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主明疆-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景泰帝还是想暗中敲打敲打石亨,晾他一段时间,这不,如今商议军国大事时,勋贵中的代表人物变成了陈懋。

    大明的开国元勋都已离世,健在的元勋只有靖难之役那拨功勋中的寥寥数人,陈懋就是靖难之役的功勋,年过七旬,执掌中军都督府。

    大明的功勋都有一个通病,年轻的时候志存高远,且舍得玩命,而一旦上了年纪,爵位厚禄加身了,整个人就开始蜕变,渐渐蜕变成国朝的负资产,就像石亨、杨洪一样,年轻时敢与鞑子拼命,勇猛过人,可功成名就后,杨洪成天想着如何防止“水满则溢”的悲剧落到自己头上,石亨成天想的则是争权夺利。

    陈懋也是如此,年轻时随朱棣靖难,屡立战功,四十岁封侯之后,却开始穷奢极欲,声伎满堂,左拥右抱的能力越来越强,打仗的能力越来越差。

    陈懋都年逾古稀了,家中依然是女人成堆,有趣的是,开后宫要有雄厚的身体本钱才行,老陈的身子骨恰恰经得住女色消磨,后来活到了八十五岁,得以寿终,奇人啊,这让紫禁城里连续几任短命鬼皇帝情何以堪!

    让陈懋成为勋贵中的班头,并非源于陈懋德才出众,而是因为他资历最老,是天子需要笼络的人物。

    望着陈懋,景泰帝不禁暗中骂了一句:“你个老东西,‘后宫’比朕开得都大!”

    景泰帝心中浮起一丝感慨:都说得国天子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反过来看,那么多功臣,大多经得起患难的磨练,但又有几人经得住富贵的考验?

    王直抬眼见景泰帝只顾盯着陈懋看,面色还算平和,就躬身朝景泰帝行常礼。

    “陛下,也先派来的使臣把秃已入京,出使瓦剌的李实也回来了,据李实禀报,大明使者遇见许多瓦剌人,听说双方将议和,瓦剌人无不举手加额,欣喜万分,李实见到也先,也先非常高兴,声称大明逢迎上皇的使臣夕至,送还上皇的车驾便能朝发,并发誓道:‘天日在上,决非妄语!’”

    胡濙附和道:“陛下,李实见过上皇,上皇说,只要能南归,即便守祖陵或为庶人,也心甘情愿。”言毕抬袖拭泪。

    送还上皇?罢了,回来就回来吧,还守祖陵、为庶人?做你的上皇吧,何必惺惺作态!

    景泰帝缓缓道:“杨善还在虏廷,也先的使臣即将离京归去,便让把秃捎话,由杨善逢迎上皇回国,无需另行遣使。”

    “可是······”王直发觉自己的语气突然变重了,有些失态,就再度施礼,放缓语气道:“陛下,大明先放脱脱不花、阿剌的使臣入京,那两班使臣离京时,陛下都遣使随行,如今把秃即将离京,大明若不遣使随行,则有厚此薄彼之嫌,就怕也先反悔,一旦兵连祸结,将永无宁日啊!”

    你们到底是想迎回上皇,还是害怕双方再启战端?

    景泰帝静静的望了王直一会,有些话,心有所思,却不能放在嘴上明说。

    “脱脱不花、阿剌的使臣离京时,他们说过什么?”

    胡濙犹豫片刻,如实禀道:“回陛下,他们说,大明十四处边塞要地处于瓦剌人掌控之下,瓦剌可取而不取,后果如何,全看大明的诚意。”

    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可恶的鞑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景泰帝目中闪过一丝怒火,但很快,他就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众卿以为脱脱不花、阿剌的态度转趋强硬,此事最终会影响到也先,再过一些日子,恐怕也先也会如此?”

