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大抗战-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月20日,罗卓英致电蒋介石报告战况:
“孙师原派巧克巴党之113团,扫荡平河(即宾河)以北敌人后,进而救援在彦南扬(即仁安羌)被围之英军。现据孙师长报称:刘团经两昼夜激战,占彦南扬,救出被围英缅军第1师七千余人(情形狼狈,不复成军),并由敌人手中夺获之英方辎重百余辆,悉数交还。敌向南退却,其死伤约五百余名,我亦伤亡百余。该团暂在彦南扬占领阵地。”
4月20日晨,日军第33师团已全部到达仁安羌附近,当日派出一个大队向第113团左翼阵地实施武力搜索,被守军击退。双方在油田区以南十公里地带对峙。当晚第112团到达宾河北岸。孙立人令第113团和第112团利用夜间调整部署,准备21日拂晓攻击当面日军。
这时,英军罗伯逊上尉送来史林的命令,主要内容是:中国第5军已改变原计划,业已向北撤退,以掩护东面军(第6军)之安全,因而影响本正面之作战,贵师即退至巧克巴党待命。新38师遂于当夜向归约一带撤退。仁安羌解围战斗胜利结束。
仁安羌突围的战报飞向重庆,飞向华盛顿,飞向伦敦。全世界为之一震。英国人更是一片欢腾。英军被围只有孙立人最清楚:英军撤走后,孙立人曾审问被俘的一名日军少佐参谋,其实包围仁安羌的日军,只是机动部队214联队的两个大队,不足一千人。214联队两个大队奉命占领仁安羌油田。
4月15日午夜进至仁安羌附近,意外发现英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正好退到这里。野心勃勃的联队长便命令对英军进行包围,利用英军恐惧心理,虚张声势四处出击,并利用仁安羌四周的沟壕地形,对英军坦克实施“地障”包围。胆怯的英军果然被凶猛的日军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动弹。而孙立人走运了,仁安羌一战成了缅甸战场的英雄。
蒋介石给他颁发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赠给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第325章 缅东战斗()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于3月29日夜主动放弃同古北撤后,经毛奇、垒固、雷列姆至腊戍公路。此时这一公路守军仅有第6军暂55师第1团,位于毛奇、垒固地区。
日军占领同古后,军部下令追击,“各师团猛烈果敢地突进,将敌压向曼德勒附近的伊洛瓦底江歼灭之”。日军第56师团按此命令,令其先遣队于4月6日进攻毛奇。守军一个连撤守克马俾。
8日,第6军令暂55师第2团进至垒固,第3团暂留杂泽、东枝构筑工事;令第93师第279团速往和榜集结,第93师主力及第49师分别对当面日军、泰军实施牵制性攻击。
4月9日,日军攻占克马俾,守军退守土冲河北岸。11日,日军突破土冲河防线占领土墙。12日暂55师师部进至垒固,急调第2团和第3团向垒固以南约30公里处占领一线阵地。14日第6军指挥所也进至垒固,即令第49师第146团在垒固以北坑皮克附近占领预备阵地。
15日,日军第113联队和第148联队分两路向第2团和第3团攻击。第55师主力被击溃。日军于20日攻占垒固,并击退了坑皮克第146团。第6军军部退至雷列姆,军参谋长林森木率第146团余部防守和榜。
4月21日,日军分两路进攻雷列姆和东枝。远征军急令第5军以第200师增援东枝。22日,日军搜索联队攻占和榜,守军退守孟榜。23日,日军攻占孟榜,24日攻占雷列姆。第6军军部退至莱卡,在日军追击下于26日退至孟休,收容残部。
第5军于4月21日从密铁拉出发,乘汽车向东枝前进。24日拂晓,第200师投入战斗,25日将日军击溃,收复了东枝。
当第200师进攻东枝时,第5军于24日夜接到史迪威、罗卓英的命令:“东枝攻克后,即返曼德勒,准备会战。”但同时又收到参谋团的指示:“督率所部于攻克东枝后,继续向雷列姆北进之敌尾击,断敌退路,以解腊戍之围。”命令与指示矛盾,第5军无所适从。
攻占东枝后,又接到史、罗命令:“除以第200师向雷列姆方向攻击外,军部及军直应即回师西南,经密铁拉向畔楼(曼德勒南侧)集结。”旋接参谋团电示:“应遵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之命令行动。”第5军奉令西移。26日,东枝再度被日军占领。
当日军攻占孟瑙并迅速向腊戍迂回时,蒋介石于25日紧急电令罗卓英:“新编第28师主力可速运腊戍和雷列姆方面。当先以保守腊戍为主,并可能求该方面之敌而击灭之。”
但是史迪威、罗卓英仍坚持要进行曼德勒会战,没有以主力增援腊戍。
当时守卫腊戍的仅有新38师一部,因而日军第56师团于28日攻占昔卜,29日轻易地占领了腊戍,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主要通道,造成尔后作战的严重困难。原在腊戍的军委会参谋团已于22日撤离腊戍,转至保山。至此缅东地区战斗结束。
第326章 撤离缅甸战场()
1942年4月24日,雷列姆被日军占领、腊戍已受到严重威胁时,蒋介石于当日电示远征军:“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25日又致以“先以保守腊戍为主”的电令。
但是史迪威和罗卓英,却作出了只对英军有利,而对中国远征军极为不利的决定:将主力集结于曼德勒准备会战。
4月25日,在中英联合军事会议上,亚历山大告诉史迪威:他们必须撤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前往印度,不然的话,他们的军队就会被正向曼德勒推进的一支日军突击队包围,并于当日即开始由曼德勒地区,西渡伊洛瓦底江向印度撤退。
