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华大抗战-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达令,你说的很对。”宋美龄赞成******不肯屈服的决心,却又转而用平和的语气说,“不过,眼下不是说这话的时候。美国的事情,实际上比想象的要复杂。罗斯福总统想必也有很多难处。据我的一些美国朋友说,美**方有不少人,最近正与英国遥相呼应,不断吹嘘撇开中国,从海上进攻日本本土。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还有那位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都在拼命贬低中国战场的地位。在关键时刻,我们的Y部队要老是不动窝,正好授人以口实。如果再关闭驻华机场,那更中某些人之下怀。你好好想想,是不是?”

    对美国政界军界的情况,******确实不如夫人了解。宋美龄提到美**方对中国战场地位的议论,正好打中******的心窝。他想:中国为了抗日已经打了七年苦仗,要是被人从海上摘走胜利果实,中国被撇在一边,那就什么也捞不着了。******起身踱着步,默然地沉思着。

    宋美龄接着说:“我们与美国的友谊,是在抗战最困难的年头建立起来的。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眼看胜利了,为了支Y部队的使用,反而与他们分道扬镳,很不合算。战后重建世界政治格局时,要美国朋友说话的地方多着呢!比如对战败国的惩治,满洲的地位等,还有共党问题,……”

    ******权衡利弊,深思良久,最后停住脚步说:“亲爱的,还是你说的对!我传令军委会:马上出兵,命Y部队迅速强渡怒江,投入作战。”

    宋美龄满意地笑了。

第354章 强渡怒江战斗() 
军委会根据******指令,决定先以远征军一部第20集团军攻击腾冲,尔后再以远征军主力投入,协同英军围歼缅北日军。

    4月13日电令远征军,以第53军为第一线,第54军第36师、第198师为第二线,4月底以前做好渡怒江进攻固东街、江苴街及腾冲之准备;令第8军于6月5日集结于祥云附近,归远征军序列,并令远征军制订渡江进攻计划。

    4月19日,军委会拟订了《远征军策应驻印军作战指导方案》。

    作战方针是:远征军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之目的,拟以53军(116师、130师)为第一线,54军(36师、198师)为第二线,于栗柴坝至双虹桥间地区超越防守部队,渡河攻击当面之敌,向固东街、江苴街之线进出,相机攻占腾冲。各部队作战准备,限4月底以前完成,待命开始攻击。

    兵力部署是:(1)第20集团军辖53军、54军两个军,由霍总司令揆彰负责指挥,担任攻击,而以第53军为第一线攻击部队,第54军为第二线攻击部队。(2)第11集团军辖第2军、第6军、第71军三个军,由宋总司令希濂负责指挥,担任怒江第一线防务。(3)第8军开滇西后,归远征军直辖,控置于祥云地区附近,为总预备队。

    渡江进攻计划是:以第20集团军在北翼为攻击军,第11集团军在南翼为防守军。攻击军开始进攻时,防守军以三个加强团、一个加强营在南翼同时渡江攻击,以策应攻击军作战。攻击军强渡怒江成功、攻击高黎贡山各据点时,防守军乘势西渡,协同攻击军攻击腾冲、龙陵等地日军。

    4月29日,远征军总部令攻击军于5月5日前展开完毕,并与美军第14航空队协同。

    5月6日,第20集团军制订出攻击计划,在兵力使用上改以第54军为第一线兵团,第53军为第二线兵团。并将进攻过程分为渡江、进攻高黎贡山各据点、进攻腾冲三个阶段。攻击腾冲时,以第54军为右翼兵团,第53军为左翼兵团。

    5月9日,远征军总部命令攻击军及防守军各加强团,于5月11日渡江攻击,具体开始时间由各单位依情况自定。

    远征军反攻前,防守滇西日军是第56师团,其兵力部署是:

    第148联队驻防腾冲;第113联队防守滇缅路沿线的腊戍、龙陵、芒市;第146联队控置在畹町附近,以一个大队防守平戛。另有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防守拖角、片马,也归第56师团指挥。

    5月初,日军破译了远征军密码,得知远征军将于5月10日前后开始渡江攻击,主攻方向在惠人桥以北。日军第56师团遂将主力调整至左翼,并制订了反攻计划。

    1944年5月11日晚,攻击军第20集团军第一线兵团第54军所辖第198师及第36师,各派出一个加强团由栗柴坝、双虹桥间,在炮兵、工兵支援下开始强渡怒江,以腾冲为目标,向高黎贡山攻击前进。

    与此同时,防守军第11集团军第一线兵团新39师、第88师、第76师也各派一个加强团,新33师派一个加强营,由惠人桥、打黑渡及三江口附近分别渡江,向红木树、平戛及滚弄攻击,策应攻击军作战。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下达渡江命令。横渡怒江攻势于5月11日拉开序幕。

    五月正是怒江发怒之时,这天夜里却风平浪浅,明月当空。

    栗柴坝至双虹桥间七个预先选定的渡江点,数百只橡皮舟悄悄下水。宽阔的江面上,满载兵员和军械的橡皮舟在波峰浪谷间前进,官兵们挥动桨板全力划动,兵舟犹如离弦之箭驶向对岸,大约半小时,第一批官兵上岸。接着第二批,第三批,……

    天亮前,第20集团军两个军四个师五万多官兵,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怒江天险。

    这时江防日军还在酣睡中。

    几天后,第11集团军三个军九个师九万余官兵,从惠通桥下游以另一种方式渡过怒江。那是白天,远征军发起强大攻势,突破日军炮火封锁强渡天险。

    1944年5月,远征军强渡怒江与日军在滇西高原展开决战。远征军Y部队在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神不知鬼不觉渡过怒江天险,使得胶着的缅甸战局骤然改观。

