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三国志-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弱曹丕一头,这是刘备以及益州集团所不能容忍的。而对于孙权来说,刘备称帝也对于其有着很大的威慑力,毕竟孙权以前可是曾经以汉臣自居的。

    从内部上来说,大家其实也都希望刘备称帝,在连续失去荆州和上庸三郡后,刘备集团威势大衰,急需要重整旗鼓,而刘备称帝顺势称帝,则可以起到打气的效果。

    另外益州群臣也都想趁刘备称帝的机会加官进爵,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刘备也不能自绝于部下,所以他要称帝,要给部下们封赏。

    对于刘备自己而言,他也是希望称帝的,毕竟刘备年龄也不小了,当时刘备已经六十岁了,他没有多少时间了,而刘备作为宗室,他也有资格称帝,所以在曹丕篡汉之际,群臣进谏之际,刘备最终选择了称帝。

    当时益州久为谣传汉献帝已死,百姓们固然得不到北方的消息,然而益州的那些的大员则不可能不清楚,但却没有人出来澄清,也没有人来控制谣言的流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默契,大家都知道的默契。

    刘备称帝后也实现了当年董扶的预言——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继承汉室≠继承汉朝】

    刘备虽然在章武元年(221)称帝,延续了汉室的存在,但这并不代表着刘备延续了汉朝的存在,这两点并不一样。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认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对汉朝而言,虽然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然而属关系太疏远了,已说不清有多少代,处于什么名分和地位,就同南朝宋高祖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李自称是唐朝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真假难辨。

    这点我并不认可,前文已经说过了刘备虽然家道中落,但实际上是只是因为其父亲去世,自己家中环境不好,但当时在涿郡涿县的刘氏宗族势力依然不小,单单说刘备身份难查还可以说的过去,但不可能一个大家族人们都不知道是不是皇室后裔的。

    而且在整个三国时期乃至两晋的文献中就没有找到质疑刘备出身的记录,刘备和刘秀出身类似,司马光的观点并不能让人很信服。

    不过我认为刘备能算继承了汉朝的遗统,但他还算不上继承了大汉的事业,因为我认为刘备还不够格,他只是一国之主,并不是一个王朝的主人。蜀汉说到底还是太偏太弱了,连东晋、两宋都比不上。

    注1: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故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所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三建九会备。’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於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昴毕;昴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豫睹,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一。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原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燿,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於汉中也。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1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第065章 孙权封王() 
在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后,孙权亦被曹魏封为吴王。黄初二年,孙权遣使者奉章,并遣于禁等还,曹丕遣太常刑贞持节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孙权封王】

    黄初二年(221)孙权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设置武昌郡。

    次年(农历依然是黄初二年,西历是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注1)。

    在得知曹丕准备给孙权封王之后,侍中刘晔对此是坚决反对,当时他劝说到:“不可以封孙权。先皇帝征伐天下,已经拥有全国领土的十分之八,威德震动海内,陛下接受汉朝皇帝的禅让,真正做了皇帝,德行符合天地,声名远播四方。孙权虽有雄才大略,只不过是汉朝的票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品很低,权势卑下,其属民都有畏惧我中原朝廷之心,很难强迫他们合谋共事。我们不得已接受他的归降,可以晋封他将军的称号,封他为十万户侯,却不能一下子封他为王。王和皇帝相比,只相差一级,所使用的礼乐、服饰、车马的等级也很混乱。孙权仅被封为侯,江南的士人,百姓和他便没有君臣的名分。如果我们相信他的假投降,就大大晋封他,尊崇他的地位,给他加上王的称号,使江南人和他确立群、臣关系,这是为猛虎加上双翼!孙权既然取得子王的地位,迫使蜀军退走之后,外表上遵守礼节,服从朝廷,使人们都知道这件事;实质上对朝廷无理,以激怒陛下;陛下如果发怒动火,出动大军征伐他,他就不慌不忙地对他的百姓说:‘我们委身于中原朝廷,不爱惜珍宝物,按时贡献礼物,不敢违背臣下对皇帝的礼节;但朝廷却无缘无故地征讨我们,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国家,俘虏我们的人民去作他们的奴仆和婢妾。’吴的民众便不会不相信他的话。相信这种话而感慨、愤怒,君臣上下一心,战斗力就会增强十倍”然而曹丕不听。

    当时孙权以武昌为首都,年号“黄武”,即表示孙吴代表土德,五行土代火,有代汉之意。

    据《江表传》记载,江东的大臣们认为孙权应自称上将军、九州伯,而不应接受曹魏的封号。但吴王孙权说:“从古至今,尚未听说过九州伯这一称号。从前沛公刘邦也接受项羽封给的汉王,这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有什么损害!”于是孙权决定接受曹魏的封号。

    邢贞出使江东时,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邢贞脸上露出骄横跋扈的神情。吴臣张昭见状大怒,徐盛也十分气愤,对身边的同僚们说:“我们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君和这个邢贞会盟求和,实在是耻辱!”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说后,对随行人员说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啊!”

    后邢贞入门,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道:“礼节没有不恭敬的,故此法律也没有不施行这一点。而你胆敢妄自尊大,难道是认为江东势弱,连一把用来执法行刑的小刀也没有吗?”。邢贞慌忙下车。之后,张昭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名节和利益】

    历史上孙权虽然接受曹丕册封为吴王,但实际上江东很多官吏是不赞成的,后世孙盛也对此评价到:“昔伯夷、叔齐不屈有周,鲁仲连不为秦民。夫以匹夫之志,犹义不辱,况列国之君三分天下,而可二三其节,或臣或否乎?余观吴、蜀,咸称奉汉,至於汉代,莫能固秉臣节,君子是以知其不能克昌厥后,卒见吞於大国也。向使权从群臣之议,终身称汉将,岂不义悲**,仁感百世哉!”

    但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是理解孙权的,首先孙权自己想称王,但在当时孙权自己的声望并不足以称王,这点从江东官员劝孙权自称九州伯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孙权看到曹丕给他封王后就想顺水推舟了。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时的外部环境下,孙权并不能拒绝曹丕的好意。当时孙权已经和刘备决裂,刘备在称帝后立刻开始了东征的准备,孙权和刘备再一次战争在即,在此时曹丕的态度就是非常重要了,所以孙权要尽一切手段拉拢曹丕。

    据《江表传》记载,文帝派使臣要求吴进贡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吴的大臣们说:“荆、扬二州,按照常规向朝廷纳贡魏所要珍玩宝物,不合乎礼制,不应该给他。”吴王说:“我国正在和西北的蜀相对峙,江南的民众百姓,都依赖魏的支持保全自己。它所要求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同石块瓦片,我没有什么可吝惜的。况且曹丕仍在守丧期间,却要求我们奉献这么多珍玩宝物,还怎么能和他谈礼议呢?”于是,按照要求如数献上。

    孙权如果坚持自称汉臣,的确可能在后世成为一段佳话,但这么说呢,这最多也只是一个好名声而已,在确确实实的利益面前,该这么选择就要怎么选择。

    注1:十一月,策命权曰:“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劳大者禄厚,德盛者礼丰。故叔旦有夹辅之勋,太公有鹰扬之功,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近汉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也。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思齐先代,坐而待旦。惟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