随后心头涌现出了一丝期待,不知道皇帝会给自己什么样的封赏,官职应该是不会给的,但是其他的好处,想来皇帝应该不会吝啬,嘉靖皇帝虽说有些刻薄寡恩,不过在这些军国大事上,还不含糊,加上他还要自己写一份奏折,就算是为了收买人心,也不会太过于吝啬。
在大宋的岁月里,皇帝已经死了,蒙古人俘获的皇帝郑光根本不承认,所以基本上大宋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自己,日子也一直挺清苦的,而来到大明以后,猛然间脑袋上多了一个大明至尊,郑光还有些不习惯,不过这些日子以来,郑光也有些开始期待皇帝会给什么样的赏赐了,能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郑光是不介意的。
郑光于是换了一件衣服,喊来家人让他们也都准备一下,老夫人听说皇帝的天使要来郑家了,顿时就六神无主起来,女人们长那么大只是听说过,可这件事情落到自己头上,还真是有些意外了,他们不知道礼仪之类的事情,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郑光,郑光对这种事情也是两眼一摸瞎,完全不知道接圣旨需要什么准备。
所幸很快范庆派来了第二个人,带来了天使正在前往郑府的路上的重要消息,然后他被安排来指导郑光做准备,准备香案,准备一些锦垫,全家换新衣,天使拿出圣旨时要跪接等等,反正很多要求不一而足,郑家顿时鸡飞狗跳,吵吵闹闹。
好不容易大致安排完了,天使一行人的队伍已经近在眼前,熙熙攘攘的声音郑光都听到了,接着,在郑光视线内,范庆陪同着一个穿着红袍的大太监缓缓走入郑府大院,见着郑光府上准备妥当,还有些好笑:“范知府,你这动作可够快的呀!”
范庆也不隐瞒:“毕竟是接圣旨,还是要隆重一些比较好。”
黄锦笑着点点头,看了看面色有些紧张的郑光,见他眉清目秀,眉宇之中还有一股英气,不由得心生几分好感,便开口说道:“这位就是郑光郑小老爷吧?”
郑光抬头一看这位面色和善的大太监,心想太监大多不好招惹,反正敬而远之就是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跟人家没愁没怨的就犯冲,那不是正直,那是二,于是郑光回答道:“郑光见过天使。”
黄锦满意的点点头,对范庆笑道:“苏州真乃人杰地灵之处,能出那么多文人士子也就算了,还能出这样的文武全才,实在是令人羡慕。”说罢看了看郑光身后一屋子面色紧张的家人,大多数都是女眷,也就想起郑光的身世,不由得有些感慨,便说道:“好了,闲话也不多说了,郑光接旨!”
黄锦面色一肃,双手捧起圣旨,范庆快步来到郑光身侧,给郑光使了个眼色,郑光心领神会,两人随即一起跪下,身后的郑氏家眷一看郑光和范庆跪下了,便也一起跪下,全家一起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苏州举子郑光,自幼秉承良缄,资质优越,勤奋向学时倭寇作乱,苏州危矣,光挺身而出,以举子之身登城作战,不畏强敌,奋勇拼杀,激励士气,壮怀激烈,引苏州之兵大破倭寇,协助知府范庆保得苏州平安,实乃文人豪杰,士子楷模,今特赐良田五百亩,金一千,银五千,绢五千匹,免郑氏赋税。
光之功业,本当授官,加爵,以待重用,然念及郑光负壮心于科场,遂不加官位,以期来年登进士榜,为国之重器,再行重用;及此念,朕题字一封,赠予郑光,望汝勿负朕望。”黄锦念完了这份圣旨,笑眯眯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郑光,双手将圣旨捧起:“郑光,还不领旨谢恩?”
郑光听着圣旨里的话,还有些愣神儿,旁边同样跪伏于地的范庆碰了郑光一下,郑光这才站起,连忙双手接过圣旨,大声道:“举子郑光领旨谢恩!”
黄锦笑着挥挥手,身后便有两个人一左一右的举起一幅字,郑光一看,果不其然,是气势恢宏的两个大字——文豪。
乖乖,这就是皇帝赐字啊?皇帝亲手书写的字?
在场的人们纷纷羡慕的看着这两个大字,朝廷里的重臣得到皇帝赐字的机会尚且渺茫,就别说郑光这样的小举人,若不是立下大功,估计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郑光心里也有些激动,这笔字居然是出自皇帝亲笔,这要是留作传家宝,放到现代,那家伙,价值连城啊!
郑光颇为激动的上前,连皇帝给他的部分福利和一些许诺都不在意了,小心翼翼的接过这幅字,心中着实有些雀跃。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黄锦还是一副笑脸,小声道:“郑小老爷,快些站回去,先别急着高兴,还有圣旨没有颁布呢!”
郑光一愣,奇怪的看着黄锦,黄锦神秘的笑了笑,一挥手,又是一个随从捧来了一份圣旨,黄锦面色一变,神色肃穆,双手捧起圣旨,高声道:“苏州举子郑光接旨!”
七十六 三旨(下)()
还有圣旨?
郑光有些奇怪,范庆也惊异的看着黄锦手里的圣旨,没想到除却一张圣旨以外,还有另一张圣旨,这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围观众人也没想到郑光还有第二道圣旨,于是准备起身的只好接着跪下,等待皇帝的圣旨。
“举人郑光,接旨!”郑光大声喊道,虽然心有疑惑,但是还是耐心等待着来自皇帝的圣旨,郑家人也等待着皇帝的圣旨,想听听皇帝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把郑府围的满满的,他们很想知道那么些年来苏州府第一家接受圣旨之家会得到怎样的赏赐,这将直接决定郑氏一族未来在苏州城的地位。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显扬亲德,亦人子之至情,顾惟风纪之臣,具有严慈之庆,肆推褒宠,实倍常伦尔;郑微乃南直隶举人光之父,洁己自修,与人不苟,负壮心于科第,怀激烈于肺腑,训于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