    各加强团均未遭到日军有组织的抵抗,迅速击破其警戒分队。迄12日,新39师加强团击退日军第113联队前哨部队,攻占红木树。第88师及第76师加强团占领三村、青木岭后,共同转攻平戛日军第146联队第1大队,但因第113联队第2大队前来支援,平戛得而复失。

    新33师加强营推进至霍班、哈林及农姆一线,与日军第56师团搜索联队对峙。

    攻击军右翼,第198师主力在其加强团掩护下,于12日拂晓由猛古、水井渡江,向据守邦瓦寨、灰堆、北斋公房等地日军第148联队进攻。激战至15日,连克营盘山、小横沟、灰堆、冷水沟等据点,但在北斋公房附近进攻受阻。第198师遂以第593团从左翼作深入迂回,于16日攻占日军后方要地马面关及桥头,截断了日军第148联队与瓦甸日军的联系。但围攻北斋公房的该师主力却遭到日军据险顽抗,陷于胶着状态。

    攻击军左翼,第36师(附第116师第346团)于12日由双虹桥渡江后,向小塘子一带进攻。日军利用大尖山、唐习山等据点顽抗。该师一度攻占大尖山,但又被日军第148联队第3大队夺回,且伤亡甚大。

    第20集团军遂调第二线兵团第53军,于13日由双虹桥附近渡江增援。14日晨该军接替第36师,在优势炮火及空军支援下对日军发起猛攻,激战一昼夜,攻占大尖山、唐习山等据点及大塘子。5月下旬,越过高黎贡山,进至瓦甸、江苴以东之线;第36师移至唐习山以北整补。

    滇西远征军强渡怒江及进攻高黎贡山,战斗任务基本完成。

第355章 收复松山战斗() 
军委会见远征军强渡怒江以来进展顺利,驻印军又于5月18日占领密支那机场,增援部队正以空运在该机场降落,认为远征军主力,应乘此机会渡江扩大战果,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提前打通中印陆地交通线,以有利于抗战大局。

    军委会即决定:“远征军应乘出击部队进展顺利,及我驻印军一部奇袭密支那之机会,于敌人增援部队未到达之前,以主力渡江扩大战果,攻击腾冲、龙陵、芒市之敌而占领之。主力指向龙陵。渡江于准备完毕后即开始。”

    该计划经******于21日批准,22日下达给远征军。

    远征军奉令后,于5月25日进行部署:

    令第20集团军(辖第53军、第54军、预2师)为右集团,仍按原计划攻击腾冲;令第11集团军(辖第6军(欠预2师)、第71军、第2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芒市,并限于5月底以前完成攻击准备。

    第11集团军当即拟制了作战计划。

    作战方针是:集团军为攻略龙陵、芒市,决以主力由惠人桥迄七道河间地区各渡口渡过怒江,重点置于右翼,向龙陵、芒市包围攻击。

    兵力部署是:

    (1)第71军(欠搜索营)配属第5军之山炮营为右翼攻击军,攻击命令下达后,先以一加强团在炮兵支援下,先攻击腊勐、松山,随即以主力直攻龙陵。

    (2)第2军(欠新33师及第9师之一团)为左翼攻击军,先派一部协同第76师之加强团,迅速扫荡平戛残敌并占领之。军主力限于5月30日以前,到达平戛东南地区集结。攻击命令下达后,即向芒市攻击前进。须注意破坏芒市、遮放间交通,阻止敌人增援。

    (3)新39师(欠第117团)继续向红木树之敌攻击,攻占后再相机袭占腾冲。以上统归第6军黄杰兼军长指挥。

    第11集团军当面日军是第56师团主力。该师团以龙陵为中心,在前方配置松山、平戛两据点。松山、龙陵有日军第113联队主力,平戛、芒市有日军第146联队主力。在松山亘平戛之间的高黎贡山前沿,日军设有若干小据点,均储有足够的粮弹,可单独战斗。

    高黎贡山地势险峻。松山据点位于高黎贡山前沿,海拔5,300米处,滇缅公路盘旋其间。该据点控制着盘山公路和怒江河谷,是进出龙陵的必经之地,地位极为重要。该据点是以20余个小据点组成的堡垒群式据点,工事坚固,各小据点间均可以交叉火力网,相互支援。

    6月1日晨,第11集团军第71军在北,第2军在南,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附近强渡至怒江西岸,向龙陵、芒市方向进攻。该集团军主力于6月11日逼近龙陵,但第71军新28师(欠第84团),6月4日攻破腊勐后被阻于松山。

    此时,原守备松山日军第113联队主力,已转移至腾冲方向红木树一带,松山仅留有野炮第3大队及该联队少量人员共1,260人,连同由腊勐、竹子坡、阴冷山等据点退来的日军,共2,500余人,火炮22门。

    新28师连续组织五次攻击,均因敌人工事坚固,火力猛烈而被迫退回。至7月2日,因龙陵战况紧急,该师调去镇安街,由总预备队第8军接替新28师。

    第8军以荣誉第1师第3团(欠第3营)及第82师第245团于7月5日发起围攻。因伤亡过重也被迫退回。7月7日,增加新到的第246团,再次组织攻击,又无功而退。

    7月11日,再增加第103师第307团,组织第三次围攻,仍告失利。

    经整顿后,又增加第103师第308团第3营及荣2团第3营,于7月23日进行第四次围攻。在日军猛烈火力反击下,再次受挫。

    8月2日,发动第五次围攻(第245团主力调至怒江西岸整顿,第308团已全部到达),第308团攻破了松山西南滚龙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