    每逢朝中议政,武勋鲜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此刻宁阳侯陈懋却憋不住了,许是觉得方才被天子“青眼有加”那么久,总该有所表现吧,就说了句不痛不痒的话:“惟恐日久生变。”

    日久生变?这话太特么正确了!日后真有变化,就显得言者极有先见之明,若没有变化,那也是因为提前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所致不是,反正怎么说都有理,妥妥的绝对真理!

    景泰帝抑制住怒意,平静的道:“以往大明向脱脱不花、阿剌暗中示好,而与也先死扛,彼时也先心存怨怼,脱脱不花、阿剌则对大明说尽好话,如今反过来了,也先有服软的迹象,而脱脱不花、阿剌却乘机挑事,众卿不觉得这是瓦剌人自己的麻烦吗?”

    “陛下,就怕瓦剌人弥合内部分歧,一致对外。”王直道。

    景泰帝猛的摆手,“祈求换不来和平,那便让脱脱不花、也先自己做出抉择,看他们是继续与大明为敌,还是选择清理自家门户,不管怎样,大明都耗得起!”

第177章 和谈是也先的不二选择() 
换了一间营帐,也先只留下阿剌和一个名叫昂克、官职为“平章”的瓦剌人,与杨善一行五人举行小范围会谈。

    一场惊心动魄的纷争并没有在也先脸上留下任何痕迹,相反,瓦剌太师嘴角浮起一抹罕见的浅笑。

    “我绰罗斯家族祖孙三代人极想与大明和平相处,可是,前年末去年初,大明大幅削减瓦剌使团的赏赐额度,这是双方爆发冲突的起因。”

    当杨善明白危机已然过去,也先主意笃定选择与大明媾和之后,这位善于雄辩的右都御史就多了分从容,展露出老练的外交才干。

    从洪武年间开始,各藩邦赴大明朝贡的使团成员都有定数,一般限定为数人,依照规制,各邦不得超员,但瓦剌在正统年间擅自扩员,逐年大幅增加使团成员数量,由最初的数十人增加到百余人、数百人,正统十二年达千余人,正统十三年增至两千余人,正统十四年再度扩员,达三千余人,而且并非实数,其中约有四成人员是虚报的。

    庞大的使团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使团成员在会同馆一住就是将近两个月,吃喝用度开销不菲,再加上这些人不会白走一趟,明廷依制按人头给予使团厚赏,对三千余人的使团,明廷仅花在赏赐上的开销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正统十三年末十四年初,礼部发现大同、居庸关驻守军官核定的瓦剌使团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去甚远,某些边将很明显在与瓦剌人暗中勾结并从中中饱私囊,于是明廷下令重新核定瓦剌使团人数,按实数给赏。

    剔除虚数,改按实数给赏,瓦剌人当然不高兴,但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根源并不在此,鞑子试探多年了,赶在大明江南大乱这个时间节点上动手,自然是图谋已久之后的必然举动。

    也先此刻重提使团事件,并非想分辨清楚谁是谁非,很显然,他想找个台阶下。

    杨善心知肚明,笑道:“永乐年间,太师的父亲遣使朝贡,人数不过三四十人而已,所赏物什由明廷随意给,使团从不计较,所以双方就能长久保持和平,后来,使团人员增至三千余人,竟有为奸为盗者混杂其间,且守边军官渎职,录错使团人数,大明惩治渎职军官,按实数给予贵邦使团赏赐,这不算降低赏赐标准。”

    也先笑笑,“者。”

    卓轩一怔,想鞑语中这个“者”字,大概相当于汉语中的“然”字吧,即“是”的意思。

    见也先面色和善,杨善趁机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太师身为执掌北方兵马的大将,自然不想轻启战端,不愿看见生灵涂炭,全因某些小人从中蛊惑,太师一时受到蒙蔽,这才有了历时一年之久的战事,如今双方休兵息武,正好顺应太师的和平初衷。”

    “者,者。”杨善将也先的“战犯”嫌疑彻底摘干净,也先自然喜欢听,听过之后微微蹙眉问道“正统皇帝回去后还坐天位否?”