按正常情况,远征军应当改变曼德勒会战计划,但史迪威和罗卓英,仍将正向腊戍方向前进的第5军调回曼德勒,似乎专为掩护英军安全撤退作此决定。
4月28日,东路日军第56师团已进至腊戍外围,西路日军第33师团追击英军已迫近望濑。中路日军第18师团和第55师团虽受到第96师节节抗击,但于24日攻占央米丁,25日攻占飘背,26日攻占密铁拉;27日击退第22师抵抗,占领斗楼、辛盖,也已逼近曼德勒。
这时,史迪威和罗卓英才放弃曼德勒会战计划,于28日17时下达了部队向北转移的命令,部署第6军、第66军(欠新38师)及第200师进攻腊戍方面的日军,以一部固守腊戍;尔后第6军向车里、佛海地区转移,第66军向八莫、畹町地区转移,第5军附新38师西渡伊洛瓦底江,沿铁路经八莫向密支那转移。但为时已晚,战机全失。
各路日军多支先遣支队,已超越远征军突进至前方,切断了远征军的主要退路,远征军各部队在日军截击追击下,陷于互失联系、各自行动困境、危境之中。
4月30日,日军第15军收到大本营的电报:“大本营希望不失时机,更加扩大第15军的战果,确立积极向重庆进攻的姿态。为更有利于以后的措施,力争在国境内歼灭敌军,并以有力兵团越过国境,向龙陵、腾越附近怒江一线追击。”
4月30日,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由腊戍出发,5月2日进至畹町附近;此时日军第56混成步兵团也到达畹町,因此改变部署:第148联队向八莫前进;第56混成步兵团继续向怒江前进。5月5日该步兵团到达怒江西岸惠通桥附近。
刚增援到达的中国第36师将桥炸毁,中日两军遂隔江对峙。日军第56师团主力以搜索联队为先遣队,4月30日从腊戍出发,沿途击退新29师抵抗,5月3日攻占畹町,当夜攻占八莫,8日攻占密支那。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境的另一条主要通道被完全切断。
4月30日,远征军长官部从瑞保撤至甘勃卢,集结于曼德勒地区的远征军各部,均于当夜前转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5月1日曼德勒被日军占领。形势急转直下,东路日军已突进至远征军主力左侧后。
5月6日长官部得知畹町、龙陵等地已经失守,认为再按原计划撤退将极为困难,因而史迪威和罗卓英决定,将沿铁路两侧向密支那撤退的第5军等部队,改为向印度撤退,即连续两次电令第5军。但杜聿明不愿退入印度,仍希望率部返回国内。经向蒋介石请示,蒋同意仍由密支那方向撤至腾冲。第5军遂按原计划向密支那方向转移。
5月7日,第5军从温托出发时,派新38师第113团到杰沙占领阵地,向八莫方向警戒,掩护第5军主力撤退。5月10日,日军第56师团主力进至八莫后,派出一部兵力向西进攻,企图切断曼德勒至密支那的铁路,在杰沙遭到第113团强烈阻击,遏止了日军攻势。但此时得知密支那、八莫等地已被日军占领,经此地区回国路线已被切断,形势严峻。为迅速摆脱敌人,杜聿明令所部从曼密铁路以西地区向孟关、大洛之线转进。
5月12日,第5军各部抵达曼西,13日破坏了重型装备,开始进入山区徒步转进。此后各师即失去掌握,各自行动。
第327章 华军撤出缅甸()
远征军司令部于5月7日开始从曼西撤退。史迪威带中美少数人徒步西行,于24日抵达印度丁苏基,改乘飞机去新德里;罗卓英率长官部人员一面收容一面前进,于23日抵达印度因帕尔。
新38师决定脱离第5军,按史迪威和罗卓英的命令,于13日从曼西向印度因帕尔转进。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徒步在原始森林“野人山”山区,向胡冈河谷的大洛等地前进。时逢雨季,道路淹没,部队粮尽药绝,官兵以树皮野草充饥,一度迷失方向,绝粮8日,靠空投地图才于5月31日到达清加林长姆特。奉命改道进入印度,在美国空军空投粮药支援下,经新平洋,于7月25日抵达印度的莱多。沿途因饥饿疾病死亡两千余人。
第5军第96师和炮兵、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返回滇西,6月14日到达葡萄,尔后即进入“野人山”山区,经受困境和第22师情况相同,辗转2月多,方翻越高黎贡山,于8月17日到达剑川。
第5军第200师4月25日在东枝地区结束战斗后,奉命向北转进,在八莫、南坎间撤退。5月10日与第5军补训处会合,并收容第6军两个营和新28师一部。在穿越昔卜、摩谷公路封锁线时,遭到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26日晚在缅北茅邦村殉国。此次战斗,参谋主任董干、第599团团长刘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吉汉均阵亡。
由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率领该师于6月17日抵达腾冲附近,29日转至云龙。此时全师仅余官兵2;600余人。
当年秋,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均赠送了挽词,高度赞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突出的战绩。
第66军(欠新38师)原任曼德勒、腊戍间防务。腊戍失守后,该军长张轸率新29师及新28师残部等沿滇缅公路在新维、贵街阻击日军,被日军第56师团搜索联队击退,尔后又在畹町、八莫、龙陵等地被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及第56混成步兵团击溃,遂于5月4日至5日间,经惠通桥撤至永平、下关地区收容休整。
第6军于4月下旬撤至孟休后,收容所属各溃散部队;暂55师残部一千余人于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