    “天位已定,难再更换。”

    也先徐徐摇头道:“尧舜当初是如何做的?”

    本来也先的意思是说景泰帝完全可学“尧”,将皇位禅让给朱祁镇,没想到杨善反应极快,顺着也先的语意一发挥,就搞得也先无话可说了。

    “古时尧让位于舜,如今兄让位于弟,正如尧舜一般。”

    本太师不是这个意思呀!可不是这个意思又是哪个意思?也先自己都有些糊涂了。

    阿剌心中仍装着自己的小九九,冲也先讨好的一笑,小声道:“太师,不如先将使者扣留,派人去京城问问,若准许正统皇帝正天位,便让正统皇帝回国。”

    也先瞪了阿剌一眼,“当初我发话让大明遣使来迎,如今大明派来大臣,又派人去问,我就会失信于人,罢了,便让他们迎回正统皇帝吧。”

    平章昂克仍惦记着赎金,冲杨善道:“汝逢迎正统皇帝,带了何种礼物?”

    “若带礼物迎上皇回国,天下人必说太师图利,今不用礼物,方显得太师有仁有义,不愧为大丈夫,必将青史留名,受万世称颂。”

    劳资就想图利,怎么啦?可那个小气的景泰帝死活不给,奈何?特么的一个虚名有屁的意思!

    也先心里直泛苦水,嘴上道:“者,者。”

    迎送上皇回国的大事就这样轻轻松松谈定了,也先已与脱脱不花翻脸,迅速恢复与大明的邦交关系,成了他的不二选择,杨善顺势而为,轻松搞定,不禁欣喜万分。

    “卓轩,依照礼制,本官见上皇须由也先引荐,你不同,不受使者身份限制,可随时见上皇。想必上皇还在候讯,你去禀报一番。”下榻前,杨善道。

    陪同杨善的馆伴很快就找来伯颜帖木儿。

    已是亥初时分,草原上唯见零星灯火,夜空中繁星点点,映出深邃的苍穹。

    正值初秋时节,在另一个时代习以为常的夜凉如水,俨然成了尘封的记忆,秋风捎来几许寒意,仿若到了冬季。

    夜飞的鸿雁拍打着翅膀,长空雁叫,婉转凄厉。

    “你不仅打仗诡计多端,而且说话时也是满肚子花花肠子,哼,狡猾的小人!”

    二人没有骑马,徒步走向上皇的营帐,卓轩微微侧头,但见身边晃动着伯颜帖木儿硕大的身影。

    “我说的都是实话,没骗人,你不是盼望上皇回国么?阁下如愿了,别小气,不如摆下全羊宴,犒劳犒劳卓某。”

    “虽不是假话,但听着让人来气!哦,皇帝······上皇启程时,我会设宴饯行,到时候撇开大明使者,我邀你一人作陪。”

    “嘿嘿嘿······”

    这个伯颜帖木儿极不擅长装逼啊,好不容易找准了义正辞严的节奏,可下一句话就露出实诚的本色,自己将自己的节奏生生带偏。

    此人若非生在仇邦该有多好,值得深交!

    “喝马奶酒没劲。”

    “我那里有产自大明的烧酒。”

    “烧酒啊?行,总比马奶酒强。”

    上皇的营帐内燃着灯火,听见外面的脚步声,缓缓踱步的朱祁镇脱口道:“是卓轩吗?”

    那两个妇女已不见踪影,侍候在朱祁镇身边的是娜仁托雅,袁彬与哈铭则守在门外。

    袁彬禀道:“陛下,来人正是卓轩。”

    “快让他进来。”

    娜仁托雅匆匆出门,盯着卓轩看了许久,欲言又止。

第178章 善待伯颜帖木儿兄妹() 
“成啦?”

    不待卓轩行礼,朱祁镇快步迎上前,一把拉住他。

    “成了,杨善有意迎陛下回国,而也先也答应两日后送大驾启程,双方达成和约,明早,也先将领着杨宪台等人